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度的问题
按照行业惯例,手机评测一般是先介绍外观。但其实我不太想介绍外观,因为在其他媒体的评测各位都应该看过很多。
但不介绍有些问题就不好引入,因此外观部分在开头我还是要简单带过,仅仅说说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
PRO 7 Plus接口整体布局和PRO 6 Plus变化不大,size也基本一致,不过耳机孔的位置做了颠倒。
除此当然还有一些细节的改进,如光线传感器被集中在听筒之类,这样面板开孔更少,更为简洁。
正面整体和PRO 6 Plus相比观感基本一样,我同时带着PRO 6 Plus和PRO 7 Plus时,掏出一个,仅从正面很难第一时间判断出是那个,甚至需要反面看看才能确认。
这就说明魅族手机在识别度上有很大的问题,不仅是PRO 6 Plus和PRO 7 Plus,即使是和以前中价位的魅蓝note 4也都很难区别。
在这里并不是说魅族的PRO系列设计不够精致,而是魅蓝系列的设计已经远超千元机应有的水准,做得太好了。但这样缺乏足够区隔的设计是不利于提升高端手机溢价能力的。
很难区分就说明识别度上存在问题。并且识别度的问题不仅仅是限于魅族手机之间。
单从工业设计上,虽然腰圆键是魅族的首创标志,但现在圆角矩形机身+2.5D玻璃面板+腰圆键已经成为了国产手机工业设计的事实标准,使得从外观上也很难将魅族手机和其他国产手机区别开来,完全是千机一面。
如果不是采用全面屏,正面就很难玩出花样。
最早的PRO 7谍照背面是金属拉丝处理,质感类似乔斯伯的低价机箱而备受非议,当然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拉丝处理,这个问题仁者见仁。而我这部PRO 7 Plus才是传统的磨砂处理工艺。
天线处理相比PRO 6贴边更为彻底,观感上更为协调。MEIZU的logo由中置改为旋转90度,表面的镀镍处理使得更为有质感。
PRO 7 Plus的背面设计相比PRO 6更为完美,但这种完美是尴尬的:你用全金属CNC,附加各种工艺,你使用隐藏天线设计,使得背面更为简洁。
但这些改进重要么?你后盖做得再漂亮,只能使得用户在产生购买决策之前更有购买欲望,而在用户购买之后,99%的人还是会去大淘宝花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给手机买个保护套,使得手机厂商在背后下的心思其实还是白费了。
酒红色的iPhone 7就是典型,虽然这个颜色很骚,但消费者都明白要什么颜色也就是个套的事情,没必要为骚红付出额外溢价。
前面板不玩全面屏就玩不出花样,而后部则需要彻底的变化。因此魅族联合Frog,为PRO 7系列设计了背面的画屏,使得产品在外观和体验方面有了根本的差异化。
画屏 从体验到逻辑
画屏的处理工艺,色彩表现、PPI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但不可否认响应速度和触摸响应准确度相比正面主屏稍差。
玻璃和金属材质的混合处理融合的天衣无缝,同时又赋予变化。这样的变化使得PRO 7系列是如此之与众不同。
目前画屏的功能比较单一,只有时间显示,记步、天气、音乐播放和自拍几个固定主要功能。
其他附带功能有充电状态显示,再来看看动图,这样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画屏的设置界面,线上还有一些壁纸可供下载,都是魅族官方提供,在素质上相比手机自带的稍差,目前画屏动态壁纸尚未提供用户上传自定义内容,相信开放后,画屏壁纸将会更大的可玩性。
现在对于画屏的功能现在就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开放性。
仅仅是系统原生的画屏功能仅仅是玩具,而没太大实用价值,功能的扩展需要第三方App的支持才会体现真正的价值。
虽然在发布会李楠提及画屏会以connect to meizu为平台进行开放,会提供SDK和API给开发者。
开发者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植根于魅族市场的小开发者,这个群体只要PRO 7系列有足够的用户基数,就会为用户开发各种有趣的小程序。
第二个就是如BAT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核心App,如淘宝,支付宝、天猫、QQ、微信,京东,这类App如果增加画屏的支持,就需要多维护一个分支,即使短期支持,但在频繁的版本迭代升级过程中就是很难坚持的,之前的SmartBar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问题在于内容信息的隐私控制。
如果有些特殊情况需要装着打电话,而画屏的状态就可以使得你出色的演技显得单薄。因此画屏需要个更为复杂的隐私控制策略,最好可以依据用户的场景和行为大数据进行自动调整。
画屏的表逻辑是:魅族认为用户手机平时放置是正面向下的,而背面也可以提供给用户信息。之前的魅蓝E2花样LED也是植根于这个逻辑。
在这里先暂时不讨论用户手机的放置习惯,画屏在名义是给自己看的,但实际上呢?单纯这些功能,大部分就可以依靠AMOLED的AOD熄屏显示功能就可以实现。
因此画屏的主要收益并不是画屏信息带来的便利性,而是识别度的差异性。
这样的差异化首先是对厂商有意义,消费者可以在众多千机一面的手机中快速定位魅族,而促成销售。那对于用户?仅仅是边缘信息显示的便利么?
