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华硕公司提出了Eee PC的概念,并推出一款Eee PC 701便携机,使用过这款机器的用户恐怕还会记得它当时的配置:赛扬M 900MHz处理器,910GM+ICH6M芯片组,512M内存,4GB SSD硬盘,7英寸800x480屏幕,这样的规格在当时的笔记本甚至CULV便携本平台中也有些落伍。当时就有很多人怀疑或者直接断言这种小本一无是处,根本掀不起多大波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小本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火了起来,引领了上网本这一独特概念的兴起。
上网本的红火也使得当时针对笔记本应用的处理器和芯片组的不足显现出来,赛扬M、酷睿M等移动版CPU的面积大,发热大,难以实现超长续航时间,较高的发热又难以实现超小体积,CULV版处理器价格高昂,整机动辄过万的价格注定其不具有实用性。如何实现上网本“超长续航时间、超小体积、超低功耗”的要求成了一道制约超便携平台发展的门槛。Intel原本针对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推出的Atom(中文名凌动)处理器却阴差阳错地承担了这个重任,时至今日Atom系列也成了与笔记本、桌面平台相鼎立的主力处理器。
上一代Atom中,Z500系列的TDP功耗为2W-2.4W,平均功耗和待机功耗仅有220mW和110mW,搭配的显示核心源自PowerVR,主要面向要求超低功耗的MID设备。N200以及之后的N300双核系列则针对上网本,单核产品TDP约为4W,双核则为8W,搭配的芯片组则是Intel自家的945GC+ICH7修改版,此外上述所有平台要想支持网络功能都会都搭配Intel的网络芯片成套出售,售价从45美元到160多美元不等。这其中Intel一度力推的MID设备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而N200以及N300系列则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在上网本平台大获成功。
上个月底Intel发布了代号Pine Trail的新一代Atom平台,Intel这次不仅将芯片打包策略再度升级,从CPU、显卡、南北桥的三芯片缩减到集成GPU的CPU、南北桥的双芯片,新一代Atom芯片的应用范围也从原来的MID、Netbook进一步扩展到入门级桌面(Entry-Level Desktop),Pine Trail-D代号中的D即表示桌面平台。以上网本大火成功的经验来看,Atom芯片相比桌面平台更低的功耗和发热优势将会是下一个应用热点。
自Pine Ptrail-D宣布以来就受到厂商的热捧,因为市场上对于低功耗低发热的入门平台确有极大的需求。目前人们组建低功耗平台的主要途径是整合主板+桌面CPU,AMD平台主流的配置是X2 240搭配785G主板,Intel平台则是G45搭配E5000系列处理器,虽然这样的低功耗平台性能比较强劲,但是在功耗、发热以及体积上要付出一定代价,无法与专用的Atom平台相比。
低功耗平台对比 |
|||
配置 |
Intel |
Pine Trail-D |
AMD |
CPU型号 |
E5200 |
D410/510 |
X2 240 |
散热器 |
100元 |
N/A |
100元 |
CPU功耗 |
65W |
10/13W |
65W |
CPU售价 |
550元 |
N/A |
400元 |
主板功耗 |
≌22W(G45) |
2.1W |
≌12W(785G) |
主板售价 |
≥500元 |
450-500 |
≥500元 |
体积 |
大 |
小 |
大 |
性能 |
强 |
一般 |
强 |
三件套功耗 |
87W |
12-15W |
77W |
平台总价格 |
1000-1500元 |
450-500 |
900-1200元 |
驱动之家 www.mydrivers.com |
Pine Trail-D平台的出现使得用户DIY自己的超低功耗平台有了可能,这样的主板已经集成了GPU和CPU,大多采用被动散热,因此功耗和静音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用户是用来做下载机还是客厅娱乐中心都很合适。
许多读者用过甚至正在使用着一代Atom平台的上网本,但是桌面Atom尚属新事物,它的性能如何,能否满足用户的影音、办公以及游戏需求,功耗与发热低至什么程度,被动散热片效能如何,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解答。本次我们拿到了梅捷公司推出的两款主板―P4D-G/L和P5D-G/L,分别集成了D410和D510处理器和显卡,有关入门桌面平台Atom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注:这两款产品叫主板也许不再合适,因为它们内部直接整合了CPU、显卡而非传统的南北桥,为何能实现这样的设计我们要从Atom芯片的设计说起,如果你对这部分不感兴趣,只想了解这两款主板的做工与设计、综合性能、游戏性能以及功耗温度,可以分别点击上面的链接。
