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移动互联概念决定科技企业荣辱兴衰的一年,众多科技巨头因此而重新站队排名。
2013年,移动互联仍然是主角。
曾经错失良机的微软从去年开始奋起直追移动互联,命运或将在今年见分晓;在三星等众多竞争对象的追赶下,苹果已经走下神坛,未来如何?陷入巨亏后,日系电子巨头艰难调头,也只留给科技界想象的背影。
国内的IT科技业仍将感谢移动互联,3000亿的市场价值,还将成就无数个“阿里巴巴”:比如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的商业化,电商企业的重新分化组合,互联网手机的众多机会,还有我们期待的4G。
科技界没有谁能成为“百年老店”。这,正是科技的魅力。
科技业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第一财经日报》选出其中八个代表性的方面,以预测今年科技行业的走势。
苹果:向上还是向下
优势缩水的大趋势不是库克能挽回的,面对众多追赶者,苹果需要不断开辟新领域
这段时间,不管是分析师还是投资者似乎都在为苹果的未来伤脑筋,但苹果却不这么认为。
“我们要做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对市场份额不是特别关心。”就在前几天,苹果全球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席勒到访中国时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虽然人们开始使用廉价的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但这个不是苹果公司产品发展的方向。换言之,苹果自认为还没有沦落到用低端产品换市场的地步。
这似乎让愈炒愈烈的iPhone mini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苹果供应链上的台湾地区厂商对这款产品的期待,除了三五天就爆出的“碟机”,还有各种已经试产的小道消息。
台湾上游供应链厂商透露,iPhone产品发展模式似乎与iPad mini相近,凸显苹果全面拉升全球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占率的决心,恐将让竞争对手面临更大压力。而这款产品在经过一段时间反覆功能及良率测试过程后,最后会在第二季由苹果美国总部定夺,并敲定第三季正式上市开卖时程。
事实上,在iPad mini推出后,业内对苹果调整手机生产线的猜测就不绝于耳,而mini在市场上获得的成功似乎让供应商们认定这会是苹果从低迷中进行“绝地反击”的重要支撑。
在mini发布时,中金公司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员赵晓光发布报告称,从iPad 4和Surface比较看,iPad 4面板配置更高。iPad mini则是提供轻量化的选择,可与Android阵营的平板在效能以外的方面做竞争。
他表示,iPad mini的优势在于合适的尺寸带来的使用体验和合理的价格。消费者结构是金字塔形,预计329美元的产品销量比此前499元美元的iPad 将有30%以上的增加,2013年各类iPad产品合计单季度销量将从1800万台提高到2500万台。
mini确实做到了。不过,相比之下,苹果对待手机的态度还是相当谨慎,也许毕竟是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的单品,代表着什么是“苹果创造”。
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随着智能型手机逐渐进入产品成熟期,苹果虽不免俗地需与其他手机厂商一样迈入屏幕尺寸、处理器效能、相机像素及无线与行动传输速度等硬件规格竞争阶段,但苹果在1年只推1款新机的情况下,仍可较其他厂商更注重产品整体设计及制造的种种细节,只不过这种产品款式及规格选择少、新品上市间隔长的策略,也相对缩小了iPhone能吸引的人群。
DIGITIMES Research预计,随着In-Cell触控面板良率逐步提高,2012年第四季iPhone 5出货可达3000万~3500万台,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在平台竞争装置销售数量方面,Android已后来居上,且过去数季领先iOS的差距持续扩大,iPhone 5上市虽可带起另一波iOS装置的销售高峰,但也仅能暂时在2012年第四季至2013年首季,拉近些许与Android之间的差距。”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说。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CEO库克2012年总薪酬417万美元,而上年薪酬则高达3.76亿美元,当然后者大部分是长期股份授予。“可以看到库克上任16个月,目前苹果股价比他上任时上涨了37%,但较高点下滑了27%。”有分析师指出,从数字上看,虽然库克很成功地延续了苹果的产品文化,但优势缩水的大趋势不是他能挽回的,苹果需要不断开辟新领域。
