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 存储时代-赵效民
  • 2005年04月02日 22:20
  • 0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下一代高清晰光盘标准的争论越来越多,除了因为CES 2005与CeBIT 2005大展所带来的Blu-ray Disc(BD)与HD DVD新品新动向之外,我想每一个关心这一领域的中国人都清楚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事情,那就是EVD。2005年2月22日,对于中国的高清晰光盘产业来说是个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信息产业部下达了“关于批准发布《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电子行业标准的通知”,这一行业标准的基础就是我们所熟悉的EVD高清晰光盘系统。至此,中国大陆的高清晰光盘规格大战在官方层面上的争斗也就告一段落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2005年2月18日签署,22日印发的一纸通知终于让中国大陆的高清晰光盘标准之争有了说法(图片取自阜国数字的官方网站)

本想在一个月前写下这篇文章,但由于种种的原因担搁了下来,不过一个多月来业界也有了新的变化,包括国内与国外的,也让我能更为深刻的了解围绕高清晰光盘标准竞争而展开的其他层面的东西。最近,伴随着国外两大高清光盘标准的“竞合”又引起了国内相关人士的兴趣,我也就借此机会凑个热闹吧。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EVD成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之后,主推EVD规格的三家公司的代表人物(从左至右):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EVD主体系统)副总裁刘丹妇女士、今典环球公司(负责EVD片源的供应)董事长张宝全、新科新科电子公司(最先推出EVD影碟机的厂商)副总经理樊文的喜悦心情可想而知

在分析EVD的走向时,我们不得不先对它的“体质”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在早前的蓝光专题中(那里有详细的HD DVD与BD的介绍,在本文就不多言了),也提到了EVD的规格,不过下面这张图表可能更为准确一些,它来自EVD的官方说明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EVD的视频编码为MPEG-2,音频编码为自创的EAC。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EVD与中国大陆另外两个高清光盘标准的对比表,不过本文只说EVD,因为从技术设计角度讲,笔者认为EVD的确是国内三个标准最为正规而严谨的,而如今它又成为了中国官方的推荐标准,所以另外两个标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虽然EVD官方还列举了其他的特点,但在笔者的眼中可以忽略不计,从众多影音爱好者争向下载HDTV级别的Rip电影的现象中,就可以看出,没有任何导航内容与花哨的字幕显示的HDTVRip之所以是发烧友的挚爱,原因就在于画面的质量。也就是说,在高清晰时代,用户首先关注的还是画质而非附加的功能。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把VCD的交互介面做得很强,难道就可以把用户从DVD那里拉回来吗?

也因此,在我的眼中,EVD就是一个比DVD更高码率的MPEG-2视频+自主创新的EAC(又称ExAC)音频的一个产物。这样一来,就不得不为它有所担心,因为它并没有什么先进之处。

    关心这一领域发展的朋友都知道国外的两大标准——BD与HD DVD,一个由索尼主导开发,另一个由东芝主导开发。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这两个标准将是未来的两个主流高清晰规格。那么在中国呢?与这两者相比,EVD有何优势?

1、不是画质……

前文我们说了,EVD从其本身的设计来看,并无过人之处,占整个光盘容量94%(假设只有一个音轨)还多的视频部分仍沿用DVD时代的MPEG2 MP@HL编码,最高16Mbps的码率,而目前市场上所卖的EVD光盘大部分的码率为9Mbps,并且分辨率并不是标准的HDTV所规定的标准分辨率(1280X720p、1920X1080i),是自创的1440X1080i,这可能是为照顾目前国内大部的电视显示比例还都是4:3的结果。

索尼主导的BD,在一开始也是采用MPEG-2的编码。按理,EVD的这种设计国外的厂商肯定早就想过,但索尼的设计码率是22Mbps,这说明什么呢?如果16Mbps能满足需要,那么索尼为什么会这么设计?要知道,16Mbps的码率下,一部133分钟的片子只占16GB的容量(外加一个384Kbps的AC-3音轨),BD的最低容量23.3GB就已经完全满足要求了,再外加多个音轨都没有问题,原因可能就在于16Mbps的MPEG-2对于HDTV编码并不足够。

当然,我们现在大部分人从未看过BD的画质,但相信肯定会有区别的。而最关键的,在采用16Mbps码率时,EVD只能保存50分钟的片子,这不禁让我想起DVD早期用两张D5发行一套高品质DVD电影的情形,所以现在也只有EVD的演示片会用这种码率制作。而在使用9Mbps码率时,我们可以算一算,假设音频的码率为384Kbps,一张DVD-9的光盘的有效容量8GB(制作过DVD-9光盘的朋友大多知道,不可能用满8.5GB的容量),那么此时的EVD影片的长度为116分钟,而这是最大限度,如果刨去字幕、菜单等辅助内容,105分钟(1小时45分钟)的确是主流EVD光盘的上限,还好这个长度很多电影都能装得下。

