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中,银行不能像传统那样一味地通过贷款来榨取社区的价值。它们需要转变观点,从长远着眼,通过帮助社区发展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这样,它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空间。
以下为这篇文章全文:
我们已看到数字技术影响了从唱片公司到大学课程等一切事物,然而银行似乎仍然具有免疫力。
诚然,ATM和网络银行可能会威胁银行柜员,但是中央银行对于资金的垄断权很难有丝毫松动。就像我们不得不从真正的植物和动物身上获取食物一样,我们不得不从实体银行来获得资金。至少,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是这样。
但是,迅速改变的数字经济将会与银行争夺资金。但是,如果银行学会了与对等网络中资金的新角色协作,而不是对抗,那么它们可能会拔得头筹——至少能与它们服务的社区携手并进。
简而言之,银行能够继续给其社区贷款,但前提是它们帮助这些社区投资和发展自己。
榨取价值者
几个世纪以来,银行享有发放贷款的独占权。这种运营机制发起于中世纪末期,是为了减缓中产阶级及其对应市场崛起的速度。
为了保留自己的财富,贵族统治者规定民间借贷活动是非法的,强迫每个人向他们借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他们的口号是,如果贷款能够偿还一定的利息,那么明天的资金就会比今天多。只要经济继续发展,只要有新的市场等待开拓,那么这种机制就会运行良好——至少对于那些拓荒者是如此。
但是,随着我们从增长性社会转变到持续性社会,这种无限扩张的概念就土崩瓦解了。
曾一度,互联网似乎可以起到殖民扩张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我们期待看到数字经济的“长久增长”,但是并未能如愿。在数字化驱动的市场中,排他性的至上而下的资金控制方式似乎已失去了意义。人们几乎不用资金就可以创办公司,并通过对等网络进行直接交易。
人们没有必要先将自己的产品卖给沃尔玛,再由沃尔玛销售给其他个人。他们可以通过销售网站Etsy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我们在智能手机上也可以有效地进行加密和认证,因此我们不再需要银行来执行或确认我们的交易。
正如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给美国参议院的最后声明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将会看到私人的和可替代的资金形式有能力与中央货币竞争。他是对的。
我不仅指Bitcoin,而且还包括TimeDollars、LETs以及其他本地交易形式。与产生利息的货币不同,这些新的货币更偏重于交易,而不是储蓄,类似于中世纪的货币形式。它们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长,但是能够提高当前的资金周转率。
随着本地化、持续发展和“自造者运动”等价值观取代社团主义、增长和零售,上述可能性尤其显得具有吸引力。大银行变成了敌人,它们总是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中榨取价值。
本地经济活动的促进者
然而,本地化货币,尽管其理念很吸引人,但是它们并不太适合长期合同。人们将需要从非本地化市场上获得汽油、iPhone和其他产品。那么,银行将会怎么做呢?它们将会同时促进本地和中央货币的使用。想一想这样的情形:
餐馆老板乔来到大通银行本地分行,准备贷一笔款买下隔壁的门面。在如今,大多数银行都会拒绝给他贷款,因为他没有抵押物,如果生意失败,他就无力偿还。而且,银行家对于当地市场也不够了解,无法判断市场情况的好坏。如果既不愿贷款又不愿冒风险,那么为何不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呢?
乔扩张业务所需的资金,一半由银行来贷款,一半则根据他的能力从他希望服务的社区来筹集。利用本地化的公众募资平台Socstock或SmallKnot,乔能够用代金劵从其消费者手中筹集资金来扩大店面,例如消费者每投资100美元,给他们提供120美元的餐劵。
这样一来,本地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20%的回报,而且还能够看到他们的城镇大街得到改善、房地产价值升高以及最喜爱的餐馆生意越来越好。与此同时,银行以社区责任的形式获得了抵押物。最终,乔将会了解到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支持他的扩张。
在这里,银行不仅仅是借贷者(以及榨取价值者);它现在成了本地经济活动的促进者。在短期内,银行不可能从该城镇获得多少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本地经济增加,银行将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银行最终也会得到当地人民的用户。
我们将很快摒弃传统银行“赢家全拿”的理念。因为一旦全部拿走,任何人都可能一无所有。这既适用于中央银行,也适用于本地“革新”之举。
在数字经济中,我们既能够搞活本地经济,又不会舍弃长远的企业市场的好处。我们会采用双重的货币形式。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