高识别度对于用户而言同样也是有很大的差别。我在几天的使用过程中,发现PRO 7 Plus有极高的识别度,无论是公司的同事,还是地铁里的陌生人,经常会有人问这是魅族的PRO 7么?
手机正面是给自己看的,而背面是给别人看的,现在PRO 7 Plus有着无与伦比的回头率,这在iPhone、S8已经烂大街,小米MIX已经见怪不怪的现在已经颇为难得。
当然,这个仅仅是在首发阶段,我也希望以后路人可以对画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画屏其实应该有更多的玩法,如具有社交性,植入emoji表现自己的心情,或者加入二维码,让PRO 7用户之间可以面对面的互动,这些玩法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小屏,正面的大屏我们也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PRO 7 Plus延续了PRO 6 Plus 5.7英寸2560x1440 AMOLED的屏幕规格。规格一致,那实际表现呢?
主观上正面观感基本一致,无论是亮度,对比度还是色彩表现。(左侧为PRO 7 Plus)
可视角度表现也基本一致,从观感而言,PRO 7 Plus和PRO 6 Plus并无明显差别。
PRO 7 Plus的屏幕表现虽然没有比PRO 6 Plus有进一步提升,但依然是顶尖水平,相比S8或者iPhone 7 Plus也不承多让。
客观测试部分我们依然使用Datacolor spyder 5 Elite对魅族PRO 7 Plus进行测试(测试选择鲜艳模式),其全白最大亮度和PRO 6 Plus基本一致,而色温稍低,整体偏暖一点,更为接近于标准色温。而最高亮度全黑亮度还是接近于0,这是AMOLED本身固有特性。
PRO 7 Plus相比PRO 6 Plus色温色彩更为准确,主要是得益于软件的调校。系统自带了屏幕模式调整和色温调整功能,用户可以依据自己喜好自行调整。
不容小视的X30
很多人都存在对于MTK的偏见,似乎MTK只配存在于千元机的级别,说到PRO 7 Plus搭载的X30也是一脸鄙视,这么漂亮的手机还是联发科啊,真可惜。
真的可惜么?其实不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后面我将花一定篇幅来帮助各位正确认识联发科的X30,看看其究竟如何。
在之前PRO6评测,我对X20的10核心3群组的架构持有比较否定的态度。
低频A53x4存在比较鸡肋,名义上可以降低待机功耗,预期这样做还不如将4个高频的A53频率降低,这样硬塞4高频+4低频A53,对于功耗管理并没太大收益,而好处仅仅是依靠核心数优势能够在CPU多核心测试中占到便宜,并且这样虚高的多线程性能并不能提升用户实际使用 的体验。
而在X30联发科显得更为务实,从X20的A72x2+高频A53x4+低频A53x4,改为A73x2+A高频A53x4+低功耗A35x4。
A35是ARM的新一代低功耗核心架构,其主要定位于集成设备,IOT和智能网关、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这些对于功耗要求极高,但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在相同28nm工艺情况下,A35相比A53功耗下降了32%。
并且需要这是在相同工艺的情况下,因此A35相对之前的A53,作为待机和低负载核心的功耗又进一步大幅降低,使得这个第三个群组有更为实际的意义。
当然这个只是理论,具体实际应用效果还是要看后面具体测试。
A72”升级”成A73,从定位上并不是升级,而是“优化”。从后藤大叔的这张ARM路线图看,A73仅仅是A72的Costdown版本,定位比较类似之前的A17相对于A15。
A72 是15级流水线3发射,而A73缩减到2发射,但流水线也由15级缩减到11级,由于流水线级数的降低,可以更为容易的推升频率。但在浮点方面由于发射数的缩水,频率的提升依然不能弥补。
X30的A73虽然整体比X20的A72快,主要还是得益于频率优势。
