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做双十一,绝不是为了赚大家的钱,而是给厂商一个感恩消费者的机会。当时此言一出,很多人纷纷表示,马云爸爸又开始心灵鸡汤了。那么,双十一期间,到底是商家赚了还是消费者赚了。
商家一定就赚了吗?
俗话说,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生意,那么像双十一这样大型的促销活动,虽然促销力度比较大,但其中肯定有猫腻。这是大多数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观念。
一般情况下,双十一肯定是要走量的,所以商家在压低产品价格的同时,寄希望于提高销量增加营收。所以在价格和销量之间有一个公式,当销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商家营利,反之亏本。价格定的越低,对于销量的要求就越高。
正是如此,流量才会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获取重要的流量入口,商家会在电商平台上砸钱。这就形成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愿意在重要入口上砸钱的,这些商家的特点就是店大品牌响,另一种则是没钱在重要入口砸钱的,这些商家的特点就是店小产品类别少。
这就形成一种典型的购物节现象,促销的绝大多数是大店的大牌产品,而小店的多数产品几乎没有露出的机会;而且在折扣券的使用上,条件卡的非常严格,折扣越高的券,适用范围越小;价格也会出现每天波动的情况。不过总体来说,消费者到手价格要比平时便宜一些。
这对于大店来说,双十一确实是提升销量的好时候,如果销量达到一定量级,大赚一笔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小店来说,赚钱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促销活动做了,但赚钱是否比平时要高就不一定了。
总体而言,商家在双十一期间肯定是营利的,这一点没有问题,只不过是营利多少的不同。对于能够拿到重要入口的商家来说,双十一确实是狂欢节,用低价格换取高销量;而对于没有拿到重要入口的商家来说,营利的高低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赚大钱。
消费者肯定赚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如同文章开篇提到马云的那句话,让消费者在双十一这天真真正正拿到实惠。无论商家如何“奸诈”,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低于日常价格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赚了。
但商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前面提到,商家在打出低价格的时候,对于销量是有一定目标的,所以商家会推出很多各色各样的促销活动,比如买两件才打折、消费满一定数额才能用券等。
如果是日常消耗品,那么多买无害,因为是生活刚需,只要不过期,屯着就可以了。但如果不是生活刚需,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你想买一件商品,但两件才打折,于是你开始呼朋唤友,询问有没有需要的。这时候你的身份就变成了促销员,将非刚需转化为刚需。
这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到底有没有赚到就不好说了。如果是刚需,那没什么好纠结的,肯定是赚了;但如果是因为券没用感觉浪费、朋友凑单等非刚需的话,那么消费者到底赚了没有,还需要看后续有没有真正发挥这款产品的价值。
所以说,双十一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购物节,确实能够做到比平时便宜不少的价格;但如果跟风购物的话,买到了实际上自己并不需要的产品,那么这个赚到就变味了,你中了商家促销的“圈套”。
理性消费,对于处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各位朋友十分重要。
不得不提的平台
在笔者求学的时候,双十一还只是光棍的自嘲而已,而如今已经化身为全国性的购物狂欢节,电商平台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发起购物节这项活动呢,仅仅是因为实现马云造福消费者的想法吗,恐怕营利也是其中考量的重要因素。
在电商平台上卖东西,商家需要向平台缴纳一定费用,这是平台的其中一部分收入。前面我们提到,商家要想在电商平台上有好的露出位置,必须要花钱或其他方式进行购买,这也成为平台的一部分收入。电商平台俨然成为非常理想的营销、售卖一体化平台。
由此可以看出,电商平台推出购物节,本身是实现了三赢,商家提高了销量、消费者买到了实惠、平台自身得到了好处。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双十一,还有618、双十二、品牌日等各种各样的购物节层出不穷的原因。
购物节能够最大限度的刺激了购物需求,卖出更多的货,无论是大小商家,平台都是营利的。所以说我们在讨论双十一购物节到底是商家赚了还是消费者赚了这件事的时候,不要把电商平台这个重要的参与者忽略掉。
观点总结:
马云说的确实没错,双十一的确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福利,但如果说平台开展购物节的活动原因仅仅是这样的话,恐怕难以让人信服,毕竟平台在其中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对于商家、消费者、平台来说,消费者、平台和绝大部分商家是赚的。即使如此,在此还要奉劝各位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一定要做一个理性、有节制的消费者。