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位好友向笔者推荐了一篇关于散热风扇的评测文章(原文),在详细阅读后感觉受益匪浅。因此,我特将此文进行了翻译,并推荐给国内的硬件发烧友们,希望值此炎炎夏日,能为大家在风扇选择方面提供些许帮助。另外,本文的原作者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份囊括了来自全球25个不同系列57种风扇的评测文章,让我们对这位来自XBITS网站的同行致以深深的敬意。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用于CPU的散热器,他们中有不少都可以用来替换那些原装(这里指盒装)的12厘米CPU风扇。由于处理器主频和内核提升,为了解决巨大热量的及时散出,甚至连14厘米的风扇也开始频繁的被厂商来之制造散热产品。此外,一些液冷散热器由于完全不需要任何风扇却也能达到不错的散热效果而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为了有效的散热和尽可能的减少噪音,不少发烧友开始使用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东西甚至是采用自制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觉得是时候为大家来当回“小白鼠” 了,今天就请一起来看看我们此次09年度上半年12/14厘米主流散热风扇的横向对比测试吧。
为了使整个测试更加全面,我们挑选了来自15个品牌的25种不同系列的57款风扇来进行对比。尽管在待测产品的数量上我们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这依然不能代表现今市场上存在的所有产品。不过不必担心,我们会在今后添加进更多的散热产品测试,请随时留意我们的更新。自从我们早先发布的一篇《2款散热片搭配11款风扇效果对比》时,我们就想出了一种完整的全新测试方法。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个方法就是唯一正确的,但其较为合理的测试方法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出一款风扇的各种性能,当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也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将其改进,从而为大家带来更加精确的评测结果。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下此次横评的测试方法和评测设备。
[风扇测试方法和使用设备]1.控制器
在最主要的风扇性能测试方面,我们选择采用不连接主板(自然也不连接CPU)和散热片,在开放式环境(无机箱)下进行测试。我们决定使用这种测试方法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排除整机上其他部件对待测风扇的噪音干扰(电源、显卡上的风扇,甚至是硬盘发出的读碟声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第二、将风扇装在散热片上的确是最接近实际使用效果,但是你没有办法在有其他散热器干扰(散热片会优化风道也产生风阻)的情况下测得准确的气流指数。特别是当一系列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时,我们也无法只从CPU的热传感器上看出结果的不同之处。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也在文章最后附带了小范围的“实机测试”,在CPU和散热器上证明我们该测试方法的正确与稳定!
在此次测试中,我们使用自己设计的一个电路控制器。这个控制器可以独立的工作,并且不需要连接计算机。由于是单片机,它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噪音,并且最主要的,由于它同时支持3pin和4pin电源接口,所以所有种类的待测风扇都可以使用它,这也保证了测试平台的统一性。
通过一个线性的变压器,我们可以让3pin风扇的供电电压以0.3V的步长在0到12V之间变化从而控制器转速。而4pin的风扇采用普通的12V供电,但是其转速由分离出来的PWM信号控制(即第四根线),该信号为标准的25KHz。因此,4pin风扇的转速可以以2.5的步长在0到100%之间变化。
风扇通过低电阻分路连接,这使我们可以即时的测量电流强度。我们的设备能承担最大1A的风扇电流,其变化步长为1毫安。测量仪器每次使用前都会进行校准,因此我们的测试结果误差均控制在1%之内。该单片机基于Atmel(阿特梅尔)公司的ATmega168微型控制器电路板。它使用AD8605ARTZ运算放大器来放大分路信号,再配合其自身的ADC(模拟数字转换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风扇转速通过电压来控制,这些需要ADI公司的AD5245BRJ10数字电位计、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7301M5运算放大器进行稳压和IRF公司的IRL3502场效应管。关于4pin风扇,由于使用PWM信号,因此其内置的微控制器可以输出读数。
此外,该设备也可以测试每次风扇旋转时作为控制信号产生的两次二极管生成脉冲。无论是哪种风扇控制----电压变化或者PWM信号脉冲,都可以即时且精确的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单片机上的LCD屏幕上。
在测试每个风扇的电压以0.9-1.2V为步长于3V到12V变化中。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将电压低于3V,因为很多风扇甚至需要5V电压才能运转起来。同时,我们记录了每个电压设置下的最大电流和风扇转速,而且也确定了每个待测风扇的启动电压。请不要对工作电压低于启动电压感到奇怪:那意味着一旦扇叶转动并且达到稳定速度,就算是降低电压也能令风扇继续保持正常工作。
此外,出于两个原因我们也确定了PWM控制风扇所需要的转速电压:一、保证测试方法的统一;二、在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主板供电问题),PWM是否依然能准确控制转速。
2.风速计
我们的第二件测试设备是一件可以同时测量风速大小和空气温度的热风速计,这款Pro’s Kit MT-4005型号热风速计的精度为0.01 m/s(米每秒)或1ft/min(英尺每分钟)。
虽然我们让风力计只记录通过它测速风扇的空气流量(没有CPU就没有热量,所以不记录温度,同时该风扇非常的轻薄,基本是不会产生风阻),但是我们也可以以此作为每款风扇的风力标准,其计量单位使用风量的常用单位----立方英尺每分钟(CFM)。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厂商在测试每款风扇的风力时候都选择与其风扇大小一样的直径作为其气流强度,这也是为什么后面的每款风扇中,厂商给定的参数都要大于我们测试结果的原因。不过为了统一12/14厘米风扇的测试环境,我们将此项指标进行了统一,并且只用于此次横评测试,其结果并不影响性能排序。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下风量的常用单位分别为:CMM(立方米每分)、 CMH(立方米每时)、 CFM(立方英尺每分)、LM(升每分钟),其换算为1CMM=60CMH=35.245CFM=1000LM。
3.密封风道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所有气流均会通过风力计的扇叶,这里需要我们进行一下DIY。我们准备了一个5升的塑料瓶并去掉其底部和颈部待用。切除该瓶子的颈部并修整,确保它的开口和风力计风扇的大小一致,然后将风力计风扇插进该开口并用胶条密封四周。而塑料瓶的底部也再次修整以令其能容纳待测的散热风扇。为了让风扇能稳固在瓶中,这里我们需要使用一个聚亚胺酯泡沫做卡子,将该泡沫的外缘剪成略大于塑料瓶底部大小的圆环(务必要略大于瓶底,以便能起到密封效果),然后在中间剪出一个115*115mm的正方形用来放置散热风扇。整个测试中,我们将待测风扇先放进泡沫中间的方块镂空,然后将这个泡沫环卡进瓶子即可。
通过如上的处理,测试空间不但相对密封,也有足够的进气孔与出气孔。而如果我们没有使用泡沫环而直接将风扇安在瓶子底部,气流速度也许只有正常的一半。风力计扇叶和散热风扇之间需要有19厘米的距离。不过,在我们测试14厘米风扇的时候事情有些复杂,那就是它们太大了塞不进这个塑料瓶。因此,我们简单的将其压在塑料瓶底部并且尽可能的使用胶带进行密封(即不使用泡沫环)。唯一的例外是Scythe Kaze Mary风扇,因为这个风扇外壳较小,可以像其他12厘米风扇一样使用泡沫环安装。
整套测试装置被安放在电脑桌的边缘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让散热风扇抽入空气,也就是让气流的通过空间远大于风扇的直径。
4.测音量
在我们进行读数前,我们让每个风扇都进行5分钟的工作,保证风扇轴承能够充分热身(融化轴承中的润滑油)并且只记录稳定状态下的风扇数据。我们也会记录下每个风扇在不同电压下的最大气流以便总结成表对比。
为了确保每个风扇的噪音级别准确,我们选取凌晨1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在一间20平米的房间内关门测试,并使用CENTER-321电子音量计读数。音量计总是被放置于跟风扇中轴保持一条直线上,为了确保公平我们在放置的位置上做了标记以便每次都是同一个位置,另外让音量计的麦克风与风扇保持35厘米的距离进行读数。
就像你在照片上看到的,我们将风扇放在一个特殊的泡沫垫上(放置位置当然是做过标记以确保每次都一样),这是为了吸收风扇自身的震动并且减少其与桌面震动碰撞所产生的噪音。而据以以往的经历来看,CENTER-321音量计所检测出的30 dBA(用A计权测量的分贝)的音量一般不会影响到用户,所以我们在后续的测试中,将30 dBA作为风扇是否能安静工作的分界线。自从一些风扇的最低噪音减小甚至在中等的转速水平上,我们不得不采用这个特殊的测试方法来进行测试。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实际测试结果,更是我们对每个风扇产品在噪音级别上的主观的意见。
[所有待测产品的技术参数]我们从每款不同的风扇的产品说明书里找到了他们的技术参数,这里,我们将这些厂商提供的参数总结在一张对比表格中供大家参考。此外,下文中所提到的“据称”、“标识”均指厂商提供的参数而非我们的测量结果。
[阿卡莎Akasa Silent Color 140 mm]Akasa(台湾)作为当今最大的散热风扇制造商之一,已经推出了超过60种不同类型、不同尺寸和应用的风扇产品。我们选取了其中三种参加今天的横评测试,并以Akasa Silent Color fan作为开始。该风扇实际尺寸为139*139*25mm,它使用亮蓝色卡纸板盒包装,并在正面开有一个不小的展示窗。
包装盒背面印有包括风扇尺寸、固定孔间距等在内的具体风扇规格参数。Akasa Silent Color附赠四根长避震插隼和一个PATA电源接头的电线。
该风扇在设计上采用7片十分显眼的海蓝色扇叶和一个贴有镭射标签的45mm的转子。
扇叶的形状十分普通,即为常见的辐射状发散,而且自然也比12厘米风扇的扇叶略大,其4个较大的支架也不能说很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
风扇工作在1000 RPM(每分钟1000转)下,在这个转速下气流强度为47.1 CFM,较更高转速下12厘米的Akasa风扇还高。但是其静态风压(在流体中不受流速影响而测得的压力值)反而不高,标称为0.700 mmH2O(mmH2O 是毫米水柱,压强单位毫米汞柱跟毫米水柱和标准大气压的换算关系:1mmHg = 13.6 mmH2O = 133.32 Pa(帕))。噪音音量预计为较为一般:大概19.5 dBA。
该风扇最大的特色是它同时兼容各种散热片,其中不但有14厘米用孔,还囊括了115、120和125mm等多种规格,这也是为何其固定孔上多出额外几个小洞的原因。
通过铭牌不难认出,该风扇由台湾公司永林兴代工生产。
风扇的套筒轴承具有至少2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而且整个风扇的功耗不会超过1.4W,此参数可以通过我们的测试平台很容易的进行确认。
制造商标称的功耗的确是准确的,事实上该风扇还相当的节能,不过风扇的气流实在是太小了甚至还不如同厂的12厘米风扇,更不用说此次横评中的高端产品了。风扇没有产生很多噪音,在630RPM时依然较为安静。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由风扇电机产生的额外噪音。它的启动电压较高,为10.5V。
[阿卡莎Akasa UltraQuiet Amber (AK-183-L2B)]下一款待测风扇为Akasa UltraQuiet Amber,其型号为AK-183-L2B,整个风扇使用一体成型的透明硬塑料盒包装,并使用插入式卡纸板作为盒底。
包装盒背部使用5种语言进行了产品的参数简介,同捆的附件中包含一个PATA电源插头线和4个自攻钉。
风扇是中国生产的,整体由一个半透明的塑料框架和若干琥珀色的扇叶组成,其背面有着4个支架支撑风扇电机,并且采用了逆时针的旋转设计。
该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它具有7个扇叶和一个41 mm直径的转子,并且它的电源线非常短只有300 mm。
提及Akasa UltraQuiet Amber风扇,我想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大倾斜角度的扇叶设计,并且在扇叶根部进行了加固处理。
风扇始终保持在1400 RPM的转速上,在这个速度上风扇应该会产生至少44.8 CFM的气流,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厂家宣称静态气呀保持在1.100 mmH2O的同时噪音不会高于18 dBA。
风扇使用双滚珠轴承,并承诺8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铭牌上标注的“KM121225LB”表明它其实是由台湾元山(http://www.ystech.com.tw/ys/index.asp)代工制造的。
同样的标签标注了该风扇的具体电气参数,另外它的售价为14美元。让我们一同来看看Akasa UltraQuiet Amber的性能如何:
这款风扇在其支持的整个测试范围内表现不错,产生的气流强度相当好,并且其功耗只为标称参数的一半。它的启动电压为3.6V,并且当电压递减至1.7V时依然可以保持旋转,这表明它使用了较高品质的电机。但是,这些良好的印象统统被电机那令人无法容忍的噪音给毁了,这巨大的噪音就像是有人在轴承中放入了一辆“酷鼠滑车”。这款风扇的噪音控制是我们此次横评中表现最差的,尽管主观上来看这个风扇在噪音上是不会合格的,不过我们的音量计显示其在660 RPM的时候音量能低于33 dBA。
[阿卡莎Akasa White LED (AK-FN055)]又是一款来自Akasa的12厘米风扇。该风扇使用卡纸板包装,在正面印有照片,反面印有各种细节参数。
其包装内的附件和上款UltraQuiet Amber完全一样。不过,这个新风扇看起来有一点不一样----它采用透明框架和乳白色的扇叶。
此款风扇只有120*120*25 mm大小,因为其参数中没有提及,所以我们不知道它的重量是多少。同样的,它也只有7个扇叶和43 mm直径的转子,风扇的电源线为300mm长。
Akasa White LED的扇叶与UltraQuiet Amber的十分相似,不过在扇叶的根部没有加固。
