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能手机发展速度太快,超过了上游生产能力和预期发展速度。
作为酷派手机销售部门的一把手,李旺现阶段最担心的问题也许是产品供应链的问题,“上游缺货,部分产品的供货压力对于我们来说的确不小。”李旺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往年上游产品线缺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不足,让不少手机厂商难下“无米之炊”。
“今年是高端器件严重紧缺的一年,就连低端3.5英寸屏幕也处于紧张状态。”国际电子商情分析师孙昌旭向记者介绍,下游上货太快,需求太大,造成各种(手机)屏幕和中高端的元件产能不足,比如OGS屏、1080P高清显示屏、1200万摄像头组件(Lens和VCM缺)和高端16GMemory。
上游“断粮”
据报道,宏达电的“蝴蝶机”在日本首周销量超过了iPhone,但因为ITO薄膜以及VCM镜头马达等零部件缺货严重,导致手机产量跟不上需求,从而影响了其今年1、2月份的营收表现。
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CEO陈明永和小米负责人雷军对此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雷军将供货压力称为是“全球手机公司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智能手机发展速度太快,超过了上游生产能力和预期发展速度。”元器件电商科通芯城负责人朱继志告诉记者,这两年上游市场因为生产的型号太多,如果哪一种型号比较火爆,时不时就会缺货。
对于这种现象,朱继志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一二线品牌都想往高端走,不愿只做中低端产品,所以导致中高端上游元器件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另一方面,手机厂商现在是拼硬件,都希望把手机硬件的高品质晒出来,所以也会让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比如说三星的Note2,使用的是5英寸以上的高清大屏,这就成了其他手机追逐效仿的对象。大家都想要推这种高清大屏,而上游的反应却没有这么快,它们的生产有一个计划周期,是不能迅速做调整的。”朱继志说,不光是OGS屏、摄像头,还有处理器等等,只要是稀缺的都会是抢手的。
但除了高端产品,低端的元器件也开始缺货,比如大多功能手机采用的3.5英寸屏。上游触控屏生产厂商信利光电产品策划部高级经理陈学彬告诉记者,3.5英寸屏幕2009年的时候是个高峰,一个屏幕的价格大概在11美元左右,但是去年直线掉到了3美元,这让很多屏幕厂商放弃了该产品的制造。
“利润低,甚至还要赔钱,供应商就不会去做,但因为今年有需求,价格又回升了一些,在3.5美元到4美元之间,但总体来说还是求大于供,所以才会出现缺货。”陈学彬说。
扩产的隐忧
智能手机引爆了上游的投资热潮,从处理器到触控屏幕再到各种上游关键元器件,一些厂商开始加大投资扩大生产。
此前,因为遭遇产能不足的问题,晶圆厂台积电的合作伙伴——高通搭载S4处理器的手机大面积缺货。而最新的消息是,台积电公开宣布旗下28nm晶圆厂在28nm芯片代工市场市占率几乎达到100%,在2013年将继续提升旗下28nm芯片产能,和2012年相比,计划2013年把28nm产能翻三倍。
而根据市场分析公司DisplaySearch的报告,2012年全球触屏组件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目前已经有200多家供应商进入了这个领域,其中,投射式电容屏幕的供应商从2009年的27家激增到了2012年的102家,包括长信科技、莱宝高科、宇顺电子、超声电子近两年也先后进入该领域。
“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很多人看到市场的机会,纷纷开始扩产,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节奏。”陈学彬说。
朱继志对争相扩充产能的现象表示了担忧,“虽然大家都看好智能手机市场,但是上游厂商不像终端厂商对市场这么敏感,其投产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如果今年投产过大了,那么万一明年这种元件的市场降温,风险就会更大。”他认为,上游市场会有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虽然对于终端厂商来讲,从3.5英寸屏换到5英寸屏可能两三个月就完成了,但是对于一个做屏幕的厂商来讲,提高5英寸屏的产量是需要一个周期的,这个周期远远大于终端市场的周期,造成上下游的不匹配。
作为手机厂商,李旺告诉记者,在手机行业默认的一个规则是,早上一个月的产品,出厂量可能就比其他对手大三倍,早上两个月的产品数值可能拉大到五倍,速递也许能够决定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而现阶段,企业要做的就是整合供应链,让货从“到手”到“出手”的速度变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