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周五,鸿海精密-夏普联盟显现裂痕,双方发表的有关资本合作灵活性的声明自相矛盾。
双方异乎寻常的公开冲突引发了业界对鸿海精密对夏普投资8.5亿美元交易能否完成,以及两家公司合作运营位于日本西部的一家合资液晶面板工厂的能力的质疑。鸿海精密的投资对于夏普而言可谓雪中送炭,有助于强化其资产负债表。
发布灾难性的财报后,周五夏普股价下跌28%至192日元(约合2.45美元),创下38年来新低。鸿海精密在向中国台湾股票交易所提交的声明中称,夏普已经同意,鸿海精密及其旗下子公司不必遵守此前的协议,以每股550日元、总价669亿日元买进夏普10%股份。
这一交易仍然在等待中国台湾地区监管机构的批准。
夏普高管被鸿海精密的声明打个了措手不及。在与公司高管沟通后,夏普发言人中山美雪(Miyuki Nakayama)表示,鸿海精密的声明有误,3月份达成的协议仍然有效,“我们尚未就此事与鸿海精密洽谈”。中山美雪没有发表进一步评论。
据鸿海精密一名了解此事的高管称,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郭台铭现在在日本与夏普管理层洽谈,希望重新谈判投资交易。双方合作出现波折正值夏普急需资金之际。夏普周四表示,继上财年亏损50亿美元后,预计本财年亏损将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自交易公布以来,夏普股价跌幅累计达到约60%。
在鸿海精密发表声明前,背负1.2万亿日元债务的夏普表示,作为“备用系统”,该公司已经要求主要债权人增加信用额度。周五,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将夏普债务评级下调至“BBB”,比非投资评级仅高两个等级。
瑞穗投资者证券公司分析师仓桥延巨(Nobuo Kurahashi)表示,“最大的问题是,夏普是否能够,以及如何筹集到所需资金。目前,没有人会认为夏普能自力更生。”
夏普总裁奥田隆司(Takashi Okuda)周四表示,为了削减成本,他不得不采取“令人伤心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9%,这也是夏普自1950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分析师汪万里(Wanli Wang,音译)表示,鸿海精密在交锋中占有上风,因为它上个月完成了收购夏普一家液晶面板工厂37.6%股份的交易,不需要收购夏普的股份,“如果夏普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价格,鸿海精密放弃投资交易不会让我感到意外”。
夏普股价的下跌迫使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6月份宣布,它们将因投资夏普蒙受总计新台币64亿元(约合2.13亿美元)的亏损,当时夏普股价跌幅接近30%。目前,夏普股价比协议价低65%。
鸿海精密和郭台铭的强硬策略彰显出两家公司在志向和进取心方面的差异。夏普创立于100年前,以产品质量和保守闻名,只有承诺永远不跳槽的员工才会得到晋升机会;郭台铭1974年创办了鸿海精密,最初生产黑白电视机塑料部件。经过近40年的发展后,鸿海精密年营收达到1170亿美元,员工达到约100万,为苹果、索尼等巨头代工生产各类电子产品。据《福布斯》估计,郭台铭身价为48亿美元,以积极进取和善于捕捉有利时机闻名,坚信在低利润的电子产品行业,规模是唯一的生存之道。鸿海精密2009年收购了索尼的液晶电视组装工厂。
郭台铭表示,通过集鸿海精密的客户于夏普的先进技术于一体,合作有助于两家公司挑战三星在液晶面板领域的霸主地位。从一开始,夏普与鸿海精密的合作就充满坎坷。5月份,郭台铭表示日本公司应当放弃制造业,打击了日本对制造业根深蒂固的“骄傲”。在6月份的股东会议上,郭台铭称在目前的情况下买进夏普更多股票是一起“划算的交易”,在日本引发鸿海精密会进一步增加投资的担忧。
夏普当时匆忙发表声明,称无意修改3月份达成协议的条款。奥田隆司周四重申,与鸿海精密“达成的协议不会修改”,两家公司的重点工作是顺利开展合作。(文/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