风扇在1200 RPM转速下能提供38.4 CFM的气流强度。它的静态气呀甚至高于琥珀色的同厂兄弟达到了1.170 mmH2O,其噪音等级标称不超过17.5 dBA。不过套筒轴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只有2万小时。
铭牌标识风扇的转子型号为“DFS122512L”,其为永林兴代工制造。
此风扇的电机功耗标称和UltraQuiet Amber一样保守,仅为不超过1.8W。
同时,它还在四角装备了4个白色的LED灯,在漆黑的环境下风扇旋转起来十分夺目。
Akasa White LED的原产地为中国,其推荐零售价为13美元。
测试结果显示,白色的此款风扇在噪音上要比琥珀色那款同厂“兄弟”好上太多了。
该风扇在900-930 RPM的转速下噪音依然不太明显,电机没有造成丝毫的额外噪音。气流强度在此次横评中处于中档水平,这意味着此款风扇在性能方面没有给我们任何惊喜。但是,厂家标称的功耗不实,因为当风扇在最大转速时直接超过1.8W标称达到了2.24W。不过它的启动电压也是我们此次横评最低的,只有2.7V。
[安耐美Enermax Apollo]提起安耐美(Enermax)的风扇,我们还是从其子品牌阿波罗(Apollo)说起。突起的透明塑料包装上,正面完全打开用来展示整个风扇,我们甚至不需要打开包装就能看清其全貌。
风扇的附件较为厚道,为了防止用户的不慎遗失提供了6个树脂固定插隼和一根PATA电源线。另外,还有一根有着开关的电线连接在风扇上,这是用来选择开启还是关闭风扇的内置灯用的,它旁边同样有着一根连接着热传感器的电线。
包装上的卡纸板内侧罗列了新风扇的不少特征,并且有着详细的风扇安装和拆卸步骤。
安耐美“阿波罗”同样产于中国,该系列提供了4种不同的颜色供我们选择:绿、红、银、蓝。我们将在今天的横评中进行后两种颜色风扇的测试。
这些120*120*25 mm的风扇非常的华丽。我们不知道它们的重量,但是每个风扇具有9个扇叶和40 mm直径的转子。坦白的说,乍看之下这些更像是做工精美的玩具而不是那些呆板的计算机散热设备。
不像其种类的风扇,阿波罗的扇叶并没有弯曲很大的弧度,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基本是平的。扇叶和框架的距离只有3mm,矩形的支撑架也只有3mm(除了固定电线的那根)。
安耐美风扇的转速时根据热传感器自动调节的,在25℃时它的转速为700 RPM,而55℃会增加到1700 RPM。
此风扇产生的气流强度结语28到72 CFM之间,而这时的噪音等级大概浮动在10-19 dBA之间。我不得不说,该声音方面的数据非常乐观。
安耐美全新的散热风扇的特点之一就是分离式的扇叶设计。你所要做的只是轻按风扇背部,整个扇叶就能简单拆下以便我们进行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安耐美 阿波罗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轴承叫做Twister,据厂商宣称,这是一种结合了双滚珠轴承较长使用寿命与套筒轴承较低噪音的双重优点而设计的特殊轴承。
举例来说,在1000 RPM的转速下,电机不会产生高于11 dBA的噪音,并且其能维持1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我不得不说,这样的介绍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在电路方面,该风扇就显得不那么出色了:它需要0.35A的电流支持,其功耗为4.2W。
但是,如果我们想开启风扇框架中内置的绚丽LED灯的话,其启动电压需要奖金7.8V。
你可以选择关掉LED灯,但是这不是莫大的浪费吗?另外,玩家为何购买安耐美的阿波罗系列风扇,不就是看中了它这独特的灯光设计吗?另外,让我们找找看阿波罗还有什么值得我们购买的亮点,下面是实际的测试结果。
恩,看起来安耐美-阿波罗和我们今天测试的其他类型散热风扇相比并没有其他优势了,不单是因为其在气流强度上并无突出之处,更在于其奇怪的变速调整上。也就是说,风扇转速在平稳的增加至630 RPM转速后突然跳跃到1020 RPM转速上,在此之后变为1650 RPM,同时其噪音也大幅增加。这肯定是热传感器的引起的错误。我想如果该风扇的热传感器可以关闭的话它应该有更好的表现。阿波罗在870 RPM转速下的噪音不太明显,在整个测试中电机也没有产生任何令人讨厌的额外噪音。风扇的功率较高,其启动电压达到了10.2V之高。此外,该风扇的零售价为20美元。
[安耐美Enermax Everest, Cluster, Magma]现在让我们再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再来看看安耐美家族的系列产品。这里有三款不同类别但扇叶设计相同的风扇,他们之间各具色特。这些风扇分别是Everest、Cluster和Magma,均使用与阿波罗类似的塑料包装。
这三款风扇的附件均为一个PATA连接线、4个树枝固定插隼、4个自攻钉、一份安装和拆卸清洁说明书。Everest和Cluster都有LED灯,但是只有Everest附赠了红黄蓝三色贴纸供配合LED灯美化风扇使用。
Everest和Cluster这两款风扇都有一个小型的LED灯开关并且前者也具有热传感器。
除了不同的技术使用,三款风扇的外壳和扇叶颜色也不尽相同。下图中前两款分别为半透明和乳白色设计,而Magma(岩浆)正如其名字一样采用了黑色框架与红色扇叶,显得十分强大。
三款风扇均为120*120*25 mm尺寸,不过他们的重量并没有被标注。每个风扇有着9片扇叶和一个直径40 mm的转子,风扇搭配的电线有500mm长。
安耐美此系列产品的主要特色在于其使用了被称作“蝙蝠翅”的特殊扇叶。每一个蝙蝠翅扇叶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看起来都像是一个单独的船帆型的扇叶。
此外,这两部分的扇叶还会彼此之间相互转动。制造商甚至宣称,同一片扇叶上的两个不同部分能在同样的转速下较以往提高30%的气流强度。这的确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允诺,我们也希望通过测试来证明其言不虚。
这一系列的几款风扇有着不同的技术应用。Everest由于有着热感应器可以进行500到1000 RPM的自动变速调整;Cluster配备有PWM控制器,所以也可以进行500-1200RPM的变速调整;而性能最强大的Magma甚至可以在1500 RPM转速下稳定工作。气流强度和静态气呀值被标注在包装的上的参数列表上,这批风扇中最大的噪音值为18 dBA。另外,它们均使用与阿波罗系列的Twister轴承,扇叶部分也同样很容易拆卸。
再看电气性能方面,这批安耐美的“三兄弟”完全是三只小电老虎:它们工作时需要大约0.25到0.4 A左右的电流强度,其功耗也达到了3至4.8 W。
Everest和Cluster上配置的LED灯分别需要3.3V和3.0V电压驱动。
同时,这三款风扇均售价19美元。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测试结果吧。
就像我们看到的,Everest配备的热传感器依然表现奇怪,就像阿波罗风扇似的有大幅跳动,不过相对安静一点。另外两款风扇在气流强度和噪音处理方面虽然没有位居前列,不过其表现还是不错的。Cluster在960 RPM的时候依然没有明显噪音,而Magma甚至在1020 RPM依然保持安静,不过前者的声音要比后者略大一点。由此我们得出结论,Cluster外框上的额外固定孔造成了噪音的增加。此批风扇的实际功耗均低于其厂家标称,他们的启动电压分别为5.7 V(Everest)、3.0 V(Cluster)和4.8 V(Magma)。
[GELID Solutions Wing 12 (FN-FW12-15)]如果经常关注散热器市场的朋友应该对GELID Solutions公司(著名散热解决方案设计公司,基地在香港,由瑞士管理层领导)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GS公司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风冷产品。
GS Wing 12风扇采用了常见的卡纸板包装,并在前方开有3个不大的展示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风扇转子、一部分扇叶、4个荧光绿色的避震棒和1个风扇转速控制器。
在产品包装上,厂家已经清清楚楚的标注了风扇的技术参数和产品特色功能。GS Wing 12同样是在中国生产,这里我需要补充说明一下的是,该风扇模型同样也被用在8厘米和9.2厘米的小型扇上。在卡纸板包装内,有一个塑料的容纳盒将风扇和各个配件井然有序的分隔开来。
对于生产厂商如此细致的对一款风扇进行包装让我们感到十分贴心,同时该风扇附件也是种类颇多。GS Wing 12搭配有一个转速控制器(可贴上附赠的双面胶带以防水防尘),500 mm长的电线,4个树脂避震棒和一个GS公司的商标贴纸。
风扇看起来非常漂亮,黑色的抛光框架搭配着9片形状独特的半透明荧光绿扇叶,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GS的官方网站和Wing 12风扇的包装上均着重强调了该风扇的一大特色:在低转速的情况下保持高散热效率。不过,由于此风扇面对的用户为玩家和发烧友,而这两大团体似乎并不是对风扇噪音那么敏感,所以其宣传定位似乎有些偏颇。另外,厂商还指出其使用了较为环保的材料来制作他们的产品,不过这一般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还是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回Wing 12风扇本身吧。
该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属于12厘米风扇系列,其重量为119 g。它包含9片扇叶、直径40 mm的转子和一条500 mm长的供电线缆。
当我们仔细观察风扇的时候发现,每片扇叶的前端都有一个向上垂直90度弯曲的突起设计,据说这块特殊的设计被厂家称为“小翼”。有趣的是我们同样在安耐美公司出品的MODU82+和PRO82+两款风扇上看到过同样的设计,至于此项专利到底归属于哪个公司,还是其为第三方公司进行设计并授权使用这就有待读者自己去发掘啦。
据厂商称,“小翼”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它的大致原理是增加风扇旋转后的的惯性,以此降低扇叶和框架之间的气流湍流来达到旋转时扇叶和空气摩擦更加平滑。不管怎样,25 dBA的噪音对于一款通过控制器能进行600至1500 RPM变速(电压在5到12V变动)的风扇来说的确不高。产品标称其最大风流强度为64.3 CFM同时静态气呀为1.925 mmH2O,相比较其他厂商在同等转速随产生的气流强度来说,Wing 12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GS Wing风扇采用了纳米高磁轴承(Nano Flux Bearings,NFB),其原理图解如下:
众所周知,套筒轴承工作时噪音低,但其使用寿命不长;滚珠轴承工作时噪音较高,但可以正常运行很久。而NFB正是为了轴承同时具有套筒轴承和滚珠轴承各自的优点而研发的,厂商甚至承诺其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了10万小时,足够一台电脑终身使用了。
产品包装上的参数标称,该风扇可以在5V电压下正常启动,我们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其驱动电压为5.1V,也是十分接近了。另外其在满负荷12V运行时的即时电流强度为0.22A,这意味着其峰值功耗为2.64W,我们后续的测试结果也表明其功耗的确不高。
另外,GS Wing 12风扇的售价为19美元,并附有5年的质保。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测试结果吧。
在GS Wing 12风扇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其气流强度的增加要依赖其转速的调整,其CFM也在此次横评中处于中上水平(我们将在最后提供横向对比表以供大家查阅)。但是,我们不能说它的噪音控制表现同样出色,在800-900 RPM的转速下,风扇噪音已经比较明显。另外,我们发现风扇的轴承也发出了轻微的噪音,尽管不太容易察觉。此外,当风扇转速在930-1050 RPM时噪音还增长较缓,可是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噪音等级就开始称直线上升。若想在较为安静的情况下令其工作,其转速需要控制在900 RPM之下。在功耗方面,该风扇较为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还是要比标识的参数低不少。最后,我需要重申的是,该风扇的启动电压只为5.1V。
[GELID Solutions Silent 12 PWM, TC]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的两款风扇依然是由GS公司设计并在中国生产的,不过它们均属于低价风扇产品。这两款“静音”系列的风扇使用的是哑光的卡纸板进行包装,并在前方开有一个三角形的展示窗。
附件方面,此次显然没有Wing 12那么大方,仅附带了4个树脂卡隼和一个GS公司商标贴纸。
GS“静音”系列风扇的外观不能说很特别,只是简单的黑色框架搭配7片白色扇叶而已,其背部使用4根塑料支撑架进行固定。
不过,尽管风扇外形朴素,我们也不用以此来抱怨厂商,毕竟它们还是属于低端产品。该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其重量为130g,每个风扇均配有7片扇叶和一个直径43 mm的转子。
两款风扇的扇叶均为普通设计,没有采用类似“小翼”的独特技术。
两款风扇的转速都可从750到1500 RPM进行变速,不过使用的却是不通的方法。就像他们型号名所标注的,PWM款使用的是脉冲调节控制,而TC使用的是热传感器。“静音”系列风扇的最大气流强度据称可达到58 CFM,而其噪音等级介于12-25.5 dBA之间。换句话说,“静音”风扇在同等转速下其噪音不会高于同厂的Wing 12风扇。不过,此系的两款风扇的静态气呀不高,为1.6 mmH2O。
这两款风扇均使用液态轴承(fluid dynamic bearings ,FDB),其平均无故障时间为5万小时。
“静音 12”风扇较“Wing 12”相比其电气要求不高,仅需0.18 A电流强度即可工作,功耗为2.16 W。PWM型的售价为12美元,TC型的售价为13美元,两款同样具有5年的质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静音 12”的测试结果。
虽然GS公司的“静音”系产品要比“Wing”系便宜,不过他们的气流强度基本相同,同时也是靠增加转速来进行提高。不过,“静音”可是不太静了。在6.6 V电压、810 RPM转速下,风扇的噪音控制已经达到了极限,好在这次没有发现轴承发出怪声。当然了,这也跟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轴承有关,液态轴承一般也都比较安静。从横评来看,GS“静音”的启动电压为4.2 V,不过不能在3 V下工作,风扇会停转。
[急冻酷凌GT12025 SDLA1, EDLA1 and BDLA1]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三款12厘米风扇是来自有着良好口碑的急冻酷凌公司(GlacialTech Company,GT公司)的产品,该公司一直以较好的品质保证和较低的产皮价格广受用户所喜爱。我们也很想看看GT公司的风扇是怎么和其他厂家那些高端货进行抗衡的,莫不是我们以前在风扇上的钱都白花了吧?
