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已达极限 将沦为替代品?
  • 上方文Q
  • 2013年03月12日 11:30
  • 0

新浪科技编译英国《卫报》文章称,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机逐渐蚕食PC销量,加之上网本后继无人,超极本影响不大,PC销量已经触顶,未来几年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萎缩。这将导致微软在未来4年内损失330亿美元营收和230亿美元利润。

由于未能按照要求修改代码,导致数百万用户首次登录Windows时为无法获得不同的浏览器选择,微软遭到了欧盟委员会5.61亿欧元(约合7.4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你或许认为这次处罚太重,但倘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上周二发布的报告属实,微软将会遭受更沉重的打击,由此带来的直接损失是:今后4年损失共计330亿美元的直接营收,以及大约230亿美元的利润。

这是因为IDC认为Windows 8未能引发轰动,没有重新提振PC销量。除此之外,有迹象显示,中国、非洲、拉美等新兴经济体对于PC的热情也不及预期。相反,随着用户转向智能手机或平板机,PC销量增长将会进一步放缓。

IDC上周大幅下调了PC销量预期。该公司预计,今年全球PC销量将连续第二年整体下滑——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在此之前,只在2001年出现过一次年度下滑,但2002年又恢复增长。

螺旋下降

总体而言,IDC在调整后的报告中预测,今后4年的PC出货量将比2011年6月的预期减少5.96亿台。由于微软以往通过每台PC获得的Windows授权费为56美元,其中有39美元利润,因此计算出了上述的营收和利润损失。

这或许还不是最糟的。三星存储芯片部门总裁全东守上周在接受《韩国时报》采访时批评Windows 8。他说:“尽管Windows 8已经发布,但全球PC行业仍在稳步萎缩。我认为Windows 8系统不比之前的Windows Vista平台好。

全东守还补充说,三星看衰PC行业的前景,并将削减PC RAM芯片产量,转而加大平板机和智能手机芯片产能,后者的需求仍在增长之中。(奇怪的是,虽然很多网站都将消息来源指向了《韩国时报》,但该报网站后来却删除了这篇文章。)

从这一点来看,他与IDC观点一致。这家市场研究公司通常会对未来5年的PC市场格局和规模进行预测,而最新的报告的确让微软及其主要的OEM合作伙伴(戴尔、惠普和联想)颇感忧虑。

虽然该公司只提供了2013年和2017年的预测数据——预计今年出货量为3.458亿台(减少1.6%),2017年为3.82亿台(我已经根据这两个数据对中间年份做了线性插值计算)——但足以反映出IDC的预期变化。我从2011年6月便开始搜集这些数据,之后分别在2011年9月、2012年3月、2012年9月、2012年12月、2013年3月进行过调整。从这一系列调整中不难看出,IDC原本对PC出货量十分看好,并预计平板机出货量将微不足道,但现在,该公司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逆转。

PC市场已达极限 将沦为替代品市场 IDC 2011年6月与2013年3月的PC出货量报告对比(亮色为预测值)

在2011年6月的预测中(当时的预测期末为2015年),该公司预计2012年的PC出货量为3.985亿台,2015年为5.415亿台。事实上,2012年的PC实际出货量为3.514亿台,比2011年6月的预测少了4710万台,高估率约为12%。

按照2011年6月的报告,2015年的PC出货量预计为5.415亿台,但最新报告仅为3.64亿台(通过线性插值计算出的数据),与2012年的实际出货量相当。

难道说未来4年的PC市场会出现零增长?这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这可能表明PC行业正在变成一个“替换品市场”——人们只会在旧PC坏掉后才会买新的,但随着PC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长,加之处理能力转向云端,PC的寿命也在延长。

以下是2011年6月以来,IDC的预期变化——对PC的预期不断下调,对平板机的预期则不断上调。(此图没有包含智能手机市场的预测,该公司预计这一市场也将不断增长,年出货量上限为16亿部。)

PC市场已达极限 将沦为替代品市场 IDC每次调整预期时都会削减总的PC出货量(橙色以下的所有部分),但同时却会上调平板机的出货量预期(橙色部分)

那么,IDC为何下调最新预期呢?源于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有些不受微软控制,有些则与微软直接相关。

先来谈谈不受微软控制的因素。“新兴市场的PC购买量增长潜力正在下滑,逐渐向成熟地区靠拢。”IDC说,“2012年是新兴市场首次出现出货量下滑,2013年则会恢复增长,但增幅预计不足1%。2017年前的增幅也只能保持个位数的增长率。”

