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出自《日经电子》1990年11月26日的特辑。该特辑题为“融合通信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即将问世”,对超小型个人电脑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其发表契机源于日本厂商陆续涉足比笔记本电脑更小的个人电脑的动向。当时,索尼的“PalmTop(PTC-500)”、京瓷的“Refalo”、NEC的“PC-98 HA”的尺寸都在A5(210mm×148mm)左右。
出自《日经电子》,1990年11月26日号,p.124。
出自《日经电子》,1990年11月26日号,p.122。
出自《日经电子》,1990年11月26日号,p.123。
这些公司的目的是为尺寸在笔记本电脑和电子记事簿之间的产品开拓市场。他们认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对于当时个人电脑的主要用途——作为文字处理器、使用表格处理软件而言,此类产品尺寸过小。但可以随身携带,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访问各种信息,有望成为人手一台的“媒体”。虽然怀揣着上述梦想,但这些产品并不畅销,最终被时代的大潮所淹没。
出自《日经电子》,1995年10月9日刊,p.21。
即便如此,日本厂商也没有放弃。很多厂商不断推出此类尺寸的个人电脑。但是,1995年日本IBM的“Palm Top PC110”、1996年东芝的“Libretto 20”、2000年富士通的“FMV-BIBLO LOOX”、2002年索尼的“Bio-U”都没能创建出新的产品类别来。 但是今天,日本厂商长年描绘的梦想终于迈向了现实。但成全这一业绩的却不是他们。日本厂商究竟在哪里走错了呢?
2008年销售500万台 为新市场拉开大幕的,是台湾华硕电脑(ASUSTeK Computer)2007年10月上市的“Eee PC 701系列”。该产品配备7英寸液晶显示器,尺寸为长225mm×宽164mm×厚22mm(最厚部分37mm)。目标是在2008年销售500万台。这是日本厂商追求的超小型个人电脑市场未曾有过的规模。富士通的“LOOX U系列”只不过“估计2007年度可实现全球销售10万台的目标”即被视为畅销(1),差距悬殊。
华硕总裁沈振来(Jerry Shen)把该产品看做“主要用于上网”的产品。“从互联网获取信息,观看视频和图片,听音乐。也可以说,家庭个人电脑的主要用途是娱乐”(同上)。正是日本厂商所描绘的“媒体”产品。
潜在市场为100亿美元 Eee PC只是个开始。今后,同类产品的市场有可能实现巨大的发展。个人电脑行业对此给予了高度期待。像Eee PC那样,作为显示器尺寸在7英寸以下、主要用于上网的个人电脑,UMPC(Ultra-Mobile PC)、Netbook、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等名称已经开始使用。作为命名人之一,英特尔预计,在今后5年内,以上产品的潜在市场将分别达到100亿美元。其他一些市场预测还认为,到2012年,MID的全球供货量将达到近9000万台。 各公司都希望把接入网络的超小型个人电脑培养成类似于手机的产品。手机能够使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声音和文字进行交流,是个人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人手一部,甚至一人多部的广泛使用,瞬间便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全球年供货量已超过11亿部。 对于很多人而言,沈振来指出的网络使用方式也将成为不可缺少的需要。今后,我们从书中读到的文章,从电视中看到的影像都将能够在网上获得。到那时,人们大概会觉得现有的手机屏幕太小、笔记本电脑又不便携带。这样的话,尺寸处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产品预计会出现一年数亿台的市场。
充实基本服务 使用移动WiMAX技术开展无线数据通信服务的UQ Communications将于2009年夏季启动商用服务。 Eee PC热卖的背景在于互联网的普及。在1990年,以实现“媒体”为目标的日本厂商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万维网。按照设想,使用的内容仅为基于IC卡的电子出版物。现在,人们可以用网站上的新闻取代报纸、在iTunes Store购买音乐、通过YouTube观看电视节目。应用软件也能从网络的“另一端”获取。使用谷歌的“Gmail”和“Google Docs”的话,只要个人电脑上有网页浏览器,就能利用电子邮件和文字处理器的功能。
使用移动WiMAX技术开展无线数据通信服务的UQ Communications将于2009年夏季启动商用服务。 访问互联网的方法也更加丰富。现在几乎所有个人电脑都标准配备无线LAN功能。如果使用HSDPA方式的数据通信,那么在日本全国都可以享受下行最高7.2MBps的服务。到2009年,下行通信速度达到数十Mbps秒的移动WiMAX和新一代PHS服务也将在日本国内启动。