具体的CPU性能测试我们使用3DMark的Sling Shot Extreme Unlimited物理分进行衡量。
Sling Shot Extreme Unlimited是模拟海洋的柔体生物的物理表现,其最多可以模拟64个柔性物体+499个顶点,这个测试最多可以支持64个处理器线程,但在单个柔性物体上的模拟还是存在依赖运算关系,同样也可以考研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
得分最高的是三星Galaxy S8,主要是骁龙835号称是Kyro 280自定义核心,其实其基本就是ARM A73的公版,得益于samsung 10nm Finfet的工艺优势,高频的A73x4+中频A73x4的规格相当暴力,得分最高是在意料之中。
PRO 7 Plus虽然只有2个A73核心,但其A73和4个A53频率都很高,无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实际运算性能也很突出。
PRO 6是2个高频2.1GHz A72,单线程性能比较突出,但其多线程优秀的主要原因是,其有8个A53,这在多线程测试中很占便宜。虽然这样的高分和实际体验有所脱节,存在水分。
华为Mate 9 Kirin 960是ARM A73x4+A53x4完全公版设计,但其采用的TSMC 16nm FFC工艺更多是为低功耗优化,在性能方面相比Kirin 950/955的TSMC 16bm FF+实际是缩水的,频率稳定性无法维持,甚至落后于魅族PRO 6。
三星上代旗舰Galaxy S7的骁龙820可以说是高通的最后的坚持,采用完全的自定义核心,2个高频的Kyro+2个低频的Kyro,虽然这样的组合很实用,但由于核心数过少导致多线程性能吃亏,跑分并不好看。
PowerVR最后的支持者
说完CPU再来谈谈GPU。联发科X30采用的GPU并没有沿用X20公版的mali方案,而是重新回到了Power VR的怀抱,采用的是GT7400 Plus。
虽然现在Power VR难免有些失落,不仅越多的SOC都采用了ARM公版方案图省事,就连老基友Apple都要抛弃自己独立研发GPU。但在现在阶段Power VR 7的实力还是不能小瞧。
X30的GT7400 Plus是和iPhone 7 A10的GT7600 Plus同架构,不过GT7600 Plus有6个组的USC,而GT7400 Plus规模仅有A10的2/3,为4个。
但X30得益于工艺优势,其800MHz的核心频率原高于A10 GPU 650MHz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规模的不足。
A10 GPU理论运算能力大概为250 GFlops,而X30大概为205GFLOPS,X30的理论图形性能大概是iPhone 7的82%。
具体的3D理论性能测试我们使用GFX Bench 4.0进行。
GFX Bench 4.0虽然添加了Car Chase测试场景,采用OpenGL ES 3.1+AEP,但这个测试项目负载过高,性能需求远超过现在手机配备的性能,因此我们还是依然采用曼哈顿和T-Rex进行测试。
这两个测试项目分别测试原生分辨率和1080P Offscreen性能。原生分辨率能够更好表现设备实际性能,而1080P Offscreen性能则将测试条件统一,合适横向比较。
魅族PRO 7 Plus的图形性能基本和PRO 6 Plus(T880MP10)持平,大概有90% iPhone 7 Plus的3D性能,85%三星S7性能。PRO 7 Plus相比华为Nate 9搭载的麒麟960,3D性能也基本持平,甚至更好一点。
整体而言,这4个机型性能都在一个层级,实际游戏体验也应该比较接近。相比其前辈PRO 6性能基本翻番。
当然和暴力的骁龙835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主要是在OpenGL ES 3.0,而2.0的差距相对较小。
现在游戏开发商开发游戏还是要以主流设备为基准,一般设定iPhone 7可以跑到最好的体验,如果iPhone 7玩个游戏可以达到很好体验,而90%性能的魅族PRO 7 Plus也会差不到哪去。
王者的荣耀
