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典型教师案例 未来的生命世界
  • Roc
  • 2008年12月04日 15:08
  • 0

天津市第三中学的教师孟然尽管在2006年10月才参加了天津市红桥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但她在实践应用上走得更远,更快。2007年11月,她就已经来到北京,以“食品营养与健康”的教学设计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中,参展的老师和领导在给予了很大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课程固然精彩,可毕竟是校本课程,假如把项目学习的模式应用于新教材,要能不能落实课程标准,能不能回应高考挑战?

的确,如今备战高考仍然是高中教育的首要目标。如果课程设计不能服务于这个目标的话,耗时的创新课程很难得各方面尤其是家长们的支持,生命力很难长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就更加渺茫。孟然老师带着专家们的质疑和自己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的懊恼回到学校继续反思,设想有一天,自己能够将项目学习应用于高考复习当中,让项目学习为学生的成功做出规划。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组织的2008年暑期创新之旅营地高级研修班中,孟然老师在导师和学友的热心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大胆的项目设计——《未来的生命世界》,将项目学习的理念引入了高考冲刺复习当中。紧贴当今高考热点问题,围绕基因专题展开讨论,从基因工程联系到人类改造生命世界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联系高中生物教材多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建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网络模型,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从而加强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与探究创新精神。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并开展相关的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自己设计实验,综合、分析、整理,写出报告,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展示交流、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从被动到主动

高三复习课程,多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所有的诀窍都在于重复的题海战术。在孟然看来,在高三复习阶段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孟然老师说:“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英特尔®未来教育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指导教学的新形式。它通过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科的知识点转化成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任务,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完成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以来我发现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我找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新学习方式,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髓之一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提倡的就是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解决旧问题,可能又会开始新的思索,就在这样不断的探索中,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孟然老师对中美教育的差距十分了解:中美学生上课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生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答案走出课堂;而美国学生则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因为他们懂得在课堂上主动思维,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解决了问题就万事OK。她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都是要改变传统教学简单而机械的由“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

孟然老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对生物性状的改造”,涉及到高中生物三册书中诸多章节的知识。通过“人类能主宰生物的发展吗?如何通过生物工程改造生物来造福社会?”等扩展思维的主题设问,孟然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网络平台、书籍、杂志获取资料,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同学们将对未来的生物世界做出自己的设想。

通过项目学习,引发了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深度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找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脑海中建构起了立体的知识网络。项目进行中学生就跟孟然老师说:“原来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的东西,自己捋一遍,竟然融会贯通了,现在再怎么看,这些知识都是一个整体,怎么都分不开了。”

过去教育的难点是:“一道题我讲了八遍他还是不会,那么是他无能还是我无能?”通过项目实践,孟然老师体会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项目学习诱发了学生们的热情。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开展项目学习,对于学生、老师都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挑战。已经累得抬不起头的学生,做一个项目,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天方夜谭。但是令孟然老师惊喜的是,她的学生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其他班级的学生在昏昏欲睡,而孟然老师的学生们却还利用休息时间去电脑教室查资料、做东西。这种热情不但让师生们顶住了各种压力,还产生了让大家意外的结果。

一个小组的学生非常特别,是由一群调皮捣蛋的男孩子组成的,也是孟然老师原来最不看好的,因为他们在平时学习懒散,可是活动之后孟然老师对他们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家都看到了他们在积极开展活动,做活动时他们非常的快乐。还有一组中是平时很低调的女孩子,平时上课都不怎么抬头,也从不会举手,可是这次活动中,她们表现出来极大的热情。孟然老师认为她们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细致和深刻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很多的教辅材料,她们的学生作品给全班同学带来了极其深刻的震撼。

看了他们的研究展示之后孟然老师有种复杂的感受:感动、欣喜还有自豪。她从来都不知道,学生们的热情原来可以这样持久,目光原来可以这样炙热。她意识到,是未来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求知欲和上进心,改变了认为“高考复习就必须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现状。

从创新到责任

谁也不曾期待高三复习会有什么创新,但孟然老师的学生偏偏办到了。无论是学生演示文稿,还是学生的出版,都体现了他们生机勃发的创新意识。

孟然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都积极的动脑筋,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得更有个性,不仅在内容上创新,在形式上也同样追求一种创新,采取更为新颖、有效的方式来介绍。他们在设计新物种的同时,都提出了研究操作时候的可行性方案,渗透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诸多原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甚至有些同学还提出了使用不同方法改造生物时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可以说是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同学们的未来生物世界设计中,孟然老师看到了“作为生产者的羊——光合羊”、“转基因技术改造蚊子”、“抗寒人类”、“人类长寿的猜想”等等,让她欣喜若狂,惊叹于学生的能力,更折服于他们的创新思维。她感到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在高考中去面对这个模块的问题。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孟然老师说:“在实践中我更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问题就应该来源于学生的身边事物、现象。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不能使知识成为最终的目的,而应成为手段。”

对未来生物世界的幻想还产生了一个良好的结果,即让同学们对社会更有责任感,更懂得创新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在项目设计中,学生以科学研究者的角色,亲自去研究生物形状的决定方式和改造方式。一方面,每个学生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任务,都需要和组内的同学沟通、协作,而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是完成整个小组的任务所必不可少的成员,每个人都不是全部,却有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地增强。

享受着当今世界上诸多生物工程的制品,都是前人经过多少年反复的实验、钻研的成果,当学生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明白,自己有责任去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得病的人”、“照明植物”、“芬芳人类”、“家具驱蚊”、“夜行眼”、“牛奶西瓜的研制”等等新奇的设想,让孟然老师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强烈的科研意识和他们想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抱负。有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告诉他:“感谢老师,让我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刻,孟然老师感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工作价值。

教育是一方净土,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充满生机的绿洲。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英特尔®未来教育无疑是一条具有发展潜力的道路。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