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鼠标“掉帧”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了。但或许对于部分刚接触电脑的新人来说,还不是非常明白掉帧的含义。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谈鼠标掉帧和鼠标扫描率、图像处理能力的内在关系。
早期使用光电鼠标或者目前使用廉价杂牌鼠标的朋友都会遇到一个情况,就是当我们快速移动鼠标的时候,指针会出现乱飞、不按鼠标移动轨迹而移动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掉帧”现象。这个现象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还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普通办公用户较少出现快速移动鼠标的情况,即使出现掉帧,我们只要降低鼠标移动速度的快慢即可减少或者解决这一现象。但对于需要经常快速移动鼠标的游戏玩家来说,鼠标掉帧不当影响游戏正常控制,还很有肯能因此而出现鼠标游戏的可能。因此,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他们更愿意花高价购买性能强劲的游戏鼠标。
2003年8月以前,虽然盒装IE 3.0的零售价格高达499元,但还是吸引到不少游戏玩家追捧
那为什么低价鼠标会出现掉帧现象,而高价的游戏类产品又能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呢?因为光学类(包括可见光和激光)鼠标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光学引擎,光学引擎必须对反射光进行扫描,比较前后两次光信号的差别,从而正确识别鼠标是否出现移动的现象。而光学引擎自身的扫描率(也就是扫描两次的间隔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不使用不同光学引擎的鼠标具备了不同的扫描率,鼠标性能的差别也就出现了。那鼠标的扫描率和掉帧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鼠标的工作原理。
当鼠标移动的时候,成像传感器录得连续的图案,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每张图片的前后对比分析处理,以判断鼠标移动的方向以及位移,从而得出鼠标x, y方向的移动数值。再通过SPI传给鼠标的微型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鼠标的处理器对这些数值处理之后,传给电脑主机。传统的光电鼠标采样频率约为3000 Frames/sec(帧/秒),也就是说它在一秒钟内只能采集和处理3000张图像。
以早期众多百元级鼠标具备1500帧/秒的扫描率为例,该鼠标前后一次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1500秒,而如果鼠标移动的速度过快,令1/1500秒时间内鼠标的MCU(微型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需要处理超过两张时,掉帧现象便出现了,因为此时鼠标没有能力处理更多的图片信息。也因为这个原因,早年的众多百元级的光电鼠标均存在一定的掉帧现象,并不具备很高的游戏能力。
早年的罗技光电劲貂仅具备1500FPS的扫描率,掉帧现象相当明显
那么为什么高扫描率的鼠标可以让鼠标不掉帧呢?以9000FPS的鼠标为例,该鼠标前后一次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9000秒,时间为1/1500秒的1/6,MCU对图像的处理速度就比1500FPS的鼠标提高了六倍,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移动鼠标的速度提高六倍以上才能让9000FPS的鼠标出现掉帧现象。但人手并不是机器,过高的移动的速度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近几年游戏鼠标的性能和参数来看,只要鼠标达到6000FPS即可满足大部分游戏玩家的要求,当然如果您像晋升为职业玩家,7000FPS甚至9000FPS扫描率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部分玩家可能会留意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不少罗技鼠标并没有标注鼠标的扫描率,而是提供了“580万象素/秒处理能力”这么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它和扫描率又有什么关系呢?
和数码相机的CCD/COMS传感器一样,鼠标的COMS传感器也有分辨率这一标值,但鼠标的CMOS分辨率远没有数码相机的大,通常只有30×30pixel,早期的仅为22×22pixel。分辨率越大,捕抓的图像自然越清晰,鼠标的灵敏度自然也更高。罗技G9的图像处理能力为640万象素/秒,如果该鼠标使用的CMOS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30pixel的话,那么这个鼠标的扫描率则为6400000/900=7111FPS。
因为人手的移动速度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鼠标的扫描率也就没必要无限制地增长上去(微软IE 4.0早年就达到了9000FPS的扫描率,目前扫描率最高的也没超过1000FPS)。当我们假定鼠标扫描率一定时,鼠标的图像处理能越高,就说明它的CMOS分辨率越高,这样鼠标也就越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