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个极具争议的社交工具,带来诸多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随着科技进步,骗子手法愈加“与时俱进”,一些老骗术穿上“新衣”,在现实生活中大行其道,曾经在QQ上出现过的古老骗局如今又在微信上重现了,而且被应用得更加如鱼得水,受害者屡屡上当受骗。
刚开通微信就“中奖”
近日,《广州日报》接到家住石岐的市民黄先生反映,差一点遭遇微信二等奖的“头彩”。黄先生最近刚刚开通微信,在第二天时就收到一条官方抽中二等奖的微信,并称其可得iPhone 5和8.8万元奖金,并要求登录网站填写资料领奖。遇到这样的好事黄先生并未填资料领奖,而是想到了新闻曾报道过有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于是,黄先生上网查看,发现这是一个骗局。
由于察觉及时,黄先生避免遭受损失,但在温州打工的段先生就没那么好运,段先生刚学会玩微信,第二天就抽中二等奖,可以得到iPhone 5还有8.8万元奖金。
段先生喜出望外,赶紧登录微信内容中提到的网站,填写资料领奖。对方让他汇2800元作为保证金,段先生想都不想,直接到银行将钱汇了过去。汇完钱,对方让段先生再汇8800元税款。段先生同样毫不犹豫照办了。
之后,段先生再次拨通电话,对方将号码转到了“经理”。“经理”让段先生再汇8800元。段先生不惜向朋友借钱。直到朋友起疑心问借钱何用时,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警惕技术型新骗术
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讲述了其微信被盗后,母亲险些被骗的经历。
记者发现,截图中骗子在盗取了该名网友的微信后,向其母发送文字信息,母亲几番试图与“儿子”语音聊天,但被“儿子”以“这里太吵”为由拒绝。聊天中,“儿子”要求母亲汇3万元到他的老师那,报名学习法语和德语,并表示:“同学们都报名了,就剩我了,报名截至今天。”幸好该网友的母亲觉得不对劲,没有轻信骗子,幸运地躲过了这个骗局。
此微博一经发出,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表示,这个时候国内父母收到国外孩子要钱的信息时容易就失去判断力。“毕竟孩子远在国外,我们本来就时刻挂心,万一他真的遇到危险,我们哪能那么‘淡定’。”
警方:遇到可疑信息可报警求助
针对经常出现的这些骗术,中山警方曾发布微博提醒大家:“从腾讯周年纪念活动大抽奖”到“非常6+1”,再到近期的“中国好声音”,现在是iPhone 5,骗子手法无论如何“与时俱进”,希望各位群众遇到突如其来的“大奖”,必须冷静、核实,谨记一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警方提醒,在使用微信、米聊、陌陌等新潮的社交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若有网友提出帮忙付款、充值等经济上的要求,一定要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进一步确认;
第二、用户在发现密码被盗时,要及时将情况告知熟识的网友;
第三、尽量不要在备注里注明关系,比如父母、姐弟、同学等;
第四、一旦遇到可疑信息,可报警求助。
年轻人通过网络、手机交友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让微信成为“危信”。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很多骗术的最终都是指向对方转账、汇款以及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利益,遇到这种情况时受害者要冷静对待,不能贪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