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201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高峰,较之于在摩肩接踵的招聘会现场耗时耗力,大学生往往更青睐于主动出击网投简历,各类招聘网站正是在此热潮中应运而生。然而不少大学生在网投简历的过程中却频频遭遇信息泄露,“徒有外表”的招聘网站实则漏洞百出。对此,商报记者展开一番调查。
个人信息遭遇外泄
临近毕业,眼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都有了未来的方向,一向随心随意的毕业生小徐近些日子在家长的催逼下也显得焦灼不已。小徐尝试着在各类招聘网站上网投了简历,然而第一次试手便遭遇了出师不利。
小徐告诉商报记者,抱着“不出成本或许还能有意外收获”的想法,自己在大大小小的招聘网上投了不少简历,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四天里,小徐的手机却无辜被诸多陌生号码滋扰。“有许多单位我不记得有投过,他竟然说看了我的简历很满意,通知我去面试。”小徐一脸茫然,“简历投了很多,但打给我电话的除了销售就是保险公司,我的个人信息没理由是公开的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遭遇如此难题的远不止小徐一人。上师大的大四毕业生小周向记者坦言,自己在网投简历之后也收到许多莫名的面试通知,有些竟然还是以短信的方式,“我有同学也的确去面试过一家保险公司,开口就是500元的培训费。”小周爆料称。
记者同时在应届毕业生论坛上看到,因为网投简历个人信息遭遇泄露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有网友称,自己从来没有投过外省市的单位,竟然有外地单位“不请自来”。
招聘网漏洞百出
记者随后通过某招聘网站进行了查实,在该招聘网《服务协议书》中记者看到,冗长的协议中,在并不起眼的位置标识着,“××网不能确定或保证任何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用户须自已承担风险。”
而当记者试图以虚构的姓名、企业地址等进行企业用户注册时,在并没有提示需要提交任何关于公司营业执照、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等扫描件的前提下,记者便已轻而易举地通过注册成了“浑水之鱼”。
曾在上海某建筑装潢公司从事人才招聘一职的李小姐向记者私下透露,不少欲要购买简历中个人信息的公司往往能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招聘网站实现双赢,“公司只要花钱买下载额,即便有招聘网站需要审核,但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称、经营范围都可以PS。”
李小姐还告诉记者,按理下载下来以后弃之不用的简历是用碎纸机碾碎做处理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规范。“我刚到单位的时候,垒如高台的一堆废弃简历就那么堆着,没人处理。”
经常在各招聘网站间游走,已是“火眼金睛”的毕业生小武向记者作了证实。“有些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非常杂乱,并不准确,对于一些过期的招聘信息,网站工作人员都没有及时处理。”小武抱怨道,“之前我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我仔细一看招工日期是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可是现在分明已是两月份了,搞的我是一头雾水。”
“高薪诱饵”成了幌子
工作已一年有余的技术人员小陈谈及自己上高薪诱饵的当,连连表示自己亦是“哑巴吃了黄连”。
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当年毕业时也是网投简历找的工作,留意到一则招聘信息,不仅和自己的专业非常对口,5000元左右的薪资也是非常诱人。面试下来双方都很满意,签约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如此薪资能签下来肯定是毫不犹豫的。”小陈现在回想起来有颇多懊悔,“而今工作也有一年多了,每月的薪资不过3000多,和当初招聘信息上承诺的完全是大相径庭。”
采访过程中,家长张女士也对临近毕业的女儿做了叮嘱,公司承诺的薪水是税前还是税后的,具体交几金,是否能进编制等都要一一对号入座。“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什么样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待遇,我们家长毕竟是过来人,能在这些方面为孩子出谋划策,但实则还是需要孩子自己来明辨是非。”张女士中肯地提醒说。(文/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