直接从中国厂家运过来的风扇只采用了最简单的OEM包装,甚至没有任何附件。风扇设计上也显得十分简单,黑色框架搭配同样黑色的扇叶,背后是4个支撑架进行固定。
这些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大小,重量不足147 g,每个风扇都是7片扇叶加一个40.5 mm直径的转子构成。风扇不是变速的,因此只能固定在950 RPM(±150 RPM)的转速下工作。在此速度下静态气呀为0.75 mmH2O,气流强度为36 CFM,而噪音音量为18 dBA。
风扇的外观设计较为普通:大角度的扇叶设计,转子和框架之间也有着较大的空间以便气流能顺畅的通过。
该系的三款风扇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其轴承的类型了。据统计,共有四种不同的轴承被用于此系列的风扇,SLDA1套筒轴承, BDLA1双滚珠轴承, EDLA1强化套筒轴承和 HDLA1流体力学轴承,不过我们没有收到搭配最后一种轴承的风扇。
套筒轴承风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2.6万小时,双滚珠轴承风扇的为5万小时,强化套筒轴承风扇的为8万小时。有趣的是,GT公司没有根据其由于使用不同的轴承而在噪音等级上有所不同而对产品进行细分,均统一标识为18 dBA。因此,这三款风扇在电气参数上都完全一致,工作电压为7.5到13.8 V,工作电流为0.12 A,功耗不高于1.44 W。不过,在我们进行测试后发现,这三款风扇由于使用的轴承不同,在噪音控制和功耗上的确具有很大的区别。
看看测试结果吧!
GT的三款风扇在气流强度上基本一样,不过富有戏剧性的是,其噪音控制有着明显不同。采用套筒轴承的风扇基本和静音是靠不上边了,只有对其降速,调整转速为730 RPM的时候才能算是较为安静,而且我们在整个测试阶段,我们都能听见其电机沙沙作响。滚珠轴承风扇的噪音就更大了,不过进行降速至810 RPM转速时还算过得去。三款风扇中最为安静的要数EDLA1型风扇,相对于另外两款有着明显缺陷的轴承,EDLA1可以在930 RPM下依然安静工作。此外,三款风扇的气流强度均略高于此次横评的平均水平。而且,他们的功耗都非常低,这意味着可以在其电气参数表示之下正常的工作。不过由于属于OEM产品,其检测结果不是十分详细,在启动电压方面三款风扇都比较高,分别为10.2 V(SLDA1)、9.0 V(BLDA1)、9.3 V(EDLA1)。
[Nanoxia FX12, FX+12]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这四款风扇来自于隶属于XenMicro 的德国Nanoxia子公司。所有风扇均使用了其配套的塑料包装盒,而且可以从正面的透明展示窗看见风扇的基本外貌。
包装盒背面从产品特征到详细的电气参数一应俱全,FX+12不同于FX12的地方在于其使用了PWM技术,所以两款风扇也只是在转速控制器上有所不同而已。
除了变速器外,附件还包括了4枚荧光绿的树脂插隼,和GS公司的产品一样,该风扇也是由中国代工生产。
乍一看,Nanoxia风扇和GS Wing 12十分相似,从扇叶到框架,甚至连500mm长的电线都基本一样。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不难发现FX(+)12并不像Wing 12有着9片扇叶,它只有7片,并且每片扇叶尖端也没有“小翼”设计。
事实上,从外观来看,Nanoxia FX(+)12除了颜色之外,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不过厂商声称,他们的风扇扇叶使用了马克隆聚碳酸酯树脂----质量轻、透明度高、耐撞击、隔热佳、长久使用不变形的特殊材料制成,这也是他们对该风扇唯一强调特色设计了。
此批风扇的大小均为120*120*25 mm,不过他们的重量并没有被标识出来,每个风扇均有7个扇叶和一个40 mm直径的转子。
从给定的产品参数来说,我们需要指出其中有几点不太准确:一个风扇的转速可在380-1250 RPM变动,另一个为600-2000 RPM范围内变速。前者最大的气流强度为47.39 CFM、静态气呀为1.11 mmH2O,后者为79.14 CFM、1.57 mmH2O,而它们各自的噪音音量分别为12-17 dBA和17-33 dBA。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此款风扇设计十分普通以至于我们很难找出任何与众不同之处。
Nanoxia FX(+)12风扇使用具有纳米技术和磨损极低的滚珠轴承,通过特殊的轴承设计,风扇具备防水风尘并且可以持续在25℃的环境下稳定工作令人吃惊的15万小时。而且在厂商提供长达10年的质保时间下,我们认为这个数据是完可信的。另外,厂商还宣称每一款Nanoxia的风扇都经过了手动的调整以确保其质量,不过我们也没有在送测风扇的扇叶上看到任何痕迹。
在功耗部分,Nanoxia的设计业非常出色。除了其启动电压仅需要4V外,整个风扇并不太耗电。在1250 RPM的最大转速下,其工作电流只有0.1 A,而其整机功耗不到0.6 W;而另一款风扇在2000 RPM的最大转速下,其工作电流为0.28 A,整机功耗为1.92 W。这些出色的表现都是依靠了Nanoxia与X-Spice(香港一家风扇和电源的设计公司,http://www.x-spice.com/)一同研制的ECO-motor电机。当然,所有这些技术和高端材料的运用让该系风扇也身价倍增,1250 RPM转速的风扇售价为16美元,另一款2000 RPM的风扇售价为19美元。
让我们看看Nanoxia FX(+)12两款风扇的测试结果。
较低端的Nanoxia风扇在气流强度上不如之前的两块GELID风扇,不过高端版的Nanoxia风扇又大幅领先于他们。不过,在气流强度上表现如此的Nanoxia风扇也只是落入了中等风扇的阵营。另外,在噪音控制上,两款Nanoxia风扇的发挥均比GELID牌的风扇要好,FX 12-2000风扇甚至在气流强度方面取得了我们此次横评的桂冠。在风扇工作时,我们没有发现额外的噪音,纳米轴承和风扇电机在此的表现颇好,当风扇转速为900-930 RPM的时候风扇整体都比较安静。在功耗方面,Nanoxia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因为在我们测试的数据显示PWM类风扇和普通的FX 12风扇一样,功耗甚至达到了厂家标称的2倍之多。最后,FX 12-1250风扇的启动电压为3.6 V,2000 RPM版的为2.1 V。
[Nexus Basic (D12SL-12)]下面这款风扇相信不会令你失望的!如果之前的文章你只是粗粗看过并且快速浏览一遍我们的测试数据的话,在这里,我强烈建议您仔细阅读这一页来自Nexus公司的Basic风扇的评测内容,我敢保证它是绝对值得的!
风扇使用了常见的塑料包装盒,只不过较小一点。而且包装上还印了一个做“嘘”手势的人脸,暗示着此款风扇在静音方面有着不俗的潜力。
包装盒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只有风扇速率、气流强度和噪音音量,其他参数并未给出。而附件方面,该风扇附带了一根3pin的PATA连接线,和其他公司产品一样的树脂插隼。这款风扇同样出自中国制造,其质保为3年。
咋一看该风扇似乎没什么设计独特的地方或者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简单的黑色框架(有橙色款)搭配着纯白的扇叶显得十分普通。不过,这就是它的全部吗?
此款风扇被厂家称作“全世界最静音的风扇,没有之一”,千万别以为它是靠牺牲转速来做到这一点的,这款12厘米的风扇能同样能提供1000 RPM的转速。那么,是什么让Nexus这么自信?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官方的网页上提供了他们公司产品的所有参数细节、噪音测试数据和产品图片。此外,Nexus还特别强调与他们不同的是,许多散热风扇制造厂商并没有完全封闭的隔音室和精密的设备来进行噪音测试。除了自我推销和竞争因素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Nexus说的的确是事实。因为,有不少厂商荒谬的声称其转速为2000 RPM的风扇噪音音量只有16 dBA,这显然是胡扯!
