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笔记本使用中已过时的“好习惯”
  • 萧萧
  • 2013年12月05日 16:34
  • 0

3C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倍加呵护的手机电池、买来就要贴膜的笔记本屏幕、怕耗电蓝牙随用随关......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日常使用3C产品的过程中,人们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独特习惯。

有些习惯是由于之前的3C产品技术发展所限,比如说锂电池发明之前电池的使用必须要充放电多少次才可以保证性能;蓝牙4.0之前,打开蓝牙是会给手机带来一定的功耗的。然而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3C产品的使用习惯其实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时候如果你还保持着原有的习惯,这些症状就应该跟改改了!

屏幕不贴膜不敢用

几乎所有的用户在为笔记本贴膜的时候首选的都是屏幕膜,因为屏幕是在日常使用笔记本中能够接触到的最脆弱,价值最高的硬件,所以要更好的保护起来。以往,笔记本屏幕玻璃的工艺有限,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不贴膜会导致屏幕产生划痕。

周围的朋友也会告诉你购买笔记本或者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贴膜。即便到了今天,康宁公司生产的用于屏幕的玻璃已经足够应付我们日常使用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缺乏安全感,不贴膜就不忍心用。即便要忍受着贴膜带来的透光率下降、手感下降的问题,也不放心直接把手机裸奔使用。

笔记本贴膜有以下几点坏处:首先,影响笔记本的散热。笔记本由主机与显示屏两大部份组成。笔记本主机的发热温度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其散热的好坏在进入系统后用软件检测就可知了。可大家却往往忽视了显示屏部份的发热散热问题;其实屏在发光的同时也是个发热体,而且散热也很重要。A面做成铝镁合金的散热就很理想。A面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显示屏散热效果及其使用寿命。一般屏幕在常规下正常使用最少要使用5年以上。可现实中有不少人的笔记本屏在1到2年后就出了问题。如过早出现闪屏,线屏,红屏,暗屏等,原因就是在屏幕及屏背壳上贴了膜后所造成的

如今中高端手机屏幕不少采用的都是康宁公司生产的大猩猩玻璃,也有部分笔记本采用了同等硬度的屏幕。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硬度、耐划度和韧度,已经能够应付我们日常的使用强度,也有不少手机为了宣传其屏幕的坚韧性,专门拿刀划手机屏幕以证明这样都不能产生划痕。因此,用户大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非要贴膜才开始使用笔记本或者手机,裸奔其实更健康。

电子产品使用中已过时的“好习惯”

倍加呵护的电池

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对屏幕的万分小心,广大用户对于笔记本或者手机的电池也都呵护备至。也许是源于过去镍镉电池时代的记忆效应,过去在镍镉电池流行的时候,手机电池需耗完后再充满电,不然电池寿命会缩短很多。这种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就像祖训一样被传下来。

不少人在购买了笔记本或者手机后都会听从朋友的教导,为了让电池的效果更好,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每次必须耗完电量才充电。以至于在手机和笔记本都已经换成聚合物锂电池的今天,不少人还遵循着“祖训”。甚至使用各种毫无作用的电池管理软件,唯一带来的可能就只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了。

手机上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到今天,其脆弱程度远没有认为的那样低。如果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也不是不可以的,锂电池是几乎没有“记忆效应”的如今的笔记本电池里均具有控制电流、电压的IC芯片,在充满时会切断电源,甚至一边充电一边玩笔记本都不会给笔记本带来什么危害。

耗电的蓝牙不敢开

蓝牙——这个在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之后,也没有多大的使用率。大部分场景下,蓝牙只有两个手机互相传送歌曲、照片等情况下才会打开。在蓝牙4.0之前,打开蓝牙是会给手机带来一定的功耗的。由于使用频率低和增加功耗这两个原因,蓝牙便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它很耗电,没什么用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开。而现在火热的可穿戴设备不少都是通过蓝牙来与手机进行数据交换,像PebbleWatch的需求就是保持手机蓝牙常开,实时传送数据。对于这种需求,尽管蓝牙4.0的低功耗技术已经能够在蓝牙常开的情况下,做到一颗纽扣电池就能保证一年甚至数年使用的程度,对于手机来说是可以忽略的功耗,但还是有不少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蓝牙常开,这都要归功于蓝牙4.0之前耗电的名声。

蓝牙的功耗现在已经不是问题,蓝牙4.0显著的特点就是超低功耗。同时除了蓝牙之外的其他传感器,比如GPS、加速感应器、陀螺仪等等,在iPhone5s的M7协处理器和Android上的SensorHub出来之后,能够不通过CPU而独立管理这些传感器,大幅度的降低功耗。所以,同时配备蓝牙4.0的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大可一直打开蓝牙,保持实时的数据传送。iPhone5s和拥有SensorHub的手机也完全可以保持GPS打开状态,忘记电量不足的尴尬。

内存要随手清空

Android手机吃内存一直被吐槽,RAM从256M到现在的2G,内存增大了8倍,但一键清空内存的使用习惯一直是Android手机用户被逼着养成的强迫症。Android上应用后台的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占内存,而是应用的开机自启和后台自启(其实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清空内存之后,不少应用在后台又默默的启动。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能限制相关应用开机自启和后台自启,一键杀应用的必要性就能降低很多。如果是Android用户转到iPhone的阵营,不了解iPhone的内存机制的情况下,多数会不定时的打开最近任务列表,一个一个的点击左上角的关闭符号。即便是iOS7和Android4.X卡片式的多任务简化了操作,但只要有一键加速的功能,这些卡片都将沦为摆设。

一键加速是Android用户独家的被逼出来的强迫症。要告诫众多开发者让他们放弃在后台自启动是不太现实的。可行的方法就是有效管理自启动应用,目前在这上面做的比较好的是MIUI,在系统层上提供了解决方案。否则一味的清内存均是徒劳无功。如果你没有MIUI,只是众多Android用户中的一员,不妨试着用一些安全管理软件限制其他应用后台自启的方法,来治疗清内存的强迫症。好在iPhone系统底层没有开放权限,才不会有什么一键清理的应用存在。用iPhone的同学可以安心了。

小结:

普通用户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之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放下旧有的使用习惯。而对产品开发人员来讲,用户旧有的习惯会成为技术前进的阻力,新的技术得不到其充分的利用,甚至会催生出一些短期的需求。现有的条件制约,使得开发团队不得不去花费时间、金钱去满足一些在未来几年后可能就不存在的需求,比如关闭手机应用、离线缓存。如果没有这些临时增加的需求,也许开发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值得投入的地方,技术也可能因此发展的更快。


文章出处:中关村在线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