[2.第一代Atom成就上网本]与桌面处理器日益追求高性能不同,Atom处理器更像是逆向思维的产物,Intel的工程师要在优先保证极低的功耗和发热量的前提下提供可接受的性能。早在Atom问世的十多年前,Intel实际上一直在这个目标而努力,尝试着使用P5架构设计出低功耗低发热的处理器,囿于当时的技术和工艺此项进展不大,直到Core架构的出现才有了转机。
Atom之所以能实现极低的功耗和成本得益于以及顺序执行架构设计45nm工艺。桌面级处理器采用的是乱序执行架构(out-of-order execution),允许将多条指令拆分,提前执行某些指令而不必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发给计算单元,最后再按照原来的顺序返回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计算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CPU的处理能力较强,缺点则是需要庞大的分支预测单元,架构设计负责。Atom处理器采用的顺序执行架构,架构设计简单,可以极大减少晶体管数量以降低成本。
Atom芯片的晶体管数量只有4700万,相比桌面CPU动辄数亿的规模来说不值一提,为了保证Atom具备可接受的性能,Intel大幅提高了Atom处理器的频率以及采用超线程技术。相比传统低功耗处理器300-800MHz的频率来说,Atom Z系列起始频率就达到了1GHz,上网本的则多为1.6-1.8GHz。第二则是使用了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同步多线程技术,这一技术与顶级的i7处理器相同。由于自身的性能比较低,超线程技术在Atom上的性能提升甚至要超过SMT技术在i7处理器的表现。
与Atom配套的芯片组是Intel自家的945GC+ICH7(SCH芯片组在上网本及桌面平台使用不多),整体规格与桌面版的945GC没有太大区别,Intel稍作修改使之支持Atom平台。945GC整合了GMA 950显示芯片,支持1-2条DDR2 533/667内存,集成VGA输出接口。南桥ICH7最多支持8个USB 2.0接口,2个SATA存储接口,1条PCI-E接口以及2条PCI接口。
虽然好马讲究配好鞍,Atom自身非常优秀,但是搭配的945GC芯片却有些不够看,除了整合的集显性能太差,945GC的TDP功耗达到了22.2W,远远超过Atom芯片本身的水平。性能差、功耗高的弊端也有了外敌入侵的可能,NVIDIA推出的ION离子平台无论是功耗还是性能都比945GC高出许多。Intel显然不会让肥水流到别人家,针对Atom采取了打包销售的策略,想买Atom芯片必须购买配套芯片组,打包售价甚至比Atom芯片价格还要优惠。
总之,第一代Atom实现了既定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Atom芯片的封装面积为13x14,而核心面积仅有24.2mm2(7.8x3.1=24.18),一片300mm的晶圆即可切割出2500个Atom芯片,而且产品良率很高,芯片成本只有几美元,售价则是30美元起,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尽管配套芯片组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在Intel的强势推动下,Atom的打包策略依然获得了成功,主流的上网本几乎全部使用了Atom芯片。
[3.Pine Trail架构分析]Intel借着第一代产品的东风也在准备代号Pine Trail的新一代Atom产品。与上代产品最大的不同是之前的产品还是沿用CPU、北桥(集成显卡芯片)、南桥的三芯片策略,Pine Trail只有CPU和替代南桥功能的NM10两个芯片组成,CPU内部集成了显卡以及内存控制器功能,NM10芯片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南桥,主要是提供外设接口。
Pine Trail上的革新实际上与桌面一脉相承,自Nehalem架构的i7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之后,Intel最新的i3处理器也将集显置于CPU封装内(内部还是两个芯片),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节省封面面积,降低功耗而且也可以简化主板设计。