让我们重新把注意力转回这款BASIC风扇,该风扇尺寸为120*120*25 mm,重量为123 g。每个风扇均有7片扇叶和40 mm直径的转子,这里请注意,Nexus Basic风扇是12厘米风扇组中转子较小的产品之一。另外,还有安耐美的同尺寸风扇也是40 mm,Scythe Slip Stream风扇为36mm,而最小的当属SilenX iXtrema Pro IXP-74-09/11风扇的33 mm莫属。此外,在背面该风扇也是采用四根支撑架进行固定,没绑线的那三根直径均为3.5mm。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Nexus的工程师已经通过减小部件体积来尽量的扩大风扇的扫风面积和降低风阻。风扇扇叶使用传统大角度设计,扇叶末端和框架内缘的间距为2.5 mm。
这些风扇的造型和GELID的“静音”系列风扇非常相似,不过其弯曲的弧度更大。扇叶上没有采用任何上翘、“小翼”或者分段的设计。在1000 RPM转速下该风扇能产生36.87 CFM的气流强度,这已经接近我们此次横评的上限了,而此时的噪音音量却不足18 dBA。
十分有趣的是,在官网上对该风扇所使用的轴承只是一笔带过,因此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也只是该风扇的轴承为普通的套筒轴承,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是多少。看起来,Nexus并不认为其轴承有什么出色的地方而需要特别提及,不过他们还真应该这么做,因为那些发烧友更换他们的风扇的频率都快赶上他们更好显卡的速度了,而这显然是很好的卖点。
包装上的参数上说风扇的启动电压为7V,而其实际工作电压为6.5到13.8V。
十分有趣的是该风扇在外包装上的UL编码(Under 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美国保险商试验室。 电气标书有此条规范,类似于IEEE或IEC,是一个技术规范,简称UL)其实是属于Yate Loon公司的,也就是说Basic风扇的其实是由上述公司生产的。Yate Loon风扇并不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因为他们的主要市场是计算机电源方面,并且有着良好的口碑。此外,Yate Loon的产品也十分便宜,12里面的风扇通常只卖3-4美元,不过那些风扇要比这次的Basic(D12SH-12)转速更快一些,噪音也更大一些。
该风扇的最大工作电流为0.3 A,功率为3.6 W,另外其建议零售价格为15美元。
最后,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测试结果。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好的静音风扇是什么,毫无疑问我会选择Nexus的Basic风扇。当然工作时,甚至不能用静悄悄而必须使用难以置信来形容。看看图表中的近乎于水平的噪音音量曲线吧,在840 RPM转速时你甚至听不到任何声音。在更高的转速后,我们也只能听见气流的风声,但是风扇依然毫无声音。顺便说一句,此风扇产生的气流强度也极高,仅次于此次横评的冠军。此外,该风扇的启动电压需要6.9 V,尽管其整机功耗并不高。
[Nexus PWM (D12SL-12 PWM)]在Nexus通过Basic系列产品奠定了其风扇市场的成功地位后,又推出了另外一款命名更加朴素的风扇产品“Nexus PWM”,型号为D12SL-12 PWM。这款新风扇的外包装与Basic系列比较相似,只是颜色和产品信息不太一样。
风扇附赠了4根荧光紫的树脂插隼,不过没有PATA接头的电源连接线。
就像Basic风扇一样,PWM也是由中国制造,同时提供3年的质保。
Nexus PWM看起来比先前我们测试的风扇要有趣的多,它的框架是透明塑料的,而扇叶却是磨砂塑料,正好与其他产品相反。
比较可惜的是,该风扇并没有内置LED灯,尽管这能提高它的一部分竞争力也能更吸引眼球一些。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市场上不可能每个产品都有着一样的设计。这款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具备7片扇叶和一个45 mm直径的转子。
这次风扇背后的支撑架要略大一些,PWM风扇的扇叶很奇怪的与Basic系列不同,不但弯曲角度没那么大,其扇叶顶端与框架内缘的间隙也扩大了不少。
Nexus没有说明为何他们对PWM的扇叶进行如此之大的改变,反而是着重强调此风扇具有从500到2000 RPM转速的变速功能,当然这也是要依靠PWM功能的支持的。此风扇最大的气流强度为76 CFM----2000转速级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数字。风扇的噪音音量很明显的提高了,并且在15.5-26.9 dBA之间浮动。不过,Nexus没有再将“世界上最安静的风扇”之名印在其铭牌上。不过通过和其他2000 RPM转速风扇进行对比后,Nexus PWM风扇依然将噪音控制在其电气参数标准之下,并且是同级别风扇中的噪音最低的。
PWM风扇的启动电压为标识为6.5V,比Basic系要低0.5V,工作电压和Basic一样,不过其实际功率为2.04 W,工作电流为0.17,远低于铭牌上的0.3 A。最后,该款风扇的售价现在为18美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与同厂的表哥“Basic”相比,PWM到底表现如何吧?
看起来PWM与Basic完全是不一样的产品。的确,该风扇有着很高的气流强度,就算在最高转速下它的攻略也算不上高,而且PWM控制在此风扇的测试中表现正常。不过,这款风扇的噪音控制实在令人汗颜。该风扇并没有噼里啪啦的乱响,但是在整个测试中那种嗡嗡的规律噪音一直令人头痛。我们不断尝试,一直在转速为900-930 RPM时,它才能较为安静的工作,这比Basic风扇还要低100 RPM呢。因此,PWM在同样的噪音音量设置上所产生的气流强度不如Basic,挑战失败!最后值得欣慰的是,PWM之需要3.6 V的启动电压就能开始工作了,还算是一个亮点吧。
[猫头鹰Noctua NF-S12B ULN, FLX]下面两款全新的待测风扇来自奥地利的Noctua公司,这是一家以散热产品周边而闻名的公司,其出品的散热片和风扇扇叶经常出现在市场上的各种产品中。听起来似乎比较陌生,不过要是我们提起散热器品牌“猫头鹰”,相比有不少的国内朋友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了。坦白的说,ULN和FLX两款风扇也不能算是新品了,因为他们其实就是其同厂已经停产的NF-S12的改进加强版而已。
产品的外包装设计保持着Nactua的传统风格:高质量和实用性。盒子简洁但不简单:它包含了一个透明展示窗,盒内有一个塑料收纳盒用以保护风扇不受运输时的挤压伤害,简单明了的产品特征以及详细的参数说明。
此外,在盒子背面还清晰的罗列出了该风扇的所有特点和各种使用的技术。
Noctua NF-S12B FLX风扇的附件包括4根树脂插隼、固定自攻钉、一根PATA接头电源线和两根分别为7V和5V的电源转接线。
而ULN风扇的附件与上面的基本一样,不过没有5 V的适配器,当然也没那个需要。
此风扇的外观设计不能说十分出色,尽管它看起来造型十分独特。其扇叶采用了深棕色,框架为淡米黄色,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该风扇尺寸为120*120*25 mm,不过重量不明。每个此款风扇都有7片扇叶和一个41 mm直径的转子,编织线缆为400 mm长。
此风扇与老型号NF-S12B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大倾角扭曲末端”设计。由于其末端进行特殊封测处理,扇叶整体也比以前更长一些。
这里我们要插入一些当年NF-P12所使用的刀尺扇叶技术说明以便我们对比的来了解新风扇的不同之处。当风扇高速旋转时,风扇的末端和扇框之间形成狭窄的气流扰动区和空气湍流产生的风噪声, 奥地利工程师将扇叶设计成大倾角扭曲形状,使扇叶旋转起来的总体作用区域尽可能大,同时又将扇叶的剖面设计成大弦长弧形状,大大削弱了气流扰动区和空气湍流产生的噪音,从而获得了出奇的安静运行效果。
从原理上讲,静态风压的增强同样会提升噪音指数. 不过在NF-P12的设计中,奥地利工程师将成熟的锯齿旋流控制技术运用其中。风扇的尾部设计了2个小锯齿. 这些好处是将正面吸入的风流(气压和压力面), 通过刀锋式的扇叶片和小锯齿将其快速吸入和排出。减少了风阻性和风流通效率的流失。从而达到衰减了风切声,减少了噪音的目的。
另一方面,锯齿形扇叶发挥出在声学原理方面独特的设计优势: 双锯齿的扇叶尾部将被吸入的整体气旋流分割成若干段的微弱的气旋流. 此时噪音也被“分割”成若干微弱的部分,并在宽敞的传播空间上,烦人的噪音从而被削弱。
此外,据Noctua的工程师称,NF-S12B系列风扇的扇叶设计能提高气流强度,令其压力增加10%,而且新型的FLX和ULN在工作时将比NF-P12风扇更加安静切能提供更高的气流强度。不过说实话,这种说法很难令人相信。特别是当NF-S12B系列风扇均放弃使用NF-P12上那种独特的扇叶设计之后,这种提升幅度达10%之多的宣称更是令人生疑。
ULN风扇通过电阻控制可进行600、900和1200 RPM三个级别的定量变速。FLX版的风扇支持500和700 RPM两种转速的变化。与往常一样,奥地利的Nocuta也使用CFM作为其风量单位,在最大转速下ULN风扇为59 CFM、FLX为33.4 CFM,静态风压分别为1.31 mmH2O和0.44 mmH2O,而噪音音量为18.1 dBA和6.8 dBA。
两款风扇均使用Noctua独创的“自润滑油压轴承”。在轴承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压力(hydrodynamic自给油原理)使其自动润滑. 同时形成的动态压力区保持轴承(可旋转)内壁与静态轴心(不可转)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不产生相互作用。普通的液态轴承(hydrodynamic)使用简单的流体液压设计,没有考虑到轴承内壁和轴心之间摩擦的问题。而Noctua的SSO轴承在底部装备了一颗磁体,用以支持轴心与可旋转的轴壁之间保持间隙,不相互产生影响。这样的好处是降低摩擦生噪和增久轴承使用寿命。因此,此轴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了惊人的15万小时,Noctua公司也提供了6年的产品质保。
从NF-S12B提供的电气参数来看,我们发现这两款的工作电流和功耗都不是很高。ULN风扇的工作电流仅为0.05 A和0.6 W,而FLX风扇正好是前者的两倍。而这两款新品的售价均为25美元。
既然Noctua在宣传上自己将NF-P12与新品的NF-S12B进行比较,那我们也直接将老款NF-P12加入对比测试,下面请仔细观察图表数据进行性能比对。
在气流强度方面,新型的两款风扇并没有超过老款的NF-P12。就像我们在图表中看到的一样,尽管厂商宣称新型的NF-S12B要比老款的NF-P12有着10%的性能提升,不过9片扇叶和较大的横扫区域能提供更多的空气流通,同时还有扇叶末端的“锯齿”设计助阵,令其气流强度完胜于7片扇叶的FLX和ULN。不过,在噪音控制方面,新款的NF-S12B要略胜于其同厂表兄。就在我们对ULN风扇在噪音控制方面表示满意的同时,FLX却出现了偶发性的隆隆声,就像是扇叶的边缘不时的与风扇框架发生挂擦发出的声响。同时,两款风扇的电机都比较安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FLX风扇在900 RPM的时候比较安静,而ULN风扇由于转速不高,自始至终都都未有明显响声。两款风扇的功耗都非常的低,可以说非常接近官方的标识了。此外,风扇的启动电压分别为3.9 V和4.5 V,也优与NF-P12的6.6 V。
[BlackSilent, XL1, XL2, XLP3 Rev.3.00]另一组待测风扇来自于德国散热器产品厂商Noiseblocker,他们均属于NB公司的BlackSilent系列风扇,其型号分别为XL1、 XL2、 XLP3 Rev.3.00。此系列风扇均使用透明塑料风扇,并在背部插入卡纸板进行密封。
包装背面印有风扇详细的技术参数。
风扇配有4根较长的树脂插隼,在固定风扇的同时也能起到避震和减少噪音的功用。
这三款风扇都是由德国原厂制造的,他们都属于NB公司的超静音系列产品,这三个不同版本的风扇也有着不同的转速设定,而最后一款XLP甚至是采用PWM来进行转速控制的。
NB-BlackSilent系列风扇看起来十分漂亮,其半透明的半蓝色扇叶也被制作成了新月形的弯曲。
风扇的尺寸大小为120*120*25 mm,重量为120g,而PWM款的XLP重量略多一点为125g。同时,每款风扇都有着7片扇叶和一个45 mm直径的转子。
扇叶和转子全部由风扇后部的4根支撑架固定,这些支撑架非常得细,并且每个支撑架末端都是采用半圆形卡隼和风扇框架连接,而不是直接粘上去的。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支撑架所产生的风阻,同时也能有效的抑制噪音的生成。此外,NB-BlackSilent并没有为了降低噪音而对风扇的末端进行锐化处理,这与我们之前所测试过的12厘米风扇的设计理念非常不同。