当然,上面仅仅是单纯的理论benchmark,虽然严谨却不直观,对于大多普通用户而言并不友好,大家关心的是手机实际玩游戏怎么样,特别是玩王者荣耀怎么样。
其实我在之前也对手游嗤之以鼻,我更为愿意在电脑上玩玩战地1或者守望先锋。但更多的数据和事实却深刻的触动了我。
4月有数据表明王者荣耀的月流水高达30亿元,这个是什么概念,一个手机游戏月流水相当于一个十分成功的欧美AAA游戏全生命周期的销售总额。后者需要上亿美元的开发费用,而王者荣耀运营几乎可以说是无本万利。
看完这个数据,再来看看身边的朋友,无论是多年在战地里并肩作战的队友,还是公司刚刚入职的小姑娘(这些人在以往印象里都很难想象是手游玩家,在各种意义上),他们手机上玩的,在微信群里讨论都是王者荣耀。王者荣耀的影响力早就超越了当年的星际和CS,还有近年来的LOL,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王者荣耀已经不再单纯是游戏,甚至都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社交的一部分,你不玩王者荣耀似乎就很难和他们有共同语言,你就OUT了。
因此我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现象级的游戏,将其加入到我们的测试套餐里面来。我们使用开发者选项-性能优化-显示FPS和功耗,来监控游戏实时FPS。如果特效全开,PRO 7 Plus在开始阶段FPS可以维持在5x FPS,但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会下降到40甚至30FPS,现在手机的性能还是不足以满足2K分辨率高帧率模式的需求。
王者荣耀游戏视频(一局最后2分钟,第三方观察模式)
如果使用默认设置即使经过一场时间长达25分钟的完整5VS5对战,在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维持在55FPS左右,在最后推基地的激烈战斗情况下,同屏有众多角色和各种技能效果,PRO 7 Plus也基本可以保持45 FPS以上(注意左上角的FPS值),整体而言这样的体验是足够流畅的。
同时经过分钟的游戏,手机电量从41%掉到32%,花费了9%的电量,这样的电能消耗对于高帧率模式也还算让人满意。
从10nm说起
魅族PRO 7 Plus搭载的X30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的10nm商用处理器,那10nm有那些厉害的地方呢。依据台积电的说法,X30采用的10nm FF相比16nm FF+,其同性能功耗下降40%,同功耗,性能增长20%,而同规模芯片面积下降更是超过一半。看上去是颇为完美的工艺。
但这个“第一”仅仅是“第一个”宣布,并不是第一个量产出货。X30是第一款宣布采用台积电10nm的芯片,这个时间节点要早于Apple A10。
但按照TSMC的一贯尿性,最早采用新工艺的就是趟雷区的,将可能遇到的工艺制程问题大雷全都踩一边。后续Apple A10跟着先烈X30的脚步走就可以了。
这个情况不是现在才有,之前持续十几年的NVIDIA和AMD GPU大战也都是几乎如此,冒进采用新工艺的往往会有很多的麻烦,反而只是帮自己的竞争对手试错而已。
在iPhone 7上市3个季度之后,依然没有实际采用X30的产品正式销售。这并不是各个手机厂不愿意用,核心问题还是产能和良率问题。
魅族的PRO 7其实应该更早上市,但据魅族前员工透露,还是被某个猪队友坑了。而这个猪队友是谁,自然就不言自明。
当然,芯片的良品率仅仅是厂商的麻烦,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并没什么干系,作为用户我们来享受台积电先进的10nm工艺带来的低功耗,长续航的优势就好。
至于采用台积电先进的10nm工艺的X30续航表现到底有多好,我们还是用实际测试来验证。我们依然使用PCMark For Android的Work 2.0 battery life进行续航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测试版本是2.0,和之前的1.0续航测试负载更大,测试成绩没有可比性,这个测试项目通过网页浏览、1080P视频回放、文本编辑和照片处理四种中度负载模拟用户的日常使用。
