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日接连出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打假,包括首次以扑克牌形式发布“打假追杀令”、公布“6大追杀手段”、发布“阿里打假秘籍”。
扑克牌“打假追杀令”第一期公布了9大典型案例,分别选择红桃、黑桃、草花、方块的A、K和黑桃Q作为追杀令代号,这也从阿里巴巴一年打掉的案件中,依照涉案金额、制假售假的情节、危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重复售假等情形择取,均代表了当前打假面临的最新趋势和难题。
在“黑桃A”跨国假冒润滑油案中,假冒润滑油产自马来西亚,经班轮运输至国内各个港口,再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在“方块A”阿里联手LV跨国打假案中,在广州某镇生产的6万余件“LV”包,转眼出现在几千公里外的奢华迪拜,均体现了制售假产业链已出现“境外生产、境内销售”和“境内生产、境外销售”的特征。
根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但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类似法院发布的“老赖”禁令,阿里巴巴的“6大追杀手段”旨在对制售假者形成威慑,防止他们在经过一段静默期后死灰复燃。
其中,平台终身禁止准入、协助公安破案、起诉售假店铺3大手段早已有之,而新增的3个手段均来自蚂蚁金融,包括对芝麻信用降分、禁止使用信贷产品、花呗和借呗。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已经广泛应用到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抵押贷款,到酒店、租房、租车、公共事业服务等场景和服务。
一旦降低制售假者的芝麻分,意味着他们免费租车、免押住宿、免息贷款等都将享受不到。
迄今为止,阿里巴巴已协助最高法联合惩戒老赖超过73万人,近5万名老赖因此还清债务。
手段一:“马甲”识别永不得开店
运用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的“关联账户识别技术”,对于因劣质、假货或欺诈等严重违规被关店的卖家,不仅其本人永远无法再开店,而且通过大数据识别出来其利用他人身份注册或实际控制的账号也将无法开店。
手段二:芝麻分降分 列入行业关注名单
针对“扑克牌追杀令”中的制售假者,芝麻信用会采用负面披露、芝麻分下降和纳入行业关注名单等惩戒手段。芝麻分下降意味着制售假者的贷款、信用住、免押金租车等信用服务将受到影响;被纳入行业关注名单后,会影响、限制他们在芝麻信用合作商户获得信用服务。
手段三:终止使用蚂蚁信贷产品
网商银行对于制假售假的商家,根据淘宝的策略,如果被处罚关店,则永不准入网商银行贷款服务,即取消信贷类产品的使用权限,终身不予准入,不得使用任何蚂蚁金服旗下信贷产品。
手段四:花呗、借呗使用遭禁闭
针对“扑克牌追杀令”中制售假者,已有花呗、借呗产品的,将永久关闭;未开通花呗、借呗产品的,将永不准入。
手段五:大数据协助公安线下打假
阿里巴巴继续利用大数据,通过解析所拦截的涉假商品链接、被揪出的售假卖家和权利人、消费者投诉举报等信息,运用数据模型与用户画像,对涉假商品、售假团伙做溯源追踪,并向公安举报构成犯罪的售假者,协助开展线下打假,使制售假者获得刑事制裁。
手段六:起诉售假店主展开持续追偿
阿里巴巴计划以违背合同约定、侵犯商誉为由,对“扑克牌追杀令”中在平台上开店售假的店主展开持续追偿。用民事诉讼手段打击售假店主,让其不敢在阿里巴巴卖,同时将支持受害消费者发起集体诉讼。
在呼吁社会共治“像治酒驾一样打假”的同时,阿里巴巴正在迭代升级自身打假能力,并发布了“阿里打假秘籍”。
十余年来,阿里巴巴治假工作经历了从“依法线上打假”到“线上线下联动打假”再到“大数据治假”的迈进,对假货的打击从没手软。
2002年,阿里巴巴建立知识产权维权通道;2008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Aliprotect上线;2011年开始开展线下打假行动,同年淘宝知识产权投诉平台上线;2012年,首次签署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同年参与组织国际知识产权行业研讨会;2013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P)上线;2014年,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大会;2014年,阿里巴巴美国知识产权团队成立。
2015年是阿里巴巴平台治理的大数据治理年,打假工作也进入新阶段。这一年,淘宝出台史上最严规则“三振出局”;诚信维权项目上线;IPP投诉平台英文版上线。
2015年12月,阿里成立“打假特战队”,积极与各地公安、工商、质检等执法机关联动,扩大线下打击合作范围,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假货问题。
2016年,特战队共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1184条,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880名,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破获案件涉案总金额超30亿元。
2017年伊始,阿里成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首次起诉平台售假商家;首次起诉“知识产权流氓”维护平台商家利益;两会期间更是公开向社会呼吁“像治酒驾一样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