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 上方文Q
  • 2011年01月04日 11:15
  • 0

CES 2011大幕尚未正式拉开,Intel就提前正式发布了庞大的新一代Sandy Bridge家族,包括29款处理器(14款桌面和15款移动)、10款芯片组(5款桌面和5款移动)、4款无线网卡相关产品设计更是超过500款,成为Intel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产品发布,单就处理器而言就远远超过2010年初的18款、2009年的6款。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有关Intel Sandy Bridge之前我们已经陆续做过多方面的报道,只不过因为NDA保密协议的限制,在型号、规格、性能方面提及甚少。今天本文的重点就是型号与规格解析,性能方面稍后将奉上专门的评测文章。

参考链接:

Sandy Bridge性能全面预览

Sandy Bridge全面展示与绚美图赏

Sandy Bridge内核架构全面解析

一、Sandy Bridge新标识与包装

近年来每次新家族登场,Intel总要为其换上一幅新面孔,包括重新设计的LOGO标识、包装盒图案等等,Sandy Bridge也不例外。

这次的新LOGO非常有立体感,整体仍然采用了深浅过渡的Intel标志性蓝色调,只是看起来比以往更浅了一些,形状上则是圆润边角的长方形,中间以曲折的处理器内部电路图案作为间隔,上部是著名的Intel Inside,下部则是Core i7/i5/i3型号标记,商务版本还加上了vPro字样。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二、Sandy Bridge处理器型号、规格一览

Sandy Bridge处理器被称为“第二代Intel Core处理器家族”,也是Intel第一个所谓的“视觉智能化”(Visual Smart)架构,主要特性有:

- 单芯片集成处理器核心/图形核心/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 - 高带宽低延迟模块化核心与图形核心(GFX)互连 - 完全重新设计乱序执行引擎 - 高效前端 - 高带宽环形总线 - AVX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 - 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 - 超线程技术 - 第二代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 - 高带宽大容量共享三级缓存 - 新一代图形核心与媒体引擎 - 嵌入式显示输出接口 - 单路x16或双路x8独立显卡支持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Sandy Bridge在命名上仍沿用Core i7、Core i5、Core i3的子品牌划分体系,但是型号、编号和规格之间的关系依旧杂乱无章,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所以我们就将所有处理器的型号规格做成了几份表格,供大家参考和查询。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AMD近年处理器核心规模对比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Sandy Bridge桌面处理器型号、规格、价格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Sandy Bridge移动处理器型号、规格、价格

很早就有消息说,Sandy Bridge处理器因为集成时钟发生器的缘故,系统基准频率被严格锁定在了100MHz,而且与图形核心、内存、PCI-E/DMI/FDI总线紧密绑定,因此提升外频基本成为不可能。很不幸,事实上的确如此。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这样一来,Sandy Bridge处理器想要超频只有一条路可走:倍频。从前边表格中可以看到,桌面上的K系列(Core i7-2600K、Core i5-2500K)完全开放倍频,最高可提升至57x,也就是主频能够超到5.7GHz;几款高端型号(Core i7-2600、Core i5-2500/2400/2300)的倍频可以提升至34x-42x不等,也就是主频超到3.4-4.2GHz;其他低端型号和移动版本,就不要想了,只能依赖Turbo Boost睿频动态加速。

三、Sandy Bridge整合图形核心

其实上一代Westmere架构处理器(Clarkdale/Arrandale)就已经开始了图形核心的整合,不过当时还是双内核封装在一起而成,而且图形核心还是落后一代的45nm工艺,规格上也基本与G45/GS45/GM45等芯片组中整合的没太大差别。

Sandy Bridge则将图形核心与处理器核心等众多模块彻底整合在了一起,统一采用第二代32nm工艺制造,架构与规格上也大有进步,而且分为两种型号:其一叫作“HD Graphics 3000”,拥有12个执行单元(EU),用于桌面K系列和移动所有型号;其二叫作“HD Graphics 2000”,执行单元数量减半至6个,用于桌面其他型号。

HD Graphics 3000/2000的基准频率基本上都是650MHz,只有低压和超低压移动版降到500/350MHz,动态加速频率桌面可达1.1-1.35GHz,移动则是900MHz-1.3GHz。

技术规格差异也相当大,而且随机性特别强。以桌面零售型号为例,Quick Sync同步技术、VT-x/VT-d虚拟化技术、TXT可信赖执行技术、AES-NI加解密指令技术就很随意地分布在各款型号中,高端的不一定都支持,低端的也不一定都不支持。

至于性能,简单地说拥有12个执行单元的HD Graphics 3000基本可以达到入门级独立显卡GeForce 210、Radeon HD 5450的水准,相比上代Clarkdale HD Graphics提升一倍左右,是上上代G45 GMA X4500 HD的大概三倍。6个执行单元的HD Graphics 2000就和上代没太大不同了。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四、P67/H67芯片组

此次配套发布的芯片组多达十款,其中P67、H67用于消费级桌面,Q65、Q67、B65用于商务级桌面,HM67、HM65用于消费级移动,UM67用于超低功耗平台,QS67、QM67用于商务级移动。

P67、H67自然是其中的主力型号,也是曝光率最高的。P67的特点是支持单路x16或者双路x8独立显卡,支持处理器、内存超频,H67则增加了显示单元和FDI总线,支持Sandy Bridge集成显卡的输出。

二者都支持两个SATA 6Gbps接口,但没有原生USB 3.0。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P67架构图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H67架构图

五、Sandy Bridge处理器实物图赏

Intel此番送测的样品基本上都是Core i7-2600K、Core i5-2500K,也就是全面开放超频的两款顶级桌面型号,并且特别为前者搭配了Core i7-980X六核心的高级原装风扇,后者就比较普通了。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风扇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与风扇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5-2500K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5-2500K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5-2500K背面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5-2500K原装风扇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5-2500K原装风扇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Core i5-2500K背面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ore i7-2600K、Core i7-875K、Core i5-661背面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Clarkdale、Sandy Bridge背面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LGA1155插座

Intel Sandy Bridge正式登场 规格详解 LGA1155、LGA1156插座

附国外媒体评测汇总: http://www.tcmagazine.com/tcm/news/hardware/34185/intel-sandy-bridge-launches-over-500-design-wins-already-secured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