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 快科技
  • 2014年11月27日 05:14
  • 0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1从《星际穿越》看IMAX发展史

从11月12日星际穿越上映以来,带来了今年观影的一个高潮,笔者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即使是午夜场依然座无虚席的电影院了。作为资深电影爱好者,笔者今天要来说一说《星际穿越》的拍摄内容,聊一聊关于IMAX商业化历程和70毫米胶片的那些事。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从《星际穿越》看IMAX发展史

IMAX全称为ImageMaximum,指的是最大化的电影采集和录播系统,是为了最好的电影视觉效果而诞生的一种集拍摄、制作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拍摄体系。目前,分辨率最高的IMAX电影采用IMAX摄像机拍摄,这种摄像机采用70毫米胶片进行拍摄,具有无与伦比的色彩表现力和分辨率,是现阶段数码摄像机难以达到的。而IMAX3D是一个近些年开始出现的商业化3D放映系统,依托于IMAX巨大的影像,IMAX3D可以营造出身临其境的3D效果,但归根结底只是IMAX的冰山一角,很多国内观众将IMAX与3D相混淆,也成为了很多影院忽悠消费者的方法。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诺兰,一个偏执狂导演

回到影片本身,诺兰一直是一个偏执的导演,偏执地追求完美的效果,偏执地追求胶片的质感,偏执地热爱IMAX摄像机,在星际穿越169分钟电影中,有长达75分钟的镜头是使用IMAX摄像机拍摄的,是目前所有电影中使用IMAX拍摄时间最长的影片。下面笔者将通过这部电影,来介绍下IMAX的前世今生和70毫米胶片IMAX系统。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2IMAX诞生:70年代电影多元化的产物

·IMAX诞生:70年代电影多元化的产物

在讨论IMAX商业化历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下IMAX的发展历史:IMAX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多元化时期,在当时,主流的摄影机是16mm胶片摄像机或35mm胶片摄像机,这两类摄像机可以获得非常高效的电影拍摄效率,而且易于放映,但是放映系统并不理想,尤其在投影至大尺寸荧幕后,近距离欣赏效果很差,因此人们需要离开屏幕一定距离,而这样视觉覆盖率就大大降低。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想要投影更大的荧幕,就需要更大胶片

为了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三名加拿大人GraemeFerguson、RomanKroitor及RobertKerr重新设计了放映系统,采用多投影机来在更大尺寸屏幕上呈现影像,IMAX由此诞生。他们在1967年于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展示了全新的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多投影机协调放映难度非常大,诸多技术问题促使他们设计单投影机、单摄影机式的新系统。因此,真正的IMAX电影于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播放,而第一台长期的IMAX系统则于1971年在多伦多安装。

在1974年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x19.7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在这次世博会中,共有五百万人观看了IMAX电影,震撼的效果使所有人过目不忘,IMAX电影真正被世界所接受。虽然这个银幕只展出了六个月,数年后,一块标准尺寸的IMAX银幕于RiverfrontParkIMAXTheatre安装,并使用至今。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早期的IMAX屏幕多为半球屏幕

在IMAX诞生之初,就有着矩形荧幕和半球形荧幕两种类型,不过由于IMAX最初更多用于科研领域或者是展示产品,因此早期IMAX荧幕多为半球形荧幕。首个半球形银幕的IMAX电影院于1973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圣地牙哥BalboaPark的RubenH.FleetSpaceTheaterandScienceCenter开幕,从此半球形IMAX荧幕快速遍布了全球的科技馆和天文馆中。

1986年,IMAX公司推出了IMAX3D播放系统,人类最为震撼的3D视频播放系统由此诞生,但是由于技术过于复杂,而且3D成本在当时远远高于2D电影,因此IMAX3D依然是科技馆的展览品。(注:最早的3D电影技术出现于1936年,采用双镜头摄像机和偏振片拍摄,据称在纳粹时期德国已经有多部3D电影拍摄完成。)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IMAX不等同于3D技术,这是在国内经常被混淆的

至80年代末,IMAX电影在拍摄与放映系统上都已经非常纯熟,有着矩形荧幕和半球形荧幕两种形式,但是这是IMAX还是仅仅作为一种“尝试性”的产品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产物。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3IMAX发展:从科学馆走入好莱坞电影

