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广告 另一个促使施崇棠下决心的因素是尼葛洛庞帝的“一个孩子一部电脑”(OLPC)计划,虽然计划并不成功,但是毕竟让外界看到了100美元的笔记本。 在华硕的EeePC上市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几种便携或低价笔记本。最有名的,当然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2005年发起的100美元电脑计划,目的是让那些边远地区以及贫困孩子可以享受到电脑带来的乐趣。OLPC计划是要将电脑成本压到最低,并且体积小巧适合儿童使用。但这个计划推广了3年,至今只有大约2000名参加该项目试点的学生得到了这种绿白相间、6英寸屏左右、带一个手动摇柄(为了给电池手动充电)的电脑,离尼葛洛庞帝希望的“1.5亿个孩子”还有不小的差距。 另外还有一种UMPC产品(Ultra-Mobile PC,超级行动计算机),拥有携带方便的特性,去年富士通就在英特尔的IDF大会上推出一款,体积介于PDA及笔记本型计算机之间,可惜价格却比这两种产品更贵。 英特尔也有低价计算机平台(Classmate PC)计划,实际上EeePC也是基于这个平台开发的,英特尔将于今年推出自己品牌的Classmate PC。 能够将几年来全球市场停滞不前的低价笔记本做到如此规模,在于EeePC与前辈不同的产品定位。最初华硕对EeePC的定位是老人、小孩以及其他一些没有用过电脑的人,但在上市之前,中国区就提出自己的意见。华硕中国业务中心认为EeePC在中国的定位应该是白领的第二台电脑,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王俊人的认可,并迅速通过电子邮件向总部提出建议。 总部也很快同意了这一建议。“我们老板对于地区差异性的接受度非常高,因为他认为身在当地的人看得会更清楚,而且当时总部的定位也只是一个大方向。”王俊人说。 外观精致,色彩鲜丽的EeePC果然在中国受到白领的欢迎。王俊人解释说,为什么我们要锁定商务人群?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出差会带一组旅行用的牙刷跟牙膏,而且一定是越小越好,但是你在家里不会用小牙膏。 而且他也认为,使用人群肯定会包括15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人群,但这些人一般不会直接去购买,因此EeePC首先要打动的还是那些具有购买力的人。 在考察市场之后,华硕决定在中国将EeePC放在国美、大中等3C卖场,或是百货公司中,而不是笔记本的主流渠道电脑城。王俊人解释说:“因为经过调查,电脑城里的消费者男女比例是9∶1,女生不愿意进电脑城。”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EeePC最后的用户人群并不是以年龄、性别、收入和职业划分,它成为一款无边界产品,满足的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便携和随时上网需求。 华硕在中国也没有刻意去针对白领做宣传,“对于这样一款产品,我们何必刻意去面对老人、小孩或是白领呢?”王俊人说,“我们只需要告诉所有的用户你可以怎么用就可以了。” 当然,很多商务人士购买EeePC是出于携带方便出差时使用,也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每天带着身边随时关注股市行情。王俊人说:“当人们知道怎样用的时候,每一个人就会想我可以这样用。” 有意思的是,尽管除了在电视购物中的推荐,EeePC几乎没有打广告,但网络媒体和博客上关于这款产品的测试报告、使用体验随处可见。华硕内部最初也有人提出,应该投入巨资做广告,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口耳相传的体验营销。 “华硕希望用不同的方式跟别人竞争,而不是靠价格,我们希望回归这个产品的本质,告诉大家EeePC是什么?就是易学、易用、易携带,用更易用的人机界面,更简单的软件来打动用户。”王俊人说,可以想见,未来这一领域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依靠已有的品牌积累和“易”产品优势,华硕非常有信心完成今年500万台的销售计划。 半年多来,华硕的品牌操作手法更为细腻,在美国、日本、香港上市都传出抢购、断货的消息。而且上市不到一年,XP版、8.9寸屏900版、901版等新品计划不断曝光,引得万众期待。正如上市之初台湾媒体所指出的,其手法“与苹果计算机操作iPhone、任天堂操作Wii如出一辄,举凡新产品造势、全球限量供应、消费者排队、产品缺货等等,都给人似曾相似的感觉,逐渐浮现国际大厂操作品牌的架势”。 EeePC的热卖,也使得上游厂商找准了便携电脑的方向。今年6月3日英特尔推出专为“上网本”和“上机本”设计的英特尔Atom凌动处理器。而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威盛科技已经抢在英特尔之前,为惠普提供了威盛C7-M超低电压处理器,这使惠普在4月就推出其低价Mini-Note 2133。 