Pine Trail实际上就是由代号Pineview的CPU和代号Tiger Point的NM10芯片组组成,细分则有面向入门桌面平台的Pine Trail-D以及面向上网本的Pine Trail-M,前者包括单核的D410以及双核的D510,这也是本次测试的重点;后者将会推出N450/470等型号,继续专注于上网本领域。
D410/D510在规格上的变化并不多,CPU内集成的显卡为GMA 3150,是G31中的GAM 3100显卡的工艺升级版,依然是DX9级别的显卡,额定频率400MHz,可硬件支持SM 2.0(CPU可软模拟SM 3.0)以及OpenGL 1.5,视频解码只支持硬件MPEG-2编码格式,内存则开始支持DDR2 800。配套的NM10芯片功耗提供了USB 2.0、SATA以及PCI-E接口支持。
由于集成CPU模块,D410/510的TDP功耗也分别达到了10W/13W,比Atom N200系列的4W(双核8W)要高很多,不过NM10的TDP功耗只有2.1W,整体功耗因此仍有大幅下降,Intel官方宣称降低了50%的功耗,封装面积降低了70%。
入门桌面平台的D410/D510依然采用了45nm High-k工艺生产,单核D410中左侧部分是CPU,右侧较大面积的部分则是GPU以及内存控制器,D510中左侧是两个D410核心,右侧则是GPU以及内存控制器。从中不难看出,GPU占据了核心相当大的面积,单核芯片中占据的比重更大。Intel已经在i3处理器上使用了32nm工艺,如果Pine Trail也使用32nm工艺制造,GPU的面积应该会更小一些。
[4.Pine Trail市场策略分析]Pine Trail芯片在成本与功耗上相比前代有了更多进步,但是随着上网本、MID、智能手机等市场的成熟,已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进入这以领域,高通推出了“Smartbook”智能本战略与上网本竞争,ARM的处理器也崭露头角,AMD在错失上网本第一回合之后也推出了Yukon平台,虽然Intel实力最为强大但也要有所改变,单靠打包销售策略已经不能独步天下。
第一步是打造Moblin系统。Moblin是Intel基于Linux系统开发的一款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面向上网本、智能机以及MID设备,重点针对的便是Intel的Atom平台,致力于提供提供网络体验、多媒体娱乐以及社交网络等服务。这一项目得到了Novell、Adobe、华硕等厂商的支持,目前由Linux基金会继续开发,Intel则提供大力支持。
Moblin系统在Android的冲击下并没有推出多少实际产品,Intel转变方向改从应用软件入手推出了Atom应用程序商店计划,学习苹果的Apple Store模式并以此来促进Atom平台的增长。Intel的程序商店名为AppUp Center,其中的软件设计教育、娱乐、游戏等多方面,目前仅支持Windows系统,后续将会支持Moblin系统。
随着Intel的推广力度加大,Pine Trail中面向入门桌面平台的D410/D510已经走向了DIY用户,国内的主板厂商从去年底开始已开始出货相关产品,虽然型号以及数量不是很丰富,但是产品的价格非常亲民,D410大多是450元,D510则为500元左右,比如这次测试的两款梅捷的主板。
[5.梅捷奔睿D410主板赏析]
梅捷推出的这两款主板在外观设计上基本一致,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处理器。下表简要列出了两款产品的大致规格。
梅捷奔睿主板规格列表 |
||
型号 |
P4D-G/L |
P5D-G/L |
大小 |
M-ATX |
M-ATX |
CPU |
D410 |
D510 |
频率 |
1.66GHz |
1.66GHz |
核心数 |
1 |
2 |
线程数 |
2 |
4 |
GPU |
GMA 3150 |
GMA 3150 |
频率 |
400MHz |
400MHz |
内存规格 |
两条DIMM DDR2插槽 |
两条DIMM DDR2插槽 |
声卡 |
ALC662 6声道 |
ALC662 6声道 |
网卡 |
RTL8102EL |
RTL8103EL |
存储接口 |
2x SATA |
2x SATA |
PCI接口 |
2x PCI,1个mini PCI-E x1 |
2x PCI,1个mini PCI-E x1 |
USB接口 |
4个 |
4个 |
视频接口 |
VGA |
VGA |
售价 |
449元 |
499元 |
驱动之家 www.mydrivers.com |
再来看一下各主板的详细配置与做工。
梅捷的Atom主板名为奔睿系列,P4D-G/L主板集成了D410处理器和GMA 3150显卡,采用了M-ATX板型,兼容目前的标准机箱以及HTPC机箱。
