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如何提高汽车的货运量,想必很多人都能给出三个选择:改进单车的运货能力、提高汽车的速度以及增加汽车的数量。将这个问题类比到提高CPU性能上,也就是改进架构设计(提高单车货运量)、提升频率(提高速度)以及多核(增加汽车数量)三种方法。在这三条方法中,改进架构设计是一个稳健而缓慢的过程,提高频率虽然见效最快,但是代价巨大,P4时代Intel总裁甚至为没能推出4GHz的处理器而惊天一跪。最后剩下的似乎只有增加核心数这一项了,因为增加一倍的核心理论上就会带来一倍的性能提升。
实际使用中不一定有这么高的效率,但是增加核心数已被证明确实是当前最简单有效提升性能的方式,因此多核处理器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目前Intel以及AMD推出的CPU的频率尚未超过P4时代创造的3.8GHz记录,但是CPU核心数却从单核、双核一步步走向四核、六核,服务器领域甚至已有十二核型号出现。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CPU频率踟蹰不前,而核心数却是高歌猛进。此外,在软件应用环境上支持多线程多核心的软件也越来越多,视频应用、科学计算、3D渲染等应用中都为多核处理器提供了优化支持。
具体到AMD与Intel的多核策略上也略有不同,Intel的CPU多数都是2、4、6这样的核心数,而且部分型号支持超线程技术,一个核心可以模拟两个线程,使得线程数翻倍。AMD则利用原生多核的优势拥有2、3、4、6核处理器,虽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但是AMD独特的市场策略大大降低了三核、四核处理器的门槛,在同样的价格下只能买到Intel的双核处理器,但是AMD方面就可以有三核乃至四核可选。这种情况也使消费者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多个核心就多一份优势,另一派则认为多核优势不大,更多的核心徒增功耗。
本次的测试我们就选择了价位在500-800区间的四款CPU:AMD速龙II X3 440、X4 630、Intel Pentium G6950以及IntelCore i3-530。在这个价位区间,Intel的CPU基本只能选择双核或者双核四线程的型号,而AMD则有三物理核心及四物理核心可选。消费者选购硬件无非是比较差不多的价格下比性能,差不多性能的情况则比价格。本次的测试也将揭示三核VS双核、物理四核VS超线程四核的性能差异,最终结果究竟是双拳不敌四手还是四手难胜更硬的双拳?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