ThinkPad X300:我是谁? 长期称冠中国市场的联想不习惯在全球被看作可有可无的角色——2004年底收购IBM PC业务后,市场数据和PC巨头们都不断用各种方式提醒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调查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达6950万台,其中联想卖出了484.1万部,列第四位,全球市场份额为6.9%。虽然通过并购获得了IBM的ThinkPad品牌,但联想在本季度笔记本电脑全球市场份额仅为7.2%,列在所有生产商的第五位,市场份额为过去8个季度里最低点。 ThinkPad X300年初的上市,让杨元庆不必为这些再做解释。这款产品足以替联想解答“我是谁”,“我应该是谁”和“我想成为谁”的问题。3月18日,在北京嘉里中心的发布会上,杨元庆亲自到场讲解联想收购ThinkPad后推出的第一款重量级产品。他称ThinkPad X300是一款“为联想ThinkPad正名”的笔记本,并自信地称X300“是世界上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300的厚度只有 18.6毫米。 在近三年时间里,联想终于看到美国媒体对于这家中国公司的善意,他们对X300不吝赞美。杨元庆特别在演讲中提到:“美国《商业周刊》用它做了封面报道,花了6个整版进行报道,把它称为完美的笔记本电脑。《华尔街日报》称它是绝佳的笔记本电脑。” 更让站在联想外面的人兴奋的是,这款产品和苹果的2008年度产品撞个正着。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开幕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亲自揭开号称全球最薄笔记本“Macbook Air”的面纱。MacBook Air最厚的地方仅有19.4毫米,而边缘部分仅有4毫米。每年两次的Macworld也是乔布斯的营销行为艺术展,他从一个大牛皮纸口袋中取出Macbook Air的桥段,取得了震撼性的视觉效果。 杨元庆两年来步履艰难,乔布斯则刚刚带领苹果公司登上一个顶峰——公司最新的季度报表创历史最优:利润 15.8 亿美元,银行存款 180 亿美元,零负债,预计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将达到 29%。 但杨元庆并不需要再高山仰止了——因为这款集联想美国、日本、中国三地研发所长的ThinkPad X300,用杨元庆的话说,是“设计出了联想的创新精神”。
妥协、突破 联想集团首席设计师大卫·希尔对乔布斯的表演不以为然。在乔布斯的演习阶段,他们就听到了“牛皮袋”传闻,而且用X300做过同样的实验,也成功了。 杨元庆和乔布斯都是在两年多前启动轻薄笔记本电脑的研发,几乎同时上市,并且都引起了轰动。因此外界无可避免地将这两款同样号称最轻薄的笔记本拿来互做比较。 联想的广告还真的对着苹果去了。一则ThinkPad X300笔记本的广告词是“Everything else is just hot air”(其他所有一切不过是热“空气”,hot air意指吹牛),直指MacBook Air。作为X300的研发负责人,大卫·希尔说自己没有特别关注X300的广告,因此不知道“hot air”这个细节。让他高兴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关注度非常高的产品,“无论是媒体,还是我身边的人,在X300上市后一直在谈论它”。 三年磨一剑,无论联想还是这款产品本身,都让人感觉到因为长时间较劲儿而产生的锋利。说到与Macbook Air的区别,大卫·希尔多次用绝不妥协来形容X300的设计特色。 2004年底联想宣布收购IBM PC业务,这家在国内一直强势的公司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低调,为了保持IBM原有业务的稳定,杨元庆没有出手做大的动作。“但老稳定也不行,不变不行,否则就失去了收购的意义。”杨元庆说,从2005年年底开始,联想便在酝酿变革——首先是来自戴尔的阿梅里奥替换沃德成为新CEO。 杨元庆和阿梅里奥不是一般公司董事长与CEO的关系。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杨元庆拿出一张清单,上面列举两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杨元庆的工作是处理好公司和科技开发的战略,以及与投资人沟通;阿梅里奥负责日常运营。阿梅里奥看了三秒钟,就说“OK”。 到目前为止,两个人的合作相当默契。阿梅里奥来到联想后开始组织调整,杨元庆则考虑业务突破,对于他来说,尽快推出重量级产品是最重要的任务,品牌的推广只能通过产品来实现。虽然在当年11月的都灵冬季奥运会上联想推出了Lenovo 3000,但这个速度对于消费电子行业来说确实太慢了。 联想的ThinkPad X300和IdeaPad U110的研发同样始于那时。杨元庆在董事会上提出,要开发出在技术与工艺上都具有革新性意义的产品。