要知道,9Mbps的码率与DVD-9常用的5-6Mbps码率相差并不多,但分辨率则大幅度提高,以PAL制为例,从720X576(414720个像素)提升到1920X1080i(2073600个像素,也就是EVD宣称的207万像素,这里不难看出EVD玩了一个数字游戏,其实要想支持1920X1080i,就必须要达到这一像素数,它对于HDTV并不是一个亮点,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或1280X720(921600个像素),分别提高了5倍和2.2倍。虽然借助于MPEG的编码原理,可以做到画面增大而画质不减,但前提是影片的相对移动场景要少,否则前后帧变化的场景越多,MPEG的编码效率也就越低,这就意味着,低码率的MPEG-2编码在应付大动态场景时将会力不从心。当没有对比时,EVD的画质相对于DVD肯定是明显进步的,但如果有对手了呢?这就埋下了伏笔,笔者预测,在画质上,EVD将不会是BD与HD DVD的对手。

2、不是EAC……

再说说EAC,在此我可以先不管它是不是比杜比AC-3更好,也不在此列举其种种优点,但从业界支持的角度来说,EAC也并不是EVD得以成功的卖点,至少近期不会有什么帮助。

我们都知道,AC-3这类的编码标准,要想有存在的价值,需要影碟机以外的厂商给予强力的配合,那就是AV放大器(接收器)厂商。在目前,想组建家庭影院的用户,肯定会寻找那些带有AC-3、DTS标识的AV放大器,否则即使能从影碟机进行光纤输出也是白搭。那么现在的EVD呢?请大家到市场上找找,有没有支持EAC解码的放大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它意味着EVD的用户,如果买到的EVD光盘只有EAC编码的话,将不能实现5.1声道的环绕效果,而只能听听双声音的模拟声音,这肯定不是EVD的设计者所希望看到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HD DVD所使用的Dolby Digital Plus音频方案示意图,AV放大器的地位不言而喻

也许,国内的一些放大器厂商将会推出支持EAC解码的产品,但至少目前还没有,而且就算有,面对国外的强势品牌,国内的用户会不会因为EAC而转变购买思路?这肯定要看EVD的魅力到底能有多大了。不过,在高清时代,我们要知道EAC的对手将不再是AC-3,而是的Dolby Digital Plus(AC-3+)和DTS-HD,与它们相比,不知EAC还有多大优势(当然,EAC也有一个Plus版本,但不知近况如何)。

3、优势就是成本!

再放眼EVD的其他功能,其所宣传的相对于DVD更好的互动界面,与HD DVD和BD相比并不占上风,新开发的128bit数字水印及非对称加密系统与国外目前正在开发的AACS(高级内容访问控制系统,HD DVD确定采用)相比,可能是半斤八两。而且HD DVD与BD现在就已经有制作软件方面的支持,EVD呢?产业链明显欠缺,虽然使用着与DVD同样的光盘,但市场上目前没有一个软件可以制作EVD光盘,能在PC机上播放它的软件也几乎没有(我是没见到,但我还不敢肯定没有)。所以,EVD目前唯一的应用就是影片发行,产业覆盖率明显要小得多,产业抵抗能力也自然较弱。

这样一来,在我的眼中,EVD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了。BD与HD DVD的影碟机现在还没有上市,而EVD的影碟机已卖了一年多了,价格早已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而在今年下半年将要上市的HD DVD影碟机的北美价格会在999美元,也就是8200多块钱,这样的价差的确非常明显。到2008年,HD DVD影碟机才有可能降到299美元(2500元左右),至于BD影碟机,现有还没有确切的上市预计价格。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张宝全所言“国外的标准在追赶我们”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新科是最坚定支持EVD的影碟机厂商,如今的EVD影碟机价格早已经降到千元以下,而这将是其最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再看看光盘的价格,现在的EVD正版光盘号称会降到10元左右,而比BD更便宜的HD DVD的影片发行价格为19至29美元,不用乘8.2就能看出谁便宜了,所以在盘片方面,EVD也是有着绝对的成本优势。

