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岁的朱思敏,目前在杭州一家IT公司工作。作为一位新入行的“IT狂人”,小朱的生活属于基本上不断网的。如果打开小朱的iPhone 4,不难发现她长期使用的通讯“三宝”——手机QQ、手机MSN、手机微博。“只要我手机开着,这些东西我就都会挂着,与同事、朋友的沟通十分方便”,小朱告诉记者,“相对来说,现在基本上不用手机短信了。”
手机短信或将消亡、逾五成网友认同
最近,肯特大学教授大卫·蔡特林(David Zeitlyn)称,电邮用了20年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迈向死亡所用的时间则不到一半;随着现代技术迅速传播,社交网络提供了更加便捷、时尚、便宜的沟通方式,而短信也逐渐沦为现代通信的过渡品。
据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即时消息用户人数超过3900万,社交网站的“免费午餐”导致短信使用量持续下降。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内,短信数量将骤降20%。90后大多早已习惯了免费发送即时消息,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短信这种形式也将成为历史。
这一观点被提出后,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4%的网友认为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34.4%的网友认为“不可能”发生,还有10.2%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短信控”基本上转为“微博控”
上文提到的朱思敏,就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小朱为此还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由一名“短信控(××控意思是××迷)”迅速转变成为“微博控”的: “就在几年前,我还是个特别爱跟朋友短信互动的人,那时候一个月发个上千条短信都是轻松平常的事情。”后来,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小朱很快发现,用手机上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例如QQ、MSN等)不但费用低廉,还十分方便。等到2010年微博风靡全国之后,小朱就基本上不再使用短信了,有什么事只需上微博“@”一下朋友即可。
而网友“四方散人”则认为,即时通讯工具相对于手机短信而言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不太会因为换号导致联系人丢失,一个手机号我们可能只用一两年,但却可以在QQ上给七八年没联系的朋友发一句,最近好吗?
传统方式毕竟有“群众基础”
在翠苑街道工作的李先生,对这种观点就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目前来看,手机上网还只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比较“潮”的行为,中年以上的手机用户能很快学习并掌握的还是少数。因此,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已经被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沟通方式,暂时还不会消亡。“比如我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广而告之的时候,手机群发短信就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而网络的沟通方式暂时还达不到这种效果。”李先生说。
已经退休的黎先生,也反对手机短信将消亡的观点。“我们现在逢年过节,都习惯了要给亲朋好友发个祝福短信。”黎先生说,“我看仅凭这一点,就足够支撑手机短信生存好些年了。”(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