联想集团首席设计师大卫·希尔和联想中国的设计总监李凤朗接受了他的挑战。他们的共同理解是,只有研制出最薄、最轻、最优雅的笔记本电脑才符合杨元庆的要求。这也是X300和IdeaPad的共同之处。 对于大卫·希尔和李凤朗等设计师来说,接下来的两年就是一场工业设计的狂欢。 大卫·希尔非常忙碌,《商务周刊》的两次跨洋电话采访都约在他的非工作时间。他回忆说,2006年3月就开始了X300预概念研究工作。“我们一开始就想设计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最好的ThinkPad。不囿于某种成本、技术间的妥协,而是要创造一个终级ThinkPad,运用所有新技术与新材料,向世界展示联想能把ThinkPad做得比IBM更好。”他说,“公司上下都有这样的想法,从高层董事长到每一个设计人员。” 他们要的是一款从没有过的ThinkPad,一种IBM从来没有做到的产品。大卫·希尔说:“IBM对研制这样的产品会很谨慎,因为笔记本不是IBM最主要的业务,而联想是专门在PC上创新的,很愿意向世人证明可以生产世界上最好的笔记本电脑。” 绝不妥协 X300依然持续黑盒子的经典外观,但是联想的另一款新产品IdeaPad U110则完全可以与MacBook Air媲美。不久前这款有着让人惊艳的中国红阳文蚀刻蔓草纹的11寸笔记本,获得了德国2008“红点”大奖中的“最佳产品设计奖”。 IdeaPad U110只有1.1公斤重,0.8英寸厚,采用创新科技的无边墨晶屏,华丽的钢琴漆大尺寸键盘,与X300同样的固态硬盘。 Idea品牌是联想集团今年1月初针对全球消费PC市场推出的,其笔记本电脑品牌是IdeaPad,台式电脑的品牌是IdeaCentre。IdeaPad由联想在北京的设计中心全面负责。 联想大中国区消费者业务部总经理刘杰承认,联想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还主要是以整合后的Tinkpad系列商用电脑,消费电脑占有率一直很少——这也正是联想今年1月在全球市场推出消费电脑品牌“Idea”的原因。 在这一领域,联想同样需要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今年年初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联想首次面向全球推出的消费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10,赢得了满堂彩。 技术对于现在的联想来说并不是问题。“我们有很多经验。ThinkPad已经上市15年了,我们市场、工程和设计团队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也研究基础技术,但最重要的是有一支优势的设计团队。”大卫·希尔指出,对于设计师来说,经验能够帮助自己了解业内各项技术的发展状态,如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电池技术等;而营销团队负责提供市场需求,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 在概念阶段,大卫·希尔等人开始筹划X300中应该有的新技术:兼容所有宽带技术协议,有无线宽带技术,拥有内置GPS定位功能,液晶显示屏背景灯,内置光驱,可移动式的电池…… 关键是如何将这些统统压缩到一个最小的空间里。“我们使用了碳纤维等最先进的技术和工程材料,将技术元件尺寸缩小,又要保证不牺牲可靠性、人机工程性和全功能性。”大卫·希尔说。 牺牲配件换取空间的思路不在考虑范围。大卫·希尔指出,X300必须包含固态存储、 LED背灯照明、超薄 DVD 驱动器等已有技术,“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在这样的规格上会牺牲用户体验或是减少一些技术才能做到,而我们的X300没有牺牲这些”。 因此他自信即使体积比MacBook Air稍大,X300的设计也仍然是成功的。“我们的产品有内置光驱、可拆卸电池,支持各种无线技术,有以太网接口,这些东西苹果没有。”大卫·希尔说,“这个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真正的没有妥协的超轻薄移动解决方案。” 大卫·希尔非常自豪杨元庆和负责笔记本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霍坦休斯都亲自参与了这款产品的开发过程,这在IBM时代是不可能的。“作为业务部门的领导,彼得很愿意和我们一起估计风险并面对风险,产品的研制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高层的决定。”他说。 由于在设计上的坚持,这款产品比竞争对手贵很多。根据彭博社和市场研究机构Garner的调查报告,Macbook Air在第一季度至少已经售出15万台,第二季度的销售情况同样看好,而ThinkPad X300没能进入美国销量前20名。 这个对比并不公平。联想做广告策划时已在强调,X300是针对商务人士,苹果推出的则完全是一款消费产品,而且联想1月份也发布了自己的消费品牌IdeaPad。 而且对联想来说,X300的最大作用不是销量。在项目的最初阶段,销售人员反馈回来的调查结果是第一年只能卖出6万部。但正如杨元庆所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之后,很多人担心ThinkPad的品质会不会变,联想能否继续ThinkPad的创新与品质,尤其在一些厂商将PC变成大众消费品之后,联想是否愿意继续为创新买单。X300证明了ThinkPad的品质没有变。”