因此,客观的说,现在的EVD的确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HDTV规格并已经市场化的高清晰光盘标准,的确领先于国外的同行,但HDTV电视有等级之分,影碟机也是如此,从中我们也看到了EVD的一些力不从心。与HD DVD和BD相比,EVD是红光DVD时代的强弩之末,前者的生命力才刚刚开始,而后者的前进步伐已经有了较大的限制。可关键就在于,若想突破这个限制,那么EVD的优势也将大大削弱。

    客观的分析EVD,可以看出其在中国市场上是有很大优势的。这一优势正是得益于其保守的设计——采用MPEG-2编码、采用DVD现有的光盘设计,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其他的产品与其产生正面碰撞。不过,除了大陆另外两标准仍在穷追不舍之外,中国台湾的FVD(Forward Versatile Disc)也将对EVD产生一定的冲击。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中国台湾工研院(ITRI)推出的FVD在不少地方有所创新(粉红的项目就是与DVD的不同之处)

与EVD相比,FVD采用了微软的WMV-9编码格式,在相同码率下,画质要好于MPEG-2编码,而且盘片容量更大。至于成本,初期FVD影碟机的价格为1100元人民币左右,台湾工研院预计半年之后会降到千元以下,并且也得到了中国台湾光存储厂商的大力支持。与之相比,EVD的成本优势并不大,所以FVD今后的动向值得留意。不过在片源与盘片价格方面,在国内影碟机厂商的配合方面,目前EVD相对来说还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EVD阵营在谈其他高清时,没有将FVD放在眼里的原因。

1.国家电子行业推荐标准必须要遵守?

从这个话题引开,再看看最新有关EVD相关人士的访谈。我们似乎看到了EVD的意气风发,以及它的信心十足。因为EVD在戴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光环后,必将影响到市场的竞争格局。

首先就这个标准而言,虽然是推荐性的,但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EVD主体系统)副总裁刘丹(她也是信产部新一代高密谋激光视盘系统标准工作组组长)表示:根据报道中,甚至说由于世界各国的市场都将更趋向于采用国际标准,所以EVD成为国际标准之后,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知这是不是EVD的初衷,若果真如此,就有点自欺欺人了。一个产品推出后,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相关产品与厂商的支持),如果用户喜欢,就会形成市场,索尼自行推出的Memory Stick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产品基本不支持其他格式的存储卡,但这不阻碍索尼相关产品的流行。而独立于DVD论坛的DVD+RW联盟所推行的DVD+格式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一大竞争原则——让厂商与客户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如果支持者很少,即使是ISO、IEEE这类组织所推行的标准,也不会流行,或者说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EVD争取成为国际标准是好事,但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拿下国际标准也并不意味着什么,要想让欧美日厂商都支持EVD,国际标准的作用微乎其微。的确,各个有能力的大厂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也会竭尽全力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只有市场的支持才会保持住自己的利益,没见过哪个厂商因为自身的利益与市场对抗而有好下场的,先前玩命主推Rambus的Intel最后不也是归位于DDR市场?坚决抵制MP3的索尼不也因为看着Apple赚钱眼红而向MP3妥协了?所以,不要总怪对手的打压,这就好象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领域打压他们一样,作为中国人,你觉得冤不冤?相信中国厂商手握专利时,也不会对国外厂商客气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对于EVD的未来之路,BD与HD DVD肯定是两个最大的对手。最后有消息说索尼可能会考虑与HD DVD标准进行某种程度的结合,对此,国内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EVD的存在,张宝全甚至发话“不怕蓝光与HD DVD结盟,胜算率80%以上” 。结合前不久6C集团降低DVD授权金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是EVD的影响,我认为,似乎有点夸大了EVD的作用。

不错,以现在的状况,在高清晰光盘领域,EVD没有对手。BD与HD DVD在短期内也不会结合,这并不是技术上不能实现,而是因为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实现结合所需的成本是用户不能接受的。如果到了DVD-SuperMulti(DVD+R、-R、-RAM全支持而又不增加多少成本)那样的水平,结合才会有意义。但是,时代总是要发展的。EVD今天的风光,并不代表未来的胜利。在这里,我不谈那些人所共知的问题,如片源呀、业界支持呀,这些都是不是大问题,因为还没有竞争,EVD可以慢慢改进,但到了某一阶段,对手的羽翼丰满之后,EVD就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笔者看来,2008年,将是EVD与BD、HD DVD三者在中国市场对决的开始。

