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电信诈骗案背后的 “大智慧”和“小聪明”
  • 刘艺
  • 2016年04月13日 12:53
  • 0
近日,《中国移动,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一条短信就能骗走我所有的财产?》这篇文章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被传播,看了之后不由得令人担忧:文章所描述的电信诈骗场景,我们人人都可能遇到,它是如此频繁如此容易陷落。而面对用户的财产损失,不同企业的反应速度和态度又是如此不同:互联网公司反应相对迅速而且有担当,其中支付宝率先响应且赔付了在其平台上流失的资金,并且已经提前将赔偿金赔付到账;百度钱包跟进承诺可以赔付在其平台上流失的资金,目前正在提交材料走流程。而类似中国移动、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却尚未给出积极反应。笔者认为,且不说什么互联网风口论、时代趋势等等这些,客户的去留、产业的兴衰,往往就在一点一滴累积的这些细节和小事里,从这点来说,传统企业真的该好好反思,向互联网企业学习。
 
首先,案件本身让人感叹的,是如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在这个电信诈骗案例中,据后来的分析,应该是用户的手机SIM卡被复制,导致一系列的账户被盗,例如支付宝密码、银行账户密码、百度钱包等。可以看出,在当下信息安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信息安全事件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串联效应非常明显,往往一个公司、一个APP,能“坑”到整个手机上所有应用。2009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几乎所有应用都会关联手机,验证码,甚至密码也会发到手机上,除了身份证,手机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准确的“唯一”的物理验证工具了,也就是说,在这种趋势下,作为手机的基础通讯方,电信运营商更应该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电信运营商应该怎么有效的防止电信诈骗,应该如何与各应用厂商做配合?
 
撇开难以一时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当安全事件发生,企业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客户的损失?对于每一个涉事用户来说,失去的都是自己重要的资产财务,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每天都要面对为数不少的安全事件,在未查清原因之前,往往难以决策,轻易满足对用户赔付的要求。在这样的一个客观条件下,不同企业是怎么处理呢?我们看到,支付宝采取的是“信任客户,然后追责”,即“宁可亏钱,不可失人心”的智慧方式;而银行、电信运营商采取的,则是“不能亏钱,能拖则拖,用户反正多”的小聪明。同一安全事件,应对逻辑天壤之别。
 
这不禁让人想到中美的信任环境问题。在美国餐厅吃饭,会将信用卡和小费数额的单子给服务员,而不用担心服务员偷偷多刷你的信用卡;在购物售后方面,也往往是先赔付,再追责的方式,这仰赖一个优良的信用社会环境的建立;但国内的现实往往是,一百个心眼恨不得都放在 “总有贱人想害朕”的防范上而不是共建美好的信任上,相形之下,不禁感慨。
 
那么,良好的信用环境、良好的商业环境的建立,从谁开始?为了防止用户中的“刁民”骗保而不给到赔付和帮助吗?为了防止大量的安全事件造成亏损而不对安全事件给出响应机制吗?互联网公司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不”。这些互联网公司最值得赞赏的地方在于,他们敢于担当,确实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且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大数据能力来快速响应、甄别且优化,从而从企业端开始,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也带动用户更加放心、信任的来消费和投资,这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企业策略,也是放眼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是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侧面看出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的优势和先进理念。
 
记得之前我也打支付宝的客服电话来解决自己的账户问题,支付宝客服还会主动电话来跟踪我的问题是否解决,我还曾暗地觉得国内互联网公司这种服务方式的“原始”,没有Google智能,现在看来,其实这种方式正是符合中国商业环境的最好方式,以前嘲笑它的“土”,现在一定要为这样的企业的担当、机制来点32个赞。

文章纠错

  • 好文点赞
  • 水文反对

此文章为快科技原创文章,快科技网站保留文章图片及文字内容版权,如需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观点发布 网站评论、账号管理说明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邮件订阅

评论0 | 点赞0| 分享0 |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