·IMAX发展:从科学馆走入好莱坞电影

在IMAX的最初二十余年间,IMAX电影大部分是科研影片或者宣传电影,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94年。1994年IMAX公司上市后,开始着手进入好莱坞市场,但是由于直接拍摄IMAX影片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而且由于成本过高,并没有多少导演愿意接手,因此IMAX公司将重点着手于后期放映系统上。

标准IMAX放映系统采用15/70毫米胶片放映,而标准IMAX电影的拍摄也是使用这种胶片,这类胶片是常规35毫米电影胶片面积的9.5倍,因此在拍摄与放映中成本巨大,所以在IMAX诞生后的几十年间,虽然IMAX电影出现了许多部,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使用IMAX摄像机拍摄的剧情长片诞生。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IMAX胶片过于巨大,成本也非常昂贵

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拍摄方式,使得IMAX电影的好莱坞之路非常曲折,在追求效率和成本的好莱坞市场中,愿意接手拍摄IMAX电影的导演寥寥无几,即便是愿意拍摄,也会因为技术和器材限制,无法保证足够的IMAX原片片长。因此,在2002年之前,大部分IMAX电影都是以短片或者纪录片形式出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IMAX剧情长片。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好莱坞是商业的巅峰,想要进入好莱坞并不容易

当艺术追求与商业运营相矛盾时,牺牲的往往是艺术,IMAX电影也不例外,当所有人都难以看到未来曙光时,转折点诞生于2000年的世纪之交,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型计算机在90年代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而传统影像行业也开始进入数字时代。

经过研发,IMAX公司公布两类解决方案:就是IMAXDMR(数字媒体修复技术)和数字IMAX技术;而真正改变IMAX电影格局的,正式IMAXDMR技术。由于传统电影都是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因此电影公司将原有胶片拷贝或者数字拷贝交给IMAX公司,IMAX以最高分辨率扫描每个画格,再对每幅画面进行锐化以及降噪,最后冲印在70毫米底片上。这种方式使得无数电影被搬上了IMAX荧幕,IMAX从此真正意义上走上了好莱坞电影的舞台。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阿波罗十三号是第一部采用DMR技术的IMAX影片,而黑客帝国3是DMR成熟的标志

另一个技术则更为彻底,也使得IMAX放映真正成为了商业妥协的产物,这项技术叫做数字IMAX放映。或许,很多网友会认为数码放映是对传统胶片放映的进步,但是在目前的技术层面而言,这种进步只存在与商业成本上而不是体现在画质上。IMAX公司于2010年起全面启动了数字IMAX技术,对原有IMAX影厅进行设备改造,但是也有一些执着的影院依然使用胶片IMAX放映系统。(笔者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解析为何数字IMAX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商业妥协,而非技术的进步)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星球大战II:克隆人的进攻是第一部转录为数字IMAX的电影

由于数字技术的加入,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但是也使得本来为追求更高清而诞生的IMAX系统变得不再“清晰”。而IMAX也肯定明白这个问题,于是2013年起,IMAX公司开始推进一项叫做激光IMAX的放映系统试验计划,计划将IMAX放映提升至4K水平,并且尝试使用两台4K投影仪协同播放,从而实现更高的画质,但是就目前而言,这项计划并没有真正进行商业实验。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470毫米胶片:难以超越的极限画质

·70毫米胶片:难以超越的极限画质

对于目前的IMAX来说,会被简单地解释为:使用更大的屏幕与更好的音响设备来实现身临其境的放映体验。其实这是一种商业妥协的解释方式,IMAX真正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最好的屏幕显示效果和电影分辨率,而由于成本限制,如今的IMAX电影系统,已经从当初的专注于卓越画质到如今的专注于后期放映中。

如今国内大部分电影院,尤其是商业电影院,如已经全面使用数字投影仪代替了原有的胶片系统,国内胶片放映系统存在率已经不到10%。而且以数码相机为代表的数码影像产品带来的便捷与高质量拍摄体验,使得人们产生了数码已经完全替代了胶片的错觉。不过在电影拍摄上,或许数码摄像机已经完全超越35毫米胶片的画质,但是IMAX摄像机15/70毫米胶片所带来的极限画质,至今还无法被超越。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虽然70毫米胶片画质惊人,但是IMAX摄像机体积巨大价格昂贵