据厂家称,XL1型风扇的转速设计为1000RPM(±10%),XL2型为1500 RPM,而XLP风扇在PWM的调节下可以在1000-2000 RPM转速中自由变化。此外,这三款风扇的气流强度分别为41、58和75 CFM,而噪音音量为13、21和14-21 dBA,在这个转速级别的风扇来说已经是非常低了。另外,此系的风扇静态风压分别为0.659 mmH2O (XL1)、1.044 mmH2O (XL2)和2.653 mmH2O (XLP)。 BlackSilent系列风扇采用套筒轴承作为其转子,并且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了惊人的8万小时,不但远超于普通套筒轴承2万小时的MTBF,甚至可与滚珠轴承比肩了。不过在功耗方面,该系风扇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了,其启动电压也均为6 V。
XL1和XL2两款风扇的工作电流均不超过0.27 A,功率为3.24 W,而XLP风扇由于使用PWM可进行转速调节所以其工作电流浮动于0.05-0.4 A之间,功耗为0.6-4.8 W。此外,前两者风扇的售价分别为13美元和17美元,XLP最贵为17美元,不过此系三款风扇均提供3年的质保。
在实际性能测试上,来自NB公司的BlackSilent系风扇表现优秀,成绩也位于我们此次横评测试的第一阵营。
XL1风扇在噪音控制方面的表现的确令我刮目相看。不但其采用优质的电机可以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毫不发出噪音的正常工作,风扇独特的扇叶设计和框架的内表面抛光处理均有效的降低了噪音的产生。可以说,这是一款设计完美的散热风扇。同样的扇叶和框架设计也使用在另外两款风扇上。虽然他们的运转起来有点吵,不过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高转速下产生了极大气流的原因,事实上,其甚至达到了我们此次横评中的最高气流强度。另外,在1020 RPM的转速下,BlackSilent风扇均能保持安静的运转。同时,他们的功耗也都低于参数标识,其起始电压分别为3.6 V(XL1)、2.1 V(XL2)、4.2V(XLP)。
[Multiframe S-Series MF12 S1-S3HS, -P]下面将要为大家介绍的4款风扇同样来自于NB公司,不过与前者不同,它们是属于Multiframe系列的。这四款风扇采用卡纸板包装,不过较一般产品略小,同样在包装盒前部开有一个展示窗。
包装上宣称,此系风扇要比市场上同规格12风扇安静30%(当然,它没有说明是哪款12厘米风扇)。Multiframe系列风扇是由德国工程师进行设计,然后在中国生产的,同时提供了两倍于BlackSlient的6年质保时间。
这批风扇的大小为120*120*25 mm,重量分别为150g和155g两种规格。同时每个风扇均采用7片扇叶和一个41 mm直径的转子设计。
Multiframe S-Series MF12风扇的扇叶设计基本和BlackSilent系风扇一样,不过其框架设计去并不相同,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进行说明。除了固定电线的那一根,风扇背部的其他支撑架都非常细,并且每根支撑架迎风的那一面都被制作成了半圆形以减少风阻。该风扇搭配的电源线有440mm长。扇叶这次被染成了半透明的半灰色,这令整个风扇看起来更为高端,也更为前卫。
该系产品主要从风扇所支持的不同转速来进行产品细分。初级的S1型号只能在750 RPM转速下运行,S2为1250 RPM,S3HS可达到1800 RPM,不过他们均为不可变速的,而P型号在PWM的支持下可在1000-2000 RPM转速下进行变速调节。
另外,此系风扇的气流强度依次为34、51、73和42.8-78 CMF,静态风压依次为0.45、1.11、2.302和2.838 mmH2O。Multiframe系列风扇最有趣的参数在于其对噪音音量的标注,更准确的说,其音量低的令人难以置信。举例来说,厂商宣称S1风扇的噪音音量仅为8 dBA,这意味着就算在隔音室里面你仅离风扇1m的距离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而且还是在750 RPM的转速下!要知道,这个转速对于某些品牌风扇来说已经很难保持安静了,而那些杂牌货更是跑起来像拖拉机一样。所以,我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同时,S2型号宣称为19 dBA,S3HS为27dBA,P型号为12-29 dBA。
Multiframe风扇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抗震设计。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树脂插隼来进行避震,而是使用了4个超软的橡胶三角垫来固定整个风扇框架。
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十分独特的设计,同时也比传统的树脂插隼更加方便,不过也许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会有一点不太好安装,特别是将风扇装在散热片这一部分要使用到铁丝固定有点难搞。
不过,我认为这些风扇最主要的特点不单单是其使用的创新减震橡胶三角或那些光滑的扇叶设计,而是其所使用的电机轴承。Multiframe风扇使用了与其同厂的NanoSLI系产品一样的由德国原厂设计的轴承。当然,厂商不会对其轴承的细节进行泄露。当然,我要是他们也不会泄露这种轴承的技术细节,因为它的性能实在是太好了,NB公司这么多风扇都采用这同一种轴承配置并且自始至终的能对噪音进行有效控制,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S1型风扇所使用的轴承有着16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保障,S2略少一点为14万小时,而在S3HS和P这两个高转速风扇中其保证为13万小时。S2、S3HS和P三款风扇的启动电压仅为4.5 V,而转速最低的S1风扇却需要6 V。不过,据厂商的官方数据显示,Multiframe系列风扇在功耗控制方面并不十分出色,就连其最慢的风扇也需要2.74 W,不过实际功耗可能像之前一样低于官方的参数。最后,此系的四款风扇售价从20美元到26美元不等。这算是比较贵的风扇产品了,不过它们也的确值这个钱。
现在,让我们一来来看看测试结果吧。
关于NB系列的风扇我们一直是比较认可的,而Multiframe系列产品再次证明了我们的眼光。该系风扇运转起来就像BlackSilent风扇一样安静,而产生的气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真是市场上少见的高品质风扇!此系风扇能在1080 RPM转速下依旧安静工作。功耗方面,NB公司似乎和我们开了个玩笑,S1风扇的功耗根本没有2.74 W,其在0.5 W的功耗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这再次证明了其轴承电机的出色性能。不过,同系的高端产品就跟其标识的参数比较接近了。另外,S系3款风扇的启动电压为4.2 V,带有PWM的P系风扇位4.5 V,并且这也是其正常工作的电压底线。
[镰风Scythe S-FLEX (SFF21E)]作为风冷领域的领导者,日本Scythe公司(镰风科技)共有5个系列的产品参加了我们此次的横评测试。其中的三款属于其新的子品牌,而另外两款早已被广大用户所熟识了,所以我们将其也加入此次的评测以供大家进行简单的对比参照。第一款我们要提及的风扇是来自S-FLEX系列的。我们收到的是一款采用工包的无包装风扇,好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有S-FLEX系列风扇详细的产品图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采用了塑料外壳加卡纸板内封的包装设计。
这批风扇是由中国生产的,其售价为19.99美元。
Scythe S-FLEX风扇看起来十分普通,我甚至觉得它有些过于简陋了。毫无光泽的黑色扇叶和同样的扇叶就是它的全部,这甚至和杂牌风扇毫无两样。
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量不详。每个风扇具有7片扇叶和一个48 mm直径的转子。四根椭圆形的支撑架在后部骑着固定作用,除了那根配有电线的架子,其他三根支撑架的直径均为4 mm。
S-FLEX系列产品包括四款风扇,其转速也从800到1900 RPM不等。我们收到的这款风扇型号为SFF21E,其转速为1200 RPM,气流强度为49 CFM。与以往一样,Scythe没有在产品参数中标明该风扇的静态风压,这可能是因为该公司觉得这个参数指标不是很重要的原因吧。另外,该风扇的噪音音量不超过20.1 dBA。
扇叶略呈曲线,其边缘也较为圆滑,该扇叶末端和风扇框架内缘的间距不足2 mm。我们还注意到风扇的转子尺寸较大,占据了不少的通风空间,这样看起来S-FLEX风扇不太可能产生较大的气流了。 但是,此批风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藏于风扇正中央,这就是由索尼公司研发的流体动态轴承技术(SONY Fluid Dynamic Bearing),简称S-FDB。就像你所听过的关于SONY公司产品的评价一样,这款轴承的品质相当不错,也许只有那些小白和索黑才会对此有所怀疑。下面,是该轴承的原理图。
该套筒轴承采用了在中间金属轴上加一个衬套的设计,并在其中注满润滑油,这样能避免定子部件和转子的直接接触,有效的起到了避震和耐磨的作用。此外,在转子上还配有一排极性相斥的磁铁,以保障转子中轴的稳定。通过这些设计,工程师可以确保轴承具有极低的噪音产生,而且其平均无故障时间能达到15万小时之多。
此风扇有着较高的电能转化率,厂商宣称其工作电流不超过0.15 A,功率为1.8 W,而其启动电压最多为4.5 V。
尽管我们没有对S-FLEX在气流读数方面抱有很大期望,不过此番测试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其噪音控制部分。到底这S-FDB轴承表现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我可以郑重的告诉你,S-FDB轴承的确是物有所值!Scythe S-FLEX风扇甚至成为了我们此次横评中最静音的风扇之一。对于一般用户,此风扇在1000 RPM的转速下也不会有丝毫噪音,而且整个测试过程中其电机是完全没有声音的。尽管只有7片扇叶,不过S-FLEX凭借着其小弧度曲线的设计也能产生足以步入我们此次横评第一阵营的强劲风力,这太让我们惊奇了!此外,该风扇的功耗也不高,其启动电压也仅为4.8 V。好吧,测试完成后,我要自己去买一款S-FLEX用!(笑)
[镰风Scythe Gentle Typhoon]下面同样来自Scythe大家族的产品,是去年年末推出的“温柔台风”(Gentle Typhoon,简称GT)。这个名字简直太适合此款风扇的特点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同看看这款风扇的表现。
GT系列12厘米风扇共有5款产品,并且我们已将它们都收集过来参加今天的测试。这批风扇均采用非常相似的包装设计,只是每款风扇由于型号不同其上的产品信息也不尽相同。每个包装盒都采用了透明的塑料盒和内置卡纸板进行封装,并在前方开有硕大的展示窗口,让用户可以不打开盒子就能看见风扇的全貌。下面图片中我们展示的是5款产品中的前两款。
包装盒背面有着详细的产品信息,其中不仅仅是技术参数和产品特征,更包含了风扇轴承的详细图解说明。GT风扇的产地为印度尼西亚,其售价为16.96美元。每个风扇都搭配了4个自攻钉和Molex公司出品的电源适配器。
此系风扇由与Scythe合作多年的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设计(Nidec Servo)。GT风扇看起来十分独特,其由黑色的光滑框架,9片亮灰色大曲度扇叶和一个直径不小的转子组成。
风扇的尺寸为119*119*25 mm,重200 g。就如我刚才提过的,每个风扇有着9片扇叶和一个直径52 mm的转子。就像其他的风扇设计公司一样,日本电产伺服也希望在GT风扇的设计上达到两个目标:降低噪音和提高气流强度。据厂商称,此系风扇的有效扫风面积甚至达到了32 mm风扇的水平。
另外,与Scythe风扇所不同的是,GT风扇的框架内缘是非常光滑的,并且其迎风面也进行了圆滑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框架与气流产生的额外噪音。不幸的是,设计者为了将风扇电线嵌入支撑架而采用了较宽的设计,同时也没有将支撑架的迎风面改为半圆形,这无疑会增加一部分风阻而降低气流量。
另一个我们在GT风扇上发现的特殊设计在扇叶上----每片扇叶靠近转子的部分都有两个锯齿形的设计。
厂商并没有解释他们为何这么设计,所以我们也只能猜测这些扇叶内侧的小锯齿也许可以制造一点不稳定的气流。不过这是为何目的我们也不得而知。另外,这些锯齿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我们怀疑其是否会提高整个风扇的性能,又或者它们是否会降低电机的性能呢?
