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午12时,乐视在其官方商城向用户开放乐视TV的购买,据媒体计算,首批2万台乐视超级TV将能给这家公司带来1亿元的现金收入,这种计算方式虽然容易引起话题,但却偏离了乐视超级TV本身的商业模式。换言之,乐视超级电视项目的成败与硬件的销售收益并没有直接关系。
试想一个场景,你通过中介公司承租了一套住房,成交价格是每月房租1000元,一年起租,当你把全年12000元的房租交给中介公司时,能认为这笔交易给中介公司带来了12000元的现金收入么?中介公司去除自己的应得的中介费用外,其它费用必须要给房东。
乐视并没有采用传统家电的生产销售模式,而是先接订单,用户付款后,再将订单转给富士康生产,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省去了中间环节,可以把电视的价格压制最低,用户基本上能够以接近工厂生产的价格拿到商品,但对于乐视而言,在整个电视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却只启到一个中介的作用,电视销量的多少并不会影响乐视的收益。
据了解,乐视超级TV虽然是以乐视的品牌进行销售,但是乐视在其中的角色却只是一个设计公司的角色。可以这么理解,乐视设计了超级TV,然后与生产商富士康谈好了每台的单位生产成本,之后挂到网上进行销售。乐视拿到购买用户的付款之后,去除了自己的渠道、售后成本后,将款项转给富士康,最后由他们进行生产。
另一位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告诉搜狐IT,乐视在超级TV的硬件上每台利润不高于80元人民币,以这一利润率估算,首批2万台的超级TV即使销售一空,乐视的利润也不过160万人民币,一个1亿现金流的项目利润只有160万显然不能说高,如果是为了赚这么点辛苦钱,乐视恐怕没必要要下血本去做超级TV。他们的真实意图呢?
乐视超级TV真正决定成败的在于能否持续向用户收取每年480元的服务费,这才是乐视拼了命得罪很多人也要做超级TV的真实意图。
IT行业有个现象,除苹果外,做硬件的公司利润率会远远低于提供增值服务的公司,很明显的一个对比是联想与腾讯,联想赚钱的就是组装硬件的一些差价,而腾讯呢?说的极端一点,一个程序员在后台改几个代码制造几个零成本的虚拟物品利润都远高于联想制造一台电脑的利润。
乐视看中的正式增值服务这块的潜力,以首批购买的2万用户计算,乐视从这批用户身上每年就可以赚取960万元的收入,试想即使超级TV最终只有50万台的销量,但是这50万的购买群体会年复一年持续向乐视缴纳每年480元的增值服务费,每年就可以为乐视创造2亿以上的收入。
乐视超级TV的这笔买卖虽然算起来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挑战。用户能否接受每年480元的增值服务费用会直接决定这个项目的成败,按照目前来看,预定乐视超级TV的用户将被强行缴纳第一年的使用费,但是第二年呢?用户能乖乖缴费么?
过去十年来,互联网向用户收费的失败案例很多,成功的却很少。以视频网站为例,虽然优酷土豆、爱奇艺等各家视频网站都在使尽浑身解数向用户收费,但依然是免费的多,付费的凤毛麟角,乐视能通过一款超级TV改变目前的现状么?恐怕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