由于D410平台的整体功耗不过12W左右,散热系统不需要风扇,只需要一块被动散热片即可满足CPU和NM10芯片的需要。
D410支持2条UDIMM插槽,最大支持DDR2 800规格,最大支持4GB内存。此外,内存部分使用单独一相供电。
提供了2条PCI插槽以及一条Mini PCIE x1插槽。
CPU的供电需要并不高,只需2相供电即可满足要求,每相电路都使用了全固态电容和封闭式电感。
外设接口支持PS/2键鼠、RJ-45网络、VGA视频输出以及6声道音频接口,4个USB 2.0接口也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6.梅捷D510主板赏析]外观上与D410基本一致,芯片位置处被大面积散热片所覆盖。
主板提供了两条DDR2内存插槽,最大支持DDR2 800的4GB容量,内存独立一相供电。
与D410一样提供了2个PCI插槽,一个mini PCIE x1插槽。
外设接口
[7.测试平台及说明]我们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测试平台 |
|
中央处理器 |
Intel D410@1.66GHz,单核 Intel D510@1.66GHz,双核 |
主板 |
梅捷P4D-G/L 梅捷P5D-G/L |
显卡 |
GMA 3150(分配256MB显存) |
内存 |
海盗船XMS2 DDR2 800 1GB x2 |
硬盘 |
西数WD6400AAKS 640GB |
电源 |
Thermaltake 金刚系列 KK550A |
散热器 |
自带 |
操作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7 32bit中文版 |
测试项目 |
PCMark Vantage SiSoftware Sandra 2009 sp3 EVEREST 5.30.1999 Fritz WinRAR 3.90 SuperPi 1.5 MOD X264 Benchmark Peacekeeper 《半条命2:第二章》 《魔兽世界》 |
测试驱动 |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驱动9.1.1.1025 PV版 Intel GMA 3150集成显卡驱动15.12.75.50.64.1972 For Vista/Win7 |
www.mydrivers.com |
软硬件安装完成以后,正确的测试方法是:开机进入到桌面上以后,待系统准备就绪后,才开始运行测试(关闭UAC、屏幕保护程序、系统还原、自动更新等对测试得分有干扰的系统任务)。所有测试项目都运行三遍,在测试成绩稳定、可靠的情况下,我们以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为准。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驱动9.1.1.1025 PV版下载地址: http://drivers.mydrivers.com/drivers/336-134405-Intel-Intel-Chipset-Device-Software-9.1./
Intel GMA 3150集成显卡驱动15.12.75.50.64.1972 For Vista/Win7 http://drivers.mydrivers.com/drivers/340-136393-Intel-Graphics-Media-Accelerator-3150-15/
[8.Windows体验指数结果]为了简单评估计算机各系统的性能,微软自Vista系统开始引入了Windows体验指数索引的功能,通过测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的功能并将此测量结果表示为称作基础分数的一个数字。较高的基础分数通常表示计算机比具有较低基础分数的计算机运行得更好和更快(特别是在执行更高级和资源密集型任务时)。
每个硬件组件都会接收单独的子分数。计算机的基础分数是由最低的子分数确定的,就像是常说的“能装多少水要取决于最短的木板”,用户可以通过Windows体验指数了解电脑的性能等级,这一分数也可以作为用户升级配置或者选择Windows版本的参考。Vista系统上,体验指数的范围为1.0-5.9,Win7系统上这一数值提高到1.0-7.9。
D510的体验指数
D410系统上分数为2.4,D410的单核1.6GHz成了性能短板,现在双核处理器几乎已经普及,单核系统应对最新的系统及软件确实有些吃力。
D510系统上得分为3.0,而CPU得分为3.4,3.0的分数是由3D性能决定的。虽然D410与D510同样是1.6GHz的频率,不过双核的性能明显高过单核,此时系统的性能瓶颈在3D表现上。
