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在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刚刚盛行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看到很多追逐时尚的年轻人或是拿着手机静静的欣赏音乐,或是摄录下周围的事物或景色。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手机才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迅速普及,人们已经更加习惯于通过手机那小小的屏幕和各式社交应用来了解外界的世界获取信息。但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手机,那么你又会怎么面对呢?会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会不会感到恐慌?下面就让我们从国内网友“诸神之黄昏”所记述的一次亲身经历中寻找答案吧。
以下是文章全文:
“我不知道为啥中国人无论在哪都会把头低着。”不少老外来到中国都会吐槽这一特色景观。或一脸严肃,或面带傻笑,每个人的目光都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手里的这块连接世界的带屏幕的小板子。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并且乐在其中。炒得很像那么回事的“碎片化时间”,不就是每天我们低头看手机的时间嘛。
上周六我去北大见一位朋友(且称他为W),起的有些迟,匆匆忙忙出发刚把门带上才发现手机没拿,继而发现连钥匙都没带,而且室友外出要到晚上才回来。我只好“形单影只”地奔赴地铁站。
以前在地铁上都是手机党的一员,这次我终于看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不能说所有人都在看手机,但整个车厢里起码80%的人在低着头,大家一言不发,除了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车厢里一片寂静。因为是白天,车厢里的灯没开,经过一段隧道的时候车厢里顿时漆黑一片,只有手机屏幕在星星点点地闪着幽光。我突然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因为旁边一个直立估计有180cm的貌似学生的人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颅,使得我似乎能够俯视他头顶早生的白发。
可惜观察并未能持续太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让我感到有些焦躁。我需要耳机来隔绝车身传来的噪音、需要发微信告诉W我到哪一站了、需要刷微博来了解最新的消息、需要拍照片传到空间里告诉别人今天我又出去happy啦!按照之前的计划这趟是还可以把正在追的小说看完……不过现实只能是看着旁边的妹子对着她的手机笑个不停。
度过漫长的90分钟后我终于到了北大。虽然此前已经来过一次,但我并不记得去W所在宿舍的路,只能去问路人。但是连续问了好几个人后,我被他们伸手虚指的“往西直走,在岔路口往右,再左转再右转”彻底搞迷糊了,不由得深深怀念起电子地图里那多次指引我走出迷途的蓝色导航箭头。最终的结果是我往北绕了一大圈,大约多走了半小时的冤枉路才找到正确的宿舍。现在想来,我很好奇自己小时候在外面迷路是怎样找回家的。
W在读研究生,他不喜欢自己学习的时候被外物打扰,所以一直用的还是诺基亚的功能机。对他而言,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够了,对我一直念念叨叨的没带手机可能会错过的N条重要信息的严重性不置可否。我们晚上在北大外边的一家餐馆吃饭,刚坐下我立刻习惯性地去掏口袋,打算按惯例去看看别的食客们推荐了哪些菜。结果可想而知,我乖乖地从一本装帧华丽的菜单中挑出两样想吃的菜,但心中仍在惋惜没能感受群众的口味。吃饭结账的时候,我对没带手机导致无法使用电子会员卡打折表示遗憾的时候,W从钱包里掏出这家餐馆的塑料会员卡打了个八折。好吧,比我预想的九五折要低不少。
暮色中的未名湖泛着金光,与湖畔的博雅塔交相辉映。“哎,可惜没带手机把这个拍下来!”我发出不知是这天第几次的叹息。W看了我一眼,慢慢地说:“这样的景色留在脑海里才是给自己看的,拍在手机里是给别人看的。”
经过又一段90分钟的无所事事,我疾奔回到住处,手机正静静地躺在桌子上,绿色的呼吸灯在缓缓闪动。我感到有些心跳加速,迅速抓起手机把微博、微信、Hangouts都查看了一遍,并没有任何与我相关的信息。直到打开短信,才看到一条未读内容:“尊敬的用户,您本月流量已用97 m,还剩……”
晚上准备睡觉前,我觉得应该写条微博了:“今天去北大跟W见面了,在未名湖边转了一圈……”反复改了几次后,我把输入的字全删了,把手机放回桌上。
就让这一天彻底没有手机的痕迹吧。Nothing happene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