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创业天堂:以色列的骄傲与尴尬
  • 上方文Q
  • 2012年06月02日 09:38
  • 0

如果你碰巧和一位以色列人吃饭却不知如何开场,试着提起《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这本书吧。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词俨然成为了以色列最好的国家代名词,而巴菲特在战时投资以色列并取得可观回报的例子更是被反复提及。

以色列人的确有骄傲的资本。虽然时有战争,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大量来自欧美的风投基金直接投资以色列,带动了其IT高潮的发展。这个人口仅710万的国度里活跃着60多家风投基金,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远远高于欧洲、中国与印度。

令人尴尬的是,与其他发达的小型经济体相比,这个“创业国度”依然缺乏全球顶级企业,而类似于IAI等军工企业或是自来水、电力企业等大型公司仍掌握在国家手中。不过,这并不阻碍我们去探讨与发现为何以色列可以成为年轻人创业天堂的秘诀,这需要教育、行政到市场力量的共同努力。

高科技创业天堂:以色列的骄傲与尴尬

从校园开始

从特拉维夫一路向北,沿着美丽的地中海边际,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海法,这一走廊被称为以色列的“硅谷”地带。

位于核心位置的是以色列最优秀的理工类高校——以色列理工学院。它的诞生甚至早于这个年轻国度,而其欢迎中心展示的微卫星、火箭等最新成果也时刻提醒着参观者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该校的传播总管告诉记者,目前以色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129家公司中,有一半多都与该大学相关联。“Google、雅虎、Intel和IBM都在海法设立了研发中心,以方便聘请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位传播总管说。

以色列也被誉为“美国硅谷之外,世界上高科技创业公司最密集的地区”。

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Boaz Golany表示,理工学院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政策鼓励师生进行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以及科技转移。“每年大概有2000名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其中很多人都成了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骨干力量。学生第三或第四学年就可以申请到附近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中实习,而且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大型的创新比赛。在过去五年中,仅仅这一项比赛就已经诞生了11家公司,其中两家分别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投资。”

对于教研人员,理工学院也成立了一个商业化开发中心,帮助商业化其科技成果,申请知识产权及专利,并成立公司。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公司走出理工学院的校园。

如果说工程与技术是理工学院的专长,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则是以色列农业科学技术的最高殿堂。该校种植分子生物学教授Oded Shoseyov可谓最耀眼的科研明星之一。他最新的一项发明是从烟草中提取胶原,用于制造眼角膜以及瓣膜等人造器官,这项技术已由Coll Plant公司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作。Oded Shoseyov目前任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同时也在多家公司中担任高级管理人员。

“大学本身非常鼓励科研人员将成果商业化运作,经常通过讲座推广这一方式,并且获得专利还可以抵算一部分的教学任务。”Oded Shoseyov对本报表示,目前学校科研人员主要通过三种方面实现目标:NGO、风投或者基金投资,还有就是“孵化器计划”,其中后两种方式的使用最为频繁。“大学与公司签订商业协议,而并非是与教授本身,另外,大学教授研发的任何技术、专利权都属于大学,即使签证了商业协议,公司也只有使用这项专利的权力。而至于专利利润的分配,大学也收益良多,可以获得40%的比例,另外20%作为科学家的科研基金,最后40%则在包括教授、学生等研发者之间分配。”Oded Shoseyov说。

创投力量

除了教育的力量之外,以色列政府也启动了“孵化器计划”,与市场一起为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环境。以色列政府每年在甄选出的全国20个机构内对100个项目进行投资,另外,对于具有潜力的医疗企业,政府也设立了一个医疗基金进行投资。

以色列最大的一家创投基金JVP即是这20家“孵化器”中的一个。由原大英帝国的铸币厂改造而成,JVP的办公室散发着既古老又现代的气息。其于1993年成立,目前旗下管理的资金超过9亿美元。

按照政府对于“孵化器计划”的要求,在18至24个月的周期中,创业团队大概可以获得50至55万美元的资金,由政府和机构各承担一半,但JVP的战略是投资较少数量的公司,但增加投资额度,这样成功的比例可以更高。目前其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大约为100万美元。

JVP基金合伙人Uri Adoni 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成功比率,仅用“很好”来形容,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入选JVP的“孵化器计划”并非易事。据了解,每年JVP可以收到700至800份项目申请,最终会选择7到8个进行投资。“我们的标准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不一定非常有经验,但对行业要有了解,最重要的是要富有激情,敢于做梦,我们来帮你把想法落到实处。对于进入孵化器计划的团队,我们会为其提供全套的财务、人力、法律以及市场的专业服务。”JVP的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Erel Margalit表示。

另一个标准是市场中心制。“我们简称其为MVP(Minimum, Variable Products),即永远不要奢求你的产品是完美的,给我一个能反映你想法的最简单产品,完善一些后到市场上去检验是否可行,”Erel Margalit说,“没有人会比市场更聪明。”

JVP的“孵化器”坐落在毗邻的媒体实验室中,三层空旷的空间里入驻了七家企业,这里并没有封闭的办公室概念,四围保持开放,仅有一些围栏提醒你走入了另一家公司。其中一家创业团队叫Cross-Reader,主要从事智能搜索服务,JVP帮助其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创新,从而赢得了一部分厂商的青睐。“我们在商业模式的发展上密切介入,每周或每两周,都会与创始人一起开会,不一定是严肃的董事会,仅仅是工作会议,和他们一起想主意,有时也会和他们一起去路演、介绍客户,帮助他们寻找市场的感觉。”Uri Adoni表示。

以色列的IT行业为何如此成功?Uri Adoni认为,与中国地大物博不同,以色列最主要的资源就是脑力,但最根本的原因还要归因于参军义务制和“以任务为中心”的文化。“你从上级得到命令,完成任务,并且要快,这与市场很像。”但有时,这也会引发问题。在这个年轻国度,就像政治家一样,企业家也会面临“短视”的问题。“诚实地讲,伊朗、叙以亚等周边形势不稳定,以色列本地的市场不足以支持大产业的产生,所以当有好的窗口退出时,很多人会接受。”

从创业国度转向规模化?

以色列著名的风险投资家Jon Medved也承认这种尴尬的局面。“我自己创始或者帮助创始过60多家公司,规模都在千万或上亿美元,从未达到十亿美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立自己的企业,再到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Jon Medved有着传奇的经历。不过,当他在餐桌上侃侃而谈时,更像是资本市场上的“以色列大使”。

“我也想成立一家大型公司,但这非常困难,特别当你面前摆着一张巨额支票或上市后可以漂亮退出时。当你走得越远,风险越大,甚至可能失去所有已获得的,所以最后的问题是,你愿意拿5000万美元赌一把吗?”Jon Medved说。

但这似乎并不阻挡Jon Medved的雄心。“以色列下一步是要从一个创业国度转向规模化。目前公司的规模正在成长,我们现在卖这些小企业,也为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更大规模的并购打下基础。

Jon Medved最近刚刚辞去了VIRGO公司的CEO职务,全心全意地投入一项新的事业——改变以色列的创投环境。“以色列的创投业已改变了很多产业的发展轨迹,但其自身并没有得到改变。我接下来要做的这个新项目就是关于如何更具有长远眼光地筹钱以及退出。”

各项统计数据似乎释放了一些信号。银湖、黑石等大型私募基金开始进入以色列,从而为大型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本环境。据统计,2011年,PE在以色列的投资总额已达到近30亿美元,较2010年上涨18%。2011年以色列公司并购交易的平均价值达到6000万美元,高于2010年的3250万美元。(文/经济观察报)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