但是,此类服务基础的建立应该会给所有厂商带来机会。华硕之所以能够先于其他公司开辟市场,是因为采取了之前没人尝试过的手段。即大胆降价。该公司把Eee PC 701系列定价为399美元。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是格外便宜。
100美元个人电脑“XO”的内部
华硕着眼这一价位的原因在于非营利团体“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开发的低价位个人电脑“XO”。对于面向新兴市场国家教育用途、以“100美元个人电脑”而著称的“XO”,华硕认为“我们能做的更好”。该公司不仅完美地实现了计划。而且还发现,需求并不只限于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和日本等个人电脑已经普及的市场同样有用户涌现。在日本,首批1万台上市三天即告售罄。 过去,日本厂商缺乏低价供应超小型个人电脑的想法。日本厂商制造的产品普遍在十几万~二十万日元以上,没有一款达到与Eee PC相近的价格。相反,为了突出轻薄短小的价值,定价一般还高于通常的笔记本电脑。 Eee PC的畅销正在迫使日本厂商根本性转换思想。在此之前,日本厂商存在把超小型个人电脑看做自身技术能力象征的毛病。忘记了以“媒体”为目标的最初构想,不知不觉开始追求“世界最小的个人电脑”。虽然技术上并非最尖端,但Eee PC显示出了用户的需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享受需要的服务。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么日本厂商将无法活跃在新市场之上。 与手机和PND竞争吗?
在Eee PC畅销的触动下,海外厂商做出了快速反应。台湾大众电脑(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于2008年1月,在美国上市了Eee PC的竞争产品“CloudBook”。并于3月开始向日本供货。全球第一大个人电脑厂商美国惠普(Hewlett-Packard)也于4月8日发布了价格低于500美元的小型笔记本电脑“HP 2133”。在各路追击之下,华硕于4月15日发布了配备8.9英寸液晶面板的新机型。
便携式廉价网络终端不只是个人电脑的目标。在全球,把面向个人电脑发展起来的各种网上服务应用于手机的做法正在积极推进。苹果公司(Apple)2007年6月在美国上市的iPhone就是其先锋。谷歌于2007年11月发布的手机OS“Android”同样以该市场为目标。在日本国内,软银移动也于2008年3月上市了名为“Internet Machine”的夏普制造的手机。
在网络终端市场,便携式简易型车载导航仪“PND”可能成为奇兵。该产品因价格低廉而被市场接受,全球供货量正在不断增加。就像iPhone源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Pod”,PND衍生出网络终端也不稀奇。在2008年1月召开的“2008 International CES”上,歌乐和美国Dash Navigation都展出了配备无线通信功能、可接入互联网的PND。 在此之前,产品用途以屏幕的尺寸区分,手机最大为3.5英寸,PND为4英寸左右,个人电脑最小也在7英寸左右。现在这一界限出现了崩溃的迹象。PHS运营商Willcom将于2008年6月上市配备5英寸液晶面板的通信终端“WILLCOM D4(WS016SH)”(注1)。三洋电机于2008年4月上市了配备7英寸液晶面板的PND(注2)。个人电脑厂商方面,在2008 International CES上,中国联想集团(Lenovo Group)展出了4.8英寸屏幕的MID,东芝展出了5.6英寸屏幕的UMPC。 (注1)该终端的OS使用“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或许称为“通信运营商销售的个人电脑”更合适。 (注2)该产品没有上网功能,能够经由SD卡录入在网站上搜索到的地点数据。 竞争规则将改变 此类产品的市场能否按预期构筑?各种产品在市场上是共存还是相互竞争?到目前为止,不明点还有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不断扩大的网络终端市场上,现有的个人电脑和手机市场常识将不再通用。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知名度不高的华硕和完全没有手机经验的苹果公司能够一跃成为时代的宠儿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 正在逐渐确立的市场并不一定就是微软和英特尔等个人电脑时代霸主的天下。日本厂商也有十足的机会。但是,要想在新市场上成功,那就必须冷静分析用户需求,根据需求改变开发体制。如果被过去的成功经验和体制束缚,胜利将没有把握。不仅如此,由于竞争内容是日本厂商不擅长的廉价产品。因此,最坏的情况下,在手机和个人电脑市场上,日本厂商也将失去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