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面临地震时为何不“逃”生?
  • 随心
  • 2015年09月22日 11:56
  • 0

9月17日清晨,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地震,北部和中部7个大区均有较强震感。对此,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与海啸,智利一些民众在街上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其实,这或许增添了危险性。在日本,即使是大地震也不主张室外避难,而是尽可能寻找室内安全的空间暂时躲避。

文章摘编如下:

我曾经与日本友人聊起如何分辨日本人和外国人,对方半开玩笑地说:“地震来临时,拼命往外跑的,多半是外国人。”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面对地震、海啸等突发灾难,很多国家的民众是要“逃生”,而日本是要“避难”。这一“逃”一“避”,行为方式完全不同。

关于日本人何以不“逃”的原因,我也认真思考过,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为震灾频繁,日本2006年颁布了建筑标准,要求住宅楼能抗击7级地震,商务楼能抗击8级地震,日本称为强制“耐震”标准。因此,日本人敢说:“地震不发生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日本的房屋建筑不会因为地震而倒塌。因此,多数日本人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贸然地逃往室外。

日本人面临地震时为何不“逃”生?

第二,日本人从小频繁接受防灾教育“室内避难”的意识根深蒂固。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是,日本也是一个防灾教育设施最多的国家。各个市町都设有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仿真的“防灾馆”。每年,政府部门会组织民众到防灾馆接受避难训练。

我曾经在东京都立川市的“立川防灾馆”多次接受训练。进入模拟房间的演习室,瞬间我感到一种天崩地裂般的摇晃,柜子在身后轰然倒下,椅子被甩出去老远,我紧紧地抱着桌腿丝毫不敢轻举妄动。大约十几秒之后,晃动渐渐平息下来,我的手掌湿漉漉捏出一把汗。

打开房门,走出地震体验室,这才看到操控间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震级是7。防灾馆的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叮嘱:地震来临时,保住生命是最重要,而且不要忘记关闭煤气,此外为了逃生请尽快打开通往“非常口”的屋门。

第三,防震救灾生活用品准备充足。在日本,街头超市每天都在出售防震救灾的生活用品箱,里面放有压缩饼干、饮料水、手电筒等等器物。此外,日本还销售种种防震家具,比如大衣柜的墙体固定钩、高层防震固定书架等。当然,这些防震器物的价格要稍贵一些。

3.11大地震发生时,日本许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书架倒塌的事情。有的家中是防震书架与非防震书架并用,结果是非防震书架倒下,将室内墙壁门窗等砸损,防震书架则“岿然不动”,无愧其“技术含量”。从这里也可以充分看出日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日本人面临地震时为何不“逃”生?

日本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首先是积极的相互联络。街头巷尾、公民馆、社区街道、市区政府、红十字会、NHK电视台等等都纷纷推出热线联系电话。这种电话可以找人,也可以报平安。这种相互联联络的意识与行为,让人感到一种温暖,也感到一种社会民众之间相互扶助的力量,大大消除了灾害带来的恐慌。

地震发生以后,不仅消防部门、自卫队、警方等部门行动迅速,日本地方社区团体也很快行动起来。日本的街道工委——“町内会”发挥出有效的组织救援作用。他们消除混乱,维持秩序,严格实行早已经做好的预案,一切都有条不紊。

平时多烧香,就不用临时抱佛脚。虽然各种自然灾害并没有因为人类科技进步而减少,但是只要平时从各方面做好防震准备,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就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日本人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实在值得各国借鉴。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