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日在德国IFA 2017大展上首发之后,华为新一代麒麟970处理器于9月25日在国内正式亮相。
这是华为首个MobileAI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在性能、网络、拍照、安全、音频等各方面也都有全新提升,意义重大。
会后,麒麟芯片专家接受了快科技的采访,深入浅出地畅谈了麒麟970的诸多热点。
【麒麟970为什么要用NPU去做AI?】
对于麒麟970,外界最为关注的当然是AI方面,它特别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首次集成专用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AI任务执行效率大大提升。
华为透露,从麒麟950开始,华为就认为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创新的意识,也看过很多方向,包括VR等这些热门,最终发现VR/AR其实是功能,AI和它们不是一个层次的。
华为认为,AI更偏向底层能力,但是也更有用,未来将来会成为通用计算里很基本的一个能力。
到了计算层面上,AI里一部分是学习,学习里一部分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最主要做的计算方式是卷积。这交给CPU去做,可能要花十几步完成一个操作,但是NPU一步就能做完,这就是效率的差异。
另一方面,麒麟970集成了55亿晶体管,需要放CPU、GPU、Cat.18基带等一堆东西,必须在尽可能小的面积里提供尽可能高的性能,也就是性能密度。
华为透露,NPU的性能密度大概是CPU的56倍,所以NPU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能用最小的能耗和时间做完事情,一次操作相当于CPU或者GPU的多次操作。
至于NPU在整个麒麟970中所占的比例,华为没有给出明确的指标,只是说不是特别大,因为第一次应用不会用很大的面积做一个全新的模块,风险太高,另外NPU的性能密度很高,有CPU的50多倍,所以不需要太占空间,第三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留给NPU,毕竟还有其他功能增加,比如网络从Cat.12升级到Cat.18,GPU从8核升级到12核,分给新的核心组件的空间其实就不是很大了。
华为还特意强调,自己是做平台的,不会只盯着一个功能去做,首先要考虑的是从计算平台的角度,如何提供能力均衡。
华为做平台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现在不对外卖,好处是不用考虑既要满足这个客户,也要满足那个客户,可以在对未来产品的想法上很早就能达成高度的一致,创新的行为相对风险可能也没有那么大。
对于第一次尝试在麒麟上做NPU、做AI是否达到预期,华为认为现在下结论早了一点,因为做出来本身就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目前的性能表现在预期内。
最重要的是,华为希望看到能因此带动更多的应用,也许到明年下一代芯片出来的时候,大家对AI的认知又会上新台阶,整个行业在AI上又往前多走了一步。
华为相信友商也会快速跟进,因为华为认为AI代表着行业的方向,大家都会有动作,只是方式不同,取决于大家的决心。
至于用户体验,也是一个过程,一开始肯定是比较少的,但是逐渐有了更多的开发者,大家的理解和投入越来越多,相信很快会多起来。
【手机AI应用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做技术不是目的,如何应用技术、提升实际体验才是根本,华为也特意展示了AI的诸多应用场景,并解读了自己的想法。
华为坦承,在研究AI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所有的人理解AI到底是什么、AI能带来什么。
比如说,AI不能被神化,不能觉得它无所不能,但是AI一定会无处不在。AI是一个基础的运算,将来各个场景下都用得到,比如所有的视觉类场景都能用得到,唯一的区别是性能谁强一点、谁弱一点。
华为承认,现在演示的东西还是非常初级的Demo,希望从移动端算力的角度让大家知道它有无限的可能性,比如说语音类的、视觉类的美颜也用得到,识别也用得到。
