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 上方文Q
  • 2012年08月09日 10:34
  • 0

雷电——全能新锐接口

作为近期出镜率颇高的新锐,雷电(Thunderbolt)接口以其恐怖的指标及性能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在Intel Z77芯片组产品线越发完善之时,雷电接口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Z77主板上。

由于雷电接口拥有超越目前一切接口的规格,技术先进成本不菲,且尚未大规模推广及量产,因此价格昂贵,仅仅在一些高端的Z77主板上才有配备。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配备雷电接口不稀奇,但是配备两个雷电接口就真的鲜见了。在Computex2012上,技嘉就率先展示了带有双雷电接口的主板,并在七月初正式发布了三款型号GA-Z77X-UP5 TH、GA-Z77X-UP4 TH、GA-Z77MX-D3H TH。这也是市面上唯一通过Intel官方认证的双雷电接口主板。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雷电接口还可担负起视频输出的重任

雷电接口不但能够传输数据,还能担负其视频输出的重任。雷电接口极有可能成为将来主板I/O的主力,因此从数量上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雷电接口刚刚准备普及之时,技嘉就推出了拥有双雷电接口的主板,可以说意义非凡。

同行ZOL近日就有幸接触到了其中的Z77X-UP5 TH,接下来就带大家体验这块主板的魅力。

首款双雷电接口认证Z77主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款主板的命名:Z77X-UP5TH。以往技嘉主板命名都是以UD3、UD5、UD7的等来区分产品的档次,而本款产品却是以UP5作为后缀,因此这极有可能是技嘉的一个全新主板系列。型号最后的“TH”则是“Thunderbolt”的缩写,表示该主板配备了雷电接口。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技嘉Z77X-UP5TH

另外从包装上我们能看出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以往超耐久4代的标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超耐久5。对比超耐久4技术的防潮湿、防静电、防雷击及防高温以外,超耐久5技术加入了IR数字电源控制器并辅以IR3550 PowIRstage芯片。该芯片能够提供超高耐电流,并使超低温CPU供电设计成为可能。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技嘉Z77X-UP5TH主板全貌

技嘉Z77X-UP5TH依旧采用了目前技嘉中高端主板所常见的消光黑PCB设计。从外观上看,相比Z77X-UD5H,本款产品在散热片造型的改动上最为明显。一改UD5H主板一次成型式散热片的设计风格,转而使用结构及装饰更为复杂的散热片设计。唯一不变的还是一体大热管设计,这样就可以保证散热效率不会缩水。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背部I/O,2个雷电接口并排码放并位于音频接口的北侧

背部I/O接口方面,2个雷电接口应该是最值得一提的了。另外,该主板还配备了2个USB2.0,4个USB3.0,1个eSATA,1个RJ45网络接口,1个光纤输出接口,模拟音频接口以及D-Sub/DVI/HDMI接口。由于雷电接口不但能够传输数据,还能够输出视频,因此2个雷电接口可等效于2个DP接口。这样,该主板就达到了全视频接口制霸。

之前的Z77X-UD5H主板所有USB接口均为USB3.0,而到了现在的Z77X-UP5TH则将2个USB3.0替换为了USB2.0。尽管全USB3.0的接口可以体现高端,但USB2.0接口毕竟泛用性更广,门槛更低,因此在该款产品中重新加入USB2.0接口算是一种明智之举。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扩展插槽一览

扩展插槽方面,该主板提供了3条PCIE x16插槽,3条PCIE x1插槽以及1条PCI插槽。全面的扩展插槽配备既能满足多显卡使用需求,也能让用户更加自由的选择各种扩展设备。另外在扩展插槽的上方,还有一个mSATA插槽,这个优良传统依旧在Z77X-UP5TH上延续了下来。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更加美观的散热片设计

也许是为了表明UP系列与UD系列外观上的差别,技嘉特意为Z77X-UP5TH主板重新设计了散热片。对比一体成型式散热片,Z77X-UP5TH所采用的散热片造型更加美观。前文笔者也提到,为了保证散热性能,技嘉在本款产品中依旧采用了夸张的一体式大热管设计。

雷电出击:三联屏组建完成

介绍了这么多主板的相关信息,相信各位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雷电接口的秘密吧?由于Intel IVB处理器内置的集成显卡支持3台显示器同时输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联屏。那么通过雷电接口能否输出图像并成功组建三联屏呢?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双雷电接口Ready

雷电接口的形状与mini DP接口一模一样,因此我们只需找到mini DP转DP的转接口就可以使用雷电接口作为视频输出口了。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三屏接口示意

由于该主板配备了D-Sub、DVI、HDMI以及双雷电接口,因此实际上该主板具有5个视频接口。如需组建三联屏,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3个视频接口。既然是体验雷电接口,因此笔者选用个2个雷电接口作为输出;另外一个视频输出接口,笔者则选用了D-Sub接口。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在Win7系统中,成功识别出3个屏幕

在CPU方面,笔者选择了IVB的i5 3570K处理器。该处理器内置Intel HD4000集成显卡,最多支持3屏同时输出。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三联屏组建完成

