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不就是让人咳嗽、打喷嚏、眼睛干涩嘛!这么多年了不也一直好好的?住在大城里的人们不免有类似的想法,但是,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绝对不是因为“习惯了”就能视而不见。
也许你已经习惯了灰色的阴霾天空,习惯了马路上的汽车尾气,习惯了飘进鼻腔和呼吸道的细小尘埃,但你能想象有一天,你还将不知不觉习惯无法集中精力、想不起事情、学不会用新的数码产品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空气污染是呼吸道感染、心脏病甚至肺癌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全世界每年由于空气污染而早逝的人约有310万,占因病死亡人数的3.2%,然而,据报道,近期有项研究显示:长期呼吸脏空气不只损害心肺功能,你的智力也会下降!
污染空气让老年小鼠“变笨”
去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劳拉·冯肯(Laura Fonkon)与戴维斯心肺研究所(Davis Heart and Lung Research Institute)合作进行了一项小鼠实验。研究者让一组小鼠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模拟人类的环境污染;另一组则呼吸过滤后的清新空气。试验每天进行6小时,一周5天,总共10个月,可以说贯穿了小鼠的大部分“鼠生”。
之后,研究者用为期5天的实验来训练所有老年小鼠,让它们在2分钟之内从一个非常亮的场地里找到通往暗箱的小洞(暗箱是小鼠们最喜欢呆的地方)。结果发现,凡是长期吸入污染空气的小鼠,不但需要更时间来学习找洞,还遗忘的特别快。
根据解剖结果,两组小鼠的海马区出现了明显不同,受污染的小鼠海马区神经树突变短、树突上的棘突变少、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不足。以前早有研究证明,这些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海马区是将短期记忆巩固为长期记忆、进行空间导向的重要脑组织,神经树突是神经细胞间传递电化学刺激的结构,棘突则是神经树突上用于接收信号的结构。
戴维斯研究所还发现,污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会引发全身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在海马区特别活跃,而海马区又对炎症伤害特别敏感——结果便可想而知了。另外,全身性炎症还容易诱发抑郁,这在劳拉的另一项实验中亦有所体现。此实验首次揭露了空气污染对大脑的直接伤害作用,结果发表在2011年7月刊的《分子精神病学》(Journal Molecular Psychiatry)上。
悬浮颗粒(Particulate matter, PM)是与大气混合在一起的小粒尘土或液体,既影响人类健康又干扰气候和降水。直径小于10微米的称作可吸入颗粒物,小于2.5微米的为极细颗粒,也就是近来备受关注的PM2.5。
如果小鼠实验尚不足以说服对证据挑剔的读者,那我们来看看11月刚刚举行的第65届美国老年学会年会(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南加州大学社会学家珍妮佛·奥什尔(Jennifer Allshire)在会上报告了一项全美范围的大调查,结论是:空气中悬浮的极细颗粒(PM2.5)对中老年人的智力有严重影响。
研究对象为美国1479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2004年起,研究者每2年以1-35分量化评定参与者的智力水平,包括单词回忆、语言能力、方向感等。研究对象的PM2.5浓度暴露范围在4.1-20.7毫克/立方米之间。调查发现,PM2.5浓度每增高10毫克/立方米,智力测验得分将降低0.36——所有参与者的正常平均情况是:每年长1岁,认知力下降0.13分——降低0.36分意味着让人凭空老了3岁!即使排除种族、性别、教育水平、吸烟与否、呼吸道和心血管状况的干扰,结论仍然一致。由于悬浮颗粒的直径小到仅为人类头发的1/30,所以被吸入体内后可以毫无障碍地直击大脑,进而引起各种脑功能改变、认知下降。
面对空气污染,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大概谁也不希望若干年后,当你聪明可爱的孙辈热情地教你使用最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时,你却连开关在哪儿都弄不清楚吧。尽管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要依赖整个社会、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先进的科技,但眼下我们自己也要主动防御,尽量减少受空气污染的危害:
1、养成查询空气质量的好习惯,根据质量报告调整户外锻炼或散步的时机。
2、一般情况下,一天当中温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所以尽量把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晚进行,避开中午时段(当然,也利于防晒);
3、需步行时尽量避开繁忙的街道;
4、开车时打开空气过滤装置。如果可能,使用HEPA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高效空气过滤器),有助于滤去极细悬浮颗粒;
5、定期更换空调滤网;
6、保持室内干燥,避免发霉——霉菌也会飘在空中,被你吸入体内;
7、少去“吞云吐雾”的场所;
8、若是空气实在糟糕,你又不得不长时间走在大马路上的话,一定要戴上口罩!
最后,是不是计划一下去哪儿去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