1、对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

HD DVD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初期的市场定在北美与日本,这也表明了HD DVD阵营的态度,优先考虑购买能力强的地域,这点从DVD录像机在美日迅速普及,可在中国却没什么动静的反差中就能体现出来。中国市场并不在考虑之列,EVD可能会说,因为有我们的存在,它们不敢进来,但不知在日本与美国市场有没有EVD的立脚之地。所以,还是要冷静一些为好。比如有人甚至说,BD若不和EVD联合,就没有机会,如果是针对未来两年的中国市场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是针对全球市场,我倒是觉得此人太狂了一些。

从HD DVD的价格走势上来看,2008年会降到2000元的水平,此时进入中国市场在价格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而BD方面,也大概如此。所以,2008年,将会是BD与HD DVD大规模进军中国的时候。

2、HDTV在中国的普及时间表

2008年北京奥运会,CCTV将实现HDTV转播,因此在2006和2007年将是中国HDTV电视迅速普及的时候,厂商肯定会以此为理由推销HDTV,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光在中国,全世界的HDTV电视的普及速度都在以超过厂商预测的水平前进,而HDTV的普及将会给高清晰影碟机进入市场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就这一点来说,EVD的黄金时期也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两年。现在不买HDTV的用户也不需要EVD,这就像DVD普及时对电视显示质量提出的要求一样。但HDTV的普及无疑也给BD与HD DVD的杀入创造了条件。面对奥运商机,BD与HD DVD将会在2008年的中国发力。

3、来自PC应用的压力

PC用HD DVD驱动器在今年上市的价格为300美元,刻录机为500美元,在2008年也将下降到与现在的高级产品差不多的水平(EVD如果保持现状,那么在PC领域将没有任何竞争力),BD方面可能差不多。而相关的制作软件的全面跟进,将使HD DVD与BD在PC上形成一定的压力给影碟机市场,从而出现对它们的需求。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东芝计划2006年第四季度、2007年第四季度分别推出第二与第三代HD DVD播放机,价格分别在500和300美元左右,而据东芝的分析,2005年HDTV的销售量在630万台,HD DVD播放机销量为1万台,2006年HDTV销量可达930万台,HD DVD播放机销量100万台,到2007年两者的数字分别达到1220万台和300万台

综上所述,EVD的悠闲期应该还有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希望张宝全能拿下传说中派拉蒙的1500部电影的版权、其10万至20万家EVD高清晰电影院能全面开张,国外著名的硬件生产商(相关人士透露三洋、JVC、三菱、德州仪器和LG都将加盟EVD)也都帮助EVD形成产生链,否则在那个时候与HD DVD和BD硬碰硬,EVD肯定就没有现在的底气了。

    但是,就算上面的祝福最后成真,以现有的EVD的设计,在那时就没问题了吗?我认为EVD在技术层面没有任何优势,届时商场里的演示将体现出EVD的差距,这样在成本相差并不悬殊的情况下,用户的倾向就会有所变化。也因此,EVD不能因为这几年在国内没有对手而放松。改进是必要的,但这又将带来新的问题。

1、视频编码的改进

东芝公司预测,在未来两年内,视频编码技术的进步将能实现以6Mbps码率来达到HDTV的要求。很难想像以9Mbps MPEG-2的码率对抗12Mbps VC-1或H.264视频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因此,视频编码的改进是必须的,这将大大提高EVD的实力,但也将给EVD带来相应的麻烦。

HD DVD在设计之初就将编码的问题考虑得很清楚,有多个强制性可选方案,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而EVD则限定在MPEG-2,并且产品上市销售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后面更改编码,就意味着前面销售的机器不再兼容,从而对以前的消费者将是一个打击。BD就有这方面的教训,2003年BD录像机就上市了,但它只能是录像机,不支持后来的BD-ROM标准,这不光是当时BD-ROM标准没有制定的原因,还有后来BD扩充了视频编码选项的原因。即使是新上市的BD录像机也不支持未来的BD-ROM的播放。从这点来说,EVD的视频编码再改变,也会有类似的影响。而且在编码的选择上,若使用VC-1与H.264,又将涉及专利的问题,如果使用中国自己的AVS,国际上VC-1与H.264产业规模优势又不能得到利用(要开发新的编/解码芯片)。所以,用不用新的视频编码,用哪个,什么时候用都将是EVD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2、光盘容量的改进

如果编码不变,就需要更大的光盘容量支持。这方面EVD是有研究的,据悉阜国数字正与多级(ML,MultiLevel)光盘技术的领导厂商——Calimetrics有限公司开发ML-DVD光盘,可以使容量提升至16GB。不过,这种光盘的抗干扰能力值得怀疑。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ML-DVD光盘示意图,光盘上的凹坑深度不再统一,而是根据编码调制成不同深浅的凹坑

