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的起源和架构]
进入了新世纪已经三年,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在这些新技术中,无线局域网就是其中最振奋人心的技术之一。不说别的,每次我们驱动之家搬家的时候,那错综的网线是让每一个人都十分恼火的事情。但我们最近收到了美国网件公司(NETGAER)的一些无线网络产品,就趁机架设了一个无线网络,好好的过了一把瘾,也彻底帮助大家解决了那个布线烦恼。那么无线网络到底如何呢?它的来龙去脉和标准又是规定的呢?
虽然无线局域网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真要追本溯源,那可是历史悠久。超乎各位朋友的想象,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二战中,初步的无线局域网运用就在美军中展开。当时,美军研发了一种无线电传输技术,配合高强度的加密,将战时资料方便的在各军之间传输,这就为美军和盟友们取得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总是促进科学的发展,而战争结束后,因此诞生的种种科技就转入了日常应用。
真正的计算机无线网络的诞生则是在1971年。当时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们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它可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雏形。构架最初的无线网络使用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其中的瓦胡岛上。这样就宣告了计算机的无线网络的正式诞生。
无线网络架构主要是拓扑(Topology):网络组件的物理(真实)或逻辑(虚拟)分布形式。
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拓扑看成是「许多节点(是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服务器等等)在互通网络上的分布形式」。目前有线网络有五大网络拓扑,分别是总线(Bus),令牌环状(Ring),星型(Star),树状(Tree)以及网状(Mesh)拓扑,不过在无线网络中,只有星状和网状两种才有意义。
首先来看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这是目前无线局域网构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架构包含一个通讯用的中央计算机或是存取点(Access Point,AP)。数据封包由源节点发出后,由中央计算机接收,并且转发到正确的无线网络目标节点。
这台中央计算机,可以用来当作是与有线以太网的通讯桥梁,并且用来存取其它有线客户端、互连网或是其它网络设备等等。
而网状拓扑(mesh topology)和星型拓扑有些不一样,主要是网状拓扑并没有中央计算机。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同在一个网段的其它计算机自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