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打击暴恐犯罪 可否?
  • 随心
  • 2014年06月28日 11:30
  • 0

打击暴恐犯罪最好是进行源头管理,防患于未然。但在暴恐事件无法完全避免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其跨区域实施犯罪的难度;加强事前和事中管理,实现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降低犯罪所造成的损害和影响;提高打击暴恐犯罪的整体措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其常态化。那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实现这个目标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开发用于举报和报警的手机应用

今年多地警方发布了鼓励群众举报涉恐线索的措施,但如果举报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比如开发一款手机应用程序——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分发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以手机应用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传播。手机应用可以隐蔽操作,而且能够提供位置、照片、视频等多种现场信息,比其他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尽可能多的人下载,使更多人参与到涉恐线索的早期发现中。

应用程序的设计应该尽量操作简单,能够经受各种恶劣场景的考验。由于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可以设想即使下载了应用,其操作和使用的频率也是很低的,但在真正使用时他很可能就是恐怖袭击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极端情况下他可能是应用下载后首次使用同时也是最后一次使用,所以应用的设计应该保证一般的手机用户能够基于日常使用习惯和直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报警操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便于警方实施行动或者为后续追踪破获留下线索。

在马航370事件期间,有报道某家属反映曾经收到来自其乘坐飞机的亲人的未接来电,但回电时无人应答。如果飞机果真遭到劫持,恐怖分子在劫持后通常会马上收缴手机,隔离乘客与外界的信息联络,所以留给被劫持者报警、求助的时间非常短;同时在劫持者的控制范围内,对外联络的机会也很少,打电话联络马上就会被发现。如果使用手机应用则可以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报警任务,这对被劫持者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在日常场景中遭到恐怖袭击,当事人处于惊恐慌乱的状态中,很难快速清晰地通过电话提供发生地点和现场情况等信息。而手机应用能够自动获得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发送到云计算服务器后,服务器将位置信息和其他报警信息同时发送给警局中控台和与事发区域最近的警员的手机应用上,使警员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用人工智能打击暴恐犯罪 可否?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反恐措施通常意味着安全级别的提高、警力的增加、高度戒备状态,这同时也会造成社会运行成本的提高。如何在对恐怖分子形成高压态势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反恐措施的经济性和常态化呢?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它可以用于阻断恐怖信息的传播途径,可以替代部分人工实现监控和早期预警的功能,提高警力使用效率和打击效果。

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采用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运动识别,根据其不同特点和目前的技术能力判断,其应用的场合和目标会有所不同。现在的技术水平无法代替人工监控,但实际上也不需要达到100%的识别,只要能达到一定的识别率,并发出预警,然后由人工进行核实确认。

应该对分散在道路、车站、机场、地铁等分属不同部门、不同用途的摄像头进行整合,从而为数据的统一获取、识别、存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应该进行集中存储,在用于识别比对的同时为机器识别算法的训练提供大规模数据源,随着数据的积累,机器的识别能力会不断提高。以有经验的刑侦人员为师,不断提高识别算法的可用性。

将人脸识别用于降低恐怖分子的机动能力

恐怖分子实施跨区域的犯罪必须乘坐交通工具,要么是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要么是通过驾驶机动车。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的通道、检票口所安装的摄像头非常适合进行人脸识别,从正面对通过的乘客人脸进行依次对中,能采集到比较清晰的人脸图像,然后与数据库中的嫌疑人图像进行比对,如果识别命中或者嫌疑人刻意回避造成识别失败就发出预警,对其进行详细的人工检查。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果能够大规模的部署,将大大降低恐怖分子的机动性,提高其实施跨区域犯罪的难度。

恐怖分子自行驾车实施犯罪是另一种机动方式,也是更危险的方式,因为机动车不但可以运送人员而且可以携带大量实施犯罪的物资装备,能够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但机动车必须沿公路行驶,沿途可以设置很多检查点;行驶距离越长就要经过越多的检查点,如果在收费站等关口部署识别设备就有机会早期发现疑点对其进行控制。

对于机动车不但可以对车内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而且需要进行机动车特征、号牌的识别。如果能够从图像中提取车辆号牌数据,就可以与数据库中的被盗车辆或者被套牌车辆进行比对;另外如果该车辆号牌的属地与当地距离较远,也应该进行比较详细的人工检查。交通部门应该加大对套牌和无牌车辆的处罚力度,不给恐怖分子可乘之机。

将行为识别用于阻断恐怖视频传播

目前的恐怖分子主要来源于境外恐怖势力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的极端思想和行动方法,只有阻断其传播的路径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暴恐事件的发生。但互联网数据的海量增长使通过人工方法对相关文字和视频内容进行检查变得越来越不可行。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能够做到通过让机器大量观看视频学会识别什么是猫,而恐怖分子传播的视频也有明显的可识别外部特征,而且有大量视频数据可用于机器的训练,相信这种算法在实际应用后能够在筛选网络数据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将运动识别用于区域监控

恐怖分子经常选择人群密集场所实施恐怖袭击以扩大事件的影响力。但与网络上宣扬恐怖主义的视频不同,根据静态特征把即将实施暴恐袭击的嫌疑人从人群中识别出来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较难实现。但如果把问题从“是什么”变成“发生什么”,把对静态特征的识别变成动态特征的识别,把目标从事前发现变成事发后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那么可实现性将会大大提高。青蛙的静态视觉并不好,但对运动目标非常敏感,能够准确地进行捕捉。恐怖袭击发生时人群必然发生异常的快速运动,如果监控图像中发生与该区域正常情形不同的快速运动、人员聚集或者与时间场景不符的活动,就应该发出预警,同时摄像头自动对移动目标进行拉近对焦、采集快照、人脸识别。按照事先制定的对快速到达现场的时间要求,将机动警力在城市区域中进行蜂窝状部署,预警信息被同时发送到中控台和负责该区域的警员的手机应用中;警员马上进行形势判断并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同时中控台根据现场情况提供支援警力。由于警员在到达现场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对现场形势(恐怖分子的数量、分布、武器和袭击方式,现场地形、群众的数量和分布等)有所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形成处置预案,在到达后进行精确打击,降低恐怖袭击造成的损害。

三、采用非接触式的安检设备

安全级别的提高要求安检环节的加强。但目前在检查人体携带物品的时候采用的是接触式的安检设备,它会明显造成通过效率的下降,在交通高峰运行时段,这种检测办法实际上无法真正实施。如果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得到广泛应用将会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报道,这种检测设备只要扫描一下就能完成整个人体安检,人均约1秒,每小时可通过约500人,是人工安检效率的5倍以上。

太赫兹是一种波长介于红外线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轻易地穿透衣物,人体自身会产生这种电磁波并向外辐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就是通过被动接收人体发出的太赫兹波,经处理转换后,形成人体的二维太赫兹“快照”。当人所穿衣物中隐藏有物品时,吸收和阻拦了太赫兹波的正常轨迹,使得“快照”中对应物品所在的位置和人体背景之间产生强度对比,从而探知到物品的存在,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物品的形状和其所在的位置。报道预计到2015年,国产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将在我国机场、车站、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广泛投入使用。

四、在法律的制定中规范技术手段的边界

各种技术手段的采用是为了打击暴恐犯罪,维护公共安全,这个原则应该在反恐相关的法律制定中进行明确,界定其使用的范围、方式和责任等内容,确保其被用于打击犯罪的同时不会对合法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这有利于在打击暴恐犯罪的过程中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在社会中形成合力,同时避免发生棱镜门那样的权利滥用。


文章出处:钛媒体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