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是否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一般而言,先进的技术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毕竟很少人会把心思花在如何把产品做得更差。不过,好技术并不能钦点你获胜,毕竟市场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某个技术是否能够上位,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历史的进程、市场的反馈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指标并不那么出众的“坑爹产品”,反而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今天,就一起来谈谈那些劣势技术反杀的例子吧!
等离子:画质完爆液晶怎就输了?
液晶产品现在遍地开花,但稍微关注显示技术的朋友都知道,液晶技术刚推出时并不被看好。在当年,电视发展面临的路有两条,分别是液晶和等离子。和液晶相比,等离子技术在画质上吊打液晶,怎么看都是更好的显像技术。然而,很多人都没想到,最后取胜的竟会是液晶而非等离子。
液晶和等离子技术竞争的初期,等离子拥有液晶难以与之相比的优势。在对比度、响应速度、色域、可视角度等几乎是关于画质的所有方面,等离子都碾压液晶。即使到了液晶已经趋近于改无可改的现在,画质和等离子相比,依然有着难以弥补的硬伤。
和之前的显像管电视相比,液晶在画质上的表现是大大倒退的,人们很难接受新一代的技术居然远不如旧。是的,等离子才是正确的路,这是当时很多人的看法。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基本就是,等离子优势很大,等离子A了上去,等离子打出了GG。
等离子是怎么输的呢?从画质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技术;但光有产品力是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产业链的。等离子不像液晶那样,很容易就能够做得轻薄、大尺寸以及最重要的价格低廉。画质好又如何?你贵。画质好又如何?你不能像液晶那样通杀手机显示屏电脑显示器电视屏幕N个领域。渐渐,厂商都转而生产液晶,等离子产品线变得举步维艰。
同时,从单纯的产品力角度而言,等离子的体验也并不完美。它能耗高,质量还很差。画质好,那也得有正常使用这个前提。动不动就烧屏黑屏裂屏什么的,谁受得了?等离子在质量方面的坏口碑甚至一度盖过画质方面的好口碑,消费者也不买账了。最后,等离子在厂商和消费者中都遭到冷遇,看似是劣势技术的液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闪存:MLC体验更完美咋就被抛弃了?
随着SSD的普及,闪存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为人所关注。不少人兴致勃勃研究了一番SSD后,接而发现体验更完美的MLC乃至SLC的产品已经渐渐被排挤出市场,寿命、速度都远远不如的TLC甚至是QLC,竟然成为了主流。为何坑爹的TLC/QLC竟能逆袭?一个字:钱。
闪存的发展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一般的半导体技术,制程、架构越新,性能越高。但闪存却不同,制程和架构令密度变大容量变大的同时,性能和寿命都随之缩水。储存器要实用,容量是个太大的考虑因素,SLC和MLC很难用便宜的价格,做到比较实用的容量。于是,TLC/QLC上位也就理所当然了。
TLC/QLC虽然规格差,但也不是不能用。正所谓寿命不够容量堆,速度不够通道堆,闪存容量大了,一些问题也会得到缓解。尽管SLC/MLC的确有着更好的产品力,能带来更完美的体验,但优势的技术并没有带来优势的价格,淡出主流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显示接口:DP规格更高但为何电视都用HDMI?
4K设备越来越多,大家也开始注意到4K的一些使用条件,例如显示接口。目前能够比较好支持4K/60帧/HDR输出的显示接口主要是HDMI 以及DisplayPort(DP)。这两种接口相比,DP在技术规格、用户体验方面,都是要比HDMI好的。
HDMI能够支持4K/60帧/HDR输出的版本是HDMI 2.0a,但是目前HDMI 2.0a普及度不高,不少新推出的显示器、电视产品的HDMI接口还是比较老旧的HDMI 1.4,并不能完美支持4K。而DP接口就乐观多了,新推出的设备只要有DP接口,基本上都是完美支持4K的DP 1.4。
不仅如此,DP 1.4的规格也要比HDMI 2.0a更高,DP 1.4的带宽可达32.4Gbit/s而HDMI 2.0a的带宽只有18.0Gbit/s(尚不如DP 1.3),DP 1.4已经可以支持8K分辨率而HDMI 2.0a只支持到4K,另外DP还是免费授权而HDMI需要交授权费,更别说HDMI热插拔更容易出事了。
乍一看,DP和HDMI相比,产品力可谓是完爆。DP新版本普及率更高,规格更高,授权还是免费的,但就算有着如此多的优势,电视机们竟极少使用DP接口,基本上清一色列装HDMI,这又是为何?
