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部电影掀起狂潮 3D立体目不暇接
詹姆斯•卡梅隆十五年磨一剑不仅奠定了《阿凡达》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也成就了3D立体技术,可以说是影视娱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2D平面向3D立体过渡的历史性尝试,堪比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
当然,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在电影院中被动欣赏3D立体特效的震撼,更在真真切切地将其迅如引入到家庭起居室中。PC领域里有NVIDIA、AMD、Intel等芯片业巨头和显示设备厂商的大力推动,家电领域里有索尼、蓝光联盟等重量级厂商的极力热捧,娱乐领域里有好莱坞众片商的推波助澜,软件领域里有各家播放器、转换器厂商的强力支持,游戏领域里的软硬件开发商也都不甘落后,得到全世界如此宠爱的3D立体实在是想不火起来都难。虽然新技术普及重要面临价格难题,但是3D立体却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选择:追求逼真效果、不在乎成本的可以选择高刷新率高响应速度显示设备搭配主动式立体眼镜,对想尝尝鲜的用户来说最简单、最廉价的莫过于直接戴上红蓝纸片眼镜。
当然了,这种一窝式的追捧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我们也必须有所冷思考。3D立体诚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但毕竟才刚刚起步,无论显示设备、立体眼镜、播放软件、影视节目的质量都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某些所谓的立体高清电视,因此用户在选择和选购的时候必须多个心眼,看清自己是否真的需要3D立体、是否真的能够体验到3D立体。另一方面,无论戴眼镜还是裸眼观看3D立体节目对人的眼睛来说是项体力活,已经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这方面的研究也亟待完善。
8、USB、SATA富三代 高速接口披荆斩棘
USB 3.0、SATA 6Gbps均是各自技术的第三代进化版本,站在前辈们坚实的臂膀上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富三代”。这两大标准规范分别颁布于2008年11月中旬和2009年5月底,进入2010年后总算是开始腾飞了,但翅膀挥舞得都是那么艰难。
USB、SATA都是PC乃至消费电子领域内使用极为广泛的传输接口标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USB 3.0、SATA 6Gbps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命中注定不可能不普及,但实际上二者的前进之路都颇为不顺。SATA 6Gbps其实还好说,毕竟AMD已经率先在芯片组中提供了原生支持,第三方控制器较为完备,各大硬盘和固态硬盘厂商也都在陆续推出相关新产品,唯一的问题就是速度优势体现得并不明显。机械硬盘受制于本身的性能,传输速度连SATA 3Gbps的带宽都喂不饱,硬上SATA 6Gbps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固态硬盘当然是最能发挥SATA 6Gbps潜力的地方,但它自己都在普及的过程当中,很难再带动另一大标准。
USB 3.0就显得比较冤了。USB的重要性不言而喻,USB 2.0的龟速也早已让人厌倦透顶,按说USB 3.0应该能快速上道,但是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这可怜孩子的地位依然很尴尬。出于推广自家Light Peak光纤接口的私心,把持着USB标准规范制定工作的Intel始终藏着一手,使得呼声很高的USB 3.0芯片组原生支持一直未能成行,AMD Fusion APU芯片组明年才会有限地开始试水,Intel自己在短期内更是没有任何相关计划。另一方面,第三方USB 3.0主控制器技术也一直把持在NEC电子等极少数厂商的手中,很多企业空有余力而得不到USB-IF组织的官方认证,导致这种方案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尽管USB 3.0接口产品现在已经相当丰富,但毕竟根基不稳,要走的路还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