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不是第一个做固态硬盘的,但却是第一个带来真正持续、稳定高性能的。2008年诞生的X25-M不再只关注持续性能,首次将随机性能放在了中心位置,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诸多拥趸。
不过进入SATA 6Gbps时代之后,Intel的固态硬盘明显沉沦了,主要是自家主控研发跟不上,直接借用第三方的效果很一般,加之利润方面的考虑,Intel逐渐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企业级市场上。
2012年底的SSD DC S7300终于有了Intel自家的SATA 6Gbps主控,一年后的SSD DC P3700则首次支持PCI-E NVMe接口协议,它也是第一个将这种新技术推广开来的。
NVMe的目的是取代传统AHCI,好处非常多,包括接口低延迟、IOPS随机性能提升、低功耗、系统和驱动支持广泛等等,但此前一直仅限于企业级市场,三星的SM951一度准备支持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于是,Intel今天发布的“SSD 750”就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第一款支持NVMe接口的消费级固态硬盘!基于企业级的SSD DC P3700,但针对消费级日常负载重新优化了固件,更关注随机性能。
SSD 750一看上去就与众不同,因为它并不是消费级领域惯用的2.5寸SATA、mSATA、M.2等形态规格,而是企业级市场上很常见的两种:一是传统的半高半长PCI-E扩展卡、二是SFF-8639接口的2.5寸,厚度15毫米。
SFF-8639本质上就是SATA Express,最多支持四条PCI-E 3.0,因此理论带宽高达4GB/s,即便是受制于PCI-E总线效率问题实际上最高只能达到大约3.2GB/s,对于消费级应用来说也是高的要命了。再加上未来的PCI-E主控都会支持四条通道,只有一半带宽的SATA Express将彻底失去用武之地。
SFF-8639也有独立的SATA供电输入接口,很笨重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SSD 750需要3.3V、12V输入,所以想从PCI-E供电的话,主板就必须增加一些配套元器件,厂商们却因为成本问题不太愿意这么干。
很显然,Intel是非常看好这种接口的,事实上也有主板支持了,比如华硕日前宣布的TUF Sabertooth X99,但想普及很遥远。
回头再说SSD 750本身,主控还是SSD DC P3700里的那颗Intel CH29AE41AB0,400MHz频率,18通道(现在一般只有8通道)。
闪存方面使用的是Intel美光合作的20nm 128Gb MLC NAND,容量提供400GB、1.2TB两个版本,很奇怪的组合,分别适合普通用户、专业人士。
不过闪存颗粒布局有些特别,1.2TB型号前面的18颗都是四Die 64GB,后面的14颗则都是单Die 16GB,因此闪存总容量为1376GB,荣誉比例达到了18.8%。
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出于功耗发热量控制的考虑,毕竟那么一大堆四Die封装的颗粒,发热量是很可观的,正好由前面的散热器进行辅助降温,后边的就不行了。
再加上主控制器的高功耗,整体还是很可观的,待机就有4W,读写状态下400GB 9/12W、1.2TB 10/22W。
SSD 750还支持完全的掉电保护技术,包括实时运行的数据也在保护之列。可靠性方面,支持五年写入每天70GB,那就是终生可写入大约125T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20万小时。
哦对了还有性能。400GB的持续读写最高可达2.2GB/s、900MB/s,随机读写最高可达430000 IOPS、230000 IOPS。1.2TB的则分别能达到2.4GB/s、1.2GB/s、440000 IOPS、290000 IOPS!
最后一点,它可以作为启动盘。
价格方面,400GB 389美元(¥2410),1.2TB 1029美元(¥6370),五年质保,所以虽然是消费级产品,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碰的啊。
稍后带来详细的性能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