分享思想 联想集团副总裁刘军在9年前就提出“工业设计是联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联想也希望通过X300和IdeaPad U100,来展示其团队的设计实力。 大多数的ThinkPad从美国开始起步,其规划者、项目经理以及一些设计人员在北卡罗莱纳州完成外型及功能设计,工程设计和工艺由在日本大和的团队来完成,生产和采购在中国深圳。在X300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大卫·希尔带领一个美国的管理团队总体协调并制定计划。“但很明显,研制像X300这样的产品需要公司内部广泛的合作。”他说。 X300的人机要素及人体工程学设计也是在美国进行的,由大卫·希尔与一些设计师和大和的一个设计中心一道合作,中国北京的工程师则设计了触摸盘。大和实验室研发经理Tabo san回忆说,这个设计项目的不同之处是大和从非常早期就提交概念建议书,交给美国团队,由大卫·希尔团队在其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并且拿出图纸。 “即便在概念阶段也需要高度合作。我们一道设计产品概念,形成三维形象,并以备忘、草图或是演示文稿的形式来保留。我们必须让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了解要实现什么,市场人员要判断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大卫·希尔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组合魔方一样,很多情况下功能和限制是很矛盾的。” 其实在2006年6月,大卫·希尔有过更为激进的设计方案,其中之一与乔布斯的想法不谋而合,就是把简朴发挥到极致,让笔记本表面除了联想的标识和前面的弹簧锁外不再有任何东西,以往笔记本侧面的各种接口和底部的各种标签通通去除。希尔和他的同事们甚至制造了模型。 但是日本团队不认可美国团队的方案,Tabo san回忆说:“他们希望更为简洁,但是我们认为在设计上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接口和插孔,那就反而需要很多孔塞塞住本应开口地方,但是如果加上盖,就不能满足重量的需求。双方讨论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X300。”大和团队和大卫·希尔之间必须寻找平衡,因为底线是杨元庆绝不牺牲功能的要求。 2007年1月,项目获得联想高层批准,从概念阶段正式进入“计划阶段”。此后工作的重点,也由美国的北卡罗纳州转向日本大和。 “大多数人认为多国人员共同设计一项产品很复杂,其实不然,因为经验和技术相互共融,沟通并没有太大困难,而且跨地协调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远低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并且能24小时全天候工作所带来的收益。”大卫·希尔说。 在协作过程中,联想的虚拟团队室(virtual team room)系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几个团队可以共享信息,不用电子邮件传来传去。当然,传真图表、原型照片或邮寄实物以及面对面的交流也都是必要的。大卫·希尔说:“我们用各种方法分享思想。” 对于大和来说,更重要的是与供应商的合作。Tabo san说:“美国团队的想法,我们要和部件供应商沟通,然后才能确认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他进一步解释到:“X300是一个全配置的超薄机,很多东西都是新的。DVD光驱非常薄,LED背景光要重新设计,LCD盖也是一个全新设计,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碳纤维强化塑料)制成,但有的地方,比如右上侧的天线,使用了能够接受无线设备的其他材料,我们在那里有个创新。整个都使用碳纤维,而天线部分是玻璃纤维,整体外盖是复合制成。这个并不是简单的新材料那么简单,而是整体工艺的创新。像一个三维魔方一样,很多最新的技术复合使用在一起。” 两年中,每一个部件都可能对整体进展造成延缓。Tabo san表示,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一个一个部件的去争取,尽量让供应商们做的快一点,尽早拿到样品。