[9.基准性能测之PCMark Vantage]们首先利用PCMark Vanatge来测试系统的综合应用性能。PCMark是业界公认的最权威的电脑综合应用性能基准测试软件,它集易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与3DMark系列软件师出同门。PCMark着重考察系统的综合应用性能,支持多线程。它通过模拟方式,使电脑运行于不同工作任务之下,分别考察其性能表现,再根据这些不同的工作任务在电脑实际应用中的比重加权累计,得出一个总分,以此来评定电脑的综合应用性能。PCMark评分的依据有:系统的文件处理能力、网络浏览能力、3D性能、多媒体处理能力、磁盘内存CPU性能等。
PCMark Vantage作为综合性能测试软件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日常办公到影音娱乐乃至3D游戏都有涉及。D410的总分为1438,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影音以及内存性能。双核D510的分数比单核要高出近50%,总分达到了2053分,除了内存以及游戏性能一般外其余各项表现较好,均大幅领先单核系统。
[10.基准性能测试之SiSoftware Sandra 2009]SiSoftware是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测试工具,拥有30种以上的测试项目,支持多核心CPU。我们挑选的测试项目是与CPU平台性能发挥最密切相关的Processor Arithmetic、Processor Multi-Media、Multi-Core Efficiency。
SiSoftware Sandra 2009 sp3测试界面
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Sandra 2009的Processer Arithmetic测试的是处理器的运算性能,由于D410和D510的频率相等,差别只在单核与双核上,因此双核D510的运算能力基本是单核D410的两倍。
[11.内存带宽测试之EVEREST]EVEREST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系统检测软件,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平台软硬件的详尽型号、规格,以及CPU、主板等传感器的温度,是一款非常有用的软件,特别是在当你对系统配置不太了解的时候。它还能用于系统测试,并通过内存读写速度测试反映出CPU集成的内存控制器性能。
这两套系统配置的都是同样的2GB DDR2800内存,而且Atom并不支持双通道内存,因此内存带宽上两者基本相当,EVEREST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太大差异。内存读取速度都超过了4.1GB/s,写入速度也都在3GB/s左右。
[12.浮点测试之SuperPi]SuperPI是全球最权威的PC浮点运算性能测试软件。它通过推算圆周率π的数值,来测试CPU的浮点运算能力。SuperPI目前广泛的被计算机玩家用做性能测试和系统稳定性测试,特别适用于快速检测CPU超频后带来的系统性能变化,硬件评测人员一般都对主流CPU的SuperPI 100万位测试成绩了然于心。SuperPI仅支持单核心单线程运算,但这却使它更能够反映出CPU架构上的差异。
Super Pi通常用来检验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不支持多线程多核心的特性也让它成为检验CPU架构的试金石。D410和D510频率皆为1.6GHz,因此两者计算1M位所需时间相差无几,大约都是88秒的时间。
[13.基准性能测试之Fritz Chess Benchmark]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性能测试模块。它可以让我们的X86计算机也能完成当年IBM“深蓝”所做的事情:计算、预测国际象棋的步法。Fritz Chess Benchmark是目前PC机上最好的国际象棋步法预算软件,可以让我们看到目前个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软件还给出了一个基准参数,就是在奔腾3 1.0G处理器48万步每秒的运算能力。
Fritz Chess Benchmark会自动监测系统中的CPU数目,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支持多线程并行运算,并且效率非常高。
Fritz支持多线程运算,D410和D510也都支持Intel的超线程技术,因此可以从多线程应用中受益。单线程下,D410和D510每秒千步数都在530-540左右,但是在多线程支持下,性能则分别提高到801和1607,多线程效能堪比多核心。
