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最新公开了保存最久远的美国联邦政府机密文档,这批文档日期为1917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中后期;解密文档揭示了间谍、将领和外交官使用的最高信息传递技术——隐形墨水配方。
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说:“这些文档保密了近一个世纪,直到最近的技术进步允许文档解密成为可能……”
这批机密文档解密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翻译、转载。
每个人也许都有过当007的梦,CIA的隐形墨水配方究竟有多神奇?自己能配制吗?
口说无凭,实验为证。《快报时间·好奇实验室》邀请了全国青年化学奖获得者、浙大化学系胡吉明教授和杭州市第四中学陆敏娴老师,按国内各大媒体翻译的CIA配方来配制隐形墨水,过把当间谍的瘾。
配方一:
隐形墨水:硝酸盐+苏打水+淀粉溶液;
显形剂:碘化钾
隐形墨水一般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写在纸上不留痕迹,需要用特定的化学制剂或手段让痕迹显形,如果隐形墨水无法显形,对情报员来说那就太悲催了。
我们和陆敏娴老师按这一配方做出的隐形墨水,无论怎么配比,用碘化钾都无法显形,实验失败!
难道是CIA忽悠了大家?
请教胡吉明教授。胡教授也觉得从化学原理上讲,这个配方存在问题。他仔细查阅了CIA英文原始解密文档,终于发现,原来这个配方,国内媒体翻译错了。
“‘硝酸盐和苏打水’应该是从原始文档的‘nitrite of soda’翻译而来,这个词组其实是‘亚硝酸钠’的意思;苏打水在这个配方中完全没有提到。” 胡教授说。
另外,显形剂的翻译遗漏了一块。
“在原始文档的备注里,明确标注这种隐形墨水的显形剂里,有2克的酒石酸(每100克水中)配比。有了这种酸性制剂,碘化钾才可以起作用。国内翻译可能没有注意到原始文档里的备注文字。”
正确的配方应该是:亚硝酸钠和淀粉溶液混合作为隐形墨水,用碘化钾和酒石酸混合作为显形剂。
亚硝酸钠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的单质,然后碘单质遇到淀粉溶液显示出蓝色。
《好奇实验室》据此再次实验,结果成功。
配方二:
隐形墨水:硝酸钠+淀粉溶液;
显形剂:碘化钾
胡教授说,这个配方和上一个一样,都是根据原始文档中的
同一配方‘nitrite of soda’翻译的。
“在CIA的原始文档上,‘nitrite’中的第二个‘i’是后来修改上去的,原文是nitrate,‘nitrate of soda’就是硝酸钠的意思。至于显形剂,这个翻译同样漏了备注里的酒石酸。”
胡教授用硝酸钠+淀粉溶液配制了隐形墨水。发现,用毛笔蘸着写,效果不错,但用钢笔蘸着写就不行了,这说明用亚硝酸钠配制隐形墨水效果更好、更稳定。
配方三:
隐形墨水:柠檬汁+硝酸钾;显形剂:无说明
仔细查看CIA原始解密文档,这种配方应该是“柠檬汁做隐形药水,用亚铁氰化钾显形”,并没提到硝酸钾。
但胡教授按这种做法,怎么也没法用亚铁氰化钾将柠檬汁写的字显形。
“可能这个配方里还有其他奥妙,CAI没有在文档里写清楚。其实让‘柠檬汁字’显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纸放在火上烤一下。”
这个原理是:柠檬汁里的柠檬酸,比一般纸张的碳化温度低,所以纸上被柠檬汁涂过的地方遇火先碳化,变成焦黄色。
我们用柠檬汁在纸上写了字,放在火上一烤,果然成功了。
CIA解密的这批文档中,其实还介绍了其他三种隐形墨水的配方,胡教授配制了其中两种——
配方四:用硫酸铁溶液隐形,亚铁氰化钾溶液显形;原理是铁离子遇到亚铁氰根离子,会显示出蓝色。
配方五:用硝酸银溶液隐形,用硫酸钠溶液显形;原理是银离子跟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银沉淀,可在有色纸张上显示。
“硫酸银沉淀是颗粒状,在纸张上附着效果不好,所以显示效果不明显。如果把硫酸钠换成氯化钠来做显形剂,银离子跟氯离子生成的氯化银白色沉淀是胶状的,在纸张上附着效果会更好。”胡教授说。
我们知道,隐形墨水有很多更简单的制作方法,比如淀粉水写字,加点碘酒就能显形;牛奶写字,用火烤一下也行。但这种方法对间谍来说就小儿科了。
“敌我双方的情报员都会有破解隐形墨水的方法,简单的显隐形配方安全性太低了,只有把配方弄复杂了。
“至于CIA解密的这些隐形墨水的配方,没有好坏高低之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比如配方五适合用在有色纸张上;配方四显色效果很明显,但如果硫酸铁溶液的浓度掌握不好,还是会有浅浅的黄色,在很白的纸上写,效果就不够好;柠檬汁也有这个问题……”胡教授说。(都市快报)
CIA的原始文档上,“nitrite”中的第二个“i”是后来修改上去的
《快报时间》自制隐形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