ML技术从原理上看,的确是一个非常出众的技术。可是,由于对反射率的变化相对更敏感,因此PDM在抗干扰力方面的能力不太让人放心,尤其是指纹与灰尘所产生的噪音很有可能会造成等级错误率(LER,Level Error Rate)大幅度上升,虽然ML DVD也拥有专用的等级校验措施。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PDM原理图,ML光盘将使用统一的信息点长度,理论上已经没有了Pit与Land之分(Land可以算成一个深度级),通过特殊的编码调制,使每个信息点代表多于一位的信息

ML光盘技术在21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今蓝光光盘标准争夺的主角两大阵营BDA与HD DVD-PG中的许多厂商都曾关注过ML-DVD,包括索尼、东芝、NEC、日立、松下、LG、先锋、三菱、TDK等,中国台湾的建兴、中环、英群、铼德等公司也对ML技术感兴趣。但如今,关注程度似乎在下降,光存储产业的大厂没有一个采用ML技术,这一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思。

另外,采用ML-DVD的另一问题与采用新的视频编码一样,以前的EVD影碟机将不能读取新的EVD光盘。

3、系统整体升级

系统的升级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比如从红光升级到蓝光,这方面中国台湾的ITRI就是一个例子,在开发FVD的同时,也开发与BD和HD DVD相当的格式HD-DVD,当然这已经不属于FVD的范畴,而。那么EVD呢,相关人士曾表示以后可以做出蓝光EVD,显然这已经不是现在的EVD的简单延伸了。而这一系统级的升级,也将使EVD现有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并且会在蓝光相关元件领域再次受制于人。

笔者曾经与中国电子行业的相关部门联系过,询问中国EVD之后未来高清晰光盘的走向时,答案都是中国肯定要有自己的蓝光系统,但现在说这些还太早,现在推出来也没什么用。想想也是,BD与HD DVD两年内不会长大成人,但中国的标准就会是一夜之间蹦出来?BD在2002年提出设计方案,2003年录像机上市,影碟机今年年底推出,HD DVD是2003年提出设计规格,今年下半年才有产品上市,中国台湾的HD-DVD是2003年年底提出规格,争取今年年底推出HD-DVD-1样品(与HD DVD相当),中国要想做蓝光,就不需要积累吗?不过,中国制定标准向来比较神秘,就连EVD现在都没有像样的介绍文档公布于众,下一代蓝光标准就更不得而知了。笔者曾经打电话至信息产业部科技司询问相关的信息,结果被告之,不了解笔者的身份,不便透露相关的情况,看来国家已经把蓝光标准列为国家机密了……是可喜还是可悲,我真说不清楚……

    按照笔者的看法,中国台湾的FVD值得借鉴,新的编码意味着更长久的生命力,建议EVD也做此转变,而且是越早越好,这样对后期的产业发展,以及降低对已有产业的破坏都将很有好处 。等到2008年以后再改,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我认为,在保持现有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导入新的视频编码技术(如中国自己的AVS)是当务之急。而借助新的编码,以现有的DVD-9容量仍然会有较强的生命力。按照东芝的预测,两年之后,6Mbps的高级编码就基本能满足HDTV画质的需求,所以对容量扩增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以DVD-9的容量计算,可以保存153分钟的带有3个384Kbps音轨编码的高清晰电影,这一点不容忽视,即使是8Mbps的码率也可以保存120分钟的高清晰节目(3个384Kbps音轨编码),此时再与BD与HD DVD对抗,实力无疑会大大增加。

当EVD成为行业推荐标准之后

采用高级的编码技术,现有的DVD-9可以至少满足90分钟完整的高清晰光盘节目的制作

笔者写这篇评论的目的并不在于打击EVD发展的积极性,或者盲目的推崇EVD的发展前景。EVD的确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有着明显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若仍然固步自赏,那么优势会越来越弱,劣势越来越明显。凡事就怕比较,当没有现实的参照物对比时,领先者的优势可以无限的放大,但如果坐等对方追赶,哪怕现在家财万贯,也禁不起折腾。要知道,除了核心技术,其他的营销手段对手都可以复制(如高清晰影院,比EVD画质更高的BD与HD DVD就没这个可能吗?就没有可能渗透吗?)。

以现在的形势,谁都能看出来,EVD与当初的SVCD的处境大不相同,但若不思进取,SVCD的悲剧仍将再次重演,最后祝EVD——中国的行业标准一路走好,毕竟这是中国在高清晰光盘领域里的一个还算不错的开始。


文章出处:存储时代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