[14.压缩/解压缩测试之WinRAR]WinRAR着重测试系统处理压缩/解压缩运算能力,对CPU和内存的性能都很敏感,与测试得分有非常直接的联系,支持多线程并行运算。
WinRAR解压缩测试也支持多线程运算,因此同频的D510表现依然比D410要高37%,如果是解压大容量的软件或者游戏,双核的D510显然要比D410花费的时间更少。
[15.视频处理测试之X264 Benchmark]在三大主流高清编码之中,H.264编码的容量适中而画质清晰的优势日渐明显,在高清电影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高清电影无论是解码还是编码都很依赖CPU性能,编码速度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CPU性能的高低。
Graysky's x264 HD test是一款集成性的H264编码性能测试工具,利用开源编码器X264将一部4Mbps码率的MPEG-2编码、1442总帧数的1280x720p影片重新编码,测试会重复四次,每个循环都包含1-pass和2-pass的编码过程并以编码速度(Kb/s)、编码时间或者每秒帧率的形式输出结果。
视频编码对CPU性能要求很高,这样的工作通常是高端四核CPU才承担的,此处测试当然不期望D410和D510能有惊人表现,只是检验一下这两款CPU的视频处理性能。
X264 Benchmark支持多核心多线程运算,编码时CPU几乎100%满载,单核心的D410无论是1-pass还是2-pass时帧率表现都比较差,双核D510的速度提高了一倍,虽然2-pass编码时表现依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1-pass的编码速度已经提高到了12帧,相比单核的情况要好得多。
[16.网络性能测试之Peacekeeper]Peacekeeper是著名的测试软件公司Futuremark公司发布的一款免费网上测试程序。用户可以使用Peacekeeper测试自己常用的几种浏览器的性能,并进行对比,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浏览器。Peacekeeper真实模拟了网页浏览时的负载状况,对于那些对浏览器速度和性能有所追求的用户,可以考虑使用Peacekeeper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浏览器。
这个软件主要是对比的各浏览器的性能,不过使用同样的浏览器进行测试时不同平台表现依然有所不同,这也可以间接检验系统的网络应用性能。
测试选择了Win7自带的IE8和FF 3.6 RC2两款浏览器,抛开IE与FF的性能差异而只对比D410和D510各自使用IE和FF时表现可以看出,应付网页浏览等功能时双核与双核的表现差异并不大。
[17.游戏测试之《半条命2:第二章》]《半条命2第二章》是超经典FPS游戏系列《半条命》的最新游戏续作。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能算是《半条命2第一章》的一个资料片而已,不过实际的游戏内容已经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一款全新的游戏。
该作继续采用Valve强大的Source引擎开发,全面支持DX9.0C。Valve在游戏中实现了真实的光影效果、粒子/材质渲染,在当时第一次实现了电影级别的渲染效果。Havok物理引擎的加入,更使游戏好玩性得到画龙点睛般的提升,《半条命》变得前所未有的逼真和出色。游戏场景中所有物体都有着“自然”的物理特性,把现实还原得相当精确,以至于很多玩家都抱怨说玩游戏的时候会出现“晕车”的感觉。这款游戏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新颖的游戏体验,比如超时空传递,比如重力枪。
测试选项:画质low,800x600分辨率。 测试方法:驱动之家录制的Timedemo,约包含18000帧画面,5分钟游戏剧情
3D性能是Intel Atom平台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即使是最新的D410和D510的表现也不会有突破性表现,当然集成的GMA 3150与上代的GMA5 950相比还是要强不少的。
《半条命2:第二章》已经不是最新的3D大作了,Low画质下D410和D510的速度都在10帧左右,游戏中行动非常迟缓,已经不具备可玩性。
