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尔实验室展示首个半导体晶体管后62年,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韩国光州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们成功实现了又一项突破,打造出了全球首个可以正常工作的分子晶体管。
研究者们表示,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12月24日号的《自然》杂志上。该分子晶体管使用的是单个苯分子,附着在黄金触点上,可以发挥和硅晶体管完全相同的作用:通过改变触点施加在苯分子上的电压,可以使分子变换不同的能态,从而控制经过该分子的电流。负责这项研究的耶鲁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教授Mark Reed对此技术解释称:“这就像把球推上山翻过山顶,电流就是这个球,而分子的不同能态就代表着山的高度。我们能够改变山的高度,使它在低位的时候允许电流通过,而在高位的时候阻止电流通过。”
自将近20年前,Mark Reed证明单个分子会被陷在电触点之间后,他们就在试图基于这一效应制造分子晶体管。不过这一道路上遍布荆棘,他们在制造如此细小的触点,如何识别有效分子,如何安放分子并与触点连接方面都遇到了困难。直到近期,他与当时耶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助理,现任韩国光州科技学院的李泰锡(音)合作,在双方团队的努力下才获得了突破。
不过Reed也指出,尽管分子晶体管的研制成功算得上一项技术突破,但基于分子晶体管造出更小更快速的分子计算机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要制造下一代集成电路。只是在多年的辛勤工作后,我们终于完成了十多年来的夙愿,证明了分子也可以和晶体管一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