不出意料,在连接3个屏幕之后,系统能够正确识别。看来,雷电接口对付视频输出没有任何问题。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找到3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显示器。不过尽管显示器规格不同,组建三联屏的任务还是顺利的完成了。用IVB处理器的集显就可完成三联屏组建,尽管游戏性能并不尽如人意,但日常使用如浏览网页及处理文档等方面,还是毫无压力的。

Intel驱动让三联屏更加人性化

组建三联屏并不困难,即使是第一次尝试组建的用户也不会遇到阻力。在Win7的“屏幕分辨率”选项中,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每个屏幕的分辨率及方向。另外,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哪个显示器为主显示器(任务栏及图表所在显示器)。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全新Intel HD4000集显支持三联屏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Win7系统内可设置主屏幕及方向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Intel图形控制面板功能更加强大,如屏幕顺序可拖拽

原本设置就十分简单的三联屏,在Intel图形控制面板的帮助下显得更加人性化。对于三联屏的顺序,用户可自由拖拽虚拟屏幕。如上图所示,笔者采用了将主显示器设置在中间,扩展显示器放在两边的设置。同理,如果用户想要将将主显示器设置在左边,扩展显示器设置在中间和右边也是可行的。

在高级模式下,色彩模式,颜色增强,媒体及3D等等选项一应俱全,适合喜欢“折腾”的用户。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中间为主屏幕,左右为扩展屏幕,视野更广,让你从此忘记什么叫做“最小化”

三联屏玩游戏对于Intel Graphic4000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且在工作时间是严禁打游戏的!但三联屏对于笔者依然意义非凡,因为更宽的面积意味着更广的视野,撰写文章、浏览网页、制作表格、PS软件、QQ交流这些窗口可全军出动,占据3个屏幕。无需来回切换,需要的只是转转眼球,动动脖子而已,治疗眼部干涩痒痛至于还能活动颈椎,并让你从此忘记什么叫做“最小化”按钮!

神奇雷电设备对接PC

带大家过足三联屏的眼瘾后,笔者自然没有忘记雷电接口的老本行,那就是高速数据传输。为了测试技嘉Z77X-UP5TH主板的雷电接口,笔者准备出了希捷2.5吋硬盘雷电底座以及浦科特PX-128M5S固态硬盘。前者提供了SATA转雷电的可能,后者则是目前大红大紫的SSD,相信他们的组合能够碰撞出惊人的火花。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希捷2.5寸硬盘雷电底座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浦科特PX-128M5S固态硬盘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本次测试平台如上表所示。在前面的三联屏演示以及接下来即将进行的雷电接口速度测试都采用了以上配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文出镜的三台显示器,一台是配置表中的Dell U2410,另外两台分别是ThinkVision L2321P以及奥森JT178。

雷电看家本领:飞速传输

在雷电底座搭配SSD对接主板后,测试正式开始。我们准备了四款软件进行测试,它们分别是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HD Tune。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AS SSD Benchmark测试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CrystalDiskMark测试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HD Tune读取测试

从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雷电硬盘座搭配浦科特PX-128M5S SSD还是发挥出了该SSD所应有的水平的。读取速度能够接近400MB/S,而写入也能够达到210MB/S以上。

雷电:尚未成功 仍需努力

经过三联屏以及SSD传输测试,相信大家对雷电接口及第一款双雷电接口的主板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今天带大家体验的仅仅是皮毛而已。搭配Intel IVB处理器实现华丽的三联屏,难道这就是雷电接口所能被挖掘出的全部价值么?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雷电只用来三联屏确实有点寒碜它......

雷电接口的速度能够达到10Gb/S,然而目前几乎没有设备的带宽能够达到雷电接口的速度峰值,这说明雷电接口的剩余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另外,雷电接口10Gb/S的速度也仅仅是理论传输值,那么实际上又如何呢?就拿我们本次测试的对象——雷电硬盘座及SSD来说,硬盘座的原理是通过SATA转雷电来实现数据传输,那么SATA-雷电的主控,能否达到雷电接口苛刻的要求呢?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诸如SATA转雷电等主控芯片的性能还略显乏力

硬件设备及转接主控带来的技术瓶颈函待解决,软件及驱动方面不成熟的表现同样制约着雷电接口的发展。此外,雷电接口价格高昂,要知道任何迅速普及的接口都拥有一项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低廉的成本。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主动式线缆成本高昂

另外,串联原理的雷电接口所带来的优势是你只需一个接口,就可以依次串行连接多个设备,当然这样的代价是每个设备需要独立处理芯片。目前,所有雷电接口设备均配备了一套处理芯片,这样的后果就是巨额高昂的成本。目前,凡是雷电设备的价格都贵的离谱。

三联屏驾驭固态硬盘:体验双雷电接口 Intel对雷电寄予厚望

当然,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雷电是一只潜力股。高达10Gb/S的带宽尽管在现在看起来有些飘渺,但其为今后外接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另外,雷电极有可能成为一种高度集成的接口,让种类繁多复杂的接口类型都荡然无存。标准的统一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第一是可以让线缆高度简洁化,其次,消费者无需辨认鱼龙混杂的种种线材,一切只需雷电即可,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能够破除以上诸多障碍并成功突围,雷电接口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期待:雷电尚未成功,雷电仍需努力!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