[18.游戏测试之《魔兽世界》]《魔兽世界》是暴雪推出的一款大型MMO游戏,根植于《魔兽争霸》系列,拥有史诗般的宏大绝情。这款游戏运营了已有5年之久,画面水准虽然比不上当前的3D大作,不过每年都随资料片更新而有小幅改进,在暴雪美工的努力下这款游戏的画质在网游中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准。
考虑到wow风向标一般的意义,游戏测试中我们也选择这款游戏对这两款平台进行了一番测试。版本选择了国服畸形的3.13,800x600分辨率全屏运行,所有特效最低。
测试方法:选择沙塔斯到沙塔尔祭坛的飞行路线,上飞机开始计时,下机时停止。
网络游戏的帧数波动比较大,wow尤其如此。虽然D410的平均帧保持在13帧,不过人数众多的沙城中帧数基本是在个位数,野外打怪时才可以保持在10帧以上。相比之下,D510的平均帧要高3帧左右,不过人多时表现与D410相差无几,野外打怪升级尚可,RADI活动很能应付的过来。
[19.高清及Flash播放能力测试]D410以及D510集成的GMA 3150显卡其实是GMA 3100的45nm升级版,因此在高清性能上与GMA 3100系列并没有多少区别,依然只能硬解MPEG-2编码的高清影片,VC-1和H.264编码无能为力(Intel直到GMA 4500 HD显卡上才实现三种编码的硬解)。
除了高清影片,如今高清Flash视频也日益突出,许多电影或者游戏的预告片都采用了高清Flash编码,Adobe发布了Flash Player 10.1的两个测试版,增加了多平台的GPU加速功能,AMD和NVIDIA已经在驱动以及显卡上提供了Flash硬解功能。虽然GMA 3150也无法提供硬件Flash加速功能,本次测试也依然增加了这项测试。
影片简介:H.264格式的影片是《变形金刚》,1080P分辨率,平均码率18.2Mbps,最大码率为48Mbps,音频编码为杜比AC-3 192K。VC-1影片试机碟,码率37.6Mbps,1080P分辨率,音频为杜比AC-3 640K。MPEG-2 TS影片是Victoria's Secret时装秀,1080P,平均码率36.1Mbps,音频AC-3 384K。Flash视频是《泰坦之战》的宣传片,1920x800分辨率,平均码率8.7Mbps,192K AAC音频。
从中可以看出,单核的D410除了MPEG-2编码影片之外,播放其他高清影片时CPU占用率都居高不下,VC-1和H.264的占用率平均都在八九十以上,最高可达100%,部分场景已难以实现流畅播放的效果,高清Flash视频时也是如此。
双核D510的表现就会好许多,虽然不能硬解,但是CPU资源不会过分占用,大多处于50%以内,不仅保证了播放效果的流畅,也使得系统的余量较大,有资源去执行别的任务。
[20.实际应用体验]软件及游戏的测试分数远远不如实际使用的价值大,考虑到D410以及D510的定位,我们设计了两种典型的应用环境,其一是网页浏览、下载以及IM聊天,其二则是网页浏览外加Office办公,并伴随IM沟通交流。这两类应用再加上前面的高清播放将能代表多数桌面迷你机的典型应用。
同时进行下载任务并打开6个网页(驱动之家、新浪、网易、MSN、 google搜索以及下载网站),再进行QQ聊天时,D410的CPU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CPU平均占用达到了76%,不过系统反应尚可,网页浏览尚不受影响。如果减少IE网页的数量,只进行google搜索、新闻浏览,同时打开word和excel办公,那么资源占用将一部降低,运行比较流畅。
双核的D510应对上述情况更为轻松,同时进行下载、网页浏览以及IM聊天时CPU也只占用了27%左右,如果是进行word办公,CPU占用更可低至5%,系统资源也很充足,即使再有额外的应用也不会因为资源不足而没有响应。
上述两种应用情况只是一例,实际应用因用户的需求不同而差异极大,即使是同样的应用也会有不同表现。对于单核D410p平台来说,Office办公以及网页浏览都不是问题,不过处理较多任务时就比较乏力,而双核D510表现就很好,同时处理多种任务时也很少出现CPU居高不下的情况,各种情况都能适应。
[21.功耗及温度]对于桌面迷你机平台来说,性能并非亮点,功耗、发热以及静音才是发挥它们的舞台。考虑多数日常应用中现在的桌面CPU已经是大大过剩,但是用户要为功耗和发热承担代价,Intel的Pine Trail-D平台便是以够用为基础而推出的,整机功耗非常低,被动散热也不会带来噪音困扰。
下面来看一下实际功耗表现:
首先要注意一点,以上功耗都是测量自电源的输入功耗,由于电源的转换率有高低的不同,整机功耗仅供参考。
从结果上可以看出,D410的待机功耗仅有36W,D510仅为37W。同时,无论是影音还是游戏或者满载状态,各状态下功耗差别都比较小(相比以往测试独显或者CPU来说),D410最大也不过41W的整机功耗,而双核心的D510最大功耗也只有46W,整套平台的功耗尚不如一款低端显卡的功耗,节能优势很明显。
这两套平台都使用了被动散热片进行散热,温度测试我们使用了数字测温仪分别测试CPU核心以及NM10两处位置,探针垂直插入散热片中这个芯片位置的最上方,取得温度最大值,此时环境温度为22°左右。
