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于在社交上孤注一掷,支付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年初的集福活动被指“戏耍用户”;年中的“校园日记”被批低俗;而年底爆出的熟人可登录漏洞,又让用户对它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支付宝似乎犯了所有不该犯的错误。而反观微信,利用社交优势向移动支付渗透,在线下份额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微信单方面声称,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数据支撑)。
接二连三的不当产品决策,已经让支付宝岌岌可危。不过好在它已经认识到了目前的处境, 2016年12月,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支付宝事业群将效仿淘宝、天猫等阿里系其他公司引入班委制,在战略上最大的改变是,终于决定不再做社交,而是围绕使命和愿景来做决策。 这种使命和愿景更多是围绕支付宝本身所擅长的,也是它应该要去做的事情——移动支付。上周末,支付宝发布微博称,“我们想用五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来,说出你身边还有哪些‘只能用现金’的场景,我们接下来去死磕!”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目前该条微博被转发上万次,评论达14800条。
从这则微博中,我们能解读出支付宝的一些决策:将重心从社交移回支付领域,长远目标是用五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而短期目标是针对目前还“只能用现金”的场景,进行一个个突破。支付宝终于找到了自己应该要去做的事情。 事实上,放眼国内互联网行业及金融行业,支付宝也确实是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最佳人选之一。无论是用户体量、市场份额还是行业影响力,它具备了对手所不具备的一切优势。但问题是,五年时间就能做到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国家的一些情况。
目前敢称完全进入“无现金社会”的国家还是只有丹麦。2016年6月3日,丹麦政府正式宣布,除医院、药房和邮局等关键服务机构外,其他商业店面有权取消收银机,只接受电子货币。据挪威中央银行统计,2015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居民在支付活动中使用现金的比例不到6%,全国超过80%的交易通过金融卡、信用卡、记账卡等方式实现。
而另一个西方国家瑞典也冲在了无现金化的前列。2010年至2012年间,瑞典有5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停止接受现金,同时撤除了900台自动取款机。瑞典国家银行还宣布,2017年,除了面值10克朗的硬币外,其他所有硬币都将失效。 这些西方国家由于人口少,互联网技术发达,能够快速推进新系统和新技术,因此冲到了无现金化社会的前列。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在推进无现金化时却并不是那么顺利。Federal Reserve的数据显示, 2015年美国仍有46%的交易是通过现金,而剩余部分则是通过信用卡、支票或者移动支付应用完成。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移动支付情况。据政府机构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约有3.58亿中国用户曾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了将近2/3。去年,中国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和转账的总额达16.4万亿元人民币,约为2014年的两倍、2013年的12倍多。
这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激烈争夺,已经极大地培育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从商家到消费者都已经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从上述数据来看,中国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无现金化”进行时的国家。
移动支付的便利众所周知,但对于一些拥护现金消费的“守旧派”来说,这些都没法成为不带现金的理由。因为他们会担心手机损坏(被偷)或商家的支付设备损坏,会担心个人支付信息被盗用,担心支付时出现财产安全问题等等。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但往往还是会在钱包里放上两三百元。这种揣着现金在身上的安全感,是一个支付宝或微信所不能给予的。
支付宝要用五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这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除了要在使用习惯上彻底消除用户的顾虑之外,还得需要商家、银行、政府的全面配合,因为要让一个国家来适应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