IDC表示,成熟市场(北美和欧洲)将在2013年出现下滑,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下滑。该公司认为,2014年和2015年可能会出现“有限的增长”,但随后还会萎缩。(我并未在我的插值计算中考虑这一因素。)

这背后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和欧洲正在经历严峻的经济形势。

但还有一些因素是微软能够控制的,但却仍未给该公司带来任何利益。具体来说,便是Windows 8。

Windows 8增速放缓

很难说Windows是一款热销产品。微软发布数据时也很谨慎,只是暗示这款系统卖给OEM厂商的速度与Windows 7一样快。然而,考虑到目前的PC市场比Windows 7发布时的2007年更大,使得这种比较显得有些奇怪。

企业用户显然不喜欢Windows 8。我之前与一家公司沟通时发现,他们在欧洲共有1.6万家企业客户,但只有4家考虑采用Windows 8。当然,Windows 8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部署Windows 7,但缓慢的普及速度和消费市场销量的缓慢增长对微软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别忘了,Windows为微软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

IDC分析师劳伦·拉夫德(Loren Loverde)在报告中说:“新兴地区的增长已经显著放缓,我们认为,随着消费者偏向其他移动性和便利性更好的设备,PC需求将会继续萎缩。我们认为,由于平板机的存储空间和文件系统存在限制,而且对传统生产力软件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在功能性上仍然无法与PC抗衡。但这类产品仍然凭借移动性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吸引了消费开支。”

换句话说,我们仍要使用PC来运行Photoshop等软件,但很多人不需要Photoshop,也不需要如此强大的处理能力。台式机没有移动性。笔记本虽然具备移动性,但却不够方便——没有移动上网连接,且多数都没有触摸屏。

超极本:是成是败?

上网本显然已是过眼云烟,所以,OEM PC厂商已经无法获得安慰,但超极本呢?这是PC行业的重要希望,可以吸引人们花更多的钱,可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让Intel披露2012年的超极本销量数据。

不过,还有其他数据可供参考: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吴家(Jia Wu,音译)表示,根据他的测算,2012年的超极本总出货量为1300万台,仅占所有PC出货量的3.7%,占全部笔记本销量的6.4%。

吴家认为,2013年的超极本出货量将达到3000万台,在所有PC销量中的占比为8.7%,在笔记本销量中的占比为14.7%。这显然可以对笔记本厂商的利润形成促进,但笔记本的整体出货量将基本保持不变。

吴家表示,超极本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价格显然是关键障碍。另外,由于等待Windows 8的发布,消费者推迟了PC的购买计划。在上网本的时代,没有像今天这么低价的电脑,平板机也尚未诞生,这就使得上网本可以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腾飞。”

但时代已经变了,他解释说:“超极本最初瞄准高端PC市场,但由于很多消费者发现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导致高端PC市场面临增长压力。另外,iOS和Android的渗透也推动了平板机市场的发展,而Windows 8只是一款应用数量有限的新系统,尽管用户仍可以使用传统界面。”

Windows 8的困境

未来4年内损失330亿美元的营收和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微软每个季度的营收约为200亿美元,利润也达到60亿至70亿美元,因此算不上太大的冲击。

但这却会对它未来的创收能力产生影响。PC出货量的下滑意味着Office的潜在授权量也会减少,而Windows和Office的授权减少都将对微软未来的业绩产生影响。

三星那句“不比Vista好”的评论更是令该公司雪上加霜。科技博客ITwriting的蒂姆·安德森(Tim Anderson)针对微软的长期前景给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预测:他指出,Vista有很多不错的创意(用户账号控制和硬件加速图形),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直到Windows 7推出后才得以解决,但正如他所说,当时的格局非常不同:Windows当时还是一统天下的操作系统。

如今,它只是众多主导平台中的一员——与之实力相当的还有Android和iOS,前者的设备总量可能在一年之内超过Windows,后者同样在蚕食Windows的销量。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微软搞清Windows 8的整合问题?企业会给它时间吗?

PC业务非常庞大——但它已经触顶,正在遭到平板机和智能手机的蚕食。

问题在于,PC何时才会变成真正的“替代品市场”?等到那时,真正的难题将不再是PC行业的规模能有多大,而是当人们纷纷延长购买周期时,它会变得多小?

这同样会对Intel以及PC OEM厂商产生影响。现有的一切利益都有一个前提:人们会购买越来越多的新PC。可是,当人们不再购买时,情况又会怎样?

PC市场已达极限 将沦为替代品市场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