我们测试将所有测试机型屏幕亮度设置在200CD/M2(允许-偏差5),开启通话,关闭WiFi和数据浏览,在干净无后台应用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测试工作负载和用户平时手机使用情况类似,但要明显低于游戏,特别是3D游戏的负载,也低于开启3G/4G流量情况下网页/APP的负载。
但我们这样的测试方法可以做到精确重复,能够保证准确反应不同手机的相对续航水平。
PRO 6 Plus的续航时间为5小时22分,而PRO 7 Plus为5小时36分钟,PRO 7 Plus单纯从续航上看是更差了。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性能,PRO 6 Plus性能为3500分左右,而PRO 7 Plus为7000分左右,这说明PRO 6 Plus的电源管理让核心频率更低。
PRO 7 Plus可能是对PCMark有测试程序白名单,被强制高频,性能要高上一倍,但续航仅仅缩减24%,这说明PRO 7 Plus的亮屏实际续航能力还是有大幅的提升。
另外我们还发现PRO 7 Plus的熄屏待机节电表现大大提高了,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在关闭wifi和数据流量的情况,剩余电量仅掉了1%。
魅族PRO 7 Plus在待机方面的改进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和第二个方面是前面多次提及的台积电先进的10nm工艺功耗更低,微型核心A35作为待机处理耗能也更少。另外一点就是来自Android 7.0的唤醒机制的改进。
Android 7.0改进Doze模式,之前Android 6.0需要不插电静置一段时间才会进入doze模式,而Android 7.0放宽了调节,在熄屏后可以更快的进入doze模式。
另外doze模式被分成两个阶段,在熄屏后进入第一阶段首先切断网络,推迟响应任务和同步,如果在第一阶段手机依然被继续静置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会对唤醒、Wifi扫描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同时延长系统维护窗口的间隔,这样会进一步的提升待机情况的续航表现。
PRO 7 Plus的充电器规格由之前PRO 6 Plus的12V 2A变成了5V 5A,虽然总体功率仅增加了1W。但在充电器的体积上PRO 7 Plus的还是要大上不少。
我们使用各个手机的原装充电器和充电线对PRO 6/PRO 6 Plus和PRO 7 Plus的充电速度进行对比,在开机熄屏状态进行。
PRO 7 Plus明显快于同样为3500mah电池容量的PRO 6 Plus,30分钟就可以充满64%,不到50分钟就可以完全充满。从百分比上说PRO 7 Plus的充电速度都要快于电池容量更小的PRO 6,这是十分难得的。
充电快并不是全部,PRO 5时代魅族解决了充电速度问题,而PRO 6 Plus着着重改善了快充对于电池容量衰减的问题,但动辄24W的冲入功率,使得手机充电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人喜欢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虽然不至于存在危险,但用户体验终究不好。而在PRO 7,魅族进一步提升了转化效率,使得充电机身温度更低。
我们将PRO 7 Plus和PRO 6 Plus 30%起始容量开机充电10分钟,使用热成像拍摄。
PRO 6 Plus机身最高温度为33度,略微高于室温,手触虽然不至于烫但还是有明显温感。而PRO 7 Plus的机身温度仅为26度左右,手握基本感觉不到温度。
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高压低电流快充变成了低压高电流模式。之前的12V 2A高压低电流模式需要在充电器和手机多重降压,充电器和手机内的降压电路都会发热,不仅用户体验不好,也影响效率。
