三、使用体验:MESH组网不再需要技术 但智能自动化依旧有门槛
1)一键建立MESH网络
将小米全家路由BE3600 Pro套装中的主路由通电连接上光猫,很快就会在手机的Wi-Fi列表中发现一个新的Wi-Fi,连接后就会自动跳转到小米路由器的控制页面。
之后就可以在米家APP中添加新的设备了。
通过米家APP可以对路由器进行全面的设置,可以脱离电脑。
然后给子路由通电,可以等待它自动连接。
如果网络环境过于复杂,比如我们办公室在写字楼中,楼上楼下的Wi-Fi信号都能搜到,就手动点一下确认。
MESH网络建立非常顺利,完全不需要先学一大堆基础知识,准备好教程对照操作。
手机上看到网络连接也确认是Wi-Fi 7协议。
只需Wi-Fi设置中要打开“双WLAN加速”功能,小米手机非常方便就可以实现MLO双频同连。
2)速度测试:千兆宽带已成瓶颈
测试中将主路由放置在光猫处,不过受制于办公室面积,我们将子路由放在距离主路由最远的电源插座附近,直线距离约13米,中间有三道石膏板隔断遮挡,以及大量的工位电脑和杂物。
站在距离主路由约两米处,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实测网路超过900M,千兆宽带基本已经榨干。
对于Wi-Fi 7高达2880M的理论带宽来说,这连一半都不到。
这是在两个路由器中间的位置进行测速的结果,距离两个路由器的距离差不多都是6-7米,并且都有杂物遮挡。在这个位置其实测试结果并不稳定,这是经过多次测量之后取得接近中间值的结果。
最后在子路由所在的位置进行测速,此时距离子路由约2米,中间没有遮挡。
由于子路由建立的是无线MESH网络,无线回传对网络带宽有一定的占用,所以测试结果不如直接有线连接光猫的主路由是正常的。
所以如果家中有预留网线,那么使用有线网连接子路由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带宽的。
3)信号测试:自动漫游全程无感
从主路由附近开始测量,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30dBm信号强度非常好。
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开始被杂物遮挡,到两个路由器中间位置时,信号强度约为-60dBm。
再继续向子路由靠近,可以看到信号突然变好了很多,此时已经自动漫游至子路由,连接的其实已经变成子路由的5GHz。漫游动作全程没有丝毫感知,切换速度非常快。
一直走到子路由面前,信号强度已经提升至-25dBm。
重新走回主路由位置,可以看到只有信号降低到-60dBm的位置时才会触发漫游,来回两次漫游触发的位置并不一样,并不是正好在中间位置,还需要超过中间点大约2米的距离才会漫游。
这应该是为了避免用户正好处于两个路由器信号强度相同的区域时,在两个路由器之间反复漫游造成路由器系统卡顿。
根据自动漫游的位置判断,实测状态下距离路由器8米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信号,两个路由器组合的MESH网络覆盖180平方的大平层毫无问题。
4)中枢网关:更方便更智能 但上手仍然不容易
小米全屋路由BE3600 Pro套装是小米第二款搭载小米中枢网关的路由器产品。在网络离线情况下,依然可以连接并控制全家的智能设备。
但目前中枢功能还不能在手机上直接操作,仍需要使用电脑浏览器。期待后续更新能补全这个功能。
在电脑浏览器上打开指定的内网网址,就可以使用一次性的登陆码登陆中枢网关。
由于办公室并没有米家智能家居设备,而我自己的家居设备都在家,并不是在本地网络之中,所以当下除了路由器自己,看不到别的可控制设备。
自动化功能应该是小米中枢网关中最有趣的部分了,左侧是各种设备,时间,流程,逻辑和变量指令块,拖到右侧区域,就可以组合成一条自动化动作。
我也简单尝试了一下,但可惜只有一个设备可用,所以就设置了这么一条,当检测到我的手机连接到路由器时,打开路由器的指示灯。
可以想象加入家里米家智能设备足够多的话,这一功能能玩出多少精彩操作。
但是这个功能上手并不很容易。虽然建立自动化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图形化编程,但是一些专业术语依旧让没有编程基础的普通人难以捉摸。比如这种“变量”,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点击“使用指南”,只有操作键位提示。如果后续更新,能添加一些引导或者教程就更好了。
比如给每个指令块都加上更直白的解释,提供几个自动化范例和讲解,相信会让普通人更愿意去尝试学习使用这套工具。
现在的话,可能更多人只能等待更熟悉编程的用户分享一些配置好的自动化脚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