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12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文称,在上月的雅安芦山地震中,微博等社交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各大民间团体分享有用信息,从而加快了地震救援效率,为受灾民众提供了更多、更有益的帮助。
上月,芦山地震刚刚发生几分钟,王晓昌(Wang Xiaochang,音译)就行动起来。他登录到中国最流行的几家社交媒体网站,请求人们与他一起对地震灾区施以援手。那一晚,他接到了480个电话。
尽管政府反复重申,通往芦山的狭窄山路仅供官方救援车辆通行,但4月20日的地震发生后两天,王晓昌与19名随身带满各种装备的陌生人,还是来到了这个满地碎石的县城。军方清理了道路,还修复了供电线路,志愿者则带来了食物、水和帐篷,救助受灾的村民,安抚地震的幸存者。此次地震导致近20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1.3万人。
“政府负责宏观的事情,但我们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王晓昌说。这个24岁的小伙子曾经当过兵,他身旁的帐篷里摆满了睡袋、劳保手套和智能手机。
虽然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在救援中有种种不完善之处,但自那以后,无论是政府、志愿者还是社会团体,都从当时的灾难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使得救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在协调这些志愿者的过程中,新浪微博功不可没。虽然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这项服务尚未诞生,但如今却已经拥有5亿多用户。
“相比于2008年,志愿者现在要分享具体需要哪些帮助,已经容易了很多。”作家冉云飞说。他将微博称作是一款推动社会变革的工具。
汶川地震改变了很多人,来自四川的李承鹏就是其中之一。当庐山地震发生时,他很快求助于自己的700万微博粉丝,并很快组织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为了不妨碍交通,他们通过摩托车、三轮车和步行的方式赶到灾区,同时借助微博募集善款。
地震发生后两天,李承鹏的团队将498顶帐篷、1250条毯子和100张防水布送到了官方救援队尚未到达的五星村。第二天,他们又到了另外4个村庄,向灾民发放了水、食用油和帐篷。
尽管承认政府在这种灾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李承鹏还是认为,草根群体的积极响应也发挥了同样重要的效力。他最近发帖说:“你不能要求民间NGO去炸掉半匹山,也没必要要求野战军整编制跑去问一中年妇女‘请问你需要卫生巾吗’。”
尽管政府反复呼吁民众不要贸然前往灾区,避免造成道路拥堵,给救援增加负担,但还是有很多人设法进入了地震灾区。很多志愿者到达灾区后,都为当地的志愿者数量感到意外。虽然这些志愿者都承认政府在地震中的优秀表现,但他们也指出,志愿者本身也是救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有一个志愿者团体在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就在当地的一个游泳池里建起了一套净水系统。
每个志愿者都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在看到王晓昌发出的求助消息后,24岁的美发师李勇(Li Yong,音译)专门请假向灾区运送了一批物资。他说,比起在2008年地震中救他一命的那些人,做这些事情根本算不了什么。当时的那次地震夺去了他9位亲人的生命。
“我当时还太年轻,做不了什么事情,”他说,“我现在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