在核心的CPU位置处,D410待机为41°,随着负载的提高温度也在升高,满载时提高到了51°,同比之下D510最高位56°,双核心比单核的高处5°左右,散热片摸上去微微发烫。
NM10的芯片发热比CPU位置要低一些,D410平台的待机温度为40°,满载为47°,而双核的D510待机达到44°,最高升至52°,散热片也开始发烫。
温度测试是在逻辑环境下测得的,50°左右的温度也都在电子元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如果用户对温度不甚满意,也可以额外加装散热器,主板上也预留了供电接口,或者是购买散热较好的HTPC机箱。
[22.总结]Atom平台在上网本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Intel也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将Pine Trail的新一代Atom平台进一步带入桌面平台。凭借超低功耗、零噪音以及低价优势,以D410及D510为代表的新主板拥有极大潜力可挖,传统DIY追求高性能的方式或许要改变一下了,如何DIY一套适用的低功耗静音PC将成为下一个应用热点。
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常规的PC已不能像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应用到各种场合,动辄一两百或更多的功耗以及随之而来的噪音限制了PC的适用范围。喜欢下载的用户无法承担PC日夜不停下载带来的电费压力,从事Office办公的用户也不堪噪音的困扰,搭建客厅中心的用户也会因PC庞大的空间占用而苦恼,性能强劲的PC也遇到了无从发挥的窘境。D410/D510则发挥了“一寸短,一寸险”的定位优势,极低的功耗、无噪音以及超小的体积完全可以胜任下载机、客厅中心电脑或者办公用机等角色。
回到测试的两款D410和D510平台上来,从性能上看它们的结果可以说比较难看,尤其是游戏性能,大型3D游戏即使是最低画质也达不到流畅要求,单核心的D410软解高清视频时占用率也居高不下,双核的D510表现则好一些,至少可以流畅运行除游戏外的多数测试项目,网页浏览以及Office办公表现也让人很满意。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足50W的功耗、完全静音以及500元以内的售价基础上的,用户只花一块低端主板的价钱,再加上内存和硬盘就可以组建一台电脑,用作下载机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单独配置LCD显示器。即便是用做客厅中心PC外接大屏幕电视,VGA接口的2048x1536分辨率也可满足输出要求。
Pine Trail-D入门级桌面平台的推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从整合主板的热销来看人们对于低功耗平台的需求量极大,i7虽好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买得起,也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这么强大的处理器,理性的消费者的选择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的,D410/510平台的性能已经满足了办公娱乐的大多数要求,正如当初很多人不看好上网本市场一样,当前的低功耗桌面平台也处于起步状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商往往也是吃的最肥的。
评测的最后一段往往是要给产品挑刺,不过Pine Trail-D让人无从下手,说它性能差比普通处理器差只是在找茬,因为这款产品本身就不是为追求高性能设计的,正如挽弓当挽强,消费者购买这两款产品是冲着低功耗和静音去的,性能差只是一个事实而非它的缺陷。我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新一代Atom芯片没有采用最新的32nm工艺,45nm工艺生产的CPU和GPU依然有些落后,如果Intel的32nm产能能够跟上,那么32nm生产的Atom芯片在功耗和发热上将会有更佳表现,同时价格也会更低。当然,如果Intel能再努力一下提高集显的性能,将高清解码能力提升至G45的水平,或者干脆开放第三方厂商授权(虽然可能性极低),那么低功耗的入门桌面平台将会出现一次真正的变革,至少整合主板市场会来一次洗牌(如果成真,AMD恐怕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