智能识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实例,当然无论什么应用,过程是类似的,都是经过两个步奏来完成。
首先是训练,把大数据的东西不断通过运算识别,反复提取信息的不同维度特征,形成可识别物体/人/动物等机制,而且会越来越精准;之后就是推理,根据前面所提取的信息,推理出物体究竟是什么,从而精准的实现识别的结果。
现在所有的所谓AI展示,能力全部都是识别,拼的是准确度和数量,还有速度,就像跑分看谁更流畅。
但现在还没有衡量AI高低的跑分软件,华为也指出,其实所有的硬件设计都绝不是想让用户跑在最高点上,那一定也不是最优的点。
事实上,我们正常体验到的都是在芯片设计能力曲线的中间,就像开车都不会开到最高转速,一定在中间的地方跑。
【开放与保护】
麒麟970和AI移动计算平台虽然不外卖,但华为有计划将平台的能力开放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多应用模式和机器学习框架的支持,让开发者可以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获得麒麟970的强大AI算力,开发出更具想象力和全新体验的应用。
芯片平台已经做好了开放的准备,通过端侧的东西,让更多开发者能够打开思路,做一些新的体验,这让整体消费者对AI的认知更清晰,所有人对于AI的认知都会有一个正向的往前的迭代。
华为认为,开放真正的意义是在于最终开发者基于平台,有多大的想象空间,这不是说是由几个客户决定的,而是由开发者实际的绝对量决定的。
对于开放隐私保护,华为也做了多方面的保护,首先是Mobile AI架构天然比纯云端应用安全得多,比如肯定不会把所有照片传到云上,要想让这些照片变成大数据的“食材”,最后把它变成服务,必须留在本地。
其次,华为芯片内置了inSE模块,能够提供金融级别的加密保护 ,这对用户的生物信息、支付信息等各种信息的保护提升到更高安全级别。
第三,华为还有安全OS,是完全独立于安卓的OS,华为自己开发、控制,不存在对某家留一后门,而且完全和安卓隔离的。
【关于续航……】
聊了太多关于NPU、AI的事情,再来看看其他话题,比如大家十分关心的续航。
麒麟处理器可以说是从麒麟950开始爆发的,而去年的麒麟960性能提升很多,但是很多人体验后认为续航反而下降了,麒麟970表现如何自然更值得关注。
华为对此表示,从芯片角度来讲,工艺提升、架构升级、核心升级,所有这些东西只有一个指标,就是能效比。从芯片角度来讲,每一代一定是提升的。
但是到了手机上,每个人的体验会不一样,这其中有多个原因,尤其是手机配置和应用变了,比如单摄变成双摄、屏幕分辨率更高、支持新功能等等,和整机散热设计也有关。
至于处理器中的各个模块,对续航影响最大的肯定是CPU、GPU。
麒麟970 CPU的设计和去年类似,但是工艺从16nm升为10nm,能效由此得到提升,每一代新工艺可以提升15%到20%。
GPU原来的Mali-G71升级到Mali-G72,而且是全球首发,核心数量也从8核变成了12核,能效在最常用场景提升有50%。
华为指出,工艺是最能够在功耗和性能两个同时获得收益的方式,而其他方式比如提升性能,就要牺牲一些能耗。
华为保证,如果是同样操作习惯的话,大家一定会在麒麟970上感觉到各方面会提升得特别明显,包括发热和续航。
【网络:1.2Gbps全球最快速度只是表象】
网络通信能力一直是华为的强项和根基所在,也带动麒麟处理器有着强大的网络规格,多次实现新技术首发。
麒麟970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不但支持4×4 MIMO多入多出、5CC CA载波聚合、256QAM信号调制等多种技术,整合碎片化频谱,更是抢先支持LTE Cat.18制式,速度高达1.2Gbps,全球第一,而且支持全球各地运营商。
华为指出,除了如此高的速率,真正最有意义的其实是每张网络能够达到它的最高速率。
比如说到了日本,由于制式不同,有时候通话都不能用,或者由于频段问题,4G用不了只能3G。
另外,各家运营商的资源都不一样,很分散,华为则将它们整合到了一起,可以在各种网络下都提供最快的速率,加起来达到1.2Gbps。
华为指出,1.2Gbps不是纯粹追求的目标,其实代表着对各式各样频段的整合能力,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