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刘强东在自己的微博上撂下这句话:“李认为自己图书很强大,我斗不过,等着瞧。”“李”指的是当当网的李国庆。事情缘起于去年岁末的图书大战。刘强东下了很大的决心:“图书部门3年内毛利为正、5年内净利为正全部开除。”
而在此之前,刘强东和当当网的李国庆在微博上时常调侃。
当当上市时,李国庆请前女友去庆功。刘强东在微博上调侃,如果有一天京东上市,自己更应该邀请初恋女友来庆功。这么一唱一和,竟成为2010年岁末一件颇为好玩的事情,当当上市那一周,“前女友”成为互联网大佬们的关键词。
因为屡屡挑战规则,也屡屡被封杀,活跃在媒体视野中的刘强东霸气外露,公众形象多多少少有点张牙舞爪;但刘强东并不喜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直是个温柔、简单的人。”
出现在北辰世纪中心10楼的刘强东,穿着一件绿色的T恤,外表憨厚,略显木讷,但对熟知刘强东的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表象。他行事不墨守成规,敢赌,有魄力。有一个细节似乎可以看出刘强东与当日诸多互联网大佬的不同。
他赔本赚吆喝的起家资本是2000万,是他在中关村5年所赚的全部家当。
而相比于早期互联网的那拨人,刘强东是豪赌。1998年,马化腾等5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史玉柱借了50万搞脑白金;1999年,丁磊用50万创办163,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还是1999年,马云等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
误打误撞
这么些年来,互联网大佬刘强东似乎是从一次“抉择”开始的。
2003年,29岁的刘强东已经拥有13个店铺,但SARS来袭,短短21天,他就亏损了八百多万,占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没有坐以待毙,他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当天就成交了6笔生意。岁末,他深思熟虑,关掉了为其提供95%利润的实体店,专心做线上商城。
这就是京东最初的雏形。有意思的是,据说当时的刘强东没上过当当、卓越,甚至没听说过8848。如此细节,或许只是想强调他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误打误撞,但恰好也证实了他在把握市场机遇上的前瞻性。
当然,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选择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刘强东亦不例外。
刘强东1974年出生于江苏宿迁。他骨子里非常有主意,在考大学这个问题上,亦是如此。“我是农村出来的,初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考中专或中师,但保送我也不上,我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一定要在北京或者上海,别的城市我也不去。”
1992年,他来到了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读的是社会学专业,打算从政,但他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很快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超过10万元),随后又承包了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但最终以亏损24万而告终,毕业时他债台高筑。
在一家日资IT公司工作了两年并还清债务后,他怀里揣着1.2万元来到了中关村,租了一个柜台就开始了新的事业。没有人支持他,包括他的父母和女朋友。他的行为被视为不务正业,对于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言。
多年后,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从政时,他如此回答:“到大三的时候,我就明白,我是不会走仕途的。理由很简单,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社会,有些问题不是哪几个人能解决的。”
在刘强东看来,商业是可控的。当然,京东早年的成长故事一点都不复杂。
无利不起早,是商人的属性。早年,在跟京东合作的小快递公司业务员的意识中,刘强东很“疯狂”,因为他时常做的是赔本买卖,当时进货价2000元/台的冰箱,1980元/台卖出去。
用刘强东自己的话说:“别人卖内存赚10元,我只赚1元,甚至要赔钱。早期想跟品牌厂商直接合作,他们都不愿意。我们也不着急,继续努力……到我们占市场10%以上份额时,我不找他,他也得找我。”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中国最著名的两家B2C公司——当当和卓越亚马逊的主业还是图书零售,在互联网的3C和家电领域,刘强东几乎没有对手。
几年以后,这个低价与规模谱写的商业故事,被业界戏谑为刘强东最成功之处。利用“低成本、高效率”,京东转变成一家优质的物流以及服务公司,用极低的价钱,快速地将商品直接从供应商送到终端用户。对此,刘强东颇为得意,他认为这就是京东对厂商和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体现。
客观来说,在京东早年起家的故事中,刘强东放弃了利润,这说明了他的远见。就这样过了两年,2006年,京东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岁末,刘强东碰到了今日资本的徐新,她被打动了。
没花一分钱广告费,月增长高达10%;京东当时非常小,做账请的临时工,企业的ERP系统是刘强东自己设计的,财务也并不规范,但徐新抽查京东的存货和现金,发现每一笔都对得上。
徐新给了刘强东1000万美金。这些钱,给京东插上了翅膀。后来的故事就众所周知了,刘强东率领京东颠覆了中国的零售业渠道,从一个后来者变为中国B2C 领域的巨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