胶片IMAX拍摄采用15/70毫米胶片拍摄并放映,也就是:每帧胶片有15个齿孔,电影胶片尺寸为69.6×48.5毫米,长宽比为1.43: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3分辨率,而我们常规的35毫米胶片实际画面尺寸为22×16毫米,长宽比为1.35:1,裁剪为16:9分辨率后,35毫米胶片分辨率为22×12.4毫米。所以胶片IMAX的画幅面积是传统35毫米胶片的9.5倍,喜欢玩摄影的朋友一定明白,画幅越大画质越好,因此IMAX胶片无论在拍摄上还是放映上,在画质上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伴随高画质的,是超高的拍摄难度和高昂的拍摄费用,在IMAX摄像机上,只能安装30秒到2分钟的拍摄胶片,而且单体摄像机体积重大十几公斤,难以实现灵活拍摄。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不仅是拍摄系统,IMAX胶片放映机可以说是最庞大的放映体系

不光是在拍摄上,放映中由于15/70毫米胶片的尺寸过于巨大,而且由于画幅增大,任何细微抖动都会在屏幕上呈现得非常清楚(这就好比D810的安全快门要比其他机型相对更高)。因此我们无法使用传统的放映系统,需要特制的播放稳定系统和更巨大更亮的灯光投影系统。一台IMAX胶片投影仪,重量达到了1.8吨,需要15千瓦的放映灯泡作为。但主要的是,一部2小时影片的胶片IMAX影片,通常拷贝胶片会长达15公里,而且重量在500公斤以上,因此成本和放映难度都非常巨大。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IMAX放映所用的灯泡亮度高达15千瓦,而且使用寿命仅有500小时

相信如果您看过一点关于《星际穿越》的介绍,就会发现无数文章中都会提到诺兰在星际穿越中有着75分钟的IMAX摄像机原片。所谓的IMAX摄像机,就是指使用15/75毫米进行拍摄的电影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是IMAX公司专利,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进行租赁使用。而诺兰可以说是IMAX公司的长期大客户,下面问题来了,为何我们说胶片的画质数码难以超越呢?下一页笔者将会介绍为何如今很多大导演还青睐于胶片拍摄。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5胶片更好?在于分辨率与味道

·胶片更好?在于分辨率与味道

虽然如今好莱坞已经步入数码时代,不过很多大导演还在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而且IMAX胶卷摄影机的大规模应用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那么胶片有哪些地方强于数码呢?主要是三个方面:画质、成像质感和放映精细度。

分辨率:

在日常领域,数码信号采集的分辨率已经完全可以超越135胶片,但是15/70毫米的胶片已经属于中画幅级别,在这一级别下,如果以扫底后分辨率做衡量,15/70胶片的理论值是12800×8700像素,实际值也达到6120×4500像素,远高于现在的4K视频。而胶片记录的是线性地模拟数据,直接使用胶片播放,数据的记录量远高于此。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IMAX胶片的真实分辨率要比如今的数码投影高很多

成像质感:

我们所认知的真实世界,是由无数的连续的模拟信号所组成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这些连续信号的一部分,而胶片也正式通过化学的方式,将这些模拟信号整理保存下来。而数码采集,会将信息具体化、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信号会失去连续性,会产生误差,是间断的信号。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感觉胶片有着难以复制的“胶片味道和亲和力”。而胶片质感的另一方面,在于胶片的“独立特性”,每一种胶片都一种特殊的色彩取向和噪点控制,这种特殊的色彩表现和富有颗粒感的表现力,就是质感的所在。或许我们在直接观看时,胶片与数码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是我们通过投影再现影像时,通过光线胶片使得原有的画面“复活”,使得影像看上去是“真的”,这也是如今许多大导演依然使用胶片拍摄的原因。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虽然数码成像可以将区间分得非常细,但终究不是连续的

放映精细度:

这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IMAX的商业化妥协,因此目前所有的数字IMAX放映分辨率为2048×1152,而使用15/70毫米胶片放映,投影到IMAX屏幕是分辨率可达6K,这对于观影效果非常重要,尤其是前排观影效果。我们知道我们离屏幕越近,画质差异越大,因此我们使用胶片放映的效果要比数字IMAX好很多。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屏幕大小和投影分辨率会影响不同坐席的观影效果

胶片是一种发展了一百余年的影像产物,真正想要替代它并不容易,因此,数码摄像虽然更加方便,但是要真正实现全面数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品:5D Mark III(单机) 佳能 数码相机6解析妥协之路:成本与质量难以兼得

·解析妥协之路:成本与质量难以兼得

IMAX在前三十年,一直是作为科研领域进行运作,但是从2002年开始,IMAX在好莱坞一夜走红,被IMAX公司视作红遍全球的两大技术:一个是DMR,也就是数字媒体修复技术;一个是数字IMAX放映技术,但这两项技术,都是对画质的妥协。

首先聊下IMAX公司最引以为傲的DMR,数字媒体修复技术,这项技术允许我们使用非IMAX画质拍摄的影片转录在70毫米胶片上进行放映,例如我们最熟悉的《阿凡达》,就是以这种方式呈现在IMAX荧幕上的。但是DMR的效果,并不是提升影片的清晰度,而是提升了影片的投影尺寸,使得所有的电影都可以在IMAX屏幕上播放。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阿凡达使得IMAX与3D深入人心,不过阿凡达的分辨率仅为2K

由于DMR技术允许所有电影转移到IMAX荧幕上播放,因此许多画质欠佳的电影也出现在了IMAX影厅。对于画质本身不出色的影片而言,再拓展为IMAX,特别是IMAX3D后,不仅不会提升观影画质,反而会使得画面变得更模糊更眩晕,不负责来讲,这和将影片放大150%观看效果相似。因此,虽然DMR技术彻底解决了IMAX进军好莱坞的难题,但是也使得IMAX电影的贵族光环被彻底丧失。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3DIMAX虽然精彩,但是需要更清晰的电影原画

另外一点,DMR放大技术不能与直接将电影制作成70毫米15孔的IMAX格式相提并论。大多数的DMR电影都是16:9或者2.35:1的宽银幕格式,所以在放映时并不能充满整个IMAX的屏幕,大约只能填充到二分之一的比例。IMAX电影开头的IMAX标志短片的满屏的,而实际视频则是宽银幕的。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IMAX的屏幕要大于16:9的屏幕,因此转录电影无法使用整个荧幕播放

如果说DMR技术只是一个钥匙,那么数字IMAX则是彻底打破高画质神话的最后一击。由于目前的数字放映技术还无法达到70毫米胶片放映的精细度,因此数字IMAX不得不缩小屏幕大小,并且重新设计座位,使得观众席远离屏幕。而且,数字IMAX的分辨率仅为2048×1152,和普通的电影院1920×1080分辨率相差无几,因此数字IMAX使得IMAX电影变得仅仅是比普通屏幕更大而已。

之所以IMAX公司会大力推广数字IMAX,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成本,观众和影院都不愿意花高昂的价格来建立胶片IMAX影厅,而且每年真正意义上的高画质IMAX影片并不多。而数字IMAX影厅搭建更为简单,播放也更加容易,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技术支持,因此,2010年开始,数字IMAX影院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球。在国内,阿凡达上映时国内仅有14家IMAX影院,而且大部分为胶片IMAX影院,但到2014年,国内IMAX影厅已经超过270个。

从《星际穿越》解析IMAX商业妥协之路 目前国内仅有的5家胶片IMAX影院

当然IMAX公司肯定明白自己生存的根基在于高画质,而且2013年开始,4K电视和4K影院开始在全球普及,IMAX所号称的高画质再一次受到冲击,正因为如此,IMAX公司开始尝试4K以上级别的数字放映系统,相信在近期我们会看到更多4K影院和更高级别IMAX影厅的出现。

目前,国内近300家IMAX电影院中仅有5家支持胶片IMAX放映,而由于影片引进的原因,这五家影院的片源也越来越少。虽然电影的发展是朝着商业化而去,但是我们希望可以看到跟多真正有视觉震撼的电影,而不是以噱头打天下的伪IMAX影片。


文章出处:中关村在线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