此系5款风扇的转速各不相同,从500到1850 RPM都有分布。官方宣称其气流强度为17.7到56.5 CFM,这个参数比较正常,也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关于静态风压,厂商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参数,不过在噪音音量上除了最慢的那款500 RPM的风扇为5 dBA,其他的几款风扇均为28 dBA,甚至其转速最高达1850 RPM的GT风扇也在28 dBA上下浮动。
镰风的GT风扇的转子是我们此次横评中直径最大的了,达到了52 mm,这个体积让它看起来使用的更像是一个双滚珠轴承。和风扇框架和扇叶的减噪设计目的一样,电机使用的独特设计也令其旋转后所产生的声音不会被人耳听到。
此外,一款各方面都设计优良的风扇也会有很好的减震处理。厂商宣称他们的GT系风扇绝对不会在抗震方面出现任何问题(尽管他们没有说明是哪一款),而风扇的轴承也可以在30℃环境下达到1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60℃下位6万小时,这绝对要比我们使用一台计算机的时间长了。
厂商同样没有忘记提及风扇的电气参数。据宣称,GT风扇的高性能电机能比同规格产品减少30%的电能消耗。从技术参数来看,工程师的确是达到了他们的承诺,因为就算是GT系列产品中转速最高的风扇其工作电流也只有0.083 A,功率不足1 W,这可是在1850 RPM的转速下!尽管这个参数以现在的计算机电源的强大来说无关痛痒,但还是太令人吃惊了。风扇的启动电压分别为6.5 V(500 RPM)、5.5 V(800 RPM)、4.5 V(1150 RPM)和3.5 V(1450和1850RPM)。
同时,每个风扇上都有一个铭牌贴在风扇的转子上,上面也提供了详细的电气参数。
总的来说,镰风的GT系列风扇给我的感觉还不错,不过它的框架上的固定孔设计有点短,也许在和散热片配套使用的时候不太容易安装,甚至需要先拆开风扇。另外,300 mm长的风扇电线也不是很长。整套风扇的售价为17 美元。
让我们来看看这批风扇的性能如何。
上面5个数据表就是镰风GT风扇的实际使用数据了。GT风扇在噪音控制上表现良好,和市场的竞争者相比,此系风扇都可以在同样的噪音音量下达到更高的转速。举例来说,GT风扇甚至可以在1440 RPM的转速下保持安静工作,这是其他品牌基本无法达到的。如果该系风扇的转子没有那么大的夸张,说不定除了噪音控制方面的优秀外在生成气流上GT风扇也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不幸的是,在这点上52 mm的转子占据了太多的有效扫风面积,以至于其气流强度表现并不突出。在整个测试期间,我们没有发现电机和轴承发出了任何的响声,只是在每次风扇进行变速时转子都会发出一下短暂的铿锵声。在功耗方面,镰风GT风扇的确就像其厂商所宣称的那样,就连转速最高的风扇其功耗也不到1 W。有趣的是每当风扇运转30-35秒后,电机电源会自动切断一次以保持低功耗,这又一次证明了在轴承设计方面其性能的强大(频繁自断电还能再启动,电机品质优秀)。另外,这五款风扇的启动电压分别是:6.9、5.4、3.0、3.9和3.6 V。
[镰风Scythe Kaze Maru]又是一批来自注明日本镰风的风扇产品,该系列的名字叫做“风丸”(Kaze Maru)。该系风扇第一次面市实在2008年中,但是并没有引起电脑用户的关注,不过此次我们还是将它请进了评测室进行产品横评对比来看看其性能究竟如何。这批风扇采用了镰风的经典包装:透明的塑料盒和卡纸板内封。
除了风扇,随机还附带了一根4pin的PATA电源线和4个自攻钉。
这些风扇的产地是中国。镰风“风丸”系列产品包括三款140*140*25 mm 的风扇,这种大尺寸也令其看起来更具有性能优势。
“风丸”使用了11片新月形的扇叶设计,其转子直径为49 mm,背后采用4根曲线设计的支撑架作为固定。风扇的框架采用了原形设计,并且保留了12 mm风扇卡具特有的固定孔。换句话说,“风丸”是可以同时兼容14 mm和12 mm风扇散热片。尽管这在CPU散热片上使用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对于我们此次测试来说由于其框架尺寸,还是要采用14 mm风扇的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测试。
“风丸”系列以转速来划分可分为500、1200和1900 RPM三款风扇。十分奇怪的是,“风丸”系列并没有提供800 RPM的风扇产品,因为这个级别的风扇不但在噪音控制和风力大小上最为平衡,在市场上此级别的产品也颇受用户欢迎。“风丸”的三款风扇重量各不相同,其分别为:131、137和175 g。
官方还给出了该系产品的其他参数:500 RPM转速的风扇为29. 5 CFM,1200 RPM的为61.3 CFM而1900 RPM的为104.5 CFM。而在噪音控制方面,只有转速最低的版本才能称得上是比较安静,其音量为10.8 dBA,而另外两款分别是26.6 和41.1 dBA。
可惜的是,官方没有在给出的参数指标中提及风扇的静态风压,我想这么大的风扇还采用了这样设计的扇叶应该能提供很高的静态风压的。
此外,关于风扇的轴承设计和电气参数“风丸”的说明书里面并未提及,但我们可以从起风扇上的铭牌上找到他们的工作电流等数据,而轴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时间为3万小时。
此批风扇的最大功耗分别为500 RPM – 0.48 W、1200 RPM – 2.28W及1900 RPM - 2.88 W,启动电压依次为8V、3.5 V和同样的3.5 V。搭配的电线有300 mm长,不过附件里面还有一个电源适配器,接上以后可以再获得400 mm长的额外线缆。“风丸”的定价为8美元。
让我们看看,在你的机箱里面装上镰风“风丸”这种大家伙能带来怎样的改善,如下是测试结果。
“风丸”给我们的感觉喜忧参半。首先,这些风扇在不同的转速下产生的噪音也不尽相同。与1900 RPM的风扇相比,500 RPM和1200 RPM转速的风扇在运转中没有产生额外的噪音,也没有轴承/电机发出的那种隆隆声。其次,“风丸”在生成气流方面也没让我们感到满意,他们甚至还不如同厂镰风的12厘米风扇产品。也只有最高转速的该系风扇能提供足够的气流强度,但其产生的噪音音量也同样很高。此批风扇能在780 RPM转速下较为安静的工作,当然,这是包括了轴承的隆隆声的。而在电力转化方面,只有转速最低的那款“风丸”能称得上是较为合理。同时,这三款风扇的启动电压分别为3.6 V、2.1 V和4.2 V。最后,我要重新质疑一下厂商,为什么就没有800 RPM的产品呢?
[SilenX iXtrema Pro IXP-74-09/11]SilenX公司的(日本公司)风扇产品也许并没有银欣(SilverStone)或劲冷(Evercool)来的出名,不过也正是这点让此批测试更加有趣----发现那些藏于深巷中的美酒。这次,我们将要为大家介绍4款来自于SilenX的风扇产品,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将其分成两组进行介绍,首先是12厘米风扇组(120*120*25 mm)。
该款12厘米风扇的包装可谓是非常普通了,一张卡纸板作底,上面扣上一个塑料壳就是它的全部包装。
包装盒的背面明确指出iXtrema Pro系列风扇采用了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扇叶设计,并罗列了简短的技术参数。而除了风扇本身,随机附赠的附件还包括一个PATA连接线、4个自攻钉、4根与风扇等长的树脂插隼。
就像我们今天的其他待测风扇一样,iXtrema Pro IXP-74-09/11这两款风扇的产地均为中国。
之前我们已经提及过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了,而其重量并没有详细的官方数据,不过据我们推测,其实就是拿在手中感觉一下,他们应该是此次横评中最轻的了,也许不超过80 g。由此看来,SilentX自信的认为其产品完全不会因为重量的问题而降低风扇的性能,自然也就没有将其标注。另外,该风扇采用了7片扇叶的设计,转子直径为33 mm,看起来既美观又高端。
风扇的设计非常有趣:7片尺寸挺大的新月形的扇叶搭配一个十分小巧的转子。扇叶被设计的非常锋利,并且其末端与框架内缘之间的空隙甚至不满2 mm,而且表面光滑,没有一点突起。三根没有附带电源线的支撑架非常纤细,并且在迎风面采用了半圆形设计以降低风阻。厂商说,“iXtrema Pro风扇的风噪比(产生的气流强度与噪音的比率)是市场上其他产品所望尘莫及的。”这的确是十分非常自信的宣言,我们也希望能够一探其虚实,看看风扇是不是跟厂商宣传的一样好。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测试的意义所在吗?
IXP-74-09和IXP-74-11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不同的转速设定。低速版的为800 RPM(±15%),旗舰版的为1100 RPM(±15%)。当然,其实市场上还有1400 RPM的高速版,不过很可惜,我们并没有拿到该产品来参加我们的测试。另外,IXP-74-09的气流强度参数为38 CFM,而IXP-74-11款为 46 CFM。厂商同样没有提及静态风压的具体数据。
接下来我们看看iXtrema Pro两款风扇的噪音处理性能。通过技术参数表我们发现,IXP-74-09的噪音音量不足9 dBA,而IXP-74-11也不到11 dBA,莫非这就是这两款风扇的命名方式?呵呵,日系厂商还真是有些让人莫名其妙啊。不过,这些参数也有待我们的后续测试进行验证才是。
风扇的主轴上面贴了一张带有厂商商标的镭射贴纸作为铭牌,上面提供了关于风扇的一些主要参数信息。
这两款风扇的工作电流应该不超过0.12 A和0.16 A,功率分别为1.44 W和1.92 W,而动态轴承方面官方也没有给出详细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两款“无声的埃欧罗斯”表现如何吧。
我不得不说,在此番测试中就算在同一电压下风扇的转速也时常改变十分不稳定,因此我们也进行了多次的数据修改。由于记录表格中的数据过于奇怪,我们特意对高转速和低转速的分别进行了额外的两次测试来进行验证,但结果都十分接近。并且,两款风扇都是这样。而关于厂商所宣称的“风噪比”优势,也只有IXP-74-09能够做到。旗舰版的11型风扇在750 RPM转速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噪音了。高气流强度高噪音,低气流强度低噪音,似乎在我们测试过的这么多风扇中没有哪款能在两者中都占据鳌头。最后,09型风扇的启动电压为4.5 V,11型风扇位3.3 V。
[SilenX iXtrema Pro IXP-76-14/18]接下来的两款风扇同样来自于SilenX,因此与我们刚刚测试过的两款风扇有些类似,甚至在产品包装随机附件上都与其一模一样。但是,这两款新品却有着不同的尺寸,为120*120*38 mm,明显是厚了许多。
除了厚度之外,风扇本身也与刚才的两块风扇极为相似。
风扇同样具有7片看起来十分强劲的扇叶和一个41 mm直径的转子,风扇背后的4跟支撑架要比前面的产品粗一点,因为扇叶的负载也更高了。不过,38 mm版的iXtrema Pro风扇的重量也和25 mm版一样轻。风扇的框架内侧十分光滑,风扇扇尖和框架的间距也不足2 mm等等特点,都与之前我们提及的两款25 mm风扇一样。
这两款风扇有着不同的转速,IXP-76-14型为1200 RPM,而IXP-76-18型为1400 RPM。因此,该两款风扇也有着不同的气流强度参数,分别为72和90 CFM。同时,其噪音音量为14和18 dBA,不过静态风压依旧没有被标注出来。
38 mm的IXP-76-14和IXP-76-18风扇使用了和25 mm风扇一样的轴承,而且由于厂商没有告之参数,我们也同样不知道他们的MTBF时间为多少。
关于风扇的功耗,1200 RPM的14型风扇为2.4 W、工作电流为0.2 A,而1400 RPM的18型风扇为2.88 W和0.24 A。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造型一样的38 mm的iXtrema风扇和25 mm的同厂兄弟相比,在性能方面是否能与之不同,令人较为满意些呢?
的确,厚版风扇要比25 mm的薄版风量更大一些,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大的噪音。所以,如果我们让他们保持同样的噪音音量的话,IXP-76和IXP-74两系列的气流强度可谓是半斤八两(这可以从我们稍后的对比图表中看到)。这次风扇的转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我们也可以较为容易的进行读数了,所以也不需要反复核对修改了。IXP-76型号的两款风扇在810-840 RPM转速时较为表现较为安静。而在功耗上,较厚的38 mm的SilenX风扇也理所当然的有着更多的需求。另外,此批风扇的启动电压分别为2.7 V和2.4 V。
[银欣SilverStone Suscool 121]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这款风扇来自著名的外设厂商银欣公司(SilverStone),而该款散热风扇同时是由Everflow公司完成的整体设计,这就是Succool 121!
