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Z作者Franck Delattre访谈
  • 上方文Q
  • 2008年04月22日 12:04
  • 0

三、问答

Q:CPUID.com是如何开始的?

A:我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是在一篇博客性质的文章里谈论一般性编程,不过当时用的是法语。后来我很快发现,我必须改用英语才能扩大接触面,于是我就想找一个域名,可惜所有带“asm”的短语都被注册了。CPUID.com虽然也被注册了,但几天后我发现它成了免费的了!所以就拿了过来。

Q:你创建这个网站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A:我想创建一个在线工具,可以显示CPU指令集,并让大家使用指令集类型、名称等参数进行搜索,这比在PDF文档里搜索要方面多了。

Q:CPU-Z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A:几乎(和CPUID.com)同时。最初的目的是展示CPU支持的指令集。具体时间大概是1999年底,或者2000年初。

Q:CPUID.com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A:CPUID.com已经不再是CPU指令集资源。直到去年网站还保留着这些指令集资源,但很显然网站的目标已经不同。CPU-Z是CPUID.com推广的一个程序。现在,CPUID.com是CPU-Z的官方网站。

Q:你觉得CPU-Z为什么会这么流行?

A:首先,你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CPU-Z也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成为明星的。另外,我觉得人们使用CPU-Z是因为它专注单一,没有涉及太多东西。它很简单,不需要安装,仍然能够放在软盘里。很多软件在版本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

Q:CPU-Z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A: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CPU、GPU、硬盘等设备的信息:一是硬件级访问,或者叫直接访问、原始访问,二是软件集访问,通过驱动程序或者Windows API。前者最为精确,能提供最确切的细节,但也很危险,需要不断升级;后者更安全、简单,但精确度较低。CPU-Z使用第一种方法获取CPU信息。

Q:为什么第一种方法很危险?

A:问题出在Ring上。Windows内核是按照Ring进行组织的,比如Ring 0是内核的核心,用户的应用程序则运行在Ring 3。如果某个Ring发生了问题,它的下一级能够处理这个错误。当然了,Ring 0出错了就没得救了,只会给你一个蓝屏。

Q:你用过第二种方法么?

A:是的,有时候用过。如果Ring 0需要管理权限才能访问,但我得不到,就改用第二种方法。

Q:CPU需要进行大量更新才能跟上新硬件的发展,对吧?

A:那也不一定。有几个月新硬件频繁出现,但有时候就很少。Intel发布了45nm处理器,我就马上升级了CPU-Z。现在就比较清闲了。

CPU-Z作者Franck Delattre访谈

进入下一页继续…………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