而PRO 7系列的5V 5A的低压高电流模式,充电器输出到手机就直接是5V,可以直接输入到电池,而不用二次降压。这样的好处是少通过一次降压,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并且手机内不用降压,这样手机的充电发热量更小,更安全,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更好。
短板的补齐 UFS成全真正的PRO
在之前的PRO 6评测,我就直言其不够PRO,在存储系统方面存在短板,虽然其采用了高规格的EMMC,但不能支持UFS,与真正的PRO级别还是存在差距。而X30增加了对UFS 2.1的支持而补齐了这个短板。
NAND性能我们使用Androbench 5.0进行测试,Androbench 5.0相比之前版本支持更高的操作队列并发数,虽然这样的测试相比实际情况性能更高,但也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各个设备极限性能。
魅族PRO 7 Plus相比之前EMMC的PRO 6存储性能大概有2-3倍的性能提升,相比上代真旗舰PRO 6 Plus也略好,并接近UFS版Mate 9的水平。
相比Android机皇S8主要差距在顺序读上,而更为关键的随机IOPS性能(直接影响APP加载速度)也基本持平,甚至更好。
联发科的X30由上面系统而全面测试可以说明,其并不同于那些廉价的MTK低端货色。无论是CPU性能、GPU性能都还是不错,并且补齐了之前X20不能支持UFS的短板,并且得益于10nm先进工艺,使得其在发热、续航方面表现十分优秀。大概可以这样理解,X30就是一颗接近P20功耗的骁龙820,完全不辱”PRO”的名号。
联发科其实一直都想做高端旗舰处理器,从MT6595开始,魅族也极度支持推出了采用MT6595的MX4,这是第一款采用联发科芯片的性能级手机。
后继PRO 6的X20也是延续这种思路的产品,虽然MT6595和X20在规格方面接近高通或者三星的性能级方案,但联发科在价格体系方面控制存在问题,虽然承诺这两颗芯片给予魅族一定的独占期,但实际上却将稍低频率的芯片卖给乐视和小米推出较低价位的手机,这样使得MX4和PRO 6的溢价能力出现问题。
联发科也是由于缺乏对生态体系的控制力,使得其SOC均价越来越低,使得自己和高端旗舰绝缘。而X30则是对高端进军的一次尝试。
且这样的尝试 也被资本市场肯定,联发科股价在魅族PRO 7发布一周之后,上涨幅度超过了10%。
双摄的玩法
Pro 7 Plus依然延续使用在PRO 6s和PRO 6 Plus中使用的IMX386,只不过一颗变成了两颗。双摄主要作用有三种:
一是类似iPhone 7 Plus那样实现光学变焦,二是通过一颗CMOS对场景景物的距离判断,通过后处理实现景深效果,三是一颗摄像头获取彩色场景,一颗获取明暗信息和细节,再通过后处理实现更好的暗部表现。
魅族PRO 7 Plus的双摄主要是实现后两种功能。而本次拍照方面的考验,主要也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模拟景深效果的测试,二是夜景表现。
在之前的魅族手机评测拍照部分,我总是刻意拍一些可以体现景深效果的样张(第一张图是我在14年使用魅族MX4在天坛拍摄的景深样张,而第二张是本月使用PRO 6 Plus 拍摄)。
传统的景深效果,是将拍照主体放于焦点,而将位于目标焦段外的背景和前景柔化,从而突出主体。
这儿有个景深模拟器,大家可以尝试下,可以初步理解焦段、光圈对于景深效果的影响。一般而已,相同焦段,光圈越大,景深效果也就越明显。
如佳能EF 200mm f1.8 L US这样的镜头价格不菲,使用麻烦,但由于其可以拍出漂亮的焦外柔化效果,而被誉为空气切割机,而被色友倍受追捧。
用户对于景深效果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手机,也蔓延到手机拍摄领域来,厂商也为了更好的迎合用户对于景深效果的迷恋,将原本都在目标焦段的景物,通过双摄,一只镜头捕捉常规画面信息,另外一只镜头通过类似相位对焦的方式判断场景不同物体的远近关系,再通过系统软件的后处理实现不应该有的景深效果。
