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手机用户已达8.89亿人,其中29.6%都属于诺基亚帐下。据说中国人平均每15个月就会换一部新手机,但是绝大多数旧手机都会被直接扔掉,回收比例不到1%。为此,诺基亚联合中国移动于2005年在中国启动了“绿箱子环保计划”(Green Box),在国内近300个城市的700多个诺基亚服务中心设立回收箱。即便如此,仍有太多旧手机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得到回收利用。
2010年,荷兰艺术家兼设计师David Kousemaker来到了我国广东省深圳市,记录了旧手机回收过程的一些镜头。他在博客中说:“在华强北的隐蔽角落里有两幢大型建筑,主要就是做手机的,但它们于市区主干道上的那些手机商场截然不同。在这里,手机是作为货物甚至原材料进行交易的。数百家小企业或合作、或竞争,努力从旧手机中榨取剩余价值。”
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想追踪这些废旧手机的来源是不可能的。很多街边小摊上的旧手机非常少,看起来就像是个人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其中一位“慷慨地”透露,他是从一个批发商那里批量购买旧手机的,再往前追溯就到了香港和亚洲其它大城市的垃圾回收站。
在其中一幢建筑里有一个专门的大房间用于销售这种旧手机,每个摊位上都有数百部。很多经常三四个捆在一起,但并不都是同一种型号。大多数手机看起来十分完好,但也有些出现了屏幕破碎等损坏。
手机回收部分特别吸引人。在大楼外边,可以看到一个小伙子正在整理大袋的手机电路板,估计是在挑拣那些有需求的特定芯片。
有些地方,手机的塑料外壳已经被拿掉,用其它方法回收。这种活儿没多少钱可赚,但是中国劳动力的廉价让这种从塑料里挑拣金属的工作变得同样有价值。
接下来,用热风枪吹掉电路板SMC(表面组装元件)上的焊锡,然后用镊子把这些元件一个个捡走。
这些元件通常都被卖给楼内的另一家公司,继续完成后边的回收步骤。
再往下,清理焊锡和元件,并进一步分类。折纸很多很多店铺的主要业务。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这种工作看起来主要都是由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完成的。
有些元件非常小,只能用镊子操作。
这就是构成我们信息社会的基石!
为了保证回收的元件仍然能够使用,人们发明了很多方法进行检测,其中之一就是针对各种明显损坏的光学检查。
更有趣的是测试平台,大量芯片按照原始设备中的方式被重新连接起来。
这些设备都是针对特定手机和特定元件定做的,而销售它们的店家是大楼内的一家大型设备供应商之一。还有其他的或者卖烙铁,或者卖热风枪,或者卖电路专业书籍。
最终,最有价值的芯片被重新编程,然后整理打包,就能用在新设备里了。
David Kousemaker还预告说,下一篇博文他会揭开山寨机的一部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