“这是个谈判的过程。”他说。 X300的初步销售如预期一样,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后续产品十分重要。大卫·希尔不肯透露新产品的细节。他对《商务周刊》称:“当然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秘密,但是我能说的是正在进行中。研发工作就是这样,我们在庆祝时,新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如何完善产品 ——戴森中国董事总经理施道骅谈产品开发 英国戴森电器公司的产品是常见的吸尘器、洗衣机、干手机等家用电器。在这个成熟的行业里,产品研发似乎并不重要,我们习惯于看到企业靠规模和成本优势取胜。但是戴森公司依靠创新将产品的易用、好用和耐用性推向极致,在全球44个国家获得了成功。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商务周刊》:在戴森这样一个拥有工程师文化的公司,研发是一个怎样的流程? 施道骅:首先我们有一个团队在英国总部,他们不设计发明任何实质的产品,每天在做白日梦,梦想可能出现的技术。这些技术梦想会交给设计部门。设计部门负责把一些抽象的想法变成能够应用的产品,如果真的发现了这样的技术,会首先从一个手绘或用设计工具画出一个草图,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几何概念。第三阶段,就是用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工具,这样能够让我们从电脑上看到产品的各个维度。下一阶段就是具体的设计阶段,这一阶段费用昂贵,因为到设计阶段的时候需要完成产品的形状、维度、建模,要生产出原型机,原型机生产出来后要送到消费者家里试用,当然在正式大规模生产之前,还要做很多工程试生产。 我们确实有一个创新的机制,但是反过来,我们又不喜欢因为一个过程反而限制了创新。 《商务周刊》:从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到公司的年轻工程师,都喜欢强调在戴森的设计过程中测试这个环节的重要性。 施道骅:实际上,戴森公司的几百名工程师每个月用3万个小时来测试产品,以确保其性能可靠。你知道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5年保修期,所以产品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以Airblade干手机为例,从立项到工业样机完成,经历了三年时间。测试从很早就开始了,从原型机一直到生产阶段,要测试成千上万个小时,包括24小时不间断对产品的电机、塑料、金属等部分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测试。 戴森的测试项目包括方方面面,比如碰击实验。一个健壮的成人站在已经安装好的干手机上,有人拿大铁锤来砸,目的是确保其在20年中都保持稳固。Airblade干手机在研发中不但经过了大量的生物科学实验,还通过了多个独立权威机构的测试和评定。 我们希望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不同于现有的其他产品,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进行新产品开发时,要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耐久、耐用。 《商务周刊》:除了实验室测试,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来完善产品? 施道骅:方法很多。我来中国前是公司内一个非正式小组的成员,每周我们都会在公司里找一个舒服的角度坐下来,观看另一些人使用新产品。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产品使用过程中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同时我也是公司安全委员会的成员。来中国前我的职务是戴森的国际客户经理,曾经参与过公司一些产品的研发,当然技术方面我没什么贡献可言,但我努力扮演一个消费者之声的角色,努力理解消费者如何看到我们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使用体验。我们要努力的达到消费者使用产品的高满意度,因此需要反复寻找产品的失误之处。我们的总裁戴森经常说失败是相当有用的,因为从失败中可以寻找完善产品的灵感。 在公司的服务热线电话和网站上,我们会鼓励消费者提意见。我们非常注重客户的体验,重视他们的反馈意见,我们不是用市场牵着我们的产品走,而是我们要推出的产品比别人好。 还有就是众多的市场调研,在全球不同的市场,我们的员工都会在周末去店里和客户家里,听取他们的意见。还是以干手机为例,我们安装每一台干手机的时候都附上一个卡片,有我们的电邮地址,我们期待客户能把他们的体验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