这个实现有点像MX4时代光场功能,可以在后期再选择对焦点,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只不过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现在的双摄模式是纯软件后期处理,而之前的光场模式是通过暴力的快门和ISP实现。
这种双摄景深效果合适目标景物在1.5米左右,其实真实情况这个距离和背景都是在目标焦段以内,背景也应该是清晰的。但系统通过后处理的方式,将背景做后处理,模拟景深的效果。
这个方式合适拍人物,并且背景较为简单的情况,突出人物主体,具体拍摄的时候景深模糊效果可以实时预览,并手动选择模拟的对焦点。
但如果拍摄植被树叶这种边缘部分较为复杂的物体,或者是前后景物中间有连续的物体。PRO 7 Plus在边缘判断的后处理就出现瑕疵,这样的情况之前也同样出现在小米的双摄机型之中,应该还是和距离策略取样精度和后期边缘判断的算法有关系。
虽然魅族PRO 7 Plus双摄虚化对于复杂场景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还是更为喜欢真正的景深效果,就如本页的头图一样,柔和和华丽。
但我也不能否认PRO 7 Plus也给我带来很多乐趣,给创作构图带来更多自由,有时候出片也可以有意料之外的惊喜,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夜景方面,双摄的用户是一颗CMOS处理色彩信息,一颗用来处理深度信息,再通过多帧合成形成画面,这样的好处在于画面的宽容度更好,明暗部表现都更好。
但由于PRO 7 Plus相比PRO 6 Plus减少了光学防抖,使得PRO 7 Plus拍照对于快门进行了限制,系统倾向选择更快的快门,同时放高ISO,这样噪点方面会有点损失。
不过噪点只要不100%查看问题并不大,而在宽容度方面的收益更为明显。
画屏的阴谋
其实前面提及的记步,时间显示这样简单功能,完全可以用主屏AMOLED的AOD实现,并无必要背面额外添加画屏,但有个应用场景是例外的,这个就是自拍。
前不久Android之父Andy Rubin推出的全面屏手机Essential Phone为了保持自拍功能,在完美的前屏幕面板顶部挖了个洞用来布置前置摄像头,这对于强迫症的我而言完全是难以忍受。
(另外我觉得知道购买Android之父手机的都是死Geek宅,没几个人会有自拍需求,其实去掉也无所谓……)
但画屏就可以使用后置摄像头自拍并进行预览,这样就可以去掉前置摄像头,从而实现真正完美的全面屏。为解决全面屏自拍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对比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的自拍成像,前摄像头的自拍美颜处理比较夸张,皮肤白皙效果更为明显。
但整体细节方面后置更为出色,特别是头发和肩带的颜色还原更为真实,细节更为丰富,明显宽容度更高。这是后置摄像头更大的CMOS,更好的光学组件的直接收益。
除了效果更为出色的直接收益,我们还可以发现用画屏自拍还有个额外收益。在使用前置摄像头自拍的时候 ,使用者视线会集中在屏幕中间的脸部区域,这样目光位置会偏离摄像头较远,而使用眼睛观看位置偏下。而使用画屏视线更为接近摄像头,视线更正,出片效果自然更好。
当然也会有人更为喜欢前置那样夸张的美颜后处理效果,魅族对于后置美颜处理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提供多级的美颜效果供各位mm选择。(在这里感谢宁美国度的主播mm小闵友情出镜)
虽然魅族PRO 7 Plus的后置摄像头自拍效果相比前置更为出色,不过在这个问题上魅族的态度还是不够坚决,有些犹豫,在PRO 7 Plus上依然还是保留了前置摄像头。
这个犹豫不是魅族对产品没自信,而是担心用户顾虑没有前置摄像头而不会购买,当用户经过PRO 7的教育后,就可以在后面的全面屏手机大胆而彻底的放弃前置摄像头了。