该款风扇采用了塑料包装、内封卡纸板的外形设计。透过透明的塑料壳,我们可以一览无遗的看到整个风扇的样子,同时,包装背面的卡纸板上还罗列了详细的风扇特色和产品参数,甚至还将该风扇性能做成数据表格供大家参考。稍加注意,我们便可以从从包装盒的前部看到厂家对Suscool 121是多么的自信,自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热控风扇”。这应该是真的,因为市场上12厘米系列风扇中很少有搭配热传感器的,基本都不怎么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热控设计。
风扇附带有PATA的转接头和线、一根带有热传感器(热敏二极管)的连接线、4根树脂插隼和4个自攻钉。
同样,该风扇的产地为中国。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以前是怎么描述银欣风扇的,那么这里你也许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Suscool 121除了扇叶是浅蓝色之外,其他部分看起来和其同厂的FM 121或 FM 122风扇都一模一样。
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量不详,它搭配有9片扇叶和一个43 mm直径的转子。
风扇的转速由热传感器进行控制,其变化范围为31℃下400 RPM,而60℃下950 RPM,在这种转速变化下,大幅弯曲的新月形扇叶能提供17.75到42.15 CFM的风力,其静态风压分别为0.1 mmH2O和0.57 mmH2O,噪音音量为15和18 dBA。事实上,Suscool 121是专门为了静音工作而设计的,所以我们不必太纠结于其不高的性能指标。
该风扇次用广为人知的EB轴承设计(Enter Bearing,该轴承设计,增加了风扇内部储油空间,油就不易挥发,让轴心有更好的润滑效果而减少与轴承的摩擦产生,不但降低噪音,更可以增长风扇寿命),其实也就是一种能大幅延长使用寿命的套筒轴承。不过厂商在平均无故障时间上只标注了3万小时,这比较奇怪,因为该时间仅为普通的套筒轴承的MTBF时间,实在没有看出哪里进行了优化设计。
风扇的启动电压为8 V,这也是我们今天横评中启动电压最高的风扇了。当其运行于最低转速的时候,工作电流为0.08 A,功率为0.96W,最高转速时分别为0.2 A和2.4 W。
就像我们从转子上贴的铭牌看到的一样,Everflow的此款模组的设计型号为F121225SL,该风扇零售价为12美元。
同时由于我们在测试中为了多种测试而进行了手动调剂,即通过控制电压而影响其转速,该风扇的热传感器也一直处于60℃左右,所以大家不必太在意温度。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测试结果吧。
数据本身就说明了结果,Suscool 121在低转速和普通转速下都十分的安静。我需要指出一点,当我们让风扇转速从180 RPM提升到720 RPM时,我们只提高了0.9 V的电压。风扇的功耗的确是非常的低,不过其启动电压依然不得低于9.6 V。
[利民Thermalright TR-FDB]提起“利民”(Thermalright)相信不少玩家都对其耳熟能详,不过其中也不乏抱怨之声----因为其散热器产品尽管质量上乘,不过售价也同样高昂,而且还不附带任何风扇配件。然而就在今天,利民终于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向市场上推出了12厘米级的系列风扇产品,这简直是对发烧友们莫大的喜讯。而且,现在大家已经能够在市场上买到外观设计相同的各级别转速的利民风扇了。
利民风扇选择了全卡纸板外包装,同时在正面开有一个较小的展示窗口,能从中看到风扇贴着铭牌的转子部分。不过盒子整体有点小,甚至有点挤压里面风扇的感觉,不知道是否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包装盒的背部印有详细的产品信息,基本上你所想查找的风扇参数都可以在此找到。不过盒子内也只有一个风扇,没有附带任何配件(树脂插隼,电源线或者自攻钉之类的东西),利民太“小气”啦!同时,该风扇的产地为中国,并提供三年质保。
如同其包装风格一样,利民风扇的设计非常简洁:黑色的框架和扇叶,正中间工工整整的贴着一张印有其公司LOGO的铭牌。
此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156 g。每个风扇均有7片扇叶和一个48 mm直径的转子,背部有三根非常细的支撑架,其直径只有4 mm,而剩下的一个支撑架为中空设计,可以将风扇电机的电线卡入其中。
风扇末端和框架内缘之间的缝隙不超过1.5 mm,扇叶比较薄也比较宽,有点像铲子的形状。
通过说明书我们得知,利民TR-FDB风扇的转速为1000、1300、1600和2000 RPM(±10%)几级,分别能提供38.9、50.63和80.5 CFM的风力。风扇的静态风压没有标识,不过其噪音音量均不超过15.8、24.1、28和38 dBA。
利民TR-FDB风扇使用和镰风S-FLEX同样的轴承设计,被称作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依我们之前的经验来看,该风扇工作时应该非常安静。同时,利民风扇的MTBF时间至少为6万小时,比S-FELX的承诺时间少了2.5倍。不过从另一方面讲,6万小时已经足够大家用7年时间了,这么久了早就该换电脑了,更长的MTBF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四款利民风扇的功耗基本是一样的,需要10.8-13.2 V的工作电压,0.13 A的电流强度和1.56 W的功率。但是,从每个风扇的铭牌来看,这说明书上的参数只适用于1000和1300 RPM转速的两款低速风扇。
如果我们根据铭牌上的数据进行估算的话,1600 RPM转速风扇的功率大约为2.4 W,2000 RPM转速的为4.44 W。另外,根据标识,他们的启动电压均为7 V,售价也从11-15美元递增。
下面,让我们看看测试结果。
首先,我不得不说利民TR-FDB系列风扇在噪音控制方面太不稳定了。比方说,1300和1600 RPM这两款风扇,在同样转速下音量基本一致(1300 RPM的略微低一些),而1000 RPM的风扇却明显吵的多。而最高端的2000 RPM风扇,由于其轴承一直劈啪作响,所以其噪音也是几款风扇之中最大的,幸好其它几款风扇的轴承没这个毛病。此外,当我们提高风扇的转速时,风扇的噪音非线性的大幅度上升,表现的十分不稳定。不过,风扇那看起来孱弱的扇叶并没有影响其风力的产生,基本达到了厂商给定的参数。最后,除了1000 RPM转速的风扇需要8.1 V的启动电压之外,其余的均之需要3.6 V就可以正常启动。
[Thermaltake ISGC 12 (AF0018)]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于Tt系列产品的最新成员-ISGC 12(AF0018)散热风扇。不过,这款产品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式面市发售。该风扇的包装采用的是白色结实的厚卡纸板包装,在前方开有一个花瓣形的展示窗,我们可以借此看到大部分风扇的样子。
在包装上,厂商同样印有“超静音”的宣传口号,不过很显然这句台词已经被诸多厂商用烂了。包装盒的背面印有风扇的全貌照片,并且详细的罗列了其技术参数,同时,还对风扇的主要特色要点进行的简单介绍。
Tt ISGC 12随机附带了4根树脂插隼、4个自攻钉和一本包含多种语言的说明册子。
另外,在风扇上还直接接有一个转速调节器,与其同厂的Big Typh 14 Pro风扇非常的相似。
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量为157 g,整体采用了9片扇叶和41 mm直径转子的设计。
该风扇非常与众不同的采用了白色的花瓣形扇叶设计,据厂商称这种前端开口的特殊扇叶可以领整个风扇提高15%的风力并降低3%的噪音产生。当然,风力部分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进行测试,不过3%的音量差需要高精度的仪器测试,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风扇背部的支撑架看起来十分庞大,特别是在我们之前已经见过NB公司的风扇设计之后,这较宽的支撑架必然也会影响到其前面花瓣形扇叶的发挥,同时风扇的框架也非常普通。总而言之,我们丝毫没看出来在框架部分ISGC 12有何优化设计可言。
Tt ISGC 12的转速可从800至1300 RPM之间调整,其最大风力为58.3 CFM,静态风压为1.442 mmH2O,而噪音音量为16 dBA(这肯定是风扇的最小值)。
风扇特别采用了液态轴承的设计,据Tt厂商宣称,这不但能令风扇工作起来非常安静,并且能达到5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就像在上一页中我们提到过的,这轴承在MTBF方面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完全和普通轴承的使用寿命一样。不过,它是否会在噪音控制方面给我们惊喜呢?
接下来聊聊电气部分,根据标识来看,该系风扇的启动电压为7V,工作电流为0.1到0.33 A,功耗为1.2到3.96 W。
ISGC 12风扇的售价为15美元,从UL编码来看,该风扇是由著名的台湾元山公司(YS Tech)制造的。
现在,让我们继续来看看测试的结果。
新款的Tt风扇表现的非常平庸,我甚至感到十分奇怪。一直到660 RPM它运转的还十分安静,甚至是完全听不到声音。然而在再提高转速后,噪音就开始激增,同时轴承/电机也开始发出了隆隆的声响。不过,在用户的主观感觉下,该风扇还是能在810 RPM转速下较为安静的工作的(当然,风力也不是很大)。Tt ISGC 12的启动电压为4.2 V,功率不高。
[Thermaltake TurboFan (A2491, A2492)]在我们今天的测试中,这能能代表Tt公司产品性能的散热风扇就要数这款2008年面市的“涡轮风扇”了。该系列共有两款风扇:12厘米(120*120*25 mm)和14厘米(140*140*25 mm)风扇,它们均采用塑料外壳和内插卡纸板包装。
包装背面包含了详细的风扇参数和产品细节。每个风扇随机附赠了4个自攻钉和一根同时兼有3 pin和4 pin插头的PATA电源线,这在风扇安装与使用上到底是否方便也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同样的,该风扇产于中国。
12厘米风扇的种类为127 g,14厘米的为140 g。两款风扇均为9片扇叶,并采用了夺目的红色设计,不过前者的转子直径为40.5 mm,后者为45 mm。
从风扇的外型上我们不难看出“涡轮风扇”命名的来源了,其扇叶的曲度和造型同WWII型飞机推进器(经典涡轮引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据厂商称,扇叶这种曲度设计搭配圆锥形的转子能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大幅提升气流强度。事实上,所有参加我们此次横评的风扇厂商都希望能在这两点上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不过现实是残酷的,这些设计中的大多数也只是帮助风扇提高了风力而已,祝“涡轮”好运吧。
风扇背面采用4根矩形的支撑架设计,每根支撑架中间还有一个凹槽,不过有趣的是,正和其他风扇相反,负责固定电源线的那根支撑架上恰恰没有这个凹槽,真是古怪的设计。
看样子,原本Tt公司好像打算将LED嵌入这些支撑架的凹槽中,不过后来不知为何他们又改变了计划。
12厘米的“涡轮风扇”转速能达到了1400 RPM(±0%),而14厘米的风扇转速为1000 RPM(±20%)。两款风扇在同样的50 CFM的风力下噪音分别为16和17 dBA。但是,他们的静态风压却完全不同,前者为0.7 mmH2O,后者为0.3 mmH2O。也许你已经回想起,就连最低调的GELID Silent在1500 RPM转速下的风压为1.6 mmH2O。由此可见,Tt公司在设计“涡轮风扇”的时候并没有想达到高静态风压。事实上,看着这些设计独特的扇叶你也应该知道,这种形状的扇叶也很难承担过高的静态风压。
两款风扇均使用套筒轴承,其承诺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3万小时,关于这种轴承我们之前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在此不再赘述。
两款风扇的电气参数也完全一样:启动电压6V,工作电流0.3 A,功率为3.6 W。Tt的推荐零售价为9美元(12厘米款)和12美元(14厘米款)。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测试结果。
也许看起来比较奇怪,不过老版的Tt风扇在性能上要远比新款的ISGC 12好多了。不过这不是说14厘米的风扇,因为它的风力要比12厘米的低一些,而且噪音控制和功耗上也要略高。可惜的是12厘米风扇由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气流强度,所以噪音也要相对较高。当其在700 RPM转速下运行时,尽管风力依旧强劲,不过仍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工作。此外,12厘米风扇的启动电压为3.6 V,14厘米的为2.1 V。
[安捷伦XILENCE PWM]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风扇来自安捷伦(XILENCE )。风扇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塑料盒包装,并在背面卡入了一张卡纸板封底。
包装背面黑色的卡纸板上使用8种语言印着该风扇详细的技术参数。该风扇产自中国,不过厂商还没有给出建议零售价和质保时间。另外,风扇随机附赠了4个自攻钉用以安装之用。
与我们今天已经测试过的不少风扇不同,安捷伦没有对外宣称其风扇使用了什么最新技术或者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因此我们也对其轴承构造、扇叶形状或者其它方面的产品特色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175 g,包含7片扇叶和一个48 mm直径的转子。
风扇扇叶非常的宽,我甚至觉得这是我们此次横评中最宽的扇叶了。明亮的红色扇叶和黑色框架形成了很好的反差,也让安捷伦PWM风扇看起来动感十足。
贴在风扇转子上的铭牌没有提供任何产品信息,而贴在风扇上的标签却提供了一点有趣的信息。该风扇的转速由于受PWM控制,所以是可变速的,其最大值为1500 RPM,最小值厂商没有标出。在最大转速下,安捷伦PWM风扇能提供57.9 CFM的气流,同时其噪音音量为21.2 dBA,不过这个数据应该有些水分。最后,厂商并没有提供静态风压的详细数据。
该风扇使用的是液态轴承(FDB),不过不知道MTBF时间是多少。其工作电流为0.09 A,功率为1.08 W。
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安捷伦PWM风扇将成为我们今天横评中的“第一”,可惜是“倒数第一”。
从上面的数据表来看,安捷伦PWM风扇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风力较为一般、功耗也不高、噪音增长幅度也不大。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被该风扇的刺耳的轴承噪音所破坏了。总的来说,这款风扇也只适合那些对轴承噪音毫不在乎的用户或者摆放于嘈杂市场里的展示机了。此外,如果这款风扇还谈得上能较为安静的工作的话,那也只能保持在720 RPM这个转速下了。最后,该风扇的启动电压为6 V。
[Zaward Golf Fan (AFNS-C025L-R420)]作为一个日本品牌,Zaward也许并不太为大家所了解,不过其崛起也正是凭借其在风冷市场的良好表现。这是因为,Zaward很少使用自己的名字去卖风扇,而事实上它是著名Globefan Technology的子公司,并经常给其母公司进行供货。我们今天要进行测试的最后一款产品,就是带有Zaward品牌的“高尔夫”系列风扇。不错,将高尔夫与风扇联系起来的确有点奇怪,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到底为何这样命名吧。
