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斥资约8.09亿美元入股号称液晶面板企业之父的日本夏普公司,以近10%的股份占有额一跃成为夏普第一大股东。3月28-29日,鸿海、夏普股价双双暴涨,一时间,舆论纷纷关注此次“台日战略合作”。三星表示“鸭梨山大”,索尼感叹“情断义绝”,而远在太平洋彼岸的苹果公司则正在磨刀霍霍向TV,期望在当前的全球电视产业格局插上一足,苹果的加入也将使全球电子产业形成三强争霸态势。面对三星霸主地位以及苹果的强势插入,夏普不得已,不惜以日本堺市十代液晶面板产业线为陪嫁也要在三强争霸之前搏上一搏,企望以自己先进的技术组合鸿海廉价的生产线争夺全球市场。
以技术换美元
由于2011年度财报显示夏普亏损额已达35亿美元,为成立99年以来最大亏损,拥有世界先进液晶生产技术的夏普公司即使能够只手通天,也无法解决如此巨额的企业财政空缺。尽管此前有消息称日本政府拟推出财政援助计划,帮助索尼、夏普等日本家电子巨头度过难关,然而有鉴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政府援助可谓杯水车薪,巨大的亏损空洞仍然让夏普时刻神经绷紧,此次鸿夏结盟,夏普看中的无疑就是鸿海那8亿多美元的真金白银.
散钱财求订单
与夏普不同,台湾鸿海目前的产业链主要在下游行业,如为苹果公司产品服务的组装生产线,利润水平和可增值空间相当有限。除此之外,低端产业极易受上游市场变化影响。从之前的苹果公司退单可以看出,台湾鸿海亟需转变低端化的生产模式,向上游电子零部件产业方向发展,以此摆脱现有的被动局面。因此,依靠与夏普共同运营堺市十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鸿海期望能够成为解放后的“贫下中农”挺直腰板和苹果公司这一“大地主”讨价还价,并为同属鸿海精密的富士康谋求苹果公司iTV甚至iphone5等更多生产订单。
观“索普”看“鸿夏”
据了解,2009年索尼和夏普曾缔结合资协议,共同开发和生产大型液晶面板和模块。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3月28日,索尼宣布维持其合资企业7%的份额,不再注资。业内人士普遍分析指出,鉴于两家财报亏损额均创下新高,“索普”两家分道扬镳已成定局。
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这恐怕是日本企业尤其是巨头的通病,这也是日本人普遍敬畏强者而不屑于与弱者为伍的生动体现,更别说“索普”双方目前均处于亏损困境。索尼停止注资无疑等于拆了夏普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为了促增长、扭亏损,夏普做出鸿海入股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尽管台湾鸿海时下风生水起,与夏普似乎情意浓浓,扬言共抗三星,然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目前仍以订单生存的鸿海想要快速形成上游产业线并得到苹果公司的认同,恐怕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夏普一旦摆脱财政亏损状况,实现企业扭亏为盈,是否肯继续与鸿海分享其全球领先的液晶生产技术和电子技术?尽管目前日本电子巨头正在改变其垂直经营的产业模式,但是相对于苹果公司这类仅仅输出设计和销售,生产全部依靠外包的科技企业,深深植根于日本企业中高度垂直、事必躬亲的产业思想一时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就此前“索普”联盟来看,在液晶和电子行业丝毫不逊于夏普的索尼一旦不注资,夏普便转投他方,更何况是台湾鸿海这等产业下游生产商?!可见未来鸿海极有可能在“油尽灯枯”之后如夏普舍弃索尼一样败走麦城。
名为抗衡三星实则各取所需
针对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的鸿海可能利用共同运营堺市十代线工场的契机来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未来使夏普产业线为鸿海服务。鸿海郭台铭此前表示,虽然成为夏普第一大股东,但鸿海将不会向夏普公司派遣任何一名董事,这恐怕也是夏普为何能够接受台湾鸿海成为其最大股东的因素之一。从表面上看,鸿海是其第一大股东,然而实际上,夏普仍然由日本人掌控。“鸿夏”结盟本质上是两家相互妥协的产物,夏普求美元渡难关;鸿海则要技术转上游。
而所谓的台日结合,联盟抗衡三星,相比“鸿夏”眼前的困境来看,似乎要不切实际得多。据了解,三星电子2011在全球的销售增长率达21%,其中中国市场同比增长32%,达近百亿美元。“鸿夏”组合,想要撼动正如日中天的三星有如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文/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