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曝出一位名叫王梓的男嘉宾,在去年参加了《非诚勿扰》的录制后,又在《非你莫属》上现身求职,现今又登上《步步为赢》的舞台,引发对电视节目真实性的质疑。有知情人向本报透露,很多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从嘉宾到剧情,无一不是节目组刻意设计好的。
外貌口才加“特质”
职业嘉宾要求高
在各种选秀节目火爆荧屏的今天,由于各取所需,“职业嘉宾”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一方面电视台需要这样的嘉宾来提高收视率,另一方面,职业嘉宾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东方卫视的曹可凡就曾炮轰过相亲节目的造假行为,称节目的嘉宾都是一些签约的艺人、模特,然后说设计好的台词。
“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招聘男女嘉宾。”在某大学校园论坛上,赫然出现此类相亲节目嘉宾招聘广告。广告要求:女孩要漂亮,男孩要帅气,而且都要能说会道。节目要到上海参加录制,包往返机票,报酬是500元一期。
能出镜、能获得报酬、一不小心还可能闯进娱乐圈,这样的诱惑对于在校生来说,委实诱人。然而,据该校参加过相亲节目嘉宾面试的一位女生称,“要成为节目嘉宾,条件太高了。让你先发照片,还要报上三围,其次还要求巧言善辩,如果还有一些吸引人的‘特质’,他们就更喜欢了”。
“我当时问是否要以自己的身份出现,他们表示,要接受电视台安排的新身份,甚至用假名。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还要按照电视台安排的剧本表演。”该女生称。
该女生表示,能够面试成功的大多是艺校的学生,“像长相一般的女生,只不过是去凑凑热闹而已”。
定制感情戏
台词桥段都是设置的
除了花钱雇佣职业嘉宾,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情节也被爆料是提前策划好的。
资深传播策划人杨先生向记者报料,他曾经亲眼目睹某电视台录制相亲节目的整个过程。“当时有一个选美出身的女嘉宾,外表很出众、开放,节目组有意打造她,就为她量身定做了一期相亲节目。”
“节目组为这个女嘉宾特地去挑选男嘉宾,最后锁定了一个健身教练。这位男嘉宾长得很帅,口才也很好。” 杨先生说,嘉宾选好了,接下来就是为他们设置故事。
“导演、制片经过多次协商、讨论、踩点,最后为二人拍了一个短片叫《偶遇》”,杨先生告诉记者,节目组设置的桥段就是:这个女嘉宾到游泳池游泳,男嘉宾是她的私人教练,在接触中,健身教练爱上了这个女孩。但女孩已经报名参加了相亲节目,于是男孩就勇敢地追到节目里去了。
杨先生解释说,这个短片有两个吸引人的地方,一是情节很巧妙,暗恋这个题材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第二个就是有“看点”,因为要在泳池里面拍摄,男女嘉宾着装都很性感。
“短片会在录制相亲节目的时候播放,女嘉宾最后会选择几个男嘉宾,他们之中有一个就是这个健身教练,在最后决定牵手的时候,就会播出这段《偶遇》,让大家明白原来这是一场用心良苦的爱情。”杨先生说道,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的插曲,无疑会让观众觉得浪漫、感动,触动观众的心灵。
“可是他们牵手之后,只是完成一场‘秀’而已,跟缘分、爱情并没有什么关系。”杨先生称,业内人士对这种造假的感情戏心知肚明,只是观众还被蒙在鼓里。
植入广告营销
相亲节目隐性收入不少
电视节目通过职业嘉宾、设置好的剧本,固然能够达到提高收视的效果,广告费也会水涨船高,比如片头、片尾、中插广告,及节目冠名等。如今这块蛋糕被越做越大,有商家发现在节目现场植入广告是一块可以开垦的营销地,电视节目也趁机增加创收。
“电视节目光靠广告收入是不够的,尤其在实行了限娱令、限广令后,电视台需要挖掘更多的隐性收入。”杨先生称,在选秀节目里面,电视台的隐性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或者经纪公司想要推出某个嘉宾,出钱请电视台在节目上做包装,一般都有专门的人设计方案。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借节目来做广告营销。比如某个企业老板会找到一家模特公司,让该公司的模特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出现在节目里,播放短片的时候,就可以借机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了。”杨先生称,这样的嘉宾,就需要靠企业赞助,电视台通过与企业协商获得赞助费。
记者了解到,某出版商就曾在一家卫视的相亲节目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公司和职业,并适时推出了一套女性读物,成功地做到了推销自己、推销公司和推销产品的“多箭齐发”。
“还有的会直接把某个公司的服装穿在身上,LOGO看得很清楚。”杨先生称,这样的嘉宾一般都不会很快牵手成功,都会连着很多期,通过重复地播放VCR、介绍职业背景等,观众想不记住这个品牌都难。
“具体这个嘉宾要录制多长时间的节目、什么时候被‘牵走’,就得视合约而定了。”杨先生称。
电视选秀为何屡屡愚弄观众
相亲节目,原本是为了解决“剩男剩女”婚恋问题而产生的节目;职场节目,原本是为了给年轻人指导人生方向的节目,如今却都成了电视台娱乐大众、获取利益的工具,是电视台设置的一场游戏而已。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 《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严厉整治。
然而,婚恋、情感节目嘉宾造假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连“求职”也成了一场秀。我们不禁要问,选秀节目,到底是“选”重要,还是“秀”重要?
专家分析认为,如果电视节目为求得一时的收视率而执意去造假、模仿,那么它终将走向一条“不归路”。(文/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