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滴滴快的用户发现,快车或专车价格比以往高了不少,滴滴快的的回应是为提高订单成交率上线了还处于测试阶段的“动态调价”调度系统。
而从整个打车市场来看,这种“动态调价”已经比较普遍,据报道,包括嘀嗒、神州专车、Uber也有不同程度的加价。嘀嗒拼车联合创始人李金龙认为,“利用价格杠杆调整供需,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逻辑。”
虽然各个平台调价的方式不同,但其内在逻辑并没有很大的不同。记者了解到,基本上都是根据附近车辆的供需情况、出行路段的拥堵情况以及订单的受欢迎程度来作为标准的。
其实,不只是中国,在国外一些成熟市场,打车软件的“加价”也曾遭遇过消费者的不满。早在去年3月,Uber就曾因为多次在恶劣天气和高峰时段“坐地涨价”而招致抨击,但Uber的投资者兼董事会成员、风投机构BenchmarkCapital合伙人比尔·格利在他的一篇个人博客文章中力挺Uber的“价格浮动”策略。他表示,“浮动价格是最符合消费者利益的,司机也是人,如果不搞浮动价格,将很难调动供应端的积极性,最后的结果便是客人无车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