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字电影放映队到XXX镇(乡)开展电影放映”的报道频频见诸于多个省市媒体,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近半年的时间里,可见各地政府已在紧锣部署“意见”落实到基层。
通过“电影院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实现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覆盖、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日益完善”创造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优秀的数字电影,是丰富城乡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指导措施。
媒体报道中的电影放映队走乡访镇,正是政府相关主管机构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起到扶持、鼓励的灯塔导向作用;而如何有效运用市场手段,将数字电影放映“游击队”转成“正规军”,可能才是使得《意见》常保活力,真正植根于基层的唯一方式。
而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电影放映队,虽有在局部地区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要其挑起繁荣地区影视文化建设,甚至带动周边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使命,就难免显得杯水车薪。
因万达影院等大型商业影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其市场定位,几乎无暇二三线城镇电影市场,所以有必要发展创新的,具备灵活、符合乡镇特性需求的“社区影院”。
二三线城镇电影市场现状
文化被视为国家软实力,虽我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但就人均GDP及经济发展结构上差距十分明显,第一、二产业所占GDP比例庞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为主。电影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内二三线城镇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2009年全国商业电影院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62.06亿元,但城乡部分做出的贡献十分微弱,属于还未进行商业开垦的处女地。
在当下乡镇放映市场中,大部分电影公司的放映队设备陈旧,拷贝损坏严重,放映质量不能满足观众要求。乡镇电影院内部配套也是不够完善,空调、电扇等通风设备配备不足,音响效果差,座椅老化陈旧,观赏环境较差,对消费者吸引力越来越小。在这种条件下,群众大多选择在家看电视,造成了一方面放映没有观众,另一方面群众抱怨没有电影的尴尬局面。
另外,还是缺乏规模化的商业机构群体。目前,仅有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通过加盟或参股的形式建设乡镇新型数字影院。
数字电影在乡镇遇到的困难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电影在乡镇的播映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乡镇电影片源紧缺。目前上映的乡镇电影并没有以农村电影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普遍质量不高,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情节简单,脱离生活,且数量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播映频次和数量不能满足基本观影需求。电影流动放映队数量有限平均到每个城镇,每年只能放映非常有限的几部影片。
电影放映收费困难。以往电影放映实行预收费,放映经费得到保障,乡镇电影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农村推行税费改革后,电影放映收费被取消。加上许多乡、村领导认识不到位,通过其他方式收费,则被看作是增加农民负担,不予配合,电影收费相当困难,造成目前镇乡电影放映缺乏市场经济活力。
电影衍生效益无法得到发挥。因为目前深入城镇的电影流动放映队缺乏固定的播映场地,加上意识主要还停留在向地方政府等、靠、要的机械性的放映,一定程度上仅为完成放映任务,按部就班放映,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致使带动的周边文化传播和经济效应甚微。
数字电影放映的城乡一体 可借鉴成功经验
国务院的意见中,特别提到了电影带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影作为在民众中普及度最高的文化产业代表,可以预见,建设符合乡镇特性需求的“社区影院”将对我国的乡镇城市化改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镇乡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从经济层面,城市化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所以,数字电影的放映应该朝向城乡一体,可借鉴现有的成功经验。
新型的微缩数字影院,以上海市嘉定区已陆续出现的多个社区影院为例,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还使得经营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这些城镇社区影院都具有几个特点:超低的亲民票价,小规模大荧幕,1080P高清,影院级座椅(或舒适沙发),5.1环绕立体声,全球大片、国产大片同步播映,甚至突破大型影院的观赏局限,支持影片点映,让附近居民天天都能观赏到不同的电影内容。
如此专业级的影院设施,都是通过吸引民间资金来实现的,采用加盟或参股的形式同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网尚文化提供专业咨询、培训、管理,运营等一整套服务。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民间资本的“网尚社区影院”挂靠了网尚文化公司的院线牌照,同时获得网尚提供的经由广电局批准的电影播控设备,以此满足符合国家法规的、经营电影放映的必须前提。
乡镇居民在物质方面得到丰富的同时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通过市场化商业手段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同几十年前的乡镇赶集发展成为乡镇的超市,商业街;几十年前的流动电影放映队一样需要发展成为扎根在各个乡镇的社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