白永祥表示,PRO7研发过程黄章虽然参与了,但不是全程,只是对很多重大决策进行了拍板,比如背后的屏幕,同时他还透露,黄章将会在明年的某一场发布会中正式亮相,亲自介绍自己全程参与的一部经典手机。
而这部手机则很可能是全面屏,而依靠背屏实现自拍功能。从这些信息看,PRO 7 Plus的后屏也可能是魅族对于后续全面屏手机的一次技术和市场的先行实验。
O2O的PRO 7 Plus
在结尾部分,我再将前面各个部分的结论做简单总结:
- 魅族的PRO系列一直都很漂亮,但PRO 7 Plus的画屏使得其更为与众不同;
- X30基本可以说是骁龙820级别的性能体验,但却只是P20级别的功耗;
- 双摄虽然不能成功应对所有情况,但其却大大提升了摄影的乐趣,给予了更多的可能。
低价救不了手机,小米1就将旗舰级别的性能手机价格拉低到1999,而ZUK和乐视甚至拉低到更低的价格,但现在小米出货还是依靠低价的红米 ,而真正的价格屠夫ZUK和 乐视手机已经不复存在。这说明低价救不了手机。
反而OPPO VIVO蓝绿两厂,依靠出色的工业设计,更深层次的用户痛点发觉(如充电2分钟,通话半小时和自拍需求),强大的宣传攻势(大量的户外广告,明星代言,电视节目冠名),还有遍布全国的强力线下渠道,将手机产品卖出了更高的溢价。
并且需要提及的是VIVO高价手机出货并不是依赖旗舰Xplay6,而OPPO早已多年没有旗舰,梦想中的Find仅仅存在在媒体的爆料中,而上一部真正意义的旗舰N1还是2013年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蓝绿两厂的手机在高价大卖特卖。
线下渠道对于魅族是优势,但人们往往仅仅能够记住的是魅族的互联网化营销和高性价比,这样魅族还是会走上ZUK和乐视的死路。魅族虽然在代言和冠名上也有一些投入,但依然不能同蓝绿两厂的大手笔匹敌。因此魅族需要PRO 7上发掘新的差异化卖点来提升自己产品的溢价能力。
除了蓝绿两厂,更为需要的提及的华为的Mate系列,在Mate 7之前,华为给人的印象基本就是国产手机质量还不错,可以用,还便宜,或者说是在运营商营业厅充话费送的。
但随着Mate 7的横空出世这一点很快得到了改变。Mate 7在不少人心里(特别是中年人)已经成为了高端商务手机的代名词,甚至在一段时间一机难求,需要加价购买,而Mate 9在经历三星Note 7爆炸门之后甚至又一跃而成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Android手机 ,价格买到iPhone相当的5000元以上价格用户都可以接受。
Mate系列的成功,并不是得益于同期自主研发的麒麟处理器,麒麟处理器的规格和性能还是低于同期的高通和三星SoC旗舰,而是得益于mate系列高端商务手机的自我定位,并有定位发展出来的一系列产品差异卖点。Mate系列和P系列的成功和当时华为CMO杨柘操盘有莫大关系。
在他的主导下,产品定位为核心,而产品设计功能仅仅是为定位服务:商务化的金银奢侈品的设计风格,徕卡认证的双摄拍照,并围绕商务定位和产品卖点而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的一系列市场营销和宣传,通过围绕这个定位,再打造产品并进行宣传,成功得打造出了Mate这样的一个新的旗舰系列。
杨柘在今年年中才加入魅族,不太可能全程参与PRO 7 Plus的规划,但其成功运作华为Mate系列的经验,还是会给PRO 7系列的推广带来很大裨益。
魅族也许是得到杨柘,才敢于玩出现在的溢价。
PRO 7的销售策略也应该是更多是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因为PRO 7的优点在线上可以方便传达的,并不想之前的产品单纯的堆砌参数就可以获取用户,PRO 7系列的优雅和别致其实需要更多的上手体验,这样的体验是很难用单纯的文字和视频传达清楚的。
如果你对PRO 7系列有任何的疑虑或者不满,那我建议你走进魅族的专卖店,在不经意的体会之中,你的疑虑和不满就会烟消云散,并且很可能会爱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