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诞生5年,推出了无数的智能产品,小米终于推出了一款真正跟“米”有关的产品了,没错,它就是小米电饭煲。
从手机、电视,到智能家居、到生态链床垫、运动鞋,再到如今电饭煲……小米正在全方位锁定年轻人的生活,小米生态链更是更名为“米家”品牌,以显示小米的决心。作为小米生态链更名后的第一款产品,米家电饭煲肩负着重任。小米重金请来了压力IH电饭煲的发明人,希望以此来冲击被日本厂商牢牢掌控的高端电饭煲领域。
按小米的说法,小米电饭煲主打四大功能:智能控制、压力IH加热、灰铸铁内胆、火候调控。其中压力IH加热和内胆是做好一顿米饭的前提,智能控制和火候调控只是锦上添花。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从压力IH加热和内胆谈起,聊一聊日本高端电饭煲都是怎么做的。
一、压力IH电饭煲:日本高端货怎么玩?
1、IH加热技术
除了几十块之外,现在几百元的电饭煲很多都用上了IH加热技术,IH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它是“Induction Hea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电磁加热”。
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线圈接通交变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直接对金属内胆进行加热,让内胆自发热加热米饭,彻底解决传统电锅底部加热盘慢且下软上硬不均匀的弊端。
压力IH是在IH基础上增加了压力,通过电磁泄压阀控制,一旦超过设定压力就放气,达到动态均衡。
目前,不少日货高端电饭煲采用了双泄压阀设计,也就是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能够把压力控制在1.05至1.2个大气压之间,因为大量研究表明,在1.05个常压到1.2个大气压之间,做出来的米饭是最香甜的。
据小米介绍,这款小米电饭煲也实现了1.2个大气压为控制点,而且创新性的采用了电磁阀门来控制压力。但是我们和日货高端电饭煲进行对比后发现,部分日系高端产品的要求更高,甚至采用双压力球的设计来控制1.05至1.2个大气压之间转换。
采用双压力球的设计就更好了吗?小编先卖个关子,在后面的评测中会给大家介绍这一点。
笔者搜索了京东售价2999元的美的FZ4086电饭煲和天猫售价2399元的格力大松GDCF-4001Ca,发现都没有提供加压功能。实际上日系电饭煲也不是都具有压力功能,很多在日本售价低于1000元的日系电饭煲产品,都是只有IH,并不具备加压能力。
2、“釜”
很多日系高端电饭煲都称自己使用的内胆为“釜”! 到底“釜”是什么?知道成语“破釜沉舟”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中国的一种做饭器具,那么“釜”长什么样?小编用网上找的一张明代铜釜来说明一下。
没错,有着一圈救生圈造型的“釜”就是做饭的锅。一些老家在农村的朋友更不陌生,这玩意老家里甚至还在用呢!
除了加热技术,与大米亲密接触的内胆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实际上日系高端电饭煲追求的本质就是,如何把米饭还原为用土锅(釜)做饭时候的味道! 那么还原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种是还原材质、一种是还原形状,前者以虎牌为代表,后者以象印为代表。
虎牌电饭煲立志于还原土锅的材质,就是研究如何把土锅的土陶材质应用到内胆上去。拿中端虎牌A100来讲,其内胆用铜铁铝三种材质来回复制,弄了9层,让传热效果更佳,外面再附上陶器材质。这还不算强,新一代JPB-G100,用了逆天的11层打造内胆。更甚的是,顶配版虎牌电饭煲的内胆就是一个土锅,只是为了IH加热,才额外增加了金属材质。
而象印高端电饭煲采用的内胆是“极致羽釜”,这个东西是日本最富盛名的手工铁器作坊南部铁器(主要做锅具和茶壶的)手工制作的,中间为金属材质,外侧则包裹着土锅。硬生生将批量生产的内胆纯手工打造,让人怎么也想不透。不过结果很明显,就是象印的电饭煲相当的贵,或许就是工匠精神吧。
只是用铁铸造的象印内胆,没有那么多分层结构,形状和我们明代的釜长的基本一模一样。
说了那么多,小米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呢?
这次小米据称采用了灰铸铁材质,从官方给出的剖面图来看,并没有采用太多分层设计,不过官方宣称更强的热稳定性还是比较准确的,就凭它那份厚重,就给人带来深深的安全感。
相较而言,国内很多电饭煲普遍采用常规的合金材质,不但质地轻薄,再蓄热保温方面也有较大差距。
对比发现,小米采用的广浅型碗状设计,与象印的羽釜有着相似之处,和圆形平底内胆相比,广浅型内胆底部受热面积更大,能够更加高效的将热量传导至米饭,米饭受热更充分。同时广浅形内胆凹面弧度较大,有效切合米饭剧烈翻滚,使每一粒米饭均匀受热。
从压力IH和内胆两个参数来讲,小米电饭煲在用料上可谓毫不含糊,虽然与日本顶级电饭煲还有一些差距(比如双泄压阀、内胆工艺极致追求),但对抗目前国内两三千元的电饭煲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