通过包装背后的卡纸板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该风扇的扇叶使用特殊的造型设计,这不但能降低15%的噪音音量,更不会在风扇转速上造成任何损失。同时,风扇的其他技术参数也详细的罗列在这张卡纸板上。
Zaward“高尔夫”风扇附件十分丰富:4根配有橡胶环的的树脂插隼、PATA电源线和4个自攻钉。
就像我们之前测试过的不少风扇一样,“高尔夫”的产地也为中国。
风扇的尺寸为120*120*25 mm、重量为142 g,每款风扇均有7片扇叶和一个直径45 mm的转子,而其扇叶的造型看起来也非常的特殊。
每片扇叶上都附着着许多的小坑,每个小坑的直径也不会超过3 mm,这看起来几乎和高尔夫球的表面一模一样,这也就是其命名的来源了。通过与高尔夫球同样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工程师们希望这样的扇叶设计能在不损失任何风力的前提下降低15%的噪音音量。而我们接下来的测试,将证实这样创意是多莫的成功。
风扇的旋转速度为1200 RPM(±10%),“高尔夫”可以提供48.5 CFM的气流强度。如果你还记得镰风的GT系列风扇的话,它们需要在1450 RPM转速下才能提供同样的风力。此外,厂商没有提及静态风压,不过在1200 RPM转速下的噪音音量仅为17 dBA。
该风扇使用陶瓷轴承(ceramic bearing),不过其平均无故障时间有些低,仅为2万6000小时。
Zaward甚至没有尝试隐藏风扇的原始制造商----Globalfan自己的产品铭牌就直接的贴在了“高尔夫”上。我不得不说,尽管没有进行“高尔夫”这样的命名,在早前的Globelfan的电源产品上我们也看见了和此风扇同样的扇叶设计,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风扇电机的功率不会超过3 W,工作电流为0.26 A。风扇的电源线为400 mm,这基本上是我们能从外观和说明书上看到的所有信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尔夫”在实际测试中的表现吧。
结果表明,Zaward“高尔夫”有着惊人的性能表现。尽管我之前觉得一个设计的如此“卡通”的风扇不会有很高的性能表现,不过测试结果狠狠的给了我一记耳光。这个风扇工作起来太安静了,就像NB、S-FLEX和“温柔台风”这些风扇给我的感觉一样,但是这次是在1020 RPM的转速下所能保持的静音极限了。此外,“高尔夫”还保持着出色的风力和较低的功耗。有点可惜的是它的启动电压有点高,为8.4 V。
[测试结果横评对比]这里我们将要为大家展示一些记录着风扇测试结果的数据表。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对比风力、噪音控制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参考(就像对比性价比那样)。另外,为了更加详细的对比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我们还将以前我们单独测试过的几款风扇加入了此次横评表中进行对比,他们分别是:猫头鹰NF-P12、镰风Ultra Kaze、镰风Slip Stream 120(有PWM和无共两款)和镰风Mugen 2。下面依次是他们的单独数据制表。
第一张综合表对比了这些风扇在最大转速下的气流强度和噪音音量,该表按风力大小降序排列:
我们其实也按照不同的方法对上表进行了排序,包括按风扇噪音音量升序排列。在风力方面,镰风的Ultra Kaze 3000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王者,其2760 RPM转速下62.67 CFM的气流强度无人能及。这也是我们此次横评中,唯一一款风力指数大于噪音指数(56 dBA)的风扇,紧随其后分别是利民、镰风Slip Stream 120、Nanoxia和Nexus等风扇。然后我们发现随着气流强度的递减,噪音音量也开始同步减少,其实从中我们也可以藉此看出来该风扇电机的好坏----风力指数和噪音指数越接近,电机性能越好。具体来说,如下的几款风扇在风力和噪音控制方面就平衡的比较好:镰风Ultra Kaze 2000、利民TR-FDB-1300、镰风“温柔台风”、镰风S-FLEX,此外还有所有的NB系列风扇和Nexus Basic版。
不过,以上我们所列出的这些数据均取自于每款风扇最大转速下的工作情况。那么,如果我们让这些风扇都在同样的噪音音量下工作又会有何改变呢?在这种情况下,气流强度会发生什么改变?抱着这个目的,我们将噪音音量定在一般人感觉非常安静的33 dBA水平下,对每款风扇的不同转速进行采样,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非常有趣,不是吗?前五名正巧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风力指数与噪音指数差最小的5位,仔细想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这5款风扇分别是NB系列风扇、镰风“温柔台风”和同厂的S-FLEX、利民的TR-FDB。至于Nexus Basic版有些稍稍落后,排在了第六位。随后的从Enemax“熔岩”(Magama)到Nanoxia FX12-1250构成了第二阵营。而最末的第三阵营者,基本由于风扇轴承发出隆隆声,或是扇叶沙沙作响而不能晋级前列,14 mm风扇位列其中。
对于那些关心于风扇功率的朋友,下面的这张图表会比较有用。这张风扇功率图将按照风扇的工作功率从低到高进行排列:
最后,我们还要根据每款风扇的建议零售价为大家进行排序(最小单位为1美元):
不过,这还没完呢。下面我们会对12厘米风扇进行一系列的小实验,你绝对会感兴趣的。
[在CPU上进行实际测试]现在让我们直接在真正的计算机上试试这些风扇的性能。当然,我们不会也没理由测试所有的风扇,不然我们之前的测试不就毫无意义了吗?此外,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译者:可怜的家伙估计被催稿了)。所以,我打算从我们已经总结出的“33 dBA下气流强度对比表”中选择一部分风扇参加此次的“复试”。低端组,我选择猫头鹰NF-S12B ULN,该风扇在33 dBA限制下转速为720 RPM,风力为15.05 CFM;中端组,我挑选Akasa White LED风扇,它的33 dBA限制下转速为900 RPM,风力为20.05 CFM;高端组我选额NB出品的Multiframe MF-12-S3HS进行测试,它的33 dBA限制下转速为1080 RPM,风力为24 CFM。同时,我要再次提醒大家,这些风扇都是处于33 dBA的噪音音量条件下进行测试,因此转速和风力均不为其满载值。
既然此次我们没有打算对风扇的静态风压进行对比测试,所以也没有比较刻意限制散热器的规则,这里我们选择了一款已经优化了风道和散热能力的散热片进行风扇的安装。这就是来自韩国Themolab的BARAM散热片!这款散热片我们之间做过测试,其性能比较可靠,因此不会影响此次风扇的测试结果。通过简单的安装,我们就可以将两块风冷配件进行组合,并加载在CPU上待测了。
我们此次的测试平台如下:
• Mainboard: ASUS P6T Deluxe (Intel X58 Express), LGA 1366, BIOS 1606;
• Processor: Intel Core i7-920, 2.67 GHz, 1.25 V, 4 x 256 KB L2, 8 MB L3 (Bloomfield, C0);
• CPU cooler: ThermoLab BARAM;
• Thermal interface: Arctic Silver 5;
• Memory: DDR3 PC3-12800 3 x 2 GB OCZ Platinum Low-Voltage Triple Channel (Spec: 1600 MHz / 7-7-7-24 / 1.65 V);
• Graphics card: ZOTAC GeForce GTX 260 AMP2! Edition 896 MB, 648/1404/2108 MHz (~1030 RPM);
• Disk subsystem: Western Digital VelociRaptor (SATA-II, 300 GB storage capacity, 10,000 RPM, 16 MB cache, NCQ);
• HDD silencer and cooler: Scythe Quiet Drive 3.5”;
• Optical drive: Samsung SH-S183L;
• System case: Antec Twelve Hundred (default 120 mm fans replaced with four Scythe Slip Stream fans at 840 RPM; 120 mm Scythe Gentle Typhoon at 800 RPM installed on the lower front of the case;default 200 mm fan at 400 RPM at the top of the case);
• Control and monitoring panel: Zalman ZM-MFC2;
• Power supply: 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850 W (with a default 140 mm fan)。
在这个简短的测试期间,在最弱的散热系统帮助下,我们将此45nm的CPU进行超频,设定其外频为21X,主频达到了3.8 GHz(超频幅度达42.5%),加电电压为1.30625 V。
内存的电压为1.62V,其频率为1448 MHz(时序为7-7-7-14_1T),其他方面的参数均为主板默认,而且也不会对超频构成影响。
你可以对比一下之前我们所进行的测试方法,相信只有软件的版本号是不同的。另外室内开启了空调,恒温为26.5-27℃。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风扇在实际的CPU散热器上表现如何,首先是散热器只加载一个风扇的测试结果:
Noctua NF-S12B ULN(720 RPM); Akasa White LED(900 RPM);NB-MF12-S3HS(1080 RPM)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散热器上加载两个风扇的结果:
Noctua NF-S12B ULN(720 RPM);Akasa White LED(900 RPM);NB-MF12-S3HS(1080 RPM)
最后,将以上数据进行汇总,制成一张数据表进行对比:
结果一目了然,不是吗?请注意所有的风扇都是在同等的噪音级别限制下工作的,换句话说,通过正确的选择,你也可以自己搭配出一款性能与静音同样优秀的散热系统。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之前的“33 dBA下气流强度对比表”,不难记起当时Akasa风扇要比猫头鹰的风力大34.2%的。也正如你在实际测试结果中看到的,这也实实在在的影响了CPU的温度。而NB风扇产生的风力之比Akasa高18.8%,这在CPU温度的影响上就更小了。换句话说,在CPU上进行实际测试的结果基本上与我们独立测试的结果呈正比,趋势也一样,只是比例略有调整。这里为了检验我们的推测,我特意选择了在“33 dBA下气流强度对比表”中紧追于NB风扇后的Nexus Basic进行测试,他们的风力差距为4%,而实际测试上为1℃(此为一个散热器搭配两个风扇的结果)。
[结语]通过我们此次的横评结果来看,根据个人需要而选择一款合适的风扇并不容易,而风气大小和噪音参数也不应该是我们考虑的唯一指标。虽然这两个参数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们同时也应该参考下风扇的静态风压和平均无故障时间这些细节。的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DIY的方法检测出这些风扇的静态风压,但是对于MTFB我们却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多关注评测和其他用户的某款产品口碑评价的原因,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实用的。理论上来说,使用滚珠轴承的风扇较其他类型的轴承来说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这也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而有所区别,不少厂家强化或改良的轴承有着更好的质量。同时,用户的购买倾向不单单只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也同样受着个人经验和审美观点的影响。
然而,我们此次的横评让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市面上诸多的风扇分为三等以供不同需求的用户进行选择。第一阵营的风扇在噪音控制和风力大小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这类风扇以NB的Multiframe和BlackSilent两系、镰风的“温柔台风”和S-FLEX两系、利民的TR-FDB和Nexus Basic的几款风扇为代表。NB-Multiframe不但在“风噪比”上平衡的很好,更在产品外观美化上做足了功夫,同时其特色的避震三角垫也着实吸引了不少发烧友进行选购;镰风的产品以其独特的轴承设计和较低的功耗也令诸多玩家眼前一亮;利民的TR-FDB和Nexus的Basic也在低转速级风扇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散热解决方案。如果在此类风扇中非要选一个王者,以我个人来说,Nexus Basic风扇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第二阵营的风扇也是数量最多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镰风、GT、Zaward、安耐美、猫头鹰、Tt、Akasa、银欣、SilenX、GS和Nanoxia诸多品牌的身影。最后提到的两个牌子的风扇靠着漂亮的荧光扇叶设计和丰富的配件成为了高价货的代表;而安耐美的“熔岩”风扇在噪音上也达到了同品牌中的最高级别;GT 12025再次证明好钢要花在刀刃上,风扇的轴承好坏直接影响了其整个产品的价值。而最让我们失望的就是SilenX风扇了,其38 mm直接的转子、独特的扇叶设计和充满号召力的承诺都让我们以为最好的风扇终于要出现了,结果却是表现平平。此外,iXtrema IXP-74在转速控制上的“发挥失常”也让人大跌眼镜。最可惜的是,猫头鹰新品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它甚至还不如之前老款的同厂NF-P12。不过,这些风扇的“一般”也只是相对于第一阵营的“优秀”来说的,总的来说,第二阵营的这些风扇还是值得不少用户选择的。
而第三阵营组,就像你已经猜到的,这些都是此次横评的淘汰者了。以Akasa“静音琥珀”(型号为Ultra Quiet Amber)和Xilence PWM为首的这些“噪音制造者”,我们很难将其推荐给大家,因为他们在运转中所产生的噪音甚至让人无法忍受。而剩下的GT公司的两款风扇也在工作中会产生一些额外的噪音,同时还有不少用户反映说这两款风扇有质量问题,没多久就坏了。而Tt的ISGC 12和14厘米两款风扇均不能产生足够的风力。而安耐美的“阿波罗”,与其说它是一款风扇,到不如说它是一个装饰灯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此次风扇横评中所有我要告诉大家的东西了。希望这篇文章能丰富您在散热风扇方面的知识,更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帮助您在以后的风扇选购中买到称心如意的好东西,祝你好运,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