电视之所以不用技术更优秀的DP,主要是资本从中作祟。HDMI的背后站着各位家电大佬,例如松下、索尼、东芝、日立等等,现在HDMI联盟已经包含了83家大企业。俗话说一流企业制定标准,更别说这么多一流企业站在一起了。不把HDMI这标准推出去,老板们怎能笑逐颜开。于是,电视行业清一色排挤DP接口,在PC显示器和显卡中流行的DP面对着铁板一块的电视市场,只能一筹莫展。
当然,HDMI也占据着推出时间更早这个先机,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DP是免费的,厂商们都不愿意加一个上去这种现象。DP标准背后是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这个非营利组织,虽然AMD、Intel、NV等PC厂商也表示很支持DP,但它们也同时处于HDMI阵营中。技术更优秀的DP遭到排挤,的确令人可惜。
eD2k:比BT开车更爽但为何渐行渐远?
对于eD2k,各位秋名山上的老司机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在数年前,很多资源都是用eD2k链接来进行分享,但近年来eD2k链接似乎淡出了主车道,司机们更习惯于用BT的Magnet磁链来开车。其实从原理来说,eD2k要比BT更先进,为何会被取而代之呢?
说eD2k比BT更先进,是有原因的。和BT相比,eD2k是一套更完备的共享协议。任何文件经过Hash后,都可以在eD2k/KAD网络共享,该网络只要你安装了eMule客户端就可以进入,在eMule中你可以随意搜索、下载所有共享的文件,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聊天。BT可实现不了这么多功能,光是一个搜索,BT望尘莫及,eMule只要装了客户端就可以随便搜资源,BT还得到网上求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然而,eD2k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它太复杂了。eD2k并不是为下载而生的协议,要正确配置eMule,要比开启BT客户端然后把种子拖进去下载复杂得多。你得折腾HightID,折腾共享文件夹,折腾IPFilter,折腾服务器等等。
另外,eMule一旦开启,就会不断上传处于共享文件夹的文件,这让它很不适合中国这样的上传带宽吃紧的环境,KAD协议甚至还因为耗费太多上传带宽,遭到某些运营商封杀。
尽管迅雷、QQ旋风等万能下载器也支持eD2k,但由于IPFilter的存在,它们很难有理想的表现,也不能为其他eD2k用户创造速度。eMule传统客户端复杂,使用的人少,上传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与之相比,BT尽管协议没有那么完备,但非常适合热门资源的快速传播。看似技术更有优势的eD2k,遭到了冷遇。
PSV:硬件远胜3DS但为何销量暴死?
说起最为失败的游戏掌机,索尼PSV大概可以获得提名。在PSV新鲜出炉之际,不少玩家特别是索粉,都更看好它而不是竞争对手任天堂3DS。理由很简单,PSV的硬件性能更强,3DS所使用的部件怎么看都是临近淘汰的规格,PSV应该可以报PSP被NDS击败的一箭之仇了!
然而结局却是历史的又一次重复。截至目前为止,PSV的销量大概是一千万左右,而3DS则卖了六千多万台,突破七千万也只是迟早的事情。PSV使用了比3DS更好的技术,例如更好的触摸屏,更高像素的显示屏,更强的芯片;而3DS的杀手锏卖点裸眼3D显示,的确也如同人们意料那般是鸡肋。但结局为什么会是“技术落伍”任天堂再次在掌机领域击败索尼?
原因主要还是运营——游戏机是用来玩游戏的,硬件再先进,游戏不好玩、质量差也没用。在任天堂的运作下,3DS上涌现出了动物之森、妖怪手表、怪物猎人4等好作品;而PSV则缺乏游戏大作,冷饭频出且缺乏优化,索尼在近几年甚至放弃治疗,游戏展会对PSV几乎只口不提。3DS依靠强大的游戏阵容,赢得了这一代掌机之争。
实际在历史上,硬件更先进的游戏机反在竞争中落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任天堂的NGC就是性能领先于PS2的失败者。硬件技术先进与否,只是实现游戏体验的一种手段,想要赢得玩家的认可,还是需要耐心打磨游戏的。
可以看到,技术更先进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可以被市场接受。看似更有优势的技术,可能会因为技术本身存在短板、生产成本、资本排挤、使用复杂、运营不力等原因遭到冷遇。看似先进的,未必是合适的,你还知道哪些被“落后技术”下克上的“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