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美好的事情”准点发生:经过20多年的探索,人类终于找到了第一颗大小与地球相近、公转轨道位于宜居带内、所围绕恒星与太阳十分类似的系外行星。
它由功勋卓著的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编号为“Kepler-452b”,距离地球1400光年。虽然这是个枯燥、冰冷的名字,但背后的意义怎么夸张都不为过,因为它和地球实在太像了,足以证明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其实很多很多,也许我们真的不孤独呢。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小型系外行星已经六年了,累计发现了12颗体积小于地球两倍的系外行星。2011年11月发现的Kepler-20e比地球略小,所围绕很行比太阳略冷、略小,公转周期只有6天,所以太热了。
Kepler-22b同月宣布,是第一个宜居带系外行星,恒星也类似太阳,但它是地球的两倍大,不一定有固态表面。
2014年4月的Kepler-186f大小接近地球、位于宜居带内,但围绕的恒星是个M型矮星,体积和质量只有太阳的一半,同样不适合生命。事实上,那个行星系非常小,能放入水星轨道内。
Kepler-452b位于距地球约1400光年的天鹅座内,比地球大了约60%,因此归属于“超级地球”(Super-Earths)。它的具体质量、成分尚未确定,但根据以往经验,类似体积的行星有很大几率是岩石的。
它距离自己的太阳1.05个天文单位(比日地距离远了5%),因此公转周期(也就是一年)稍长一些,为385天。
它所围绕绕的恒星和我们的太阳一样是G2型主序星,质量和温度都相近,年龄约为60亿年,比太阳和地球老了15亿年(宇宙里弹指一挥间)。
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能支持生命,但至少有条件允许液态水的存在。
Kepler-452(无后缀代表相应的恒星)行星系的大小和太阳系也差不多,其宜居带的范围也几乎一致,但是略大一些,因为它更老、更大、更亮。
Kepler-452b接收的恒星能量比地球多10%。如果它的质量和地球相同,那么会因为温室失控效应而无法保住水的存在的,但幸运的是它比地球大60%,质量可能接近5个地球,所以5亿年内不会出现温室失控。
在第七批次的开普勒候选行星表内,“第二地球”的候选名单已经达到4696个,比今年1月初公布的上一批次多了521个。
Kepler-452、Kepler-186行星系和太阳系大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