Windows 8能否救微软
在移动互联网落后的微软,试图借Windows 8实现反转。上市以来冷淡的市场表现证明,作为微软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的一款利器,这个产品并没有获得微软预期的认可
2012年10月26日,美国纽约,微软CEO鲍尔默手捧装有Windows 8(下称“Win8”)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Surface对全世界宣布,Win8以一套全新的界面“出世”,它将改变全球10亿多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个号称能横跨一切平台的新一代操作系统让当晚的鲍尔默激情澎湃。
不过,让鲍尔默以及微软之父比尔·盖茨没想到的是,消费者并不买账。之后两三个月以来冷淡的市场表现证明,作为微软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的一款利器,这个产品并没有获得微软预期的认可。
从合作厂商、分析师的反馈中可以看到,Win8 PC的销量还不如Windows Vista刚上市时的表现,Surface RT的销量也萎靡不振,以至于大幅削减订单。
事实上,这也是微软成立 37 年来最大的赌注。从1985年推出Windows以来,每一代 Windows 的用户界面都只是对前一版本的微调,而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Win8能否延续昔日的辉煌,同时在移动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真是一个大问号。
不管怎样,微软的优势非常明显:有技术研发实力、数量众多的开发者和数量巨大的用户群。而基于Win8的颠覆性创新更是已经影响到了它的合作伙伴。
目前,联想、宏碁、惠普等厂商已经在硬件方面进行了创新。宏碁推出了搭载Win8的AcerW700,还在一体机上做了创新,让用户通过摄像头来对Win8实现手势操控。
Intel中国总裁杨叙称,Win8带来的应用模式的改变也将带动电脑产品的创新,电脑产品自主创新时代刚刚开始,电脑产品形态将呈现多样化,基于触控的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创新将成为趋势。
微软公司的合作伙伴、世纪互联首席云计算专家李志霄表示,Win8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产品,因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实现办公娱乐结合的产品,因此,未来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将是微软、谷歌、苹果iOS三足鼎立。
但不可回避的是,微软在全球操作系统的份额已从 4 年前的 70% 下滑至 30%。而 Windows 的授权业务在公司内部的光环也正在逐渐黯淡。同时,消费者也更喜欢重点关注苹果和谷歌的新闻,而不是微软的新闻。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Research分析师表示:“Win8普及将非常缓慢。微软对Windows进行了大幅改进,但让客户全心全意接受它将充满挑战。Win8将面临困难的一年,而不仅仅是一个季度。”
Gartner分析师迈克尔·西弗也给微软Win8泼了一瓢凉水,他表示:“用户讨厌变化,在没人推销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接受一种新的用户界面。客户可能会被迫接受,但他们将更加挑剔,更可能发现瑕疵。”
而对于Wintel阵营中另一主角Intel来说,Win8既是机遇又是挑战——Win8是推动传统PC销售的一个途径,也可以打入苹果占统治地位的平板电脑市场。
不过,Win8的发布时间正值PC市场低迷之际。IntelCEO欧德宁称,“Win8进入平板电脑领域的影响要到2013年1月份才能水落石出,届时我们将知道Win8平板电脑在与Android和iPad竞争中的表现”。
同时,Win8包含了应用商店的引入和RT版的增加,这两点都是针对ARM架构Win8设备所量身定制的,此外,微软推出的Surface平板也包括RT和Pro两个版本,这意味着微软主动求变,打破曾经牢不可破Wintel的联盟,对Intel构成一定的威胁。
日前,《纽约邮报》发表了评论文章,如果Win8的市场表现继续恶化,呼吁鲍尔默下台,比尔·盖茨重新接管微软。
但愿这一建议不要变为现实。
日本电子巨头将成远去的背影?
在中韩竞争对手的夹击下,日企要在彩电领域重拾往日辉煌会比较难。一则韩国企业在彩电行业继续掌握主导权;二则中国企业巩固本土市场之后,正加快海外市场的争夺及品牌打造
多家日本电子巨头2011财年陷入巨亏泥潭,预计今年春季发布的2012财年业绩也不会好看,因此日本电子巨头2013年仍会处于调整期。
松下、索尼、夏普2011财年的亏损总额近200亿美元,这三大巨头2012年均更换了总裁。但对比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泰国大洪水,2012年的大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善:日本彩电市场规模同比下滑了70%;作为其海外战略市场之一的中国家电市场容量也有所收缩,中日关系紧张亦影响了日企在华的销售。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日企纷纷变卖资产。松下拟出售其东京总部大厦,索尼也可能卖掉位于纽约的美国总部大楼,夏普已将其在东京的大楼进行了质押。松下还将转让三洋电机数码相机业务,夏普拟出售墨西哥等地的彩电组装工厂,索尼则被传将出售电池业务。与此相伴的是,大批人员裁减。
迫于成本压力和中韩企业的挑战,日企正把业务重点转向商用市场和解决方案。2012年上任的松下中国总裁大泽英俊曾透露,松下在中国的业务重点将转向商用和整体方案,包括智能家电、家庭能源节约系统、工业用智能机器人等。索尼正用4K技术,打通从摄影机、电视制播设备、电视机到电影制作的整条产业链,并将4K技术延伸至医疗电子领域。
可以说,日企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技术和零部件,如夏普的IGZO技术和索尼的4K技术。
不过,原来在技术合作上偏保守的日企,现在不得不走向开放与合作。夏普分别与高通、东芝合作开发应用于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的IGZO液晶面板,夏普把IGZO面板也出售给索尼。索尼以往自成体系,连储存棒都不对外兼容。2012年11月,索尼音乐向苹果iTunes商店开放其音乐作品,意味着封闭时代的结束。索尼还与松下联手开发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
在日本政府助力之下,日本电子巨头正加快整合,企业和品牌数量都会减少。此前松下已收购了三洋电机,2012年索尼又收购了奥林巴斯。
除了中国,日企在其他新兴市场正加强布局,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松下在印度的空调、洗衣机工厂已于2012年12月投产;夏普则拟扩大在中东、非洲的白色家电市场份额,已委托埃及当地企业生产电冰箱。
走向“轻资产”模式、向商用转型、技术开放与合作、发力新兴市场……即使如此,日本电子企业要走出新天,预计最早都要到2014年。
而日企要在彩电领域重拾往日辉煌会比较难。一则韩国企业在彩电行业继续掌握主导权;二则中国企业巩固本土市场之后,正加快海外市场的争夺及品牌打造。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分析说,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漫长、深度的调整期。日元升值使多家大型日本电子企业陷入巨亏困境,出售资产、相互之间共享技术是它们的应对措施之一。日本的电子企业面临一个长过程、深度的衰退期,现在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即使有核心技术也会受到亏损威胁。
罗清启说,鸿海会否入股夏普2013年3月底前将会揭晓。双方的合作,表面上看是夏普的技术优势嫁接上了鸿海的成本优势,但仍很难解决日本电子企业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4G离我们有多远
4G的对手也可能会比3G时代更多更难对付
3G方兴未艾,4G已悄然逼近,国内三大运营商新一轮的竞争也即将打响。
中国移动的TD-LTE率先在香港地区商用,该网采取LTE TDD/FDD融合组网方式,初期运营将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为主。香港TD-LTE的商用是亚太地区首个双模LTE网,这也意味着我国将正式拉开进入4G时代的序幕。
中国移动曾表示,希望2013年在全国建设35万到40万个TD-LTE基站。对应该TD-LTE网络规划,杭州、深圳和广州等城市近阶段试验网络覆盖面积在提升,招标规模翻番可能与浙江、广东等地的TD-LTE试验需求量大幅度提升不无相关。
但外界对于中移动快马加鞭地布局TD-LTE有所担忧,担心其重蹈TD-SCDMA发展之初的老路。稳定的网络、成熟的芯片、丰富的终端、满足用户切实需求的应用将决定着TD-LTE的成败。
TD-LTE发展初期,产业投入的不只是资金、人力和政策扶持,还应该形成合理的公平竞争环境以促进良性发展。
相比中移动而言,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在4G进展上显得不紧不慢。比较TD-LTE,这两个制式都已被全球各大运营商运营得非常成熟,所以在芯片、终端、网络升级上并不需要很费力,摆在其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制式的选择。
目前内地有三种3G制式,4G制式则只有TD-LTE或FDD-LTE两种选择。前不久,我国公布的新频谱规划方案中,将2.6GHz频段190MHz频率资源全部给了TD-LTE,这意味着未来TD-LTE的频谱竟高达190MHz,中国移动自然是部署TD-LTE,可如此之多的频谱资源显然非一家运营商所能独享。换言之,三大运营商中至少两家将上TD-LTE已成定局。
那么,何时会发牌照呢?按照目前产业链的准备程度来看,今年发放4G牌照可能性十分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012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G牌照在一年左右时间中就会下发。”对此,坊间也有一种传言,称如果香港TD-LTE商用后各方面都稳定且反响巨大,内地发牌的时间将会提前,有可能会在今年的5月17日世界电信日之际对外公布。
4G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也可能为中移动带来新的烦恼,因为除了其自身原因外,4G的对手也可能会比3G时代更多更难对付。据了解,现在在香港提供LTE商用服务的共有5家运营商,分别是CSL、数码通、和记电信、电信盈科和中国移动香港。与上述运营商相比,中移动的优势是便宜的资费,最大的问题是网络覆盖差。即使资费再便宜,如果没有优秀的网络支持,也很难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需在高速移动状态下使用,并且要在多种网络交换的环境下保持信号的稳定;但目前TD-LTE芯片的成熟度仍不理想。其尚未完全达到商用要求,因此4G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
但不可否认的是,决策层当初选定移动在发展TD时,除了有支持中国自有3G标准的考虑在内,更重要的一个考虑是:利用4G启动进一步优化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4G启动就不应仅仅是三大运营商的事了,而要牵涉到广电部门、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等诸多因素,2013将是4G牌照决策关键的一年。
电商:“上岸”还是继续“烧钱”
加快移动布局,也将在2013年成为各大电商的主流动作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适合。
2013年资本环境将依然险恶,中小电商的私募融资渠道仍然受阻。一名投资人士表示,中小电商在2012年靠倾销库存换取现金流,短暂维持经营的方式在2013年恐难持续。而在整体环境恶化下,往往是体量小,竞争力不强的参与者将先被淘汰。
另一方面,阿里、京东、苏宁、腾讯等几大电商平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其已从用户渠道的竞争转为供应链生态的竞争。而后者意味着,各大电商平台对品类的扩张需求尤甚。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电商不得不通过出售给大电商平台来延续企业生命。据悉,独立电商初刻、玛萨玛索等都在就出售价格与相关买方企业进行磋商。但对多数中小电商来说,出售也并非最佳出路。有投资者表示,目前一些寻求出售的中小电商仅能以库存量来作为售价衡量,这也意味着,其品牌、团队、流量等价值对买方并无实际意义。
而更多的中小电商将依赖于业务转型,从独立门户的运营模式,重回依赖各大电商平台的服务分销模式。此种现象与2009年~2010年,大量“淘品牌”电商从淘宝“出淘”自立门户,形成鲜明对比。而后者现象产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
在此之中,一些品类规模较大的垂直电商,由于在某个品类所处于的行业规模优势和影响力,往往能够获得各大电商平台更多的资源支持。而通过其在各大电商平台分销所获得的数据积累和运营经验,这些垂直电商也将扮演着“多渠道电商管理”的中介服务角色,将向其他规模较小的垂直电商开放,采取所谓的“代运营”模式来获得额外收益。
目前已有两个案例能够反映上述趋势。一是,国内鞋企百丽旗下电商优购网。优购网成立于2010年底,2011年全年规模3亿元,年增长率达160%,目前正在寻求转型。
优购网CMO徐雷表示,优购上半年市场宣传较为激进,下半年开始采取保守的市场策略,在保持适当毛利率的情况下寻求适度增长。
徐雷表示,优购上半年只做优购.com和淘宝平台,6月底开始与多个电商平台合作,如京东、苏宁易购、当当、唯品会、银泰网、1号店等,目的是为通过多渠道合作获取更多用户,保证在低广告投放下的销售稳定。
“多渠道合作首先是商务和法务的对接,其次是技术。”徐雷表示,各个电商平台没有统一接口,这就需要中小电商自身去摸索不同于大电商平台的运营节奏和规律。
二是买买茶。在经历了一番人员效率和货品效率的优化后,买买茶正在向茶产业全供应链方向搭建,将整合传统茶企业的ERP系统,通过ERP数据系统分析,进行电商多渠道的分销管理,与上游茶商不仅是供销关系还是服务关系。
除上述外,加快移动布局,也将在2013年成为各大电商的主流动作。
徐雷预测,2013年国内电商年增长率将在20%~30%,低于2012年的50%已较为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电商的机会尽失。
小米手机们是否会步山寨机后尘
主打5~6英寸屏的策略是否能够使得手机创业的后来者取得先机
一群互联网企业蜂拥进入智能手机行业,搅动了设计、营销、定价、渠道等环节。“始作俑者”是小米,它开启了国内互联网侵入手机业的先河。
两年前,小米1999的低价模式还被众多手机界人士批判为业界的“毒瘤”,是靠低价破坏行业游戏规则的企业,让大家都赚不到钱的企业。承受诸多质疑之下,小米第一代产品卖出了382万部,它的成绩刺激了多方:包括手机设计公司、山寨手机公司、互联网公司、新兴创业公司纷纷涌入互联网手机领域。
而小米带给手机行业最大的冲击来自观念冲击,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渠道做品牌,利用互联网渠道卖手机。传统厂商的玩法是规模量产,有成本优势;而互联网的思维是快速迭代、重视体验。
去年,在 “小三大战”(小米与360的微博论战)中,360董事长周鸿祎曾经细数过小米手机的成本。以这次标志性事件为代表,原本神秘的手机成本“黑盒”被揭开,手机价格和成本的真实关系被展现在公众面前。
在传统的零售领域,300块钱的手机通常被卖到500块,1000块钱的手机通常被卖到1500块,由于渠道层层加价,使得手机销售的中间环节成本非常高昂。正是由于传统渠道销售手机的成本过高,逼迫一些手机厂商开始寻找新的渠道,小米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流行的。
手机行业干得好挣钱很容易,干得不好也很容易关门。新进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意图,但终极目的相近:先占据移动互联网硬件入口阵地,借此或扩张或稳固其流量入口,最终争取到在新时代的流量变现能力。为此,它们几乎齐刷刷地选择了低毛利、低利润。
如果说在一年前,“米1”的发布正是靠着“超高性价比”来引爆热潮;在大批手机厂商快速杀进这块市场后,小米手机的利润可以预见地出现下滑,“米2”必须寻找更多的竞争力。凭借自己的MIUI系统,小米正试图模仿苹果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道路,而小米给投资者讲的故事也是“中国的苹果”。
功能机时代已然过去,定义者应用价值的新来者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血拼战法,它们尚有未来流量变现的希望可憧憬,而脱胎于硬件制造业的老玩家们则苦于新利润点的开掘。但关键问题是:用户需要那么多手机吗?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手机将智能机的战场拉到了2000元以内,如果互联网后来者还在这个阵地里打转,已不会再有太大机会。小米模式成功的特定历史时机已经过去,换句话说,就算让雷军在当今这个时点做过去同样的事情,也照样很难成功。
不过从市场区隔上来说,小米依旧为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留下了空间。小米目前依旧定位在中高端,在1999售价以下还有大量的价格区间段存在机会。从去年开始,中国的智能手机换机潮开始深入到三线以下城市,这将会带来一波新的机遇。
此外,屏幕的差异化也将是2013年的突破点。三星以“大屏策略”从与苹果的竞争中占到不少便宜,而在满是4英寸屏以内的国内市场,主打5~6英寸屏的策略是否能够使得手机创业的后来者取得先机呢?
谁是移动互联网真正的掘金者
移动应用平台是否会面临强制洗牌,还会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诞生?
移动互联网的增速有多快?用李开复的话说,“花了36个月在互联网上达到的成长速度,在移动互联网只花了6个月”。
去年10月,在“2012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李开复对所有与会者透露,“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2亿,根据我们投资的友盟所得到的数据,iOS已经达到6000万,安卓达到1.4亿。”
然而,这个数据很快刷新。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截至去年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88亿,手机已经超过台式机成为网民上网的第一终端。
2012年,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千元机”的诞生无疑是这股移动互联网热潮的有力推手。去年下半年的各类聚会上,“晒硬件”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圈内必聊的饭桌话题。大家手上拿的已经不仅仅是苹果或者三星,更多更新的国产甚至山寨机成了彼此试用的新宠。
凭借开放和免费,目前Android依然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大操作系统,而iOS积累的高端忠实用户拥有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随着三星、HTC、诺基亚等搭载Windows Phone 8的智能手机相继发布,微软也开始了移动互联的追赶之路。
根据易观国际报告,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会在未来3年内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3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而对移动互联网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从流量费向产品、服务和电子商务倾斜。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几乎所有人都很看好,但同时大多数人却又都很难看清。然而如何在这波浪潮里掘金?这是2013年留给整个行业的一道思考题。
移动手机客户端的广告收入仍然是最传统的盈利模式,不过区别于传统互联网大屏幕、多样化的广告呈现,如何在手机上做更好的广告依然没有标准答案。
游戏开发商已经开始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生财之道。去年年末,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仅凭两款免费手机游戏,“每天就能为公司带来50万美元收入。”公司CEO伊尔卡·帕纳宁(Ilkka Paananen)表示。虚拟货币、购买道具、免费游戏,这些传统网络游戏的经营模式移植到手机游戏似乎具有同样的生命力。
O2O是如今移动互联网领域最热门的词汇,线上到线下的转换和融合被大多数人所期待,但能否让这个步伐走得更快,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线下业务的发展和突破。
2012年12月,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其中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与此同时,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对媒体表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个长效的评估体系,对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内置软件进行评估和抽查。”
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政府的更多关注,引出了更多的好奇。
在央行标准下,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是否会有创新?谁将会在这轮变化中脱颖而出?4G牌照是否会在2013年发放?移动应用平台是否会面临强制洗牌?对于移动互联网,还会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诞生?
2013年,仍然是移动互联网唱主角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