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乔布斯崇拜
  • 上方文Q
  • 2012年04月18日 14:29
  • 0

对他的最近一次颂扬由约翰·拜恩在《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完成。他列出了12位当代最伟大的企业家的名字,乔布斯名列第一。拜恩是杰克·韦尔奇自传的合作者,也是一名资深且优秀的商业作家。当然,也有人质疑他跟那些“企业家”们走得太近。他称乔布斯“是我们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标杆。他深具远见,鼓舞人心,才华横溢,却又反复无常”。

尽管这是一个安迪·沃霍尔所言的人人都能成为“五分钟名人”的时代,但切不要以为成为真正的名人是件容易事儿。只要随机问下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能列举出不超过两位数的企业家的名字,更别提熟悉他们的容貌与事迹。

即使你成功地攀登上公众注意力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大众名人,接下来还有一个更严峻的考验。那就是你是否能够被同行认可。博尔赫斯能博得“作家中的作家”的称号实属难得。因为众所周知,同一行业的精英最容易发现彼此的弱点。他们可不像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了解你的公众那样容易被糊弄。而且,好胜心让他们还有一种冲动要贬低你。约翰·拜恩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的新书《改变世界的人》出版后,就在商业记者中收获了一堆恶评。

不过,史蒂夫·乔布斯成功地做到了这些:他不但为挑剔的媒体所赞扬,成为大众心中的流行偶像,而且也被众多企业家所仰慕。即使是时下最炙手可热的硅谷金童拉里·佩奇和马克·扎克伯格也视乔布斯为导师。

如果要从头还原乔布斯为何能做到这点,可能要颇费口舌,而且还了无新意。对他有兴趣的人,随手可以打开一个卖书的电子商务网站,搜罗出一堆以他为传主的图书。这些书有好有坏。而我大都看过,有些还不止一遍,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和授权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总结一下无非以下:首先,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即成为亿万富翁和改变世界者;其次,有过东山再起的经历;接着,他真的改变了数个行业;然后,身上具有神秘性,也是一个号称“从不接受采访者”;最后,他的传奇性和悲剧性,56岁即过世,留下一个充满悬念的企业王国。

因为他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当得起对他的所有赞美。但他也必须承受所有对他的指责。尽管我们可以说,有些指责难免牵强,太像是在赶时髦。比如我一直不太清楚,我们是否应当将苹果供应链中制造环节的一些恶习归罪于他;或者,因为他没有做过一些事情(譬如慈善)而指责他。

不能指责这些膜拜乔布斯的媒体和大众没见过世面。此前我们并不是没有见识过对于商业明星的崇拜。克莱斯勒的拯救者艾科卡曾被视为国家英雄般的人物。他甚至一度参选美国总统。在乔布斯被放逐的岁月中,首富比尔·盖茨是全世界敬仰的神奇小子。接下来是杰克·韦尔奇。

艾科卡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他偶尔还会出来强调美国和当今世界上领导者与领导力的稀缺。在吉姆·科林斯的一本书中,艾科卡还成为他所讨论的两种类型企业领导者中带有负面性质的一种,尽管魅力四射,颇受媒体和大众欢迎,但难以帮助公司达到基业长青。比尔·盖茨在乔布斯的对比下成了一名品位不佳的生意人,看上去他现在所做的慈善事业也没为他加分多少。杰克·韦尔奇在退休后经历了一场伤筋动骨的离婚案,而且由于缺乏了一家万众瞩目的公司作为表演领导艺术的舞台,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也大不如从前。

曾经上演的历史,以及公众注意力的短暂,都告诉我们眼下这种对史蒂夫·乔布斯的崇拜热潮早晚都会过去。除非我们能对他有再次的发现,借助于一个更加杰出的作家,或者电影导演—他的传记电影还没拍出来呢!

理智者会强调苹果公司能否持续强大对人们认识乔布斯的作用至关重要。乔布斯本人毫无疑问想要创造一家能够传承下去的公司,就像他曾经向往的惠普和他曾经的对手IBM一样。苹果公司的继续前进有助于他像惠普的两位创始人,以及IBM的沃森父子那样还会被商业史作家和商学院教授不时提及。但我们很难知道这其中有多大程度要靠幸运,而他个人领导风格的独特性又如何跟这种传承兼容。

无论如何,一个人能够成为当下的英雄,必定是因为他在某种程度踏中了时代的节拍。变化无常的公众情绪正是随着这种节拍在舞动。那些真心尊敬他,想要从他的身上获得力量与经验的人,也许会被这种大众的激情所淹没。从这个角度讲,当人们不再以谈论乔布斯为时尚时,也许他带给人的真正启发就会慢慢浮现。

有时候,一个天才最大的价值,不是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已有的世界,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其他天才的创造力。乔布斯本人也是这样的例子。当我们在感慨索尼的衰落时,是否还记得盛田昭夫对乔布斯在产品设计与创意上的启发?或者,你知道埃德温·兰德